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1361年,这一年对于朱元璋来说,应该是起义过程中最困难的一年,朱元璋本可以在南京养精蓄锐,但天下形势瞬息万变,此时他已是三面受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三面敌军分别是长江上游的陈友谅、下游的张士诚以及北方的元朝,对手个个都比他强大,“朱家军”危在旦夕,朱元璋需要尽快做出决断。
至于上游的陈友谅,本来信誓旦旦要打败朱元璋,结果在在龙湾一战中被伏击,陈友谅也算一方霸主,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回去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虽然在“龙湾之战”中损失惨重,但陈友谅很快恢复元气,一年之后的1361年,陈友谅已经重整旗鼓,随时可以组织大军向朱元璋发起进攻,对于朱元璋来说,防备上游的敌人,一时都不能放松。
长江下游的张士诚,虽然没有陈友谅那么大的野心,但他的思想摇摆不定,一会称王,一会又向元朝称臣,和陈友谅还保持联系,张士诚的军事实力不一定比朱元璋强多少,但他盘踞浙西富庶之地,而且这里人才汇聚,只要张士诚有心对付朱元璋,很快就能组织起力量,朱元璋也要防着他,张士诚也随时都会变成要他命的敌人。
北方元军这一年取得节节胜利,收复了红巾军占领的山东全省,这么一来,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就和元朝直接接触,对于元军来说,张士诚算是半个自己人,陈友谅还在更远的南方,元军只要再有进一步的行动,征讨对象一定是朱元璋,更要命的是,此时元军的首领是察罕帖木儿(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父亲原型),他在面对起义军的战斗中,还未尝一败。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朱元璋选择了妥协,他准备向元朝投降,这在朱元璋起义的20多年时间里,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此时朱元璋已经成了气候,手下不仅是十余万大军,还有各地慕名而来的名人谋士,假若朱元璋这次真的投降成了,也许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朱元璋可不是想想而已,他是真的打算投降,而且派人把书信送到了元大都,元朝当然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于是派人南下,准备接受朱元璋的投降,甚至拟好了封赏的公文,连官服官帽都给带了去,不过元朝官员没有直接去南京,而是先到达张士诚势力范围内的杭州,然后等南京那边安排好了在过去,结果元朝官员在杭州一待就是一年,一直没接到朱元璋的通知,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朱元璋决定投降元朝的那一刻起,他手下将士、谋臣无不反对,但为了保存实力,朱元璋只能选择走这一步,总比被消灭掉了要好,这是朱元璋被迫做出的选择,当然不是心甘情愿,群臣的不断阻挠,是朱元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思想也开始动摇并犹豫,所以一直把元朝官员晾在杭州。
就在朱元璋犹豫不决之际,一位普通人给他写了封信,此人是浙东叶兑,叶兑此时虽无官无爵,又是一介布衣,他和刘基、宋濂等人是老乡,才华也不亚于刘基等人,浙东才人大都被朱元璋招致麾下,为他所用,叶兑也时常听说朱元璋的为人,断定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于是就在这一特殊时期写了一封信给朱元璋,信中所写正是朱元璋打天下所需要的《武事一纲三目》。
“一纲三目”中的“一纲”就是告诉朱元璋不能投降元朝,他在信中建议:定都南京,北面拒绝察罕帖木儿的招降,南面攻打张士诚,抚慰占据温、台的方国珍,直取浙江的其它地区和福建,开拓江西和两广,进攻,则可以跨越两淮而北伐;退守,可以划江而固守……"朱元璋见此信如梦初醒,果断接纳建议,并且马上通知还在杭州的元朝官员过来,来到南京就把他们杀掉,以此表明继续对抗的决心。
朱元璋在危急中度过了这一年,这一年朱元璋做好了充分准备,但陈友谅没有再来袭扰,张士诚也还是按兵不动,元军由于内部争斗,征讨红巾军的行动也搁置,正所谓时事变幻无常,这一年之后,察罕帖木儿去世,元军没了可以再领兵南下的将领,朱元璋得到喘息,而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战胜陈友谅,确立了霸主地位,后面打天下就是一马平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1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