还不知道:秀才学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恐怕是不少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为秀才这个身份给人的感觉太怪了。一方面,电视剧当中出现的“秀才”多半是以酸腐、愚昧、死板著称的——看起来都不像个正常人;但是另一方面古人似乎还都对这些神神叨叨的秀才十分的倾佩,正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那么秀才到底是一群愚蠢的书呆子还是能够不出门就知道天下事的睿智人物呢?其实这就需要分不同时代来分析了。秀才之名在很早就出现了,《管子》当中记载到:“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史记》记载:“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不过秀才真正作为正式的考试选拔人才则是在唐以后,由科举制度在隋朝开始奠基后,在唐朝逐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来考取科举的读书人来来往往时,忍不住说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这也说明了当时李世民对科举制的重视。唐朝的科举制选拔出的秀才,无疑是全能型人才,博士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朝的秀才科是全能型人才选拔科目,他们要考的是治国的策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工程、军事各方各面。秀才科选拔严格,唐太宗时提出,凡是举荐的秀才不能通过朝廷考试,当地州的地方官员需要负连带责任,许多官员因此而受罚,所以后来大家都不敢举荐秀才了。
显然,现在的博士大多都是专门科目的学习者,要么学习数学,要么学习物理,甚至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要让他们去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各方面同时进行论述,并且达到能够给唐太宗这样的伟大政治家指点迷津的水平——估计还真难有几个博士做得到。而且秀才每个州(比现在的省还大)只有几个人的推荐,而现代我国每年招收50000名左右的博士。从选拔率来说,博士也远不如秀才。
但是到了明朝之后,秀才的难度就没有唐朝那么难了。不过这个时候的秀才照样不是那么好考的,因为秀才仍然是一种全面性人才。虽然明朝开始以八股举士,在形制上限制了考生,但是内容上仍然是以济世救民为核心。就考试题目而言——至少文言文的水平要超级强,比如下面几篇题目大家可以看看: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皆雅言也。叶公”
“道之以德”
不瞒读者,这几个题目作者一个也没有见过,甚至不知道它的出处是哪里,所以当然就没法正常的答题了。当然,我们利用浏览器可以搜索到这些句子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但是要在这几句话的基础上写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体的文章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从录取比例来说,明朝的秀才选举比例比唐朝秀才科大得多。
秀才的录取率在当时大约是10%左右,所以在录取率上二者不相上下。但是比起待遇来,明朝的秀才则比博士高得多,他们不用向国家交税,不用向国家交粮食,也不用给国家服劳役和兵役,而且知县还不能随意对他们动刑——这些都是博士不能比的,至于博士能不能考上明朝的秀才,可能一部分才华卓著的博士也是能够考得上的。
而在1636年清朝建立后,秀才的身份渐渐就变成了电视剧当中那种“酸腐”的模样——因为清朝有时候不允许文人对当时的天下局势进行讨论。比如曾经纪晓岚就与扬州知府劝谏乾隆不要南巡,他说:“东南财力竭矣,上当思所以救济之。”但是被乾隆严厉斥责,对扬州知府尹会一说到:
“汝谓民间疾苦,试指出何人疾苦;怨声载道,试指明何人怨言?”
尹会一就这样被罢了官,而纪晓岚则也被乾隆所指责,他说:
“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馆,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谭国事!”
其实纪晓岚和尹会一还属于自找麻烦的,因为即使不去讨论天下局势,许多人也被杀了头,比如那位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人。由于清朝在文字要求上比较高,所以清朝的文人都变成了训诂学高手,整天寻章摘句,却对天下、对人民无动于衷,这就导致了像孔乙己这样的书生的出现。
那么,博士能不能考上清朝的秀才,我认为还是考不上!不是因为才华不够的原因,而是因为很可能他无法回避当时的文字忌讳——考完之后就因为触犯禁忌被抓去株连三族了。所以,不要被电视当中的酸腐秀才形象所欺骗,不同时代秀才有不同的风范,而电视剧当中的秀才则是特定时代的秀才形象。
这样看起来秀才的学历似乎还在初、中级阶段,但想要成为秀才也是非常之难的。一提秀才,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穷秀才、酸秀才,还有《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形象,同时很多人会认为秀才也就是一般中等文化水平。其实不然,虽然每个时期对秀才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无论任何朝代,秀才都是出类拔萃的文化人。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另有举孝廉),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称茂才。唐宋时凡应举者皆称为秀才,隋唐科举制有秀才科,隋文帝是科举制的开创者,废弃举荐制,用考试的办法选人才,考试极为严格,隋代考取者不过十人。唐初秀才科第最高,武德(唐高祖年号)至永徽(唐高宗最初的年号)年间,每年不过一两人。唐高宗后来停秀才科,但秀才成了读书人的通称。
?
宋朝时各府向朝庭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先进行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但不论你选没选上都称为秀才,所以才有不第秀才之说。大家看《水浒传》都知道王伦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称他白衣秀士,白衣秀士并非是说他喜欢穿白衣,而是因为他不及第、无功名,就是一白丁。
明清时必须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才能称为秀才。只有通过童子试,才能成为秀才,然后才有资格进入府学、州学、县学,称为进学。参加童子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了秀才就表示身上有功名,亦享有很多特权,比如免差徭,见知县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等等。
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学历水平:
1、古代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通常便可以蒙学为生,就是说可以在乡村地方找一处小屋子教育小学生,这称为蒙学!而当今做小学教师,至少也得大专文凭,而社会上的补课班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则更高。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秀才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2、古代秀才是一种功名,这就有了其政治地位了。虽然没有通过科举得到官职,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够自称学生且不用下跪。论职务:秀才就是科级后备干部,举人是处级后备干部,进士则是厅级后备干部。和现在的学历教育完全不同。这就好比今天的人,进了大学,读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可以找到工作,却很难通过公务员考试取得官职.古代的秀才还不够授予官职的资格,而今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个好一点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见,秀才在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至少相当于本科学历.
3)秀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产生的最低一级的知识分子,而科举考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高等教育最低级别文化程度为大专,故现今的大专文凭可与秀才相提并论。说个数据,一个一般的县一年也就产生五个秀才,稀有程度可想而知,而现在,考个大学读个研究生简直是太简单了.从人口比例和综合素质上讲,古代能够考上秀才的人的稀有程度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博士了!
综上所述,秀才的才智相当于一本到研究生之间,文凭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大专,谋生能力至少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按稀有程度可比大学教授,按文史功底可比汉语专业的博士,论自然科学不如现在的小学毕业生。不过要论社会地位,现在的本科跟古代秀才的差距可是天壤之别。总体来讲,秀才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举人相当于大学毕业生成功考上公务员。
如今社会看重学历,实际上古人也是有学历之说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书生寒窗十年去参加科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高中,能够成功入仕,有份好工作。
秀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扇门,成了秀才就说明你已经真正走上了科举之路。在成为秀才之前还有两轮考试,最初开始学习的时候,称作生童,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小学生,生童平时学习四书五经,等学的差不多了就参加“小升初考试”也就是县试和府试,考中了之后就成了童生,相当于如今的初中生。童生 继续学习,学成之后参加院试,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中考,中考之后考上“高中”才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秀才,也就是如今的高中生。
古代经常称呼秀才为穷酸秀才,让我们都觉得秀才没本事,但其实能成为秀才也是经过了精心选拔的。成了“高中生”的秀才,在古代也不在少数,但是秀才并不能做官,要想入仕还得继续考,就像现在高中生也是一大堆,要想有出路就得考大学。
各地的秀才都要到各省城参加乡试,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高考”,一般在秋季举行,考过了便是举人,举人第一名被称作解元,唐伯虎就是解元。乡试三年举办一次,倒是更像如今的高考,“高中生们”苦学三年,就是为了参加这一次“高考”成为举人。但是古代成为举人要比如今考大学难得多,古代乡试,每次全国只录取一千多个举人,每个省的指标名额都不同,要考上举人是很难的,成为解元就更难了。
以上这些只是将古代科举和如今的升学制度放在一起来说的,实际上古代的科举制度要比如今的升学制度难得多,古人的文化也要比今人高的多。仅从秀才来说,古人能考上秀才的大多都已经到了加冠的年纪,十几岁变成为秀才的还是极少数,而如今的高中生数不胜数。而且古代院食的通过率也并不高,大县15人,中县10人,小县5人,这个比例与如今的高中生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能够通过乡试的几乎也是千里挑一,只有2%的通过率,也就是说一万人里只有200人能成为举人。举人的学历相当于如今的本科大学生,但是其文化程度要比如今的大学生高的多,古代的科举是纵向考察,如今的学生是横向发展,涉及的知识更多更杂,就是如今的研究生遇见古代的举人,也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3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