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是咋那么夺取韩信的将印和兵符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4:34:54

刘邦是咋那么夺取韩信的将印和兵符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为何能潜入韩信军营,夺取将印和兵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公元前204年六月,刘邦渡过黄河,来到韩信大军驻扎的军营前,自称是汉王使者,潜入军营并夺取了自己交给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并调动各位将领的驻军位置。韩信起床后才得知刘邦本人亲至,不禁大惊失色。

关于“刘邦夜探韩信军营”的内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

对于这段记载,我一直觉得有问题。虽然它出自于正史,但实在是太像民间故事了。

一、刘邦并不是武林高手,只因为自称是汉王使者,就可以纵马进入韩信军营,更轻松地进入韩信卧室,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全部偷走。

大家看到这段记载,有没有侠客夜探贪官府邸的感觉呢?如果刘邦想动手杀韩信,那韩信在睡梦之中,估计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韩信是什么人?那是治军严明的统帅啊。可这位统帅居然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自己卧室,你说韩信这支军队的管理漏洞该有多大?

管理漏洞如此之大,韩信的军事水平难道就不值得怀疑吗?这种队伍怎么可能屡克强敌呢?

二、刘邦偷了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并借着将印和兵符指挥韩信的军队,这本身就是民间故事的惯有套路。

民间故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由于编故事的人并不理解权力运行的真正方式,所以他们总把玉玺、印信、兵符和圣旨之类的信物渲染得神乎其神。

实际上,玉玺、印信、兵符和圣旨之类的信物只是权力的象征,却不是产生权力的根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项羽派两个武林高手冒充汉王使者,直接进入韩信卧室,把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偷走,难道这两个武林高手就能依靠将印和兵符,堂而皇之地调动韩信的军队吗?显然不可能!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当刘邦准备偷韩信的将印和兵符时被韩信发现了,于是韩信决定造反。刘邦对韩信的部下们说:“韩信是反贼,你们别听他的!”

可韩信的部下们却一脸沉痛地说:“汉王,韩信虽然是反贼,但他手握将印和兵符,我们不得不听他的命令,还请汉王见谅!”

你们说,这种搞笑的事又怎么可能发生呢?

玉玺、印信、兵符和圣旨之类的信物之所以能够生效,主要是因为颁发或拥有这种信物的人(或集团),其本身拥有强大的实力。

当一个人(或集团)拥有强大的力量时,他即使什么信物也没有,也没有人敢随便拒绝他的命令;当一个人(或集团)没有强大的力量,他即使穿上龙袍、拿起玉玺、写下圣旨,也没有人会把他当回事的。

对此,只要看看大权在握的实力派与傀儡皇帝的差别,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三、刘邦想指挥韩信的军队,竟然需要偷出韩信的将印和兵符,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如果韩信军中的将领大都不尊重刘邦的权威,刘邦就是拿着韩信的将印和兵符,也无法指挥韩信的军队。

比如说汉献帝,他就算拿着曹操的印信,难道就能指挥曹操的军队?绝不可能!曹仁夏侯惇等人是曹操的亲信,而不是汉献帝的铁杆。

如果韩信军中的将领大都尊重刘邦的权威,刘邦就算空着手进入韩信军中,也可以指挥韩信的军队。

从理论上讲,刘邦不要说指挥韩信的军队,他就算想撤韩信的职,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这并不是难事。

还拿汉献帝来举例,从名义上讲,汉献帝是君、曹操是臣,汉献帝要曹操死,曹操当然应该死。

可问题是: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

如果汉献帝手里有权而曹操手里无权,那汉献帝自然可以随意揉捏曹操;如果反过来,那曹操则可以无视汉献帝的权威。

刘邦能否指挥韩信?其本质并不在能否从韩信手中夺回将印和兵符,而在于他能否从实力上压制住韩信。

既然如此,那么刘邦为何要偷偷潜入韩信军营偷取将印和兵符呢?难道史书是胡乱写的?

在我看来,这不是史书乱写,而是史书写得过于含糊,以至于很多人都只能从字面上理解,所以才会把“刘邦夜探韩信军营”说成一个绘声绘色的故事。

这段史料如果写得详细一点,应该是这样的:刘邦诈称汉王使者进入韩信军营,他首先来到自己的嫡系将领营帐,然后命众人严密封锁汉王已入军营的消息,并派人把韩信的将印和兵符都偷偷拿过来。因为刘邦是以汉王的身份在韩信军营活动,并有嫡系将领配合,所以偷取韩信将印和兵符应该都不会太困难。

接下来,刘邦以汉王使者的身份求见韩信,韩信突然发现汉王使者竟然就是汉王刘邦本人,又发现自己的将印和兵符居然都在刘邦手上,自然会吓得乖乖听令。

韩信突然看到自己的印信和兵符居然都在刘邦手上,之所以会吓得乖乖听令,绝不是因为将印和兵符本身拥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是因为这种事实可以证明三件事。

第一、刘邦可以在韩信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出入他的军营,并轻而易举地弄到自己发给韩信的将印和兵符。

第二、刘邦对韩信的军队拥有绝对掌控力,因为刘邦潜入韩信军营的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很多,而韩信却一直蒙在鼓里,这本身意味着,韩信身边的人还是习惯于服从刘邦的命令。

第三、将印和兵符是刘邦发给韩信的带兵许可证,韩信肯定会把这种信物妥帖保管好。刘邦想拿回将印和兵符必然需要多人配合,而且这些人的级别必须足够高,或是与韩信极为亲近。

只要大家明白这三点,自然会明白韩信为什么会害怕。

当时的韩信风光无限,而刘邦却在项羽的围攻下显得有点落魄,所以刘邦必须适当敲打一下韩信:你永远也跳不出我的五指山,只要我愿意,我随时可以越过你来指挥军队。

说得再难听点,就算我想杀你,你也会死得不明不白。

明白上述事实之后,韩信又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刘邦在韩信攻打齐国前后曾两次拿走韩信的官印和兵符,这有可能吗?

这是可能的。

韩信有一句著名的话,是说他作为兵家贵族的代表带领军队可以“多多益善”,言下之意就是刘邦如果直接领兵就是一个菜包,敌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而韩信接下来又说了一句话,就是刘邦擅长“统帅”,隐含意思是说刘邦代表的儒家平民势力,已经彻底压制及领导兵家贵族,尤其是他这种正统兵家贵族正眼都瞧不起的破落贵族,更是如此。

所以刘邦是在重要的关口,代表儒家平民暂时收回对兵家贵族的授权,以宣示儒家平民对国家政权的主权掌控,而兵家贵族由于刚经历秦王朝赵佗在南越的反叛,留下了不忠诚的口实,加之韩信代表的是破落贵族力量,好不容易在高等贵族的歧视下找到了还看得起自己的儒家平民势力,故此,对刘邦收官印的行为予以了包容。

而换作收官印的对象是项羽,他就会认为自己身为国家的兵家贵族,国家的兵权理所应当是由自己掌控的,他的领导者道家贵族很多时候是指挥不动他的,别说收官印,稍微管理严格一点,他都是无法忍受的,他的名义上尊称的道家“亚父”范增,就是因此被他投闲置散的,另一个准备约束他一下的“大道”义帝也由此而被无情诛杀,这样就导致项羽领导的兵家贵族队伍基本失去了贵族的信仰,作为缺乏信仰的队伍,焉能不败!

这就像楚汉两个饭馆开展轰轰烈烈的商业竞争,项羽饭店专门走高端路线,做的是高大上的“道家贵族菜”,刘邦饭店则走的是低端路线,做的是矮丑龊的“儒家平民菜”,结果项羽下面的伙计韩信老是想当主厨炒菜,项羽一气之下把他赶走了,韩信为了糊口饭吃,到刘邦饭馆打工,结果把刘邦饭店的管家萧何彻底唬住了,刘邦一下将韩信升为饭店第一大厨。

由于要跟项羽饭店竞争,就将官印交于了韩信,便于与项羽饭店的竞争,而遇到需要做刘邦饭店擅长的“儒家平民菜”或者为了提醒韩信刘邦饭店是“儒家平民店”的时候,刘邦就会暂时中止韩信的厨师长资格,自己张罗一座酒席,正因为有此一着,韩信只是满足于作一个厨师长,永远不会产生自己当老板的想法。

刘邦有几次对韩信不满、想除去韩信?“史记”记载至少6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一代战神,兵仙。国士无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五年助刘邦夺取天下。

但是,韩信至少有六次惹刘邦不高兴或者让刘邦忌惮他。我们来看看《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录的这六次: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灭秦,但是实力最为雄厚的项羽入关后,才成为真正的“老大”。项羽分封了18路反秦将领,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封刘邦为“汉王”,封张耳为“常山王”等,共封王共18个。其中张耳“常山王”分封在赵地北部(今河北邢台),与“楚王”项羽、汉王“刘邦”等王在同一个级别。

公元前205年,“常山王”张耳与他的好友陈馀(yú)关系破裂,张耳被陈馀(yú)打败赶走。无处可去的张耳投靠了汉王刘邦。

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韩信与张耳统兵数万东出井陉(Jing xing)攻打赵国。韩信使万人过河列营,背水一阵,汉军将士无路可退,皆作殊死作战,勇猛异常,打败了赵国。

此时,韩信与张耳关系也很好,请求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刘邦无奈之下同意,封张耳为“赵王”。

韩信触犯了忌讳,这时候立了大功,该由主子刘邦论功行赏,却主动为张耳请封赵王,让刘邦骑虎难下,拒绝也不好,只好顺水推舟,同意了韩信的请求。

此时,刘邦对韩信非常不满。但是,还要依靠韩信,先忍者吧。


没过多久, 某一天一大早,刘邦直接闯入张耳、韩信的大营,张耳、韩信还没有起床,刘邦径直进入其卧室, 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 ,召集诸将,调动了诸将的位置, 张耳、韩信大惊失色。 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进攻齐国。

郦食其(lì yì jī),刘邦的谋士,著名的说客。有勇有谋,为刘邦出谋划策,游说四方,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计划从两方面进行灭齐。第一方面,让郦食其(lì yì jī)劝降齐王,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派韩信攻打齐国,以武力进行征服。

郦食其(lì yì jī)劝降非常成功,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而韩信听说后,心中很不服气,不仅没有停止进攻,反而继续攻打这些城池。

韩信乘机突袭齐国军队,很快就打到齐国国都临菑(lín zī)。齐王以为郦食其(lì yì jī)在欺骗自己,但是郦食其(lì yì jī)也很无奈,没想到已与齐王谈好齐国要投降了,而韩信还继续攻打齐国。愤怒的齐王便烹杀了郦食其(lì yì jī),带兵向东逃跑而去。

最终,韩信靠武力战胜了齐国,杀掉了齐王,但是刘邦也失去了重要的谋臣郦食其(lì yì jī)。

后来,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分封功臣时,非常想念郦食其(lì yì jī),破例封其子郦疥(lì jiè)为高梁侯,也算是补偿了郦食其(lì yì jī)吧。


这件事,韩信做的很不厚道,为一己之功,嫉妒谋臣,不顾全大局,反而害死了郦食其(lì yì jī)。

此时,刘邦对韩信很不满,但是,谋臣已死,韩信又攻下了齐国,已无可奈何,选择原谅吧。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派人向汉王上书,齐国与楚国交界,自己愿意暂时代理齐国,请汉王封自己为“假齐王”。

汉王刘邦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荥阳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用脚尖戳了下刘邦,提醒刘邦。刘邦立即领会,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假齐王呢?” 于是刘邦派遣张良前往齐地,代他封韩信为“齐王”,并命令韩信攻打楚军。

此时,刘邦已经大怒,如果韩信在他跟前,可能一气之下砍了韩信。但是,天下未定,楚王项羽才是最大的敌人,这时还需要韩信。不得已,继续忍吧。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解围了固陵,然后会师于垓下,打败了项羽。灭掉项羽后,刘邦突然袭击夺取了齐王韩信的军权。同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刘邦此举,一是让韩信远离了自己的地盘齐国;二是震慑韩信,随时可以夺取他的兵权和他的封国。

此时,刘邦真的想除去韩信,但担心杀功臣会引起群臣不满,故先夺取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继续忍忍吧。

项羽的逃亡将领钟离眛(mèi)因与韩信关系很好,就到韩信的封地楚国投奔了韩信。刘邦听说后,非常气愤,就下令楚王韩信逮捕钟离眛。韩信告诉了钟离眛,于是钟离眛自刎而死。

刘邦对韩信还是不放心,于是在陈平的计谋之下,假装游云梦泽,因云梦泽在楚国的边境,所以韩信在郊外出来迎接刘邦,韩信没有防备,刘邦命令武士围困逮捕韩信。刘邦立即将韩信押往京城。

回到京城后,毕竟没有韩信谋反的证据,但是韩信还是被贬为了“淮阴侯”。从此韩信远离了原有封地楚国,留在了京城。韩信在刘邦眼皮子底下掀不起大浪来。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政。

一天,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问韩信:“你呢?” 韩信回答到:“我是越多越好。” 于是有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可见韩信是多么的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皇帝面前说话如此,在其他人面前更不用说了。虽说韩信确实有高傲的资本,但是为臣之道,韩信却不能理解。


刘邦是真的想除去韩信,但是又怕杀功臣,寒了臣子的心。于是,随他去吧。


后来,在刘邦外出讨伐反贼陈豨(xī)之际, 吕后让萧何骗韩信入宫,然后命人斩杀了韩信。于是,一代战神自此陨落。死于妇人之手,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