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懿安皇后,爷爷是名将郭子仪,她一生历经了七位皇帝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5:19:04

懿安皇后,爷爷是名将郭子仪,她一生历经了七位皇帝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懿安皇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她爷爷是唐朝名将郭子仪,而母亲是唐代宗李豫的第四个女儿升平公主,德宗李适是她的舅舅,顺宗李诵是她的表哥。可以说,她一出生就拥有了别人怎么都得不到的显赫地位。而她的婚事自然也比较受人关注,如此一个显赫的家族,进宫为妃都是有可能的。不过李诵在贞元九年将其把她配给了自己的儿子,当时的广陵王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宪宗。

说起来比较尴尬的一点是,郭氏可以说是李纯的表姑,也就是李纯是郭氏的侄子。不过好在两人年纪差得也不多,只是辈分大而已。她被选为王妃之后,宪宗还亲自去了她家,纳迎如礼。同年,两人结婚,这一年的郭氏才14岁的年纪。李纯的父亲顺宗因为郭家显赫,对这个儿媳也颇为关注,无比的宠爱。李纯自然也不会冷落她,小两口的感情很是好。

又过了两年,郭氏生下李纯的第三个儿子李宥,也就是李恒。后来她的宠爱也没有停过,接连生下女儿岐阳庄淑公主和儿子李悟。永贞元年(805年),李诵退位成为太上皇,而李纯成为了皇帝,是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八月乙亥,立了郭氏为贵妃,并没有立皇后。但郭氏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的,只要郭家一日不倒,她就不会失宠。

长子李宁却不是她生的,不过李宁在元和六年(811年)去世。第二年,李纯立了郭氏的儿子李恒为太子。按理来说,按郭氏的身份怎样都会是皇后,群臣也提过不少次,希望立郭氏为皇后。可她的家世实在是显赫,而且宪宗在后宫有好几个喜爱的妃嫔。他怕郭氏成为皇后,就管着他,不允许他宠爱别的妃嫔,也是一直不肯。

不过这不要紧,丈夫不肯,儿子肯就好了。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去世,李恒成为皇帝,也就是唐穆宗。登基后,他就给了母亲皇太后的名分,还给足了外家荣誉。在这一朝,郭氏显赫至极,她的显赫到这里没有停止。长庆四年(824年),唐穆宗去世,有人曾说,郭氏可临朝称制,但她不愿意。立了孙子李湛为皇帝,也就是唐敬宗。

她成为了太皇太后,然而这个小皇帝却在三年后被宦官杀害。不得不说,唐朝的宦官是一大祸害,他们立了郭氏的另一个儿子李悟监国,不久又将其杀害。郭氏只好让唐敬宗的弟弟李昂成为皇帝。这时,宫里就有三位太后,一个是她,还有李昂的母亲,唐敬宗的母亲。李昂也很是孝顺祖母,所有的都先让祖母挑选。

可唐文宗也在开成五年(840年)去世,只好再立他的弟弟李炎为皇帝。李炎依然养着三宫太后,他同样十分尊敬祖母,政事决断不了的还会来过问郭氏。唐朝这几个皇帝都比较短命,李炎在登基后的六年病逝。这时,皇位又回到了唐宪宗儿子李忱身上。这位可不一样,他的母亲当年是伺候郭氏的宫女。郭氏对她很是芥蒂,不愿与她平起平坐。

她的荣誉到这里算是结束,情敌的儿子成为了皇帝,她越想越气。大中二年(848年)五月,试图跳楼自尽。李忱听说后也很不高兴,这不明摆着告诉天下人,皇帝跟太后不和。当天晚上,郭氏就莫名其妙的去世,编撰史料的司马光对她的去世也很有疑问。不管怎么样,她的一生也算是够了,虽没当皇后,确是两朝太后,三朝皇太后。也会有朝臣要求给她死后哀荣的,只是到了唐懿宗年间,郭氏才被祭于太庙。

《秦怀公》易安皇后历经七朝被后世史家称颂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讲述了郭子仪的儿子艾国和升平公主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美国和升平公主还是很相爱的。他们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一个比较严重。她嫁给了自己的侄子,经历了七个朝代,后来成为了两个朝代的皇太后,三个朝代的皇太后都很受尊敬!她过着怎样的生活?


此人是唐朝皇后郭怡安的孙女,郭迪姆的女儿。郭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她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她的母亲,升平公主。升平公主受到父亲唐代宗和哥哥唐德宗的宠爱,所以她经常去宫廷。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女儿郭嫁给了广陵人孙子。虽然这对年轻夫妇年龄相仿,但郭实际上是的堂兄弟。


[电视剧中升平公主和艾国的形象]


后来,郭为地位更高的生了一儿一女。86年,广陵的王立春继承了唐宪宗的王位。作为公主,靖国神社自然应该成为皇后,但唐宪宗想压制靖国神社的地位。由于郭背景深厚,唐宪担心他的外戚将来执掌朝政,所以没有立郭为皇后。然而,唐宪宗给了他皇妃的头衔。


公元820年,郭死后他的儿子即位。郭被尊为慈禧太后,他的哥哥也是高官,但这并没有持续多久。四年后,唐穆宗死于服用丹药。当时太子年幼,有宦官建议郭太后上朝称帝。没想到郭大怒。“我的效果是吴诗邪恶吗?太子虽然还年轻,但还是可以选择注重道德作为补充。我怎么处理外交事务?”


[影视剧中的易安女王形象]


之后郭的孙子即位,郭第一次被尊为皇太后。三年后,被宦官杀死,郭选择了弟弟李昂继承唐文宗的王位。唐文宗对郭很孝顺,凡是“四面八方来的可耻的、圆润的、丑陋的、奇怪的礼物”,都要先送给泰国王后。公元840年,唐文宗病死,他的弟弟李严继承了唐武宗的王位。郭仍然被尊称为皇太后。


86年,唐武宗病死,这次是陈丽,唐宪宗的儿子,也就是唐玄宗。我的生母原来只是郭家的一个丫鬟。后来受到皇帝的宠爱,生下了玄宗。玄宗的生母一直与郭不和,所以玄宗对郭的礼遇越来越弱。1988年6月的一天,郁郁寡欢的郭甚至想跳楼,但被随行人员制止。当晚回到兴庆宫后,郭猝死。


[影视剧中的易安女王形象]


郭虽落幕,却经历了七代、五代权贵,被后世史家所称道。刘简等人在《旧唐书》年说:“后史七朝,五族受母尊。人们尊敬他们的子孙,他们已经过了40多年富裕的生活。虽然是韩和邓的马,也没什么好补充的。朋友认为汾阳功德犹存,所以钟卿在依安。

鲁国公主 - 百度,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高丽恭愍王,而鲁国公主作为一个封号在宋元时期有很多位。

高丽恭愍王(1330年-1374年),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讳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颜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谥号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鲁国公主可以指:

鲁国大长公主,宋太祖女

扬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太宗女

升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真宗女

衮国大长公主,宋仁宗女

秦国鲁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仁宗女

鲁国公主 (宋仁宗),宋仁宗女

潭国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神宗女

保淑帝姬,曾封鲁国公主,宋徽宗女

鲁国大长公主 (金世宗),金世宗女

唆儿哈罕,鲁国公主,元太宗女

也速不花,鲁国公主,元睿宗女

薛只干,鲁国公主,元太祖孙女

完泽 (鲁国长公主),鲁国长公主,元世祖女

囊家真,鲁国大长公主,元世祖女

阿南不剌,鲁国公主,元裕宗女

普纳公主,鲁国公主,元成宗女

祥哥吉剌,鲁国公主,元顺宗女

阔阔伦公主,鲁国公主,元仁宗女

宝塔失里,鲁国大长公主,魏王女

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和恭愍王什么关系 鲁国公主生平

姓名:鲁国公主 别称:庆寿公主 出生地:东京潜龙宫 出生时间:1059 去世时间:1144 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公主,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原封庆寿公主进惠国公主进许国大长公主 改韩、周燕国 进秦、魏两国 令德景行大长帝姬 改封秦鲁国大长公主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在史书上记载的公主多事命运坎坷。 宋高宗为什么要给鲁国公主开后门 鲁国公主也称庆寿公主、令德景行大长帝姬,她是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母亲为昭淑贵妃周氏。鲁国公主活了八十六岁,在公主们当中算是特别高寿的了,她这一生中,历经七位皇帝,每一任皇帝对她都格外敬重,尤其是宋高宗赵构。

当年的靖康之难中,金兵打败了宋朝军队,金人闯进皇宫,取到了皇族宗室的册子,按照册子上记载的人物关系,把京城里那些跟皇帝有点关系的女眷都掳走了,皇帝的妃子、皇后、女儿,以及王公贵族的女眷统统被金人抓走,连一岁多的女婴也没有放过。至于被抓去干嘛,不言而喻。可就是在这么严密的搜捕下,鲁国公主竟然躲过了!

金兵难道不知道鲁国公主吗?这不可能吧,他们可是拿着册子寻人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故意放过了鲁国公主。可是为什么呢?

鲁国公主于1060年被封为庆寿公主,1067年就嫁给了钱景臻,靖康之难发生在1126——1127年之间,这样算起来,鲁国公主起码有六十六岁,这放在现代都到了退休年龄了好吧,金人下得去手吗?估计下不去吧。宋仁宗的儿女当中,除了鲁国公主,其余的帝姬大多都老死或者病死了,鲁国公主是长寿体质,才活到了现在。因为对鲁国公主没有兴趣,所以他们故意漏抓了鲁国公主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金人离开以后,鲁国公主恢复了公主称号,改为秦鲁两国大长公主。后来宋高宗赵构在位时期,鲁国公主已经算是宋高宗曾祖辈的人了,高宗自然无比敬重她,每次见到鲁国公主,身为皇帝的高宗也还是要作揖行礼。为了让鲁国公主颐养天年,高宗还赏赐了一座临海行宅给她,对她的各种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鲁国公主的丈夫是钱景臻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鏐的后人,高宗建立南宋以后,钱家还捐钱当军费呢!鲁国公主与钱景臻有两个儿子,长子钱忱、次子钱愕,由于鲁国公主算是皇族中最年长的长辈,所以高宗特意给鲁国公主的儿子开后门,让他们挂着闲差白拿俸禄。

后来,钱愕在南渡之时被强盗张遇害死,鲁国公主就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独儿子钱忱身上,把钱忱宠上了天。可是呢,孩子越宠就越没出息,钱忱见有鲁国公主这个母亲在,他就能白白获得官职和钱财,于是多次怂恿鲁国公主向高宗求爵求禄。鲁国公主每次都拄着根拐杖,颤颤巍巍的进宫求见高宗。

高宗在朝时极力打压外戚权臣,可他却多次给钱忱加官进爵,这一次次的例外都是看在鲁国公主的面子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可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鲁国公主老得都快走不动了,还隔三差五往皇宫跑,弄得高宗很是烦闷。你说什么事情也有个度对不对,就算鲁国公主是长辈,那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吧!

于是,八十多岁的鲁国公主某一天又来向高宗求爵的时候,高宗就狠狠批评了她,说她活了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气,消磨他对她的耐心和宽容等等。鲁国公主老脸一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宫替儿子求官了。实际上,钱忱的头衔已经很多了,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靖康之难幸存的秦鲁国公主,历经7个帝王,其子有8个官衔,为何不满足?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秦鲁国公主这个人在后面的时候太贪心了,面对当时的情况还不能满足,认为自己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而当年靖康之难的时候,金兵也是将当时在京城的所有帝姬、宗姬、族姬几乎都给都掳走了,就连一岁的也是没有放过,但是就是唯独遗漏了这个鲁国公主。

而在金兵走了之后,鲁国公主也是就留在了汴京,恢复公主封号之后,也就成为了秦鲁两国大长公主。而金兵也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个帝姬,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其他的也是几乎都死了,所以金兵以为她也是死了,而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抓她了,所以也就对这个前朝的公主没太注意,不过也确实是,这个鲁国公主已经比较老了。

对于这个鲁国公主,后来的南宋君王赵构也是对她比较敬重的,以为她的辈分比较老,还有就是年纪比较大。可以说是鲁国公主就是这个赵构的老祖宗。

赵构曾经下过命令,让外戚不能担任任何朝廷命官,但是这个鲁国公主为了自己的儿子,也是向赵构求过情,赵构看在她的面子上也是没有处理她的儿子,让她的儿子继续当官。这个鲁国公主一看自己的面子好使,过几年又去找赵构,让他给自己一些银子。

赵构虽然不高兴,但是也还是给了。鲁国公主看着这样还行,就开始对自己儿子现在的这个官不满意了,又一次的向赵构开口了,但这一次赵构却没有大答应她了。

南宋公主 多福多寿——鲁国公主

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 这样的公主是多数,只是她们的人生平淡,无甚坎坷无甚功德无甚作为,史书略记。记下的公主都事迹复杂,命运与政治纠葛太多,让人误以为“生于帝王家”是公主共同的人生遗憾和人生悲剧。 当年“靖康之难”,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公主都虏走,连一岁多的都没放过。这个鲁国公主被漏掉了,金兵一走,她就赶忙逃出了汴京。其实金兵是知道有这个公主的,大约是看花名册的时候,看到她是宋仁宗的女儿,是隔了好几个皇帝的公主,此时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有的早死,有的半老而死,金兵就以为她也是死了的——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所以就对前朝公主放了一马。 鲁国公主其实不老,南宋建立后,就嫁给五代时钱塘王钱俶的曾孙,叫钱景臻。钱家很有钱,世代居住杭州一带,在官宦商贾阶层根基颇深,在老百姓中也颇有基础。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定都杭州,建立南宋,钱家曾经捐出家财当军费。因此宋高宗对过去的钱塘王家族十分客气,赐给鲁国公主宅第。每次鲁国公主来拜见,皇上都恭恭敬敬地迎接。 鲁国公主有四个儿子,都挂着闲差拿俸禄(宋代抑制外戚权利,常常只给封号不给实权)。其中长子钱忱是亲生的。钱忱不断长大,公主就不断地为钱忱求爵求禄,她写奏章说: “妾虽近于饥窘(我家穷啊,饿肚子啊,不知她有多穷?这样还叫穷啊?),不敢妄有干求(明明就是有所求嘛,还说不敢有所求)。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一望清光’,就是请皇上赏脸,再加点封赏吧)。” 宋高宗看在她的老面皮上,对她每求必应。 每次给钱忱加了官爵俸禄,宋高宗总要对大臣外戚声明:“这是特例哦!别人想都不要想哦!”(上以忱为沪川节度使,仍诏戚里不得援例) 于是,钱忱的头衔很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老公主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去找宋高宗,给自己已经够老的儿子要封赏。摊上哪位皇帝,都得暗自嘀咕:“我的老祖宗唉(鲁国公主历经了七代皇帝,算宋高宗的曾曾祖辈的),您就省省吧,您享的福还不够多吗?” 这时,宋高宗也有些不耐烦了,不得不驳这老祖宗的脸面,狠狠地说了老太太一顿: “长公主您能活这么大岁数,是多大的福分哪!怎么不想想您早死的姐妹们,仁宗皇帝当政四十二年,十多个子女只有您一个人是长寿的,可见深仁厚泽都集于你一身了。人要知足撒,您怎么不知足哩?……” 说得老太太挺惭愧,再也不好老着脸去见皇上了。 鲁国大长公主活到八十六岁去世,皇上去祭奠的时候,大概是想让正在缓缓升天的老公主高兴一点,再一次满足她的愿望,给她的儿孙们全部加官一等。驸马钱景臻生平不祥(史书上生平不祥,对其个人命运来说,反而是好事,说明一生平顺),活到八十四岁。儿子钱忱也活了八十多岁。鲁国大长公主的母亲周贵妃更是高寿,她一生吃斋念佛,活到九十三岁。 时主有三子,愐、恺非己所出,故独厚于忱。上戒之曰:“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主感服。薨,年八十六。上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 ——《宋史·列传第七公主》 # posted by 小红小翠 @ 2005-06-02 09:48 评论(0) 2005-6-2 星期四(Thursday) 晴 66状元配——瑞国公主 66状元配——瑞国公主 宋理宗在位近四十年,没有儿子。他最宠爱的贾贵妃,为宋理宗管理下的南宋生了唯一的小公主。她享受现代“独生子女”的称号,也享受皇家独生子女的待遇。公主起初被封为瑞国公主,随着她长大,又不断加封。先后又封为升国公主、周国公主、汉国公主——你称呼她任何一个都是可以的。听上去好像公主有很多姐妹似的,红红绿绿地很热闹。这些称呼上,宋理宗大概可以幻想出一群绕膝的活泼的小儿女来。预备好的加封,因为公主王子们的那个“们”实际不存在,就只好都累积到瑞国公主一人身上。每加封一次,都制造出一些虚无的富贵兴旺来,同时又是一次欢乐后的悲凉,因为得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封号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陆续发放了吧。 从贾贵妃的姿色来推断,瑞国公主是不会丑的。宋理宗年轻的时候,有两个老婆候选人——一个是已故谢丞相的侄孙女,叫谢道清;一个是县级小官僚贾涉的女儿——让他挑其中一个做皇后。他当然一眼就挑中了贾家的女儿,极漂亮的江南美女。而谢道清,瞎了一只眼睛,面目黎黑。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像灰姑娘一样洒扫做饭。家里兄弟也很犯愁,觉得此女是嫁不出去的,就算勉强嫁了,还得预备很厚的嫁妆,人家才不会嫌弃,何况家道败落了,也筹不出嫁妆来。不如将她送进宫里,白送给皇帝,兴许皇帝不在乎——但是皇帝的审美观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宋理宗还是中意贾家美女。 不久谢道清生了个怪病,面色转白,越来越白,白得耀眼,白得奇异。这事传到杨太后的耳朵里——这个杨太后,后面还要提到,这种身份的老太婆,对儿孙的婚事,是最为热衷的。迷信的杨太后,认为相貌奇异的人,载有上天的诡异暗示,必须册立为皇后——按现在的医学常识来看,有人推断谢道清可能是得了白化病之类的皮肤病。 宋理宗拗不过太后,于是,谢女就成为皇后,而贾女成为贵妃。民间和宫人们私下里议论,说贾女没有做成皇后,是因为姓的原因。贾皇后,假皇后;贾贵妃,假贵妃;假贵妃,真皇后——贾贵妃是名义上的贵妃,实际上的皇后,她很受皇帝宠爱,她的爱玩蟋蟀的无赖弟弟贾似道,也在皇帝的“亲切关怀”下,成为南宋著名的奸臣宰相。而患了皮肤病的谢皇后,皇帝十分尊敬和冷落她,到底没有跟她生过一男半女。 贾贵妃的独生女瑞国公主在百般娇宠中,长到十五岁的法定出嫁年龄,是南宋一枝独秀的娇贵鲜花,真是不晓得要插在哪堆牛粪上才好。 宋理宗为公主选婿的事,专门召集大臣开会。在会上,一个叫丁大全的人,提出了一个新颖建议:搞一次全国性的选拔比赛,既是科举,又是选美,把品貌才学第一的新科状元配给公主。古装剧看多了的人,以为状元配公主,是皇家惯例,这是误会。公主通常是配给世袭贵族子弟的,民间男子哪里有份?在史书记载上,“金枝玉叶and新科状元”,这是唯一的一次。 丁大全的方案被获准之后,就去着手选才兼选美了。这位丁大全,显然没听说过“上帝是公平的”这句俗谚。尺短寸长,人人都有缺陷,不可能如他的名字一样“大全”。品行、文章、相貌,三样凑齐且都是全国第一的人,即便有,多少年才能出现一个?丁大全的完美设想,实在难以完美实现。不过他不缺少私心和诡诈,当初提这个方案,就是因为他是当年的主考官,可以通过选婿来扩展自己的朝廷势力。 丁大全在考场上四处转悠,考生们都十分纳闷和不自在,因为考官像个好色的变态女人一样,见到略有些英俊的男子就反复打量。丁大全打算以貌美为首选标准,因为批改文章嘛,是可以作弊的啦! 丁大全认为的最帅考生,是来自安徽当涂的男子叫周震炎。周帅哥唯一的缺憾就是年龄有点大,三十岁了——英俊的三十岁男子,在古代早该讨老婆了吧?孩子八成都有两个了。不过妻是可以休的。只有相貌是不可更改的。反正丁大全的标准只有一个:要帅!帅!帅!务必要帅到让公主一见钟情。 丁大全看好人选之后,就私下给周震炎透题。判卷时,将周震炎判为状元。又根据周的籍贯太平郡,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太平状元”,把他装扮拾掇干净,一溜烟地送进宫里,参加答谢典礼去了,其实是让皇帝过目——主要是让公主过目。公主像古装剧中标准的闺秀一样,躲在屏风后面看。 公主看过,闷闷不乐。说:“太老了啦!这位周大哥,周叔叔,周伯伯!” 也是哦,周震炎比公主整整大了一圈。十五岁的少女,初恋幻想里,出来进去的都是各种翩翩美少年,任何一个形象,都跟眼前这个老气横秋谨小慎微的人,对不起号来。 身边的人,少不了来劝:“年龄大,稳重啊,何况他那么帅!” 公主说:“哪里帅哪里帅?我怎么看不出来?” 身边的人,又少不了向她分析周大哥的帅帅处,公主终于感觉出一点帅来,但是她依然不乐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啦!” 这倒是丁大全没有意料到的。他始终是按照自己的审美喜好选的,以为自己这个老头子觉得美的,小丫头也一定觉得美。对审美心理缺乏了解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事先研究一下公主喜欢哪一型的美男。 皇帝知道公主不喜欢周大哥,状元驸马的事,就搁在一边,暂且不议了。 此事过后不到一年,丁大全因为隐瞒军情被弹劾罢官。选驸马舞弊的事,也被揭发出来。周震炎受到牵连,状元的名号被夺,降为最末一名。贬官途中,忽然死去。相信是给活活气死了。要么就是被公主的舅舅——恶毒的当权者贾似道给弄死了,谁让你攀摘金枝玉叶,差点成为公主的前夫呢? 周帅哥本来只是老老实实地苦读,老老实实地考试,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当成美男,宝贝一样地献给皇室;又因为公主那决定命运的一瞄,转眼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鬼。这样的水火两重天,命运大逆转,即使不死,也得半疯,周帅哥无辜得很哪! 周帅哥从世界上消失了之后,为公主择婿之事,更加慎重。考察驸马的权利,上交给老太婆杨太后,视线范围重新回到世袭贵族的子弟身上。到公主十八岁的时候,杨太后选了自己的侄子,一个叫孙镇的年轻人。由于从民间选亲失败,教训多多,皇帝也不敢擅自做主,杨太后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宋理宗对太后一向不敢违逆,杨太后其实不是皇帝的亲娘,太后无子,收了两个养子。后来拥立了其中一个养子宋理宗,废掉本来的养太子。太后拥立皇帝有功,在朝廷的势力蛮大的。 驸马孙镇是个武官。人品怎样史无记载,官倒是一直升的。可见皇帝很器重他。宋理宗在历史评价中是昏庸的皇帝——他其实没那么糟糕。不过是性格温和,不喜生事,只求安妥,是个甩手掌柜,凡事交给大臣处理,手下出了一大批奸臣。他对独生女儿瑞国公主,疼爱得不得了。公主虽说嫁出去了,但其实没有“出去”,皇帝在皇宫附近给公主另起了一座府第,为的是父女走动方便。公主府建筑装修豪华,比宫苑还要气派。皇帝想见公主,就带几个宫人,乘坐布顶小轿,从后门进出。不用劳师动众,很家常地。 公主出嫁三年后,生病了。有一天,飞来一只巨大的像簸箕一样的黑鸟,停在公主家的捣衣石上。佣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征兆,很害怕。到了年末,公主竟病死了。没有生育,死时不到二十二岁。 宋理宗快六十岁了,唯一的孩子还是死掉,哭得十分伤心,不到三年,也病死了。由谢道清皇后收了个养子,将南宋继续撑了几年。驸马孙镇倒没什么事,公主死后,他的官还一直升着。 开庆初,公主年及笄,诏议选尚。宰臣请用唐太宗降士人故事,欲以进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谢日,公主适从屏内窥见,意颇不怿,帝微知之。 ——《宋史·列传第七公主》 真有(14)这两个(5)

郭子仪原文_翻译及赏析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諡号忠武。 郭子仪 轶事典故 诚感鱼朝恩

郭子仪抵御吐蕃时,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都担心他举兵造反。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问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得哭道:“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恳辞尚书令

唐代宗任命郭子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而且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几职,贪图升官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无奈,只得应允,并将他辞谢的事迹交给史官,记入国史。

单骑退回纥

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入寇,郭子仪率兵屯驻泾阳。敌军围城,郭子仪亲自上阵。回纥兵奇怪地问:“这个人是谁?”得知是郭令公后吃惊地说道:“郭令公还在吗?仆固怀恩说大唐天子驾崩,郭令公去世,中国无人主持,所以才入侵。郭令公如今健在,大唐天子还在吗?”得知皇帝健在后,道:“我们被仆固怀恩给骗了。”郭子仪派人对回纥人道:“过去你们不远万里,帮助我们平定叛贼,收复长安、洛阳,我和你们共过患难。现你们都抛弃旧友,帮助叛变臣子,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回纥人回答道:“我们本来以为郭令公去世了,不然怎么会来这里。如果令公活着,我们能见他一面吗?”郭子仪便要出城相见,部下纷纷劝阻。郭子仪道:“敌军是我们的几十倍,我们无法抵敌,我要用诚意感动他们。”命人喊道:“郭令公来了!”郭子仪率几十名骑兵出城,面见回纥首领道:“我们曾一起共患难,怎么如今把这交情给忘了?”回纥人都放下兵器下马跪拜,并道:“果然是我们的父辈。”郭子仪就喊他们一起喝酒,送绸缎结交,发誓和以前一样友好,接着说道:“吐蕃本是与大唐和亲的国家,无端侵略,是不认亲人。吐蕃的马牛布满几百里地,诸位如果反戈攻击吐蕃,就如同拾取一样,这是上天的恩赐,不能失去良机。况且逐走异族获取实利,和我国继续友好,不是一举两得吗?”回纥人听后,答应退兵。

纳俸充马价

回纥人请求卖给唐朝一万匹马,而朝廷因开支不足,准备只买一千匹。郭子仪道:“回纥人立有大功,应报答他们的支持,而且国内也需要马,我请求缴纳一年的俸禄,帮助出马钱。”虽然唐代宗没有同意,但仍得到别人的称赞。

不徇私情

郭子仪曾严令禁止军营内无故骑马。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的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候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到他面前哭诉,指责都虞候骄横,郭子仪将他们斥退。次日,郭子仪将此事告诉幕僚们,并叹道:“我的几个儿子,都是当奴才的料。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反而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不是当奴才的料又是什么!”

囚子请罪

郭暧曾和升平公主发生了口角,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公主大怒,回宫告诉父亲。代宗道:“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家。郭子仪得知后,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代宗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郭子仪回来后,将郭暧杖打数十。

强藩畏服

墓葬纪念 郭子仪墓

在陕西省礼泉县建陵西南二公里的坡阳村。

汾阳王庙

786年,邠宁节度使、尚书左仆射韩游瑰为郭子仪建庙于邠州(今陕西彬县),用来纪念郭子仪“圣德遗芳,永留西夏”。这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汾阳王庙,可惜后来被毁,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

910年,在福建长乐建有一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好、时代最久远的汾阳王庙。

明代万历年间,在山西汾州建有一座汾阳王庙,后亦被毁。

汾阳王纪念堂

生平 早年事迹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史,累迁至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远军使。749年(天宝八载),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平定安史

讨伐叛军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被封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使,率部东讨安禄山。不久,郭子仪收复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开通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756年(至德元载),叛军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领河北全境。不久,李光弼收复常山,而郭子仪也兵出井陉关,与李光弼一同击破史思明,平定藁城。此后,郭子仪南攻赵郡(今河北赵县),斩杀叛军任命的太守郭献璆,回军常山。

郭子仪返回常山时,史思明又集结兵马尾随其后。郭子仪命骁骑轮番挑战,乘叛军疲惫之机,在沙河将其击败。安禄山听说河北战事失利,派遣精兵增援。郭子仪先击破史思明部,又在嘉山击破叛军援军,史思明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州市)。在郭子仪兵威之下,河北各郡县都斩杀叛军守将,迎接朝廷军队。郭子仪正欲北征范阳,便接到“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的讯息,于是与李光弼率军奔赴行在。

郭子仪赶到后,被唐肃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不久,唐肃宗发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陈涛战败。此时,唐军队损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军为根基。后来,叛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兵,引诱河曲九府等进攻行在。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终于平定河曲。

克复两京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率兵进攻潼关,叛将崔乾祐退保蒲津(今山西蒲州)。郭子仪进攻蒲州,因原永乐县尉赵复等四人在城中做内应,结果叛军大败,崔乾祐逃奔安邑。此后,郭子仪又击败叛将安守忠,收复永丰仓,打通了潼关到陕州的道路。

不久,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肃宗封郭子仪为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命其班师回凤翔(今陕西凤翔)。郭子仪率部西进,在清渠(今西安以西)与叛将安守忠交战失利,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并自请处分,被降职为尚书左仆射。

此后,郭子仪作为中军副将随广平王李俶前去收复长安,驻兵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北。两军激战之时,回纥兵从叛军背后出击,前后夹攻,叛军全线溃败,叛将张通儒弃城逃往陕州。唐军一战收复长安。李俶修整三日后,继续东征。

安庆绪命严庄调兵马十万前往陕州,援助张通儒,并在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摆好阵势。郭子仪率军进攻,虽初战不利,最后仍在回纥军背后袭击之下,大败叛军。严庄等逃回洛阳,又与安庆绪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郭子仪得以收复东都洛阳。

此时,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均已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不久,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劳他道:“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此后,郭子仪又返回洛阳,经营北讨安庆绪之事。

兵败相州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献俘京师。肃宗命百官到长乐驿迎接,并亲自在望春楼等待,进封其为中书令。不久,肃宗诏命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因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只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却不
设立元帅。

郭子仪率兵从杏园渡过黄河,围困卫州(今河南汲县)。安庆绪将兵马分为三军,前往救援。郭子仪先使射手三千人埋伏于营垣之内,并嘱咐道:“等我军退却,叛军必定乘机攻营垒,你们就呐喊射箭。””两军交战不久,郭子仪假装兵败,退至垒下,伏兵立刻登上垒垣,乱箭齐发,叛军只得退走。郭子仪回军追击,安庆绪大败而逃,其弟安庆和被俘。郭子仪攻克卫州后,又在愁思冈击败叛军,进而围困相州。安庆绪被围在城内数月,无法突围,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从魏州来援,李光弼等率领前军在邺县南与叛军交战,而后军的郭子仪尚未布好阵势。正交战中,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大树连根拔起,对面不见人,两军尽皆溃败。唐军因无统一号令,众节度各自逃归驻地,郭子仪也退保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不久,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东畿、山南东道、河南等道行营元帅。

观军容鱼朝恩一直妒忌郭子仪,趁机把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不久,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帅,并代领朔节度使。郭子仪的兵权虽被剥夺,但仍以大局为重,忠心于朝廷。

再掌兵权

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西戎也趁机入侵。肃宗任命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仍将其留在京师。后在百官的要求下,肃宗方命郭子仪出镇。

上元元年(760年),肃宗任命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其率英武、威远等军攻打范阳,最终被鱼朝恩破坏。762年(宝应元年),河中观察使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杀。朝廷害怕这两支军队与叛军联合,于是派郭子仪任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驻守绛州。

当时,肃宗病重,不见百官。郭子仪请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将要死在外地,不见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肃宗命人将其请入卧室,道:“河东的事情全都拜托你了。”并赐他御马等物。郭子仪到达治地后,诛杀为首作乱的王元振等几十人,新任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也处死作乱者,各地将领尽皆恐惧。

屡遭谗言

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自认为有拥立之功,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充任肃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仪将肃宗所赐的诏书一千余件全部呈给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仪道:“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

此时,史朝义仍占据洛阳,代宗欲派郭子仪与雍王李适率军东征。由于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代宗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广德元年(763年),梁崇义在襄州反叛,而仆固怀恩在汾州引回纥、吐蕃入侵河西,攻陷泾州,进犯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代宗遂命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守咸阳。

再复长安

郭子仪刚到咸阳,敌军已经渡过渭水,沿着南山东进,而皇帝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郭子仪到商州(陕西商州)后,收集散兵数千人,并派张知节率领乌崇福、长孙全绪在韩公堆扎营,白天击鼓张旗,夜间多处燃火,以此迷惑敌军。

光禄卿殷仲卿率蓝田兵渡过浐水,吐蕃不知虚实,以为郭子仪来了,非常畏惧。射生将王甫入城纠集数百少年,夜间在朱雀街击鼓呐喊,大喊:“唐军来了!”吐蕃军惊惶溃散。战后,郭子仪任长安留守。

自从代宗狼狈东逃,百官都归罪于程元振,并多次弹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劝说代宗定都洛阳。代宗应允。郭子仪闻知后,上表劝谏,并提出应对之策。代宗阅完奏表,对侍臣说:“郭子仪真是国家忠臣,我决定返回长安。”代宗回京后,慰劳郭子仪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这个地步。”并赐郭子仪铁券,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抵御吐蕃

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反叛,代宗命郭子仪兼任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河中尹,坐镇河中。又充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不久,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玚在榆次被部将张惟岳杀死,所属军队都投降郭子仪。仆固怀恩丢下母亲逃往灵州。九月,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太尉,充任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而郭子仪辞去太尉的任命。

同年,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入侵唐朝。代宗命郭子仪驻扎奉天,并问御敌方略。郭子仪答道:“仆固怀恩虽然强健勇敢,但不得人心。而且士兵都是我以前的部下,他们不会忍心进攻我吗?”不久,回纥与吐蕃军进逼奉天。众将请求进攻,郭子仪道:“敌军深入我境,利于速战,他的部下长期受我的恩德,我不进攻他们,他们将自然改变主意。敢说出战的斩!”并坚守营垒防御敌军,敌军果然退去。

永泰元年(765年),郭子仪统率河南道节度行营,再次出镇河中。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等国,聚集三十万军队,掳掠泾州、邠州、凤翔,进犯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桥,李光进屯兵云阳,马璘、郝廷玉屯兵便桥,骆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凤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自己亲自率兵驻守苑中,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

郭子仪到泾阳时,敌军已经围城。郭子仪命部将李国臣、高升、魏楚玉等各当一面,而自己率甲骑二千人出入于阵中。回纥原以为郭子仪去世,代宗驾崩,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而今听说郭子仪健在,方知上了仆固怀恩的当。郭子仪又单骑去见回纥首领,责以大义,恰逢仆固怀恩暴死,回纥答应退兵。吐蕃军见郭子仪与回纥来往,心中猜疑,连夜退走。郭子仪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军追击,自己率军跟随其后,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击破吐蕃,斩首五万。

大历元年(766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反叛,代宗命郭子仪率军讨伐。同州、华州将领闻听郭子仪出兵,于是杀死周智光,将其首级送往朝廷。大历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泾州,郭子仪奉命移驻泾阳。郭子仪在灵州发动进攻,击败吐蕃,斩首两万。大历三年(768年),郭子仪返回河中。不久,吐蕃再次入侵灵武,郭子仪率五万兵马屯驻奉天,部将白元光击破吐蕃。

唐代宗以“吐蕃频繁入侵,马璘难以抵挡”为由,调马璘为泾原节度使,并命郭子仪兼任邠宁庆节度使,屯驻邠州。

晚年生活

大历九年(774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朝见皇帝,谈到吐蕃强大时,流涕不止。不久,郭子仪又上表“乞骸骨”,但未得允许。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郭子仪被调回朝廷,担任太尉、中书令,又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此外,郭子仪的所领使职和副元帅职务全部被罢免。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郭子仪亦位列其中。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郭子仪。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郭敬之,历任吉州、渭州、绥州、寿州四州刺史,后因郭子仪之故,赠太保,追封祁国公。

母亲:向氏,怀州河内人,封平原郡君,死后追赠魏国夫人。

兄弟

兄长

郭子琇

弟弟

郭子云

郭子瑛

郭子珪

郭幼贤

郭幼儒

郭幼明,曾任少府监,死后赠太子太傅。

郭幼冲

妻妾

王氏,京兆长安人,封琅琊县君,进封太原郡君、霍国夫人,衮州大都督王守一之女。

李氏,乐都人,封凉国夫人。

张氏,封南阳夫人。

韩氏,封劲节夫人。

赵氏

子女

儿子

郭子仪有八子,据《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有六子是夫人王氏所生。

郭曜,曾任开阳府果毅都尉,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历任卫尉卿、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封太原郡公。死后,赠太子太傅,諡号孝。

郭旰,在讨伐安史之乱时战死。

郭晞,曾随郭子仪收复两京,战功卓著。历任鸿胪卿、殿中监、太子宾客,封赵国公。死后,赠兵部尚书。

郭昢

郭晤

郭暧,娶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检校左散骑常侍、太常卿,初封清源县侯,后袭封代国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又赠太傅。

郭曙,曾任司农卿,后在朱泚之乱中立有战功,擢升为金吾大将军,封祁国公。

郭映,曾任太子左谕德。

女儿

《新唐书》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但据《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王氏生有八女。

长女,嫁成都县令卢让金。

二女,嫁鄂州观察使吴仲孺。

三女,嫁卫尉卿张浚。

四女,嫁殿中少监李洞清。

五女,嫁司门郎中郑浑。

六女,嫁汾州别驾张邕。

七女,嫁和州刺史赵纵。

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

孙子

郭锋,郭曜之子。

郭钢,郭晞长子,曾任朔方节度使杜希全的幕僚,代理丰州刺史,后叛投吐蕃被拒,被送往京师赐死。

郭钧,郭晞次子。

郭鐇,郭晤之子。

郭铸,郭暧长子,袭封代国公。

郭钊,郭暧次子,升平公主所生。历任左金吾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邠宁节度使、司农卿、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中尹、兵部尚书,唐文宗时,加授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太常卿、检校司徒,死后赠司徒。

郭鏦,郭暧第三子,升平公主所生,娶唐顺宗之女汉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检校国子祭酒、右金吾将军、太子詹事、闲厩宫苑使,封太原郡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

郭铦,郭暧第四子,娶唐顺宗之女西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

郭氏,郭暧长女,升平公主所生。唐宪宗贵妃,唐穆宗生母,后被尊为皇太后,諡号懿安皇后。

后裔

人物评价 郭子仪的诗文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唐代·郭子仪《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唐代·郭子仪《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于穆文考,圣神昭章。肃勺群慝,含光远方。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唐代·郭子仪《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于穆文考,圣神昭章。肃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查看更多郭子仪的诗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