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世民为何要杀单雄信原因有两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3:35:17

李世民为何要杀单雄信原因有两点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单雄信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看《隋唐演义》,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招降单雄信,但单雄信因为与李渊有仇,所以不愿降唐,李世民无奈只能杀了他,但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真实的历史是单雄信很想降,但是李世民不愿接受,这是为何?

秦王仁义

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后,非但没有杀掉王世充,连他手下的两千多官员都基本得到了宽恕,但是其中有李世民认为罪大恶极的十余人,这里面就包括单雄信,这就奇怪了,李世民一直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而且在此之前收降了很多自己以前的敌人,例如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人,而且往往可以做到对这些人推心置腹,这些人也都死心塌地,但是此时为何一反常态?

李世民杀单雄信大概有两个原因

单失节义

第一个原因单雄信屡次威胁到李世民的安全,甚至差一点要了李世民的小命,李世民受了不小的惊吓,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还不是那个阅历丰富,处变不惊的唐太宗,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处理事情还没有后来考虑那么周全,此时做事可能有意气用事的成分。

第二个原因就是单纯嫌弃单雄信的不忠,这里不得不提瓦岗寨的那段往事了,单雄信本是翟让的心腹爱将,翟让被李密设计杀死,单雄信和徐懋功当时都在场,徐懋功被打成重伤,而单雄信却当场跪地磕头求饶,逃得一命,后效力于李密,李密失败后他又投靠王世充,并且为王世充攻城略地,而同为瓦岗旧将的秦琼、程咬金、徐懋功等人均选择投降李唐,秦琼和程咬金投奔李唐前还骂了王世充一顿,两相对比,李世民可能觉得单雄信这个人不仅不忠,而且还很糊涂,跪地求饶那一幕可能尤其令他不齿。

当时替单雄信求情的人也不是没有,徐懋功,他对李世民说:单雄信勇武绝伦,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杀了很可惜,我愿用我自己的官爵来换他一命。但是没用,李世民最终还是下决心杀了单雄信。

秦程为何不救?

值得注意的是,在徐懋功拼命挽救单雄信的同时,同为瓦岗旧将的秦琼、程咬金等人却选择沉默,他们此时也在李世民军中,史书中却没有他们对此事态度的任何记载,他们极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这是为什么?

从某种意义来说,当年在瓦岗寨时,他们交情并不深,甚至于还存在竞争关系,因为他们站位不同,徐懋功和单雄信是翟让体系内的,而秦琼和程咬金属于李密体系内的,这也是为什么李密杀翟让,连带着打徐、单,而秦琼和程咬金没事。

刑场上,徐懋功赶过来为老友送行,举手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塞进单雄信的嘴里,哭着说:

“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新唐书》

单雄信坦然赴死,后来,徐懋功收养了单雄信的儿子,算是对老友的一种慰藉吧!

求贤若渴的李世民,为什么要执意杀死单雄信?

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剿灭了洛阳的王世充,俘虏了大将军单雄信。他不顾徐世勣的苦苦求情,最终将单雄信斩首示众。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单雄信号称是瓦岗寨中第一号英雄好汉,他人送外号"赤发灵官",不仅为人豪爽仗义,而且擅使马槊,勇猛无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可问题是:这么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把他收为自己所用,而是选择了将他杀死呢?李世民一向是求贤若渴,他手下的尉迟敬德、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等人都是其他阵营投降过来的降将,为什么李世民可以对这些人礼待有加,而唯独不能容下单雄信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单雄信曾经两次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命在李世民攻打洛阳期间,单雄信曾经多次威胁到李世民的性命,而见于史书记载的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记载于在《旧唐书》中:

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恐,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单雄信武艺高强,尤其擅使马槊,也就是骑马时用一种类似长枪的武器进行杀敌。他对李世民紧追不舍,并且差点把李世民给当场刺杀。这时候多亏了徐世勣赶到,呵退了单雄信。徐世勣和单雄信曾经是瓦岗寨中的生死兄弟,虽然各为其主,但单雄信还是给了徐世勣一个面子,饶过了李世民一马。

另外一次则记录于《新唐书.尉迟恭传》中:

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李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

在洛阳城下的另外一场战役中,李世民再次被单雄信追杀。这次没有徐世勣在身旁,李世民眼看就要死在单雄信的长槊之下,正在危机时刻,尉迟敬德拍马赶到,把单雄信从马上打到了地上,救下了李世民。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身经百战,但真正遇到生命危险的凶险时刻其实并不多。而这个单雄信却两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难免在李世民的心中会留下阴影。正因如此,李世民后来才执意要杀死单雄信,以报先前之仇。

单雄信为人不忠,多次背叛旧主在《隋唐英雄传》中,单雄信被塑造成了一个忠肝义胆的绿林好汉形象。他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的庄主,号称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为人侠义豪爽,锄强扶弱,天底下的所有英雄好汉都钦佩他的为人,奉他为大哥。

然而,《隋唐英雄传》毕竟是小说演义,真实历史上的单雄信可并没有这么的忠义。他甚至还做出过一些为人不齿的背主之事,使当时的天下豪杰嗤之以鼻。

首先,单雄信在面对翟让之死时,选择了卑躬屈膝的向李密投降。单雄信和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是至交好友,两人素来友善,名义上虽是主臣,感情上实则是兄弟。然而,后来李密杀死了翟让,单雄信非但没有抵抗,亦或是慷慨赴死,反而是向李密这个杀害了他旧主和好友的人跪地求饶,磕头一直磕到流血,以此来换得苟且的活命。

后来,单雄信成为了李密帐下的大将。在李密与王世充作战时,面对李密一方的失利,单雄信又率军投降了王世充,成了王世充的大将军。

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其实是一个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小人。虽然他勇猛无比,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李世民首先考虑的是一个人是否忠诚,其次才考虑他的个人能力。面对这样一个多次背主的单雄信,李世民将他斩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天下局势发生了变化李世民之所以执意杀死单雄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天下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华大地分裂为了多股割据势力。其中,以西边的李渊、河北的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山东的李密最为强大。而在李密的瓦岗军溃败后,能够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的,就只剩下了窦建德王世充这两股势力。

李世民是李渊手下最会打仗的一个将领,每逢遇到强敌,李渊都会派出李世民率军进行讨伐。在当时李世民的心中,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是他统一全国路上最强大的两个敌人。为此,他招揽天下英豪,不断充实自己帐下武将的实力。面对尉迟敬德、屈突通、秦琼、程咬金、徐世勣等名将的归降,李世民都展现出了极大的礼遇,使这些名将为自己所用。

然而,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一举击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个对手。他先是在虎牢关之战中生擒了窦建德,又在洛阳城下逼迫王世充出城投降。在短短的半年之中,李世民毕其功于一役,成功的击溃了两大强敌,使得李唐在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强大的对手。

剿灭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李唐再无强大敌手,面对这种局势的改变,此时李世民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之前的他迫于强敌的压力,必须要扩大手下武将的实力,所以四处招揽人才,尽量使所有名将都为己所用。而现在王世充和窦建德都已经被平定了,李世民也就没必要再收服这么多名将了。所以,单雄信那种勇武过人的优点就已经变得不值钱了。

而且,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渊,这个时候心里想的都已经不再是打仗的事,而是想的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让大唐长治久安。而想要让国家长治久安,最需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大臣们的忠诚。在这种心态下,单雄信那种不忠于旧主的特点就成为了一种反面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就不得不将单雄信杀死,以儆效尤,以免其他人会效法他那种背主求荣的行径。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京剧选段,叫做《锁五龙》,讲的就是单雄信被俘虏后,与程咬金、徐世勣、罗成等瓦岗寨的兄弟们诀别,然后被李世民送上断头台的故事。在京剧中,单雄信豪迈赴死,把徐世勣、罗成、李世民等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完全是一副伟岸高大、冤屈而死的形象,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此而责怪李世民,怪他不该残害忠良,枉杀好汉。

然而,读完这篇文章就会知道,单雄信死的不冤,李世民也没有杀错。

千古明君李世民,为什么坚持要杀单雄信,连徐茂公都救不了

隋唐年间,由于杨广的暴政,导致群雄并起,在那个猛将如云的年代,单雄信绝对是一个不会让人小看的角色,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在领兵打仗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
除了武艺和用兵方面有所长之外,单雄信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被世人所称道。作为“绿林豪杰”,早在二贤庄时,单雄信就常常仗义疏财,劫富济贫,除强凌弱,受过他恩惠的人有平民百姓,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将秦琼,秦琼曾经窘迫到要卖自己的坐骑,单雄信得知后,更是仗义疏财,赠对方银两以度难关。
另外李密在落难时也受到过他的帮助,单雄信可谓是一个相当仗义之人。从著名的二贤庄四十六友结义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他当时的为人品行,因此,他的人脉也是颇广。
公元613年,翟让在瓦岗寨揭竿反隋。单雄信携好友徐世勣来投奔,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随后瓦岗军用兵不当被王世充击败,瓦岗寨很多有识之士都投奔了李唐,就连他昔日好友徐世绩也投奔了李唐,可是单雄信在兵败后却投奔单雄信为何不肯投降李唐了王世充,明知道王世充不是明主,却固执的不顺应时势,不弃暗投明,这又是为什么?追根究底还得从两人的父辈说起。
单雄信祖父名登,曾是北周的一员大将,帮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宇文氏念其战功显赫,便封他为护国将军,统帅三军,驻守在东昌。
单雄信祖父有一子名叫单禹,生的高大威猛、武艺高强,长大后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仍驻守在东昌,公元581年,隋朝将领李渊奉命攻打东昌,单禹与李渊血战了七天七夜,双方战斗力大大下滑,可惜实力悬殊,李元最终攻破城门,擒下单禹,单禹不堪侮辱被李渊所杀,单李两家的仇怨由此拉开序幕。
单家一家大小匆忙逃到了潞洲,从此以后在这里盖庄园,置田地,定居在二贤庄。然而,单李两家的恩怨却并非到此为止。
隋朝统一南北之后,李渊受封太原太守,他在上任的途中遭到宇文述的追杀,李渊靠着自己出奇的剑法和随行将士的顽强抵抗,才勉强抵挡住攻击,可宇文述一直在寻求一个绝佳的机会干掉李渊防止他日后有变,一直让士兵尾随在后,幸好李渊得秦琼帮助才打退这帮杀手。
在人困马乏后,便选择休息片刻,就在此时,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策马而来,李渊以为是敌军卷土重来,遂立刻拿起弓箭,一箭洞穿了单雄忠。
此外,李渊还曾经奉命讨伐过瓦岗寨,还俘虏那里的家眷亲属,虽然他这次围剿,有被人算计陷害的原因,但最终还是被单雄信算在了前者头上。
新仇加上旧恨,单雄信自然恨极了李唐,只要让他碰上了李氏族人,他恨不得杀之后快,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过程中,就两次险些葬身在单雄信手下。
因此,在双方互相视彼此为仇家的情况下,且不论李唐方面作何感想,就单雄信这份倔强刚烈的性子,要他降服与李世民,是断然不可能的,这便是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唐的原因。
公元618年,瓦岗寨与王世充一战中兵败而散,就是因为以上的一些个人原因,单雄信才转而投奔了以前的敌人王世充,并且还有幸得王世充爱女之爱,成为了王世充的女婿。
两年后,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单雄信领兵作战,不幸兵败被俘,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一个不留。徐世绩向李世民苦苦求情,希望他饶过单雄信的性命,免他一死,但遭到李世民的拒绝,最后被李世民处死。
在隋末年间,单雄信作为当时的绿林总头,在江湖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打仗指挥方面,因为常年作战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作战能力,在江湖中的名声不逊于秦琼和尉迟恭,以至于当时秦王身边的人曾道贺道:“秦王前日得尉迟恭,今日得单雄信,真可谓是如虎添翼啊!”
我们知道李世民向来求贤若渴,他手下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也都是降将,李世民都能重用他们,为什么到了单雄信,面对如此猛将,李世民还是执意要杀了他呢?
我觉得可能是单李两家从父辈开始就结下深仇大恨,你不杀他,他假意归唐,万一哪天他心血来潮想报仇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了。
再有就是李世民曾两次进攻洛阳王世充部,有一次差点被单雄信所杀,幸好当时被徐世绩喝止住,虽然李世民嘴上说不介意,但恐怕心里恨得牙痒痒。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李世民下决心处死单雄信的时候只有徐世绩出面求情,往日与他有莫逆之交的秦琼都没有露面,我不知道当时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寨老将为什么没有露面,就只是觉得,假如露面的话也不一定会为单雄信求情,饶他不死。
这一点也应该是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的原因。但我觉得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看透了单雄信的为人,他觉得单雄信此人太像吕布了,吕布我们都知道,被叫做“三姓家奴”,而单雄信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先是帮助李密除掉了翟让,为李密马首是瞻,然后在李密战败后转而投奔王世充,没有丝毫的内疚,同样投降王世充的秦琼、程咬金,在意识到王世充并非明主之后,前战临阵声明而去,等到王世充被迫投降李唐以后,单雄信竟还幻想着通过秦琼、徐世绩等人的关系投靠李唐。
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是彻头彻尾的不忠,李世民自然不会用这样的人,即便你有过硬的本事,最终单雄信被斩于洛阳。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

  李世民为什么坚持要杀单雄信。演义里是反过来写了,不是世民坚决不肯饶单雄信,而是单雄信坚决不肯降唐。史实当然不是这样。   我见过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其一,单雄信其实也不是很骁勇,而且当时统一全国的战争已经结束(后来的刘黑闼叛变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世民已经不需要单雄信那样的勇将。这种观点我觉得说服力不大。要说单雄信不是很骁勇,那至少他比世民自己要强,因为他两度能威胁到世民的性命。而当时虽然统一全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对外——主要是对突厥——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像单雄信这种骑兵大将,总归是多多益善的人才,没有理由说不需要的。   其二,有一种意见认为,世民麾下有很多原属瓦岗军的骑兵大将,如秦琼、程知节、罗士信乃至世绩,而单雄信在这些人之中有很高的威望,这是世民不愿意收纳他的缘故。因为这种威望是统帅才应该有的,一军之中不妨多大将,却只能有一个人人服从、威信最高的统帅,单雄信进入唐军只会带来不良影响。这个意见很有新意,也很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单雄信会是这么有威信的人吗?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显然还是受了演义的影响,因为在演义里,单雄信原来是绿林头领,确实就是众人的“大哥”。可是这是史实吗?我认为不然。这些人出身瓦岗,但瓦岗原来的头领是翟让,并不是什么单雄信。(所以翟让被李密所忌杀之后,众人才会开始对李密离心离德,成为瓦岗军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而李密之所以要杀翟让,还真的就是这种意见里的那个道理——尽管是翟让主动把自己的领导地位让给李密,他在众人之中的威望还是太高,使李密无法安心。)事实上,世民坚持斩杀单雄信时,也就只有世绩一人尽力相劝,秦琼等原来出身瓦岗的一批大将都没吭声。史书既然不介意记载世绩劝阻世民的言论,也就没有理由要回避记载其他原瓦岗大将的反对。显然是他们并不反对,所以没有记载。由此可见那些原瓦岗大将其实对单雄信并没有太密切的关系,也就世绩跟他是有过命的交情的。   否定了以上两种比较流行的“解释”之后,我个人给出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单雄信曾经两度威胁到世民的性命,所以世民不肯原谅他。我们还是不要被演义里那个“滥好人”的世民形象所影响,以为真实历史中的世民就是一个不会记恨、无条件地爱才的“主公”。演义过份强调世民的不计前嫌地爱才,编写了程知节作为瓦岗大将时曾经追杀过世民、尉迟敬德甚至曾经要求世民受他“胯下之辱”才肯降唐这些情节,其实在历史上全都没有发生过的。若真的发生过这种事情,只怕世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砍了他们的头,而不是招降他们。(后来对魏征这类文人不计前嫌,可魏征做建成的太子冼马时,其实也就劝过建成要下决心诛杀世民而已,动动嘴头,估计也没有很具体的计谋,作为东宫的僚属,说说这种句也很寻常。)   而且,如果《隋唐嘉话》这野史的记载比较可信的话,可以想见单雄信不止是个骁勇,而且还是个口齿轻薄之辈。当然,如果站在单雄信的角度来看,单雄信这些言语是显得很英雄潇洒,但站在世民的立场来看自然是足够把他气个七窍生烟的。若世民觉得自己深受单雄信的侮辱,那么单雄信差点取了他性命这仇恨恐怕还是其次,这口舌上的羞辱还更是要命。则不杀单雄信,又如何能消世民心头之忿?真实历史上,夏国的一介书生文人孔德昭就是据说因为撰写的檄文过份侮辱人,而被世民拉上汜水楼的楼头而直接推下楼去活活摔死的。有此“前车之鉴”,单雄信被斩首于洛水之滨的下场,又有何难以理解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8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