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潘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潘璋,未必很多人有印象。事实上,擒获关羽关平父子吴将马忠,就是他的手下。
在《三国演义》中,他最为人熟识的情节,他手下马忠射伤黄忠,但本人见到关公显圣,一时分神,被关兴所杀。当然,以上又是演义神化蜀汉的改篇。
据《三国志》,在夷陵之战中,他不但没死,手下还杀败蜀军将领,之后,在东吴活得很好很嚣张,最后虽不知怎死,但,他最少活到公元234年。
一、平北将军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为人爱赌好酒又贪财,早年贫穷,常向酒馆赊帐买酒,说他日归还。孙权欣赏他,令他招兵买马,得到百多人,于是任他为将领。讨伐山贼有功,任为别部司马。
之后,因在巿集中杀奸党,令盗贼不敢再来,慢慢有了名声,被迁为豫章西安长。潘璋在任时,贼人都不敢入境。后建昌县为贼扰乱,潘璋转住建昌就职,一个月已平定乱事,聚集散民,得到八百人,率领他们回建业。
公元209年,孙权率兵攻合肥,遇上张辽等猛将,陈武战死,徐盛和宋谦手下逃走,殿后的潘璋斩杀逃兵,令士兵回再战。219年,孙权再征荆州,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后路,于临沮至夹石间,遇上关军,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擒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等。孙权拜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在著名的夷陵之战中,他杀死大量敌军,被封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公元223年,魏将夏侯尚等围攻南郡,造浮桥,他率军到魏军上流五十里,割下数百万束芦苇,缚成大筏并放火,顺河水而下,烧毁浮桥,迫使魏军撤退。
二、孙权慧眼
潘璋晚年生活奢侈,有僭越之嫌,更曾杀人夺财物,被弹劾,但孙权念在他的功劳而没有计较。死后,妻子继续居建业,封食客五十家,儿子却因为没有成就被流放。
虽然名气不响,但作为一个将领,他功绩实在不少,只是在《三国演义》中,因为提前战死,而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发挥。以个性来说,贪财又粗暴的潘璋,品德绝对有问题,偏偏他这种个性十分适合率领小军团,亦有率领军队之才,遇上真正用人唯才的孙权,如鱼得水,屡立奇功。三国志就这样评:
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
很多人看《三国演义》后,以为孙权只是靠地势、靠父兄,真实上,孙权本身还是很有本领。如果说曹操用人重法、刘备用人重义,孙权用人就是重情,他观人独到,所以发现到潘璋的才能;用人不拘一格,于是一些品格不好的人,同样可以有机会出头;重旧情,所以得人心。
由贪心粗暴的潘璋身上,我们看到孙权的过人之处。
孙权其实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很多战役都能够体现他的野心。在三国时期,其实很多的战役都可以看出一个帝王的野心,包括刘备,包括曹操。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间战斗都可以看出,他们三个人的野心勃勃。很多人都认为孙权没有野心,其实不然,能够成为三国鼎立之下的中一个领导者,他不可能没有野心。
一、荆州战役三国时期有一场跟荆州相关的战役,这场仗义十分著名。当时是因为刘备拿下了益州之后,孙权便看不下去了,便想要荆州的一些地方,刘备也不是什么无名小辈,自然不会同意,两方之间就开始了一场纷争。这场战役中刘备的兵力是比孙权多的,他跟孙权争夺荆州其实是十分有利的,就在他们两方要打起来的时候,曹操过来了,也因此帮下大忙。由于曹操的军队威胁到了益州,刘备便向孙权求和,割让了荆州的一些土地给了孙权。
二、孙权的野心虽然关于荆州的战役,最终没有发生,但足够看得出孙权的野心。他想要吞并荆州,无奈的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而且自己的实力也不允许,如果占据优势的话,他一定会行动的。孙权想要的不仅仅是荆州的一片土地,他想要吞并天下,成为天下主人。所以孙权在后来也真正等到了时机,当时关羽跟曹操之间发生了战争,他便趁着两方俱伤之时偷袭了荆州,最后独占了荆州,这就是著名的襄樊之战。
从各种战役来看,孙权也是个极具有野心的人。所以其实很多人觉得他没有野心,这只是没有看到全面的孙权,他是一个比曹操比刘备更具有野心的人。因此才有了荆州的冲突事件,还有一场著名的襄樊之战,这一切也只是孙权想要独占荆州,想要称霸天下的第一步,他还有更多的行动。
夷陵之战以后孙权一度是想扩大战果的,奈何刘备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虽败不乱,没给孙权机会,最后曹丕又来趁火打劫,孙权只能主动求和。
章武二年八月,刘备在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蜀军确实损失惨重,数万精锐大部被歼灭,冯习、张南、傅肜等人战死,杜路、刘宁等向吴军投降,黄权统帅的部队因为被切断归路,也不得不向魏国投降。
刘备烧铠绝道,阻挡吴军追击,率残军逃到了白帝城。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自然对益州也有了野心,所以派李异、刘阿等率军一路追击,在白帝城外的南山驻扎,试图寻找机会攻打益州。
不过刘备在夷陵之战时虽然表现不佳,但是在失败以后,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亲自驻守白帝城。刘备亲自坐镇军中,很快安定了蜀军军心,在夷陵之战中失散的蜀军也陆续返回,白帝城的防务日益稳固,吴军始终没找到任何战机。
此时徐盛、潘璋、宋谦等人虽然还主张继续攻打蜀汉,不过陆逊、朱然、骆统等人认为曹丕开始集结部队,名义上说是帮助东吴抵御刘备,实际上居心叵测,建议孙权见好就收。在这种情况下,八月时孙权命李异、刘阿等撤军。
此后不久,曹丕果然翻脸,发兵攻打东吴,不过因为吴军有备,最后无功而返。魏吴两家翻脸以后,孙权也担心一直留驻白帝城的刘备会趁机东进,所以主动派遣使者前去求和,刘备在夷陵之败以后实力大损,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于是两家讲和。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所以孙权并非一开始就像求和,只是没找到机会,此后又和曹丕翻脸,为了避免两面受敌,所以主动向刘备求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7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