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脾气秉性都平自父母,一个人的好坏与否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了解就是物以类聚,都是同一类型的朋友”,但是这句话用在诸葛亮的身上就显得有点行不通了,因为诸葛亮那么聪明绝顶,儿子却庸碌无为,这是为何?
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感觉只要他的羽扇轻轻一挥,破敌妙计顺手拈来,无所不能,几乎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但是对于诸葛亮的儿子大家都感觉存在感很低,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记载的也是比较少,大概知道诸葛瞻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一笔带过。
反观诸葛亮的死对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司马昭则是大名鼎鼎人物,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更是留下了历史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直接篡夺了曹魏的天下。
其实诸葛亮的儿子庸碌无为,也并不能怪他,诸葛亮负有部分责任,诸葛亮是在45岁那年才有的诸葛瞻,可以说是老来得子。本应该要好好教育的,但是因为诸葛亮没有时间,因为蜀汉国中的大小事都有亲自过目,疏于对诸葛瞻的教育。
诸葛瞻长大8岁,开始接受社会教育的时候,诸葛亮就去世了,而在诸葛亮去世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我们打个比喻,假设诸葛瞻是在诸葛亮的培育下长大的,那他的人生肯定会不一样的。可以的是,诸葛亮去世得早。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不一定。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也是出了名的爱色之徒,而且喜欢人妻,虽然很多次因为勾搭别人的妻子,差点丢了性命依然乐此不疲。所以他就在日夜的辛勤劳作下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后代,其中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他的儿子中比较出名的有三个,分别是:曹植,曹丕,曹昂。曹植就不用说了,大才子,可以七步成诗,他的豆萁诗现在都是我们语文书上的必背篇目。曹丕就更不用说了,把曹家带入了最鼎盛时期,建立了曹魏帝国。曹傲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曹操在世时,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他还是 历史 上最年轻的“孝廉”。曹操其他儿子,虽然不如三曹那么出名,但是也都是相当才智过人的,比如小儿子曹冲,熟悉吧,就是用船称大象的那位,还有曹彰也是一名猛将,和张飞有一拼。
与曹操的儿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号称“天 下第一聪明人”的诸葛亮,和仁义无双的刘备的儿子却平庸至极,甚至是愚笨不堪。诸葛亮的儿子,我要不说你肯定都不知道诸葛亮还有儿子,他叫诸葛瞻,就是这么没有知名度,因为确实也没做出让人记住的事,诸葛亮死而后已后,诸葛瞻满腔愤恨,要为父亲报仇,无奈脾气大本事小,在才智谋略上面一窍不通,只能干着急,最后抑郁而终。
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是一个蠢货,父亲在的时候被大家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父亲去世后,也是把国家一股脑交给诸葛亮,说,你不是能干吗?那你就干吧,我就当个甩手掌柜好了。就这样诸葛亮在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在的时候,他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等他的靠山都驾鹤西游后,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等到司马家族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就立即选择投降,连反抗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真的是把刘备的脸都丢尽了。
这时候,大家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曹操,刘备,诸葛亮,同样是才智超群的人,为啥,儿子的差距这么大呢?经过专家分析,主要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曹操特别重视子女教育,除了为他们找了很多名师,一有时间还亲自教育,所以才会让自己的孩子都如此优秀。反观刘备和诸葛亮,因为每天都沉溺工作,哪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教育,所以虽然他们都是人中龙凤群,但是却没有把自己优良品质传承给后代。
结语: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希望每个父亲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每天抽一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对 社会 有用的人。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很流行的民间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这种说法把人的生长环境和血统看得非常重要,但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说法产生过质疑,到底这个说法是否正确,看完三国时期5位猛将的后代就知道了。 1 赵云之子赵广: 赵云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猛将,曾经在敌营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同时也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战将之一,赵广作为名门之后,却没有什么拿的出的战功,一直在姜维的手下做部将,后来同魏军大战时,为国捐躯,虽然是赵云的儿子,但赵广一生碌碌无为,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这也许跟赵云的性格有关吧,赵云能走到如今的地步,更多的原因是用自己的命拼下来的战绩,不论是长坂坡的七进七出,还是截江救阿斗,这可都是在拿自己的命拼搏出来的。 所以赵云在对待自己的儿孙辈之时,就是想着让他们继承自己的家业,以后走安稳的路线,不要再跟自己一样拿命去拼搏,也就不会让自己伤痕累累,过了壮年之后常常会因为身体上面所受的旧伤复发,从而彻夜难眠。 毕竟对于赵云来说自己跟随刘备如此拼命就是为自己的子孙搏出一个未来,虽然这个未来可能会让自己的子孙一直堕落下去,从此一蹶不振,可是却胜在安稳,不会让自己的子孙像自己一样拿生命在搏一个未来。 2 陆逊之子陆抗: 陆逊曾经在三国历史中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夷陵大战中赢下了刘备几十万大军,被载入史册,一举成为东吴重要的武将。 而陆逊的二儿子陆抗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武将,曾经打败过羊祜大将军的多次进攻,使得气数已尽的东吴延续了数年的寿命,他也是东吴末期最有实力的武将。 要知道陆逊生前跟东吴的雄主孙权不太和睦,一直到陆逊死后,孙权依然没有原谅陆逊的一些无理行为,当时陆抗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洗清恩怨,果断跟孙权进行当场对质。 正是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孙权的重视,并且消除了孙权对于陆逊多年来的误解,于是陆家再次被重用。 也许责任会使人成长吧,尤其是陆逊的早逝让陆抗过早的抗起了家族的责任,从而在其刚刚二十岁的时候,就不得不站出来成为家族的顶梁柱。 正是因为得到了孙权的赏识,从而成为东吴的后起之秀,数次击退晋将羊祜大将军,成为了吴国的中流砥柱,被人称之为「 ”逊抗”,跟自己的父亲陆逊同为吴国名将。 3 许褚之子许仪: 许褚是曹操手下重要的武将,忠心耿耿跟随曹操多年,多次在战胜上立功,许仪作为名将的后人,一直跟随钟会征讨蜀汉,但许仪并没有像其父那么英勇,钟会让他打前锋,可许仪却走在军队的后面躲清闲,多次不听钟会将军的话,最后被钟会所杀。许仪就像不争气的富二代一样,不但没有给父亲争光,反而让许褚颜面无存。 可以说许仪的存在直接让大家明白了什么叫虎父犬子,许褚虽说一介武夫,其无论是忠义,还是武勇都深得人心。可是这一切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却一点也没有得到继承,难道说是因为许褚的教育方式不对吗? 也许有这个可能,毕竟许褚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武夫而已,所谓的文化跟他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的,所以在教育儿子这种事上面,更多的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如果说许褚的儿子出生在穷苦人家,也许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自己的儿子早一天懂事,可是当时的许褚已经身居高官,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已经属于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这样的条件。 明明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却被自己的父亲天天打骂,这让许仪从小就养成了哪种叛逆而又懒惰的性格,反正对于许仪来说大不了就是再被自己的父亲一顿胖揍而已,反正自己皮糙肉厚,长此以往下去许仪也因此被养废了。 所以在战场上面才会处处出错,很多事情明知会出现问题,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最终被钟会拿来杀鸡儆猴。 4 张飞之孙张遵: 张飞是蜀汉赫赫有名的武将,他的孙子张遵也继承了父亲的勇猛血统,在蜀汉生死存亡时刻,张遵被委以重任,镇守绵竹抵抗邓艾大军,随着诸葛尚阵亡之后,张遵并没有投降或者弃城而逃,而是选择死战到底,最终寡不敌众,力竭而死,不愧是猛张飞的后人,张遵的勇猛不减先人。 说实话别看张飞是一个大老粗,但是人家可是世家的出生,属于舞文弄墨的那一类人,并且家教方面也是数一数二,可能是张飞的相貌让大家产生了巨大的误会,以为张飞就是一个莽夫而已,其实张飞只是在性格方面有点冲动而已。 如果不是家教的原因,张飞的两个女儿也不会都成为蜀国的皇后,要知道皇后可是要母仪天下的,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根本就不可能直接上岗,不要说皇帝不答应,就是朝中的大臣也不会同意的。 而张飞的孙子张遵从小就生活在书香门第之中,再加上时常听着自己爷爷的丰功伟绩,可以说张遵从小就是以张飞为自己毕生的榜样来学习的,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张苞早夭之后,张家把培养的重心都放到了张遵身上,从而造就了一代蜀汉名将。 原本当时张遵在兵败后是可以逃走的,可是自己的爷爷当年言传身教所给予的忠义,直接让张遵率军冲进了敌营当中,最终力战而亡,为国殉职。 5 关羽之子关兴: 关羽的勇猛人尽皆知,那他的儿子怎么样?关兴是关羽的次子,是蜀汉中期非常有名的武将,刚刚20岁出头就当了侍中,还曾击败过东吴大将潘璋,在孔明北伐时多次随军出征,击败董禧,斩杀越吉,立下很多战功,只可惜年纪不大就病故了。 虽然关羽不擅长跟人交流沟通,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是以忠义为先,可以说关兴自小就搏得一个好名声。虽说诸葛亮不是很待见关羽,但是对于他的儿子关兴却是另眼相看。 毕竟关兴在继承了关羽的种种优点之后,还要关羽身上的高傲这些缺点给剔除了,再加上关兴年少有为,更是蜀国的中流砥柱,多次跟随诸葛亮一起进行北伐大业,只可惜关兴的身体不太好,可能跟小时候苦难的经历有关,在第六次北伐之前因病去世,一代虎将就此没落。 总结 通过以上5位三国猛将的后人可以看出,其实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不是绝对正确的,名将的后人确实有很大可能成为名将,而文人的后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文人,比如曹操的后人也具有很高的文才,但三国猛将的后人也有可能一辈子都非常平庸,这不不光是出身的问题,也有自己的努力以及机遇问题。 陆逊的儿子和张飞的孙子之所以那么优秀,不光是因为他们具有父辈和祖父辈的光荣血统,还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很容易成才,而赵云的儿子以及许褚的儿子一生平庸,则更多是因为他们自身不努力的原因。 也许自己拼搏一生就是为了给儿女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有时候过于将这些太美好的东西加在他们身上,很可能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溺爱吧,毕竟自己吃了一辈子的苦,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女们也走自己的老路,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让儿女们吃一些苦,也许他们一辈子也不明白原来这些甜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可以疼爱孩子,但不可以溺爱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究竟去哪了他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