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干掉了曹氏家族,没想到曹操这一招直接灭了西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代,魏蜀吴争雄天下,各显其能,魏武帝曹操凭借其雄才大略,在三国中占尽上风。曹操人称一代奸雄,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都对曹操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出师表》中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把他比作孙子吴起那样的奇才,可见曹操能力之强。不过,曹操一生却有一个致命失误。
这个失误就是缺乏知人之明,把司马懿引入麾下。司马懿虽然胸怀韬略,精通兵法,才干卓异,不次于诸葛孔明,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忠诚度。诸葛亮对刘家人忠心耿耿,即使刘禅那样的昏庸之主,他都义无反顾忠心效力。而司马懿则不然,狼子野心,待时而动,一有机会就要兴风作浪,最终篡夺曹魏大权,为子孙建立西晋铺平道路。
因此,世人皆知司马懿把曹操给算计了,用阴谋诡计夺取了曹家江山。其实,曹操生前做过一件事,虽然是无心之举,却把司马懿的子孙坑苦了。曹操统一北方之初,局面并不乐观。除了要应对西南的刘备,和东南的孙权,在西北和东北还有为数众多的游牧部族,如匈奴、乌桓等,曾经给曹操造成很大威胁。
曹操经过多次出兵打击,连连获胜,初步稳定了北疆局势。但曹操深谋远虑,他深知这些游牧部族,从来都是机会主义者,中原王朝强大时,他们俯首帖耳,中原王朝衰弱内乱时,他们马上就会挥师南下,再度威胁中原。因此他想了个一劳永逸之计,即有名的胡人内迁之策,把塞外的匈奴等部族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山西一带定居。
匈奴人内迁后,曹操把他们的单于滞留在自己身边,然后把匈奴拆分为五个部落,分而治之。使得匈奴势力从此大为衰弱,并时刻置身于魏国大军的威胁之下,从此再不能兴风作浪。这一招在当时取得了很好效果,祸乱中原王朝千百年的匈奴部落,几十年内一直波澜不惊,北疆边患得以消除。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这些北疆游牧部族进入中原后,并未象曹操想象的那样,逐渐融合同化在中原人群中。他们得以深入中原腹地,对中原地带锦绣繁华垂涎三尺,时存觊觎之意。其中匈奴部落首领刘渊,胆识过人,一直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待机而动。曹操在世他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的子孙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道,天下大乱,匈奴人意识到机会来了。
刘渊之子刘聪,也是一代枭雄,他于永嘉五年大举率兵南下,攻破了西晋国都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乱"。几年之后,他再度挥师南下,击破长安,把西晋的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司马邺也给捉住,西晋至此灭亡。司马炽和司马邺被俘后,先是被刘聪当成奴隶,受尽屈辱折磨,最后都被毒死。曹操的胡人内迁之策,阴差阳错却害的司马懿后人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历史的巧合让人瞠目结舌。
在北方没有统一时,外族人经常骚扰中原地区。在东汉末年群雄皆起,北方处于混乱局面。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统一了中原地区。此时曹操虽统一中原却腹背受敌,在郭嘉的建议下远征乌桓。在奉孝的领导下,很快的击败了乌桓。彻底解决了外族的骚扰,随后曹操害怕他们重新割据,就把他们内迁到中原地区。曹操想让他们汉化,但是他们更加的觊觎中原的土地。胡人内迁只有曹操知道,并且这也是曹操为了防范篡夺者留下的计谋。在西晋发生八王之乱时,许多的少数民族直接南下攻取了西晋的都城。随后西晋亡了。
让我们介绍一下。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以天子的名义,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快了社会的发展,北方的战乱结束后,百姓开始耕种农田,人口也逐步增加。渐渐的中原地区趋于安稳,经济也不断的增加。为南下攻吴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辅佐了四朝天子,他的名望也逐渐的提升。虽然开始被打压,但是在高平陵之战后,彻底的掌握了魏国。在君弱臣强的下,司马氏篡取了曹氏。但谁能想曹操留下了一个隐患,这个危险几乎差点消灭了司马氏。
在西晋发生内乱后,被曹操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开始觊觎中原的土地。在西晋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刘渊为首的匈奴贵族直接占领了洛阳。各个种族开始南下攻打西晋,随后西晋被灭。只有一只司马氏的后代逃离了,最终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
曹操在执政期间,率领自己的军队消灭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为了防止他们东山再起,曹操想到一个办法,把胡人内迁。曹操在世时,少数民族都害怕曹操的威望。但是在曹操死后,这些少数民族开始谋划自己的部族。在司马懿抢夺了曹氏的江山后,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懿的后代是一个彻底的傻瓜,完全没有能力处理政事,此时西晋北部出现了?八王之乱?,西晋的实力大幅度削弱。这时候内地的胡人开始抢夺原来的地盘,最终攻破了西晋的都城,至此西晋王朝灭亡。
司马懿是河内的世家大族,当时的曹操想要让司马懿出仕,但是司马懿拒绝了曹操,就是因为曹操是宦官,司马懿十分嫌弃曹操,直到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司马懿被迫加入曹操的麾下。司马懿虽然效忠曹氏家族,但是私底下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曹操死后,司马懿经历曹丕和曹睿两代皇帝,在司马懿的忍辱负重下,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慢慢的运作下,司马氏掌管了整个魏国。司马懿的后代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统一了天下。但是司马懿的后代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内地的胡人。司马炎驾崩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承了他的皇位。
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傻瓜皇帝,大臣们了解后,开始敛财。国家内部出现了八王之乱,西晋的国力在慢慢削弱,迁入内地的胡人开始忌惮西晋的土地,边境的少数民子也加入了这次战争。在司马衷的无能下,西晋王朝的都城被内地的少数民族攻破,西晋灭亡。
曹操为什么要远征乌桓?
曹操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一位诸侯,虽然在东汉末年群雄之中,曹操的地位并不显赫,但他却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不但与孙权刘备三分天下,还成为三国之中国力最强大的一个。且在文学上面也有非常高的成就,这是后两者不曾有过的成就。
但曹操主政期间,最著名的事件,却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间的内斗,而是曹操发动了远征乌桓的战争。东汉末年群雄之间的争斗,充其量只能算是民族内部矛盾,而乌桓却是民族之外的异族敌人,曹操没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着实让人钦佩。但同时也让人有些不能理解,原因也很简单。换做任何一个统治者,在内部还未整合的情况之下,远征乌桓这种战斗力非常强悍的游牧民族,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原因也很简单,内部没有整合,就代表有后院起火的风险。
以曹操的情况来讲,远征乌桓是发生在曹操刚刚结束官渡之战后,南方的刘表与孙策,西边的马腾,都是曹操的心腹之患。而曹操却能不顾这些隐忧,去进攻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乌桓,除了勇气可嘉之外,曹操也应该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而这个战略考量是什么呢?乌桓没有什么战略野心,没有后世西晋时期五胡乱华之中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想法。每次进攻都是以劫掠为主,但即使如此,曹操还要消灭这个,实际上对他没有多大威胁,却和他几乎势均力敌的存在。
曹操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一个迫在眉睫的原因,就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乌桓,这两个儿子还有着袁家在冀青幽并四州的影响力。不把他们除掉,曹操的后方始终是不稳的,并且乌桓也会打着他们的旗号,以为袁家复仇的名义进攻曹操。其次曹操考虑到的,则是战略威胁上的考量。曹操如果不除掉乌桓这个强敌,在对南方用兵时,就会面临两面作战的困境。虽然说乌桓可以用钱收买,但是比起直接劫掠获得的金钱,乌桓能从曹操那里得到的金钱还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南方诸侯同时也用金钱拉拢乌桓。
那乌桓实际上很有可能倒向南方诸侯而不是曹操,再者如果乌桓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那就很有可能对外扩张,而如果乌桓对外扩张的话,首当其冲的便是北方与乌桓接壤的曹操。如此一来战争仍然无法避免,既然战争无法避免,那曹操抢先下手也就情有可原。不过以这场战争的惊险程度来看,曹操还是有些过于冒险了。除了战争中的危机,刘表孙策背后捅刀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大家都口干舌燥, 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了,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
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 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9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吕雉为什么会放过刘邦长子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