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名臣李纲素以正直闻名,见到不合规矩的事,马上站出来口诛笔伐,毫不留情。大家都觉得他难缠,李渊却认为这才是忠贞之人,因此入主长安后到处寻他为自己打工。
李渊登基后马上重用李纲,让他做了礼部尚书。一次,李渊在朝堂上夸奖李纲,“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不久,李渊又命他担任太子詹事,以助太子日有所进。
李纲到东宫上班不久,敏锐地发现自己陷入宫斗旋涡了。当时皇族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尤其是李建成,嫉恨李世民军功大、部众多,欲除之而后快。李纲忙跑去劝他:现在诸侯割据,海内一统尚未定局,朝廷内部一定要精诚团结。
开始李建成还听他的,夸他说理透彻、语言精当,送他200匹绢。可时间一长,李建成就有些不耐烦了,见到李纲不再那么热情,甚至干脆远远地躲起来。
李纲明白,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会闹出流血事件,甚至搭上小命。他思索再三,决定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可这话不能明说,否则会将隐藏在幕后的矛盾挑明,有损皇家脸面,也让李渊下不来台。他反复思索,最后决定辞官。次日早朝,李纲上了一道奏章,要求告老回乡。
李渊最近心情不爽,几个儿子窝里斗,弄得他鬼火乱窜,正找不到出气的地方,一看李纲竟撂挑子不干了,一拍桌子挑起刺来,“卿为潘仁长史,何乃羞为朕尚书?且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显然,李渊的潜台词是:我堂堂开国皇帝,难道还不如盗贼潘仁吗?这罪名可太大了,是要砍头的,弄不好九族也很危险。
李纲不慌不忙地说:“潘仁是贼不假,可他每次随意杀人时,我一劝谏,他就立马放下刀子。做他的长史,我救人行善问心无愧。您是圣明之主,可我对您的建议却如水投石,太子也是这样。我在其位不谋其事,怕这事传出去有污您的圣明,所以执意辞官。”
这回答很高明,李渊听后点头道:“我知道你正直,但你还是留在这儿帮我好好教育太子吧。”为安慰李纲,将他官升一级,封为太子少保。李纲无奈,只有暂时接受职务,回去上班。
李纲仍尽职尽责,太子每次行为出格,或饮酒过度,或娱乐过度,他马上严厉地提出批评,要求他改正。尤其规劝太子不要嫉恨秦王、兄弟阋墙。太子读了奏章很不高兴,懒得理他。过了一段时间,李纲再去请辞,李渊很清楚其中内幕,这次不好再勉强,就准了。
李纲辞职不久,在玄武门发生了一场流血事变。李世民带着部下出手,李建成被杀,太子府血流成河,而李纲因不恋权位躲过一劫。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李建成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历史掩盖不住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丑恶,更掩盖不住李建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李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这一俗语的最好注解。
第二件事是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李建成破刘之前,已有李元吉与李世民征讨过,但二人不仅没有对刘黑闼等实行安抚政策,反而还施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再加上这些人对李家的疑惧心理,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李建成只好亲自征讨之。他接受了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这样,李建成没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了下来。在这一事件中,虽然采取的宽大安抚政策是出于魏征之谋,但实施者却是李建成。
和李世民一样,李建成也曾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在建唐前后,李建成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曾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样一个人被许敬宗描绘成什么样了吧。《旧唐书·隐太子传》记:“(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这段精彩的描述,丝毫不比武侠小说的盘肠大战逊色。在这里,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个阴狠歹毒的人外,还将其描述成了一头猪。
这只是史书中一个小片段,还有一件事是,李建成给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经站不起来的劣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人骑上马时却还没有感觉出是一匹劣马,于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做秀。
李建成真的就这样愚蠢和冷血吗?所有的事实已经证实这是胡编出来的。唐朝时小说还不发达,所以许敬宗编的这两个故事在当时可能会蒙住一群人,但现在,恐怕只能蒙住傻子。
史书上有确切记载,在李建成死后,其党徒散亡于民间。李世民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有捉到这些人,不是因为这些人神通广大,而是因为人们同情李建成,所以想办法将这些人藏到朝廷无法找到的地方。
贞观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李艺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造反。
可见,李建成还是颇得人心的。
假设没有玄武门之变,这些大臣们会继续跟随李建成。李建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也是由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未尝不能创造出另一番大唐盛世,而这样的大唐盛世是真实的,因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创造的。
在李世民开疆扩域过程中,一直跟随他的齐王李元吉可谓洞烛其奸。
李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与李建成走得很近,除了手足之情外,那就是因为李建成毫无心机,仁厚宽简,使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李元吉觉得此人可交。被篡改过的《旧唐书》里说,李元吉也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却没有如李世民那样直接和李建成对抗,而是先和李建成联合杀李世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势力和号召力根本不可能与李世民相比,待杀掉李世民后,他再图李建成。这段篡改可以说没有一点逻辑。李建成本是忠厚老实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这一招:杀掉李世民诬陷李建成。他杀李世民的机会多不胜数,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战,在战场上,机会多的是,何必要招摇过市地和李建成联合呢?
假设李元吉是傻子,他也的确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为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来解决,他齐王府不是没有武功高超之人,况且他自己就是一员比李世民还要厉害出许多的猛将。他想杀李世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从他和李建成来往频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他懂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又从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后,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现来看,他和李建成的情谊之深厚毋庸赘言。那么,《旧唐书》何以要篡改关于李元吉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头脑简单的武夫太忠于李建成。而李世民早就在《旧唐书》上把李建成定义为不忠不义之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李元吉这样忠诚的朋友呢?
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诡计之多,让李元吉觉得跟这个二哥在一起很费脑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绝不是甘心当秦王的主儿。他跟李建成说,老二常和父皇来我府上,我的护军宇文宝武功了得,让他埋伏在我寝室,把老二干掉!
李建成急忙摇头:此事不可,你绝不要做!
李元吉大怒:我是为你好,看来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此事不久,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李建成便向李渊建议用李元吉代李世民督军北讨,李渊答应后,李建成又怕李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与之同行。
李元吉趁势向高祖建议,将秦王手下的杜如晦、房玄龄赶走。高祖对李世民“广纳狡诈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应了。李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请杀之!”
高祖回答:“诸大臣都认为他有平定四海之功,况且,他并无夺太子之位的行动,一旦杀了他,何以向天下人说?”
李元吉回答:“他出征时常违诏敕,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违戾如此,岂非反逆?但须速杀,何患无辞!”
高祖不语,李元吉见此情形,怏怏而退。
适值李渊要避暑太和宫,按照惯例,李世民与李元吉要跟随。李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了太和宫,当兴精兵袭取之。抓住他后置土窖中,只开一孔以通饮食。”
李建成还是没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抢占先机,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李元吉与李建成被杀。李元吉虽然洞烛其奸,但却迟迟得不到下手的机会,结果自己反倒掉了脑袋。
而李世民却是一个只凭传言就杀人的人。
李世民的猛将李君羡,因促成了“便桥之盟”,所以李世民当着众臣夸奖道:“使皆如君羡者,虏何足忧!”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在不久后被李世民杀掉了。早在贞观初,白日接连出现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当皇帝。”其时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羡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说出来。李世民张着嘴半天没回过神来,好久,才阴笑着说道:“明明是一个男儿,怎么叫女孩子的名字?”又因为李君羡封地地名及其所辖的县名里都有“武”字,李世民觉得太史之占和谣言很可能要在这个李君羡身上应验。他当初想要杀李建成时也造了许多谣言,难道这个李君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久,他把李君羡调到华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弹劾他。如他所愿,一份“李君羡与狂人为妖言,谋不轨”的奏书到了他面前,他马上下令斩之。
如果李建成有一点李世民的狠毒之心,李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李元吉临死前很可能后悔,遇到了李建成这样“老实”的笨蛋,不然,死的定会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半点假设。但是因为抱着对李建成太大的遗憾与对李世民的不屑,不得不假设一番。从古至今,区分一个君主是否昏与明、庸与聩的标准似乎就是他的业绩。而这种业绩是留给后人的,也就是说,后人才有资格评价谁是明君谁是昏君。这后人里还分两种,一种是文人,一种是普通百姓。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朝代,百姓对上都所知甚少。对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会来讲,百姓诉苦的时间要远大于他想要了解朝廷内部形势的时间。大唐虽然太平强盛,但跟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所谓太平,不过是收老百姓的税顺利一些;所谓强盛,不过是让境外的诸族臣服而已。
现在无法了解当时老百姓对李世民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于史书。况且,前面已经说了,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参加时政。所以,太平盛世之于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暂的安生时间来过日子而已。
后世的老百姓会以“明君”二字评价李世民,因为他开创了太平盛世。而后世的文人却不这样看,他们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时还会对皇帝之位的来龙去脉进行理论。他们理论的结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来路不明。在他们这里,“明君”二字已经去掉了“明”字。
在前面我们讲过,贞观之治的出现是高祖李渊奠定的基础和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假设是李建成当国,根据他的个性与品行,他自然也会将大唐带到太平强盛的境地中来,成为世人眼中的明君。
但他失败了,没有坐上本该是他坐的龙椅。因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个比他在心机上要高出许多、但在品德上要差很多的李世民。
李纲(547~631),字文纪,德州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他少年时,就为人慷慨有志节,以忠义自诩。原名瑗,字子玉,因仰慕东汉名士张纲的志节而改名纲,以示明志。
北周时,李纲为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周宣帝想要谋害齐王,就暗地指使齐王的幕僚指证其罪名,可李纲不屈,以死担保齐王无罪。但齐王还是被处死了,原来的幕僚们一哄而散,早逃之天天,只有李纲亲临刑场,抚齐王棺木痛哭,路人都为之感动。他又亲自为齐王送葬,哭拜祭祀后才离去。
隋朝开皇末年,李纲担任太子洗马,屡次规谏太子杨勇。后杨勇被废,他因刚直敢谏为隋文帝所赏识,提拔为尚书右丞。不久,被权臣杨素、苏威排斥罢官。李渊攻克长安后,李纲被授予大丞相府司录,封爵永昌县公。高祖登基后,他又出任礼部尚书,兼任太子詹事。不久刘武周进犯并州,李元吉弃太原逃回京师,河东随即陷落。高祖因此大怒,迁怒于李元吉的辅臣窦诞和宇文歆,下令将二人处死。李纲进谏说:“这次过失应该由窦诞承担,他非但不规劝齐王,让其任意胡为,还替齐王隐瞒事实,以致酿成大祸。而宇文歆则屡屡规谏,还冒死按实际情况向陛下进行了汇报。我认为要处死他是不当的。”高祖听后感悟,就采纳了李纲的建议,赦免了宇文歆。后来李纲又升任太子少保。有一次,高祖在宴会上很高兴,要封跳舞的优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李纲随即引历史为戒规谏高祖,高祖不听。李纲身为太子建成的属官,看到李建成亲近小人,他屡屡上书直谏,为太子建成所嫉恨。
贞观四年(630),太宗以李纲清直,遂任命他为太子少师,辅佐太子承乾。当时李纲患有腿疾,太宗就命人用小辇接送,承乾对他也很敬重。太子处理国事的时候,太宗就让李纲侍坐。他发言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多切中时弊。不久病逝,太子承乾为他立碑纪念。
李纲后来因病去世了,虽然他教导的三位太子全都没有好结果,但是也不能把全部原因都怪罪在他身上。古时候的太子之争也是很激烈的,可能有小人从中作梗。
李纲一生经历过北周、隋、唐。他当过三个人的老师,隋朝的杨勇、李建成、李承乾。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很不简单的职位,但是只要王储登基,李纲就一定是一个高官,有钱又奢侈。不幸的是,李纲的运气和三个太子的运气都不太好,杨勇、李承乾这两位太子被遗弃,李建成被杀,李纲因此有了“太子杀手”的称号。
隋文帝期间,李刚就在太子身边辅佐,当时隋太子是杨勇,杨勇荒淫无度,有一次在东宫宴请官吏的时候,太子身边的唐令唱起歌来取悦宾客。这时,李纲觉得这种行为不妥,他觉得作为一位协助太子的官员,却在这里自称是艺妓,如果让皇上知道了,肯定要生气,所以希望杨勇惩罚唐令。但是杨勇不高兴了,他说这是他想听到的,不需要李纲多管闲事。
后来杨勇被废除为太子以后,隋朝的杨坚皇帝严厉地谴责了东宫的官员。没有一个官员敢反驳。这时,李纲站了起来。他认为这件事情不仅是太子本人的错,也是因为皇上让只会唱歌跳舞的人去辅佐太子,所以当然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杨坚觉得李纲说的有道理,于是李纲被提拔为尚书又使。
其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纲这个人很正直,有远见,但是可能这就是他和皇子之间的命运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8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诸葛乔是谁他跟诸葛亮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