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和萧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咱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为何要力荐韩信做“大将”呢?是刘邦麾下没能人了吗?其实不是的,刘邦麾下还是有很多能人的,卢绾、周勃、郦商、刘贾、曹参等将军,都是非常出色的。
既然刘邦麾下能人众多,为何萧何还要在低级将领中发现韩信,并力荐韩信出任大将呢?《汉书》中记载的一个事情,有可能是萧何力荐韩信的起因。
据《汉书》记载,刘邦被项羽立为汉王之后,刘邦非常不满,跟周勃、灌婴、樊哙等将军们一起,谋攻项羽。
结果怎么着?
周勃、灌婴、樊哙等将军们都劝刘邦不要动,吃了哑巴亏,到巴蜀做一个汉王得了。
这些人都是将军,照正常的思路,将军们都应该是强硬派,都应该乐于打仗、勇于打仗,结果这些将军竟然不愿打仗,不奇怪吗?
对于这种奇怪的情况,一般的解释都是,将军们认为,当时根本没有实力和项羽硬碰硬,谋攻项羽,就是死路一条。
但这只是大家脑补出来,并非《汉书》中记载的。
《汉书》中只是说,诸位将军都劝刘邦不要谋攻项羽的时候,萧何站了出来,萧何说,现在谋攻项羽,除了全军覆没,不可能有第二个结果。
萧何为何这样说?
果真是刘邦军队的实力不能项羽的军队硬刚吗?
如果刘邦的军队不能跟项羽的军队硬刚,刘邦为什么要跟诸将军商议,谋攻项羽的军队呢?刘邦作为军队的统帅,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军队的实力到底能不能跟项羽的军队一战?
刘邦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军队实力,刘邦既然知道自己军队的实力,当然知道自己军队的实力可与项羽的军队一战。
既然刘邦的军队可与项羽的军队一战,为何萧何会说,只有死路一条?
思路原因在于……将军们不肯打。
将军们不肯打,自然是死路一条啊。
也正因为将军们不肯打,所以萧何才在入蜀的路上就开始留意,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可做将军的人选,只要有,就举荐上去,举荐上去,刘邦就会重用。
刘邦为什么会重用韩信?
一是刘邦求贤若渴,二是刘邦要敲打将军们。
刘邦就是要让将军们知道,汉军是他的,他想让谁上,就能让谁上,想让谁下,就能让谁下。
这便是韩信被拜为“大将”的原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不过是民间对韩信一生的一个经典概括罢了,韩信的成败又岂能完全在萧何一人身上,只不过韩信的成功和失败与萧何确实有着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已。
成也萧何
我们知道,“成也萧何”指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在刘邦面前力荐,才有了后来的大将军韩信。而实际上,韩信的成功一样离不开夏侯婴和刘邦。
前者在韩信犯了军规之时,为他救情,不但免了他的罪,还让他升为搜粟都尉,这才有后来和萧何的上下级关系,才让他有机会成为后来的韩信;
后者则在韩信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前提下,直接听从萧何的建议,直升韩信为大将军,这等魄力不是谁都有的。
败也萧何
再来看“败也萧何”,实际上,萧何在韩信之“败”中,只起了个出谋化策的作用,而真正要杀韩信的却是吕后。
垓下之战,韩信统领大军,一仗打败了项羽,本是他最志得意满之时,却很快就被头脑冷静的刘邦夺走了他的兵权,并由齐王改封为楚王。——此为韩信的第一败
楚王韩信依然让汉高祖刘邦坐立不安,一旦有人跟他说韩信要谋反,他便夜不能寐。好在陈平给他出了个主意,伪游云梦,假传诸侯,把韩信召入营中,直接拿下,由楚王贬为淮阴侯。——此为韩信的第二败
陈豨谋反于代地,刘邦前往平叛,而后方却传出韩信与陈豨相勾结的消息,接到举报的吕后当即召来萧何,共谋杀韩信。最后,萧何提议,假传刘邦平叛成功,召列侯来宫中相见,趁机将韩信一举拿下。韩信不知是计,果然被擒,最后被杀于长乐宫的钟室之中。——此为韩信的终极败
可见,在韩信整个“败”的过程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至少有刘邦、吕后、陈平、萧何四人,说“败也萧何”倒也不能算错,只不过不完整罢了。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部队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是几十个。萧何去追韩信时,来不及告诉汉王。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汉王气得大发雷霆。待到萧何追回韩信以后,去拜谒汉王,作了汇报。刘邦怒斥说:“众将逃亡许多,你不去追,为何独追一个韩信?”萧何说:“众将容易得到,而韩信乃国士无双,若大王欲得天下,除韩信以外,再没有为你统兵打仗的人了。”刘邦这才相信了萧何的话,就要召见韩信,委为大将。萧何批评说:“我王素来傲慢无礼。今天要拜大将,就如呼喊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刘邦问:“那该怎么办呢?”萧何:“我王要拜韩信为大将,必须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沐浴更衣,吃素食,戒酒肉,恭恭敬敬地斋戒七日,还要筑好坛场,准备好一切拜大将的礼节,方可隆重举行拜将仪式。”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
项羽进了咸阳,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18个异姓侯王,称为西楚霸王。在这18个诸侯中,项羽最不放心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了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了。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汉王急坏了,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个水兵。项梁死了,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汉王刘邦到南郑去后,韩信就投奔了汉王。汉王也只让他当了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就要被砍头时,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于是派韩信做了管粮食的官。后来,丞相萧何见到韩信,谈话中,认为韩信很有才能,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地踏上了逃亡的小路。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顾不得向刘邦报告,连夜率人追赶韩信。
刘邦听说是去追赶韩信,立刻拍桌子:“大将跑了几十个,没见你追,一个寸功未立的韩信逃亡,你却亲自追赶,显然是在骗我。”萧何笑道:“那些逃走的将领容易得到,天下多的是,而像韩信这样的人,失去这一个,天下就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愿意做一辈子汉中王,那就用不着留韩信;如果大王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能帮助你完成这个大业了。”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韩信,相信韩信一定有些过人之处,就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萧何并不满意,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又深信萧何的刘邦,当即决定:“那就拜他为大将吧!”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说着,刘邦就准备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又直言不讳地说:“大王平日骄慢无礼,拜大将是件大事,不能儿戏。如果大王真心要拜韩信为大将,那就应该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斋戒沐浴,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刘邦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刘邦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刘邦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赶到拜大将的日子,拜的大将竟是平日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愣了。
韩信后来果然不负萧何所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兴汉三杰。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教育了古今多少人,从这则故事中人们看到了萧何为国求贤的一颗赤诚之心,看到了他识人爱才的伯乐精神,也看到了他那不嫉贤妒能、甘居人后的博大胸怀。萧何确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西汉开国良相。
萧何(公元前257年-前193年),西汉开过丞相,古代著名政治家,是汉初三杰之一。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制定汉律,著有《九章律》;他主张无为,好黄老之术。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萧何一生的经典概括,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萧何怎么死的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萧何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这就是汉惠帝。萧何继任丞相。萧何为相期间,在制订汉朝的典章制度方面还办了一件大事,即作汉律九章。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烦、严酷,使法令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长期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并趁机询问:?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来做丞相接着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说:?皇上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这番话表明,萧何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不记宿怨的大度胸怀。
萧何历史评价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司马迁:?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髃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於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於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熲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司马懿生平两次装病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