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说到赵云,许多人便会想到单骑救主,威震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作为刘备的“保镖大队长”赵云对刘备可谓是忠心耿耿,可谓是忠义两全,而且赵云有着“常胜将军”的称号,是三国时期的“完美武将”的代表。刘备看待赵云,可谓是除了关羽、张飞之外最为信任的人物,因为赵云对其所作所为,表明了他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在刘备伐吴失败后,没有多久刘备病重,在白帝城托孤时,除了诸葛亮,对于赵云,他也寄托了很多的期望。这也是他最后的一道遗言。
关于刘备的白帝城托孤,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诸葛亮,其实刘备作为汉室后裔,颇有高祖之风,对于蜀汉,刘备有了十分周全的考虑,因为他知道,以刘禅的能力,是无法平稳驾驭整个蜀汉政权的,甚至会出现有人颠覆蜀汉政权,他不得不为蜀汉的未来做更为长运的计划。所以,他在托孤诸葛亮后,虽然诸葛亮在当时表现出了十足的忠心,但是刘备依然难以相信诸葛亮,于是,刘备使出了“双保险”,他叫来了赵云,对其单独说了一些内容。此外,刘备还单独叫来了赵云,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意思是拜托赵云保护刘禅,效忠刘禅)。刘备临对赵云为什么这样说?其实非常简单,大意便是他死后,若是有人想要颠覆蜀汉的政权,你大可以将其拿下。这里的“颠覆蜀汉”的人选中,包括了诸葛亮。
刘备怕诸葛亮后期反叛,所以嘱托赵云保护幼主,如果有人谋反可杀之。这些猜想都不真实,纵观三国历史,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辅助,刘备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也不会耍什么计谋,他唯一的优点就是识人,知人善用。
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不管是统兵调度,还是国家政策,刘备都是首问诸葛亮,诸葛亮说出来的事情,定下的政策,刘备很是认同,他知道诸葛亮是个谋士,但是他没有反叛之心。说句实话,刚开始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刘备是穷到家了,没人,没钱,没城池。诸葛亮竟然欣然接受,就说明他不是爱财,爱职,爱誉之人,以他的才能辅佐任何人都比刘备强。
诸葛亮治理蜀国可以说是殚尽竭虑,任劳任怨。刘备都真实的看在眼里,后期托孤中,对诸葛亮说幼主无能时,可以代替之。这是刘备对他无比的信任,忠实地话语,并不是试探之意。
最后一道遗书给赵云,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是突发事件,兵败如山倒,刘备来不及写什么遗书,倒是口谕应该是有的,然后再写在纸上的。大家都知道刘备和赵云相识算是最早的,最后分开后,赵云从家乡带领几百人来寻旧主刘备,刘备相遇赵云后,也一直很信任赵云,长坂坡赵云为救幼主刘禅,迫从百万雄兵中杀出重围,险些丧命,刘备得知当场摔下幼主,涕泪说,险些损失一员大将,不管说是真是假,刘备这演技不拿奥斯卡都难,瞬间感化了赵云,赵云以后肯定是掏心掏肺辅助。
但是大家都知道,赵云跟随刘备,一直都没有获得重用,只是担任保护刘备,家人的安全,护卫工作,自己的职位也一直不升,而且很少有单独统兵打仗的机会。刘备识人独步天下,他知道赵云有勇有谋,而且胆识过人,之所以没有让他出去统兵作战,是因为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保护自己的人一定要是自己信任的人,只有赵云。
至于白帝托孤,对赵云传达的口谕应该是先好言劝说一番,然后告诉他一直很信任,没有让他出去统兵,是为了保护他,只有赵云是他唯一相信的人,自己不行了,以后一定要对待他一样,对待幼主,事必亲力亲为。而且还告诉他,忠心辅助丞相诸葛亮,你这把好刀,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刘备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怕赵云有怨言,因为一直以来没有让他有展露的机会,而且赵云又是个好战的人,所以临死前,不管怎样都要见赵云一面,再次说清,再次收买人心,让赵云死心塌地。
在三国时期,蜀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权,而且在蜀汉的阵营之中,除了有卧龙雏凤之外,更是有着像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这些能够以一敌百的将军,作为一名将领,有一个高的官职是君王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和肯定,也是自己战功赫赫的象征。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却一直都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这是因为赵云不善于经营官场上的人际关系,而刘备给他一些小职位也是在保护他,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一、君臣佳话刘备和赵云他们两个人之间是毫无猜忌的。早先在刘备准备打拼江山的时候,赵云就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他,保护他的安全,并且赵云还曾经多次领导了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毫无疑问的取得了成功,所以赵云也就有了一个?常胜将军?的称号,并且还成为了?五虎上将?之一。按照道理来说,赵云如此多的战功和成绩,应该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但是事实正好相反。
二、直言进谏官场如战场,这句话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赵云所身处的官场也像是一个战场一般,需要步步谋划,做事周全。对于赵云来说,他的眼里只有忠诚,只有主君,所以他经常会直言进谏,这种直言进谏肯定会影响到其他将领的一些利益,所以赵云的直言进谏反而会为他自身在无形之中树立很多的敌人,这对于赵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甚至会时时刻刻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三、出于保护刘备作为赵云的主君和好友,自然能够明白赵云一心为国的心思,但是他也深知赵云的脾气,所以他并没有给赵云很高的官职,以免他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双拳难敌四手,即便是赵云再厉害,也敌不过有心之人联合起来对他造成伤害。刘备在死前还说赵云不可重用,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保护赵云的方法。
关于赵云有一点倒是事实,那便是赵云作为一个最早追随刘备的战将之一,一直以来是对刘备忠心耿耿没得说,但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却一直不高。赵云官拜?虎威将军?,咋一听很霸气,但正如易中天先生评说的那样,这只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其地位远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相比魏延?镇北将军?之职,那也是低了几个等级。即使在刘备死后,赵云最后也只做到了?镇东将军?一职。
且不说题主是不是张冠李戴了,但就赵云在刘备死后的职位而言,足见刘备是并没有让后人大力提拔赵云的,结合赵云一生的境遇,不少朋友认为刘备不重用赵云确实是在情理之中。那么刘备为何要如此对待赵云呢?这就得说说赵云其人和这背后隐藏的帝王权术之道了。
赵云其人
演义中赵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五虎上将?、?常胜将军?,深受大家的喜爱,不过演义中描述的赵云和历史上真实的赵云还是有很大出入的,这里我们简单谈谈历史上真实的赵云。
赵云初为汉末军阀公孙瓒账下将军,早年刘备曾依附公孙瓒因而与赵云结识。公元200年,刘备兵败于曹操后投奔袁绍,同年赵云弃公孙瓒而投刘备。当时二人的关系如何呢?史载:?同床眠卧?,由此可见二人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
公元202年,刘备南下投奔刘表,逐渐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而赵云相伴左右,至始至终,忠贞不二。公元208年,刘备兵败于曹操,时刘备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军追击至当阳长阪,时刘备无奈只得丢下妻儿,仅率数十骑向南逃逸。所幸赵云不顾安危,杀入曹军阵中才救得刘备幼子刘禅。演义中赵云?七进七出救主?一事的原型便是来源于此。此战过后,赵云因功官拜牙门将军。
在刘备建立帝王大业的过程中,赵云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更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两次解救幼主刘禅之功更是其他战将所不能比的。要说论忠心,恐怕关张也不及赵云。
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
赵云真的不受重用吗?其实不然,这个我稍后解释。我们先来看看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这其中主要在两方面。
其一便是赵云个人的性格所致,我们知道赵云是一个非常忠心的人,且又是一个武将,而类人身上往往有一个共性,那便是?直?。为表忠心,直言进谏,这种性格要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是相当之难的。据史料记载,刘备当年拿下成都后为了笼络手下官员及地方降将,准备将成都城内外的房屋田产进行分配,而赵云则直言进谏,引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毫无疑问,此举无疑必遭其他将领所忌恨。而刘备初定益州,首要之事自然是稳定内外人心,赵云虽然说得对,但此举确实是不合时宜,赵云不懂官场之道,刘备自然也难给予其高职。
其二就得说说刘备的帝王权术了。刘备与赵云相交近三十年,对于赵云的为人,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对于赵云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他不重用可能吗?首先他不给予赵云高官要职实际上也是对赵云的一种保护,有道是?树大招风?吗?像赵云这样不懂官场之道的人,爬得越高只会摔得越惨。所以刘备宁愿给赵云一些看似平常的职位。其次,在当时,职位越高并不代表你拥有的权利越高,刘备称帝后(时关羽已故),武将的最高官职是骠骑将军马超,然据史料记载,马超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并不痛快,几年后便抑郁而终了,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马超家仇难报,其次便是因为马超的这个骠骑将军并没有多少调动军队的实权,这对一个战将而言是非常憋屈的。马超虽是降将,但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可惜他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刘备对他是有忌惮的,所以只得给予其高位而变相的削弱其实权。
其实赵云看似官职不高,但实际是手握实权的,昔日刘备伐吴时,曾留赵云都督江州,统领江州之兵,这也充分证明了刘备是非常器重赵云的。再有刘备病故后,赵云官拜中护军,迁镇东将军。别看这个中护军好像不起眼,这个职位可是负责统领禁军的,要知道禁军是直接保护皇帝安危的,这一职位非大忠之人不可胜任。
最后大胆猜测一点,其实赵云在刘备死后得以迁升或许也是刘备有意为之,让刘禅提拔赵云更能令赵云深感刘禅之恩。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再从侧面安排上一个武将出身的赵云,如此可以相互制约,对于维护蜀国基业,可谓用心良苦啊。
刘备在三国时期的用人水平不亚于曹操和孙权,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曹操与孙权,比如说曹操提倡的?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可是如果我问曹操提拔哪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才,你会发现并没有。
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全部出自世家大族,荀彧与荀攸出自颖川荀氏,程昱出自在兖州士族,郭嘉出自颖川士族,贾诩出自凉州士族,曹操手下掌握兵权的不是曹氏就是夏侯氏宗亲。
孙权手下的张昭、周瑜、鲁肃、陆逊无一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唯有刘备打着皇亲的旗号,行屌丝之实。
三国政权中也唯有蜀汉政权算是草根出身,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等,基本上都是社会低层出身,刘备之所以能维持这么一个草根政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
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关羽有勇有谋,不仅武力超群,同时谋略过人,所以关羽是镇守荆州的主帅,张飞号称万人敌,熊虎之将,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所以张飞没有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魏延出身低微,是刘备的部曲,相当于私人财产,但刘备发现了魏延的才能,一路将魏延提拔为与关羽同等地位的汉中太守和镇远将军,如果说唯才是举,恐怕刘备的力度远大于曹操,刘备才真正做到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诸葛亮富有战略,精于治国,长于内政,文韬武略俱全,所以刘备将诸葛亮定位于自已的萧何,所以刘备打仗不带诸葛亮,让诸葛亮镇守后方,足兵足粮,如同刘邦对萧何的定位一样,刘备对诸葛亮的定位就是丞相,而诸葛亮确实也起了丞相的作用,这就是刘备的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再比如说法正精于奇谋,但为人睚眦必报,所以刘备只用法正的奇谋,将法正带在身边作为首席参谋,而没有让法正参与内政,还有许靖,是个大名士,但没有具体的才能,所以刘备把许靖供奉起来给予高位,而没有实际权力。
蜀汉政权的每个人都因为自身的优劣,被刘备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就是刘备的用人,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对于赵云,刘备是怎么用的呢?
赵云在三国乱世中是被本郡百姓推举为带兵首领,最早是跟随公孙瓒,因为公孙瓒过于残暴,不是追求仁政的赵云所期待的,所以在不久之后,赵云以家兄病逝离开公孙瓒。
赵云在公孙瓒处结识了同样投靠公孙瓒的刘备,在为家兄奔丧数年再次出山时,就开始追随仁义的刘备,一直到赵云去世,始终追随刘备,不离不弃,无论刘备是颠沛流离还是四处逃亡,赵云跟关羽、张飞一样,始终跟随刘备,这就是赵云的忠心,也算是刘备的个人魅力。
正史上的赵云军事实力并不突出,但是为人正直,一生追求仁政是整个三国无人可比的。
有几件事能显示出赵云的正直和仁义,第一件是赵云拒绝了桂阳太守赵范将他的寡嫂樊氏献给赵云,赵云不愿意与赵范这样的投机小人成为亲戚;
第二件事是赵云在刘备拿下成都,准备拿百姓的田产和财物分给自已的将士时,赵云为了百姓的安宁,以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理由劝谏刘备不要拿百姓的资产,要安抚好百姓,争取民心,刘备还接收了赵云的劝谏。
第三件事是赵云在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后,劝谏刘备不要发动对孙权的战争,要以大局为重,但这次刘备并没有听从赵云的劝谏。
对于一个如此重视民心,爱戴百姓的赵云来说,他算是应验了自已一生追求仁政的理想,同样,要不是刘备如此仁义,恐怕也不会引来赵云的一生跟随。
赵云的特长是正直与仁义,还有绝对的忠心,所以刘备把赵云视为自已的贴身近臣,除了为刘备作战之外,赵云在刘备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刘备的近臣守护刘备的家小。
长坂坡之战,刘备只顾自己逃命,是赵云护送刘备的妻子和当时唯一的儿子刘禅安全逃离曹操的追捕,虽然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但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赵云能够在乱军之中安全护卫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就已经不容易了。
赤壁之战后,赵云同样是做为刘备的近臣,大部分时间是保护刘备的家小,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时,是赵云居中守护,刘备率领兵马进入益州时,还是赵云守护刘备家小,孙夫人回东吴时,想要带走刘禅,仍然是赵云阻拦并再次救了刘禅。
刘备临死前说不可重用赵云,看到这个陈述时,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备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这完全是“马冠赵戴”了。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临死之前,还真交代过诸葛亮,有一个人不可重用。但是,刘备所说的这个人并不是赵云,而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孔明委以重任,却因纸上谈兵,丢了街亭的马谡。史料原文是: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诸葛亮因为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误用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最后不得不挥泪斩了马谡。
有人是看赵云实在是太完美了,所以,来了一个移花接木、“马冠赵戴”,把马谡的过错完全给安到了赵云的头上。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说,因为赵云箕谷之战失利,才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只能说,这个伪造太拙劣了,都不如那个所谓的“莫须有”来的更直接、更实在。
在《三国志》中也明确记载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的任务。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诸葛亮北伐,使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将曹真主力诱往了斜谷,而自己则亲率大军出祁山,走街亭,攻关中。曹真中计,诸葛亮不能不管,否则曹真冲入汉中,诸葛亮腹背受敌,反而害了自己。诸葛亮这才派赵云、邓芝领兵前往斜谷拒敌。赵云、邓芝本就是疑兵,兵力弱小,原本就很难取胜,但还是完成了诱敌、拒敌的任务,挡住了曹真主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完全是因为马谡丢了街亭,没有了通往关中的出口,蜀军不得不撤。
而且,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其实是很器重赵云的。魏延每次北伐都要求独自带一路大军出击,诸葛亮统统拒绝,就连先锋都不让魏延干,可见诸葛亮对老将领的防范。可是对赵云,想都没想,就直接派出去了。这要是没有对赵云十分的信任和器重,诸葛亮是不会这么做的。
有人可能又会说了,赵云确实是不受刘备重用呀。刘备生前,赵云才是一个翊军将军的杂牌将军。并且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史料上没有记载,但是刘备还是有可能会说不可重用赵云之类的话。看似有道理,其实完全理解错了。
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基本上应该没人有异议了。在长坂坡大战时,就有人告诉刘备,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刘备很生气
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
刘备这意思就是,你再胡说赵云投奔曹操了,看我不一手戟戳死你。实际呢,赵云也不负刘备所望,一直忠心耿耿,还先后两次救了后主刘禅。甚至本来应该是由内廷宦官做的事情,刘备都交给了赵云。
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刘备当时刚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小妹。刘备这是把自己的家眷,包括老婆,全部都托付给了赵云呀。古代为什么有太监,就是怕被戴绿帽子,但是刘备从来不怀疑赵云。刘备跟赵云,这才是真正的“老铁”呀。由此,也可见赵云的德行之优秀。
即使是刘备伐吴时,虽然没有带赵云到前线,却将赵云安排在了蜀吴之间的门户之一江州。赵云所在的位置非常特殊,进可攻,退可守,刘备这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赵云都可以为刘备提供有力的支援。而事实上,刘备战败时,正是得到了赵云的接应,才顺利撤到了白帝城。
那为什么刘备生前只将赵云任命为了翊军将军这么个杂牌将军,地位很低呀。一点没错,继续分析。刘备托孤时,谁在?诸葛亮、李严在没问题了,另外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赵云。
白帝城托孤之后,据《三国志》记载
建兴元年,(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刘备一死,刘禅刚继位,就给赵云升官,封侯。这分明就是固定套路,留给下一代使用的大臣,先压制着,等下一任继位了再加恩。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刘备托孤,刘禅的人身安全,完全托付给了赵云,而朝堂的制衡,则交给了李严与诸葛亮。所以,赵云在刘备时期,虽然没有很显赫的官职,并不代表刘备不看中赵云,不想重用赵云。
再来看赵云的官职,是不是觉得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远远低于四方的前后左右将军,没错,是的。但是,中护军可就不是了。
中护军曾经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司寇”,这可是仅次于三公司徒、司马、司空的朝廷重臣。汉朝时,才开始改了名字,曾经叫过“护军都尉”、“司隶校尉”,最后改为了“中护军”。如果不是中央级别的,则称为护军,级别要比中护军低一些。
中护军在汉朝时,可是年俸两千石的中央级高官,主要负责刑罚、监察,以及武官选举工作。中护军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盗匪,以及京城和地方的各级官吏。也就是说,所有的官吏、将领都在赵云的监察之下。
如果拿现代官职来类比的话,赵云其实就是中央常委之一的中纪委书记,牛吧。同时,赵云还兼任中组部军队人事任免职责,外加中央禁卫军司令之职。而赵云的征南、镇东将军职务,等于又兼任了地方军区司令的职务。这是不重用赵云,还是重用赵云?已经很明显了吧,赵云只不过是因为文武双全,再上严正无私,所以,刘备将相对文职的监察职责交给了赵云。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赵云不被重用,完全是因为大家只是习惯把赵云作为武将看待,没有去想赵云其实是担负了监察职责的中央级重臣。
而刘禅刚继位,就把赵云任命为了中护军,完全可以推测出来,这是刘备早就交代过的。所以,刘备临死前,不可能说过“赵云不可重用”之类的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鲁肃是谁刘备最信任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