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为什么名将辈出
首先便是因为大唐时期的民族开放度很高,而且那时候的唐人都是有着很强的自信的。因为唐朝是在灭亡了隋朝之后建立的,再加上那时候唐朝的利民政策,国家上下都安居乐业,所以那时候唐人的自信度很高,认为自己就是有很强的实力,再加上很强的开放度,所以也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将领来毛遂自荐。
第二方面便是唐朝时期的扩边政策了,有历史记载称,唐朝盛世的时候,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便是因为唐朝实行的扩边政策,一直往外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来彰显自己的实力,战事打的多了,将领自然也多,所以名将肯定也不会少。
还有个原因就是大唐时期武将地位是很高的了,像在我国的很多时期,比如是南北朝时期或者宋朝时期,都是重文轻武的,但是唐朝不一样,唐朝武将的地位很高,所以自然有很多都会想要从武了。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大唐为啥名将辈出
隋唐时期英雄辈出,唐初的名将是最多的,然后就是开疆扩土、保卫边疆的名将,还有安史之乱也造就了一批名将等等,可以说唐朝的名将数量是很客观的,在这其中真要给他们排名,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里,四姑娘就按照自己的观点来大体上给他们排排名,难免添加上个人的好恶,仅为一家之言。
李靖:李靖被称为大唐第一名将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虽然他最初差点被李渊处死,但是李靖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唐初平定萧铣和辅公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两战的统帅都是赵郡王李孝恭,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李靖。所以624年,李靖就成为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李渊甚至说古代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等都不及李靖,当然这话未免有些夸张,不过也可以看出李靖是真的当世名将。贞观时期的李靖做为统帅灭掉了东突厥迎回了萧皇后和杨政道,又灭掉了土谷浑。灭土谷浑的那一年是635年,当时的李靖已经65岁,疾病缠身、腿脚不灵便,但一听到有战事还是精神抖擞的去了。644年,李世民决定攻打高句丽,当时的李靖已经74岁,虽挣扎着要去,但到了相州就病情加重只好回了京。
李世民:论唐初的名将,就不能把李世民给忘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般都是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实际上李世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唐初的军事统帅。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李世民就开始领军作战,当时大部分的割据势力都是被李世民灭掉的,平定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等,后来的平定刘黑闼也有他的功劳。李世民手下聚集了一批忠勇猛将,比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等,他们统领着玄甲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积累的一个个战功,才终于有了和李建成一较高下的资本,最终在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开创贞观之治。
苏定方:苏定方是被演绎评书黑惨了的名将,苏定方是在李世民称帝之后才开始为大唐服务的,之前的他曾跟随窦建德以及刘黑闼,在刘黑闼兵败之后回了家乡归隐,李世民登基之后,爱惜人才,苏定方应召入朝。他的功绩有一句话说的恰如其分:?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贞观时期苏定方的战绩并不是很突出,只是在跟随李靖攻灭东突厥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到了高宗时期,苏定方才真正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在655年的时候做为行军总管跟随程知节讨伐西突厥,这一斩是程知节晚节不保之战,苏定方在这一战中虽然正确的策略不被采纳,但仍然洁身自好。
提到唐高宗李治,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为政昏庸,为武后怯懦,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
不过,如果全面细读史书,则不难发现唐高宗其实并非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相反,他一生励精图治,举贤任能。
在唐高宗的统治下,唐朝名将辈出,此处不得不提一代名将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高宗时期重量级的军事将领之一,名烈,字定方,从小就骁悍多力,声名在外。
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年少的苏定方开始跟随他的父亲苏邕“率乡闾数千人为本郡讨贼”,战斗中“先登陷阵”,多次击溃敌军。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他开始接替父亲统领部众,带领乡勇消灭了郡内两支盗匪。
隋末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后,苏定方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在他旗下大将高雅贤的帐下效力。
很快,他就得到了高雅贤的赏识,并被其收为义子。
然而好景不长,武德四年,窦建德败亡后,苏定方只能跟随高雅贤投奔窦建德旧部刘黑闼。
次年,高雅贤在洺水之战中阵亡,刘黑闼不久后也被唐军打败。
闯荡多年且屡次立下战功却再次草草收尾,这令苏定方苦闷又彷徨,河北势力消亡后,苏定方选择退隐山林。
贞观初年,唐朝推行府兵制,苏定方因为骁勇善战被推举任命为匡道府折冲都尉。
贞观四年,彼时已38岁的苏定方随李靖北上征讨东突厥,碛口突袭东突厥颉利一战后,苏定方立下奇功,以战功升任左武侯中郎将,后改任左卫中郎将。
不过,自此战过后,苏定方仿若被李世民遗忘了一般, 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已经59岁的苏定方才重新被重用,三次挂帅出征。
永乐六年,西突厥大将背叛唐朝,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力量扩大,严重威胁到安西四镇和西北方的安全,因此,唐高宗下令派大军西征。
苏定方为前军总管,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咬金北上征讨西突厥。
行至鹰娑川一带,唐朝大军遭到突厥二万余兵力阻击,程咬金派苏海政出战,然而突厥鼠尼施部落又陆续派出两万步骑进行增援,两军一时难决胜负,形势紧张。
此时,苏定方率领的先遣部队已在与主力相隔一个山头的地方进行短暂休息,好在苏定方向后回望时见主力所在处尘土飞扬,判断程咬金和其率领的队伍必定是遇到了敌军,立即挑选五百名精骑支援程咬金。
五百精骑加入战斗后,很快就“贼众大溃”,苏定方乘机带领部队追敌二十里,“杀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匹”。
可以说,正是因为苏定方回师救难这一举动,才扭转了鹰娑川之役的整个战局,打得突厥丢盔弃甲。
眼见突厥军被打得落荒而逃,苏定方提议继续乘胜追击,而军中副大总管王文度却因为嫉妒苏定方这一战立下的战功不同意,矫称自己有圣旨在手。
结果,此战唐军无功而还。
显庆二年,朝廷决定再次征讨西突厥,这一次,65岁的苏定方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
得知苏定方仅率领万余将士抵达曳咥河西的时候,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贺鲁踌躇满志,率领五支突厥兵共计10万余人将唐军四面合围。
突厥兵仗着兵多,对唐军进行了三波冲击,但却始终无法入阵。
原因无他,苏定方早就命全军分成步、骑两支梯队,分别占据南原高处和北原,步兵梯队形成“城墙”, 骑兵梯队则作为机动部队和预备队,既作防守准备,又能及时支援步兵、随时突击敌人。
因此,唐军凭借着无懈可击的战斗队形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顶住了突厥兵的屡次进攻。
苏定方在防守的同时,也不忘了观察敌军的错漏之处。
突厥军多次进攻未果,阵型也乱了起来,苏定方当即令骑兵从北原高地处对突厥军侧翼展开突击,将士们猛地杀向敌阵,突厥军猝不及防,落荒而逃。
苏定方化被动为主动,令步、骑协同进攻,追击三十里,杀人马数万。
贺鲁西逃后,苏定方将已经投降的突厥兵纳入唐军序列,一时间唐军兵强马壮。
彼时突降暴雪,平地二尺,本就早已疲惫的士兵们 “咸请俟晴而行”。
然而,苏定方深谙“兵贵神速”之道,命副将萧嗣业等率骑兵追击西逃的贺鲁,自己则率精锐插入纵深阻断敌军退路,意在出其不意,攻敌不备,前后夹击下一举歼灭贺鲁。
事实证明,苏定方的决定是正确的,贺鲁等人看到天降暴雪,认为唐军必定会原地休息,于是早已放心地停下了逃跑的脚步。
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唐军不但没有停止追击,反而昼夜兼程,对西逃的突厥军穷追不舍,打了突厥军一个措手不及,不但斩获数万人,还将突厥的大旗和战鼓也缴获了,最后还追获又一次逃跑的贺鲁及其亲属。
息兵后,苏定方令西突厥各部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同时,慰问百姓疾苦,恢复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将所有被贺鲁掠夺的财物、牲畜全部归还百姓。
苏定方这一战,仅用万余兵力就击溃且平定了西突厥十部主力,为唐朝解决了西突厥这一难题,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
回朝后,高宗册封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其子苏庆节被封为武邑县公。
显庆四年,此时苏定方平定西突厥不到两年,都曼联合疏勒、朱俱般、葱岭三个小国再度反叛唐朝,唐高宗诏令苏定方为安抚大使,率兵讨伐。
苏定方依旧采用“出其不意,长途奔袭”的战术,挑选精兵一万人,马三千匹,昼夜兼程直奔杜曼的老巢,都曼仓促之下,只好出兵应战,然而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马保城。
不久,唐军后续部队赶到,迅速包围马保城,又就地取材,伐木制造攻城器械,杜曼自知已成瓮中之鳖,遂出城向苏定方投降,由此“葱岭以西悉定”。
成功平叛阿史那贺鲁与杜曼的这两次战役,对唐朝而言意义重大。 其一,降伏贺鲁后,唐朝实现了对西突厥的全面控制,疆域“极于西海”。
擒获都曼之后,疆域“西尽波斯”,两次战役结束后,唐朝得以在原部落境内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建制与规划,进一步巩固了大唐统辖的西域面积。
换言之,苏定方为唐朝开疆辟土数千里,使得唐朝疆域达到空前绝后的巅峰阶段,这不仅在唐朝名将中罕有,在历代名将中,苏定方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
而苏定方在战后率领军民 “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易,复生业” 更是深得民心,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是巨大的,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举措,不但缓解了民怨,还向百姓提供了最基本、最急需的物资和服务,同时“复生业”让百姓们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如果说,平叛阿史那贺鲁与杜曼的这两次战役让世人看到了能征善战的苏定方,那么百济大战则全面检阅了苏定方的作战指挥能力。
唐初,在今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北为高句丽,东南为新罗,中西部则是百济。
显庆五年,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仗着高句丽的支持,多次侵犯小国新罗,新罗国王上表求唐救援。
唐高宗任命苏定方持节神丘、峭夷、马韩、熊津等十四道大总管,统领水陆十余万大军讨伐百济。
苏定方率领将士们从城山乘船横渡黄海,唐军经过几个月的千里跋涉,终于在八月抵达熊津江口。
然而,百济早有准备,沿江屯兵据守。
苏定方当即令部队从东岸出兵,摆开兵阵与百济军展开交战。百济兵力不足,“死者数千人,余皆溃走”。
随后,唐军的后续梯队又陆续赶往百济,一时之间水面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战船。
苏定方亲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百济都城泗沘城,唐军兵临泗沘城下后,苏定方巧用计谋,令将士登城树起唐军旗帜,城内的百济官民不明就里,人心惶惶。
不久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诸城城主皆出城投降,苏定方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令“百济悉平”。
百济大战后,唐高宗将百济划为六个州,自此,大唐的疆域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
而苏定方此次从山东出发,跨海两栖登陆作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少有且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作战。
百济大战的胜利,不但意味着唐高宗时期唐朝水军的强大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达,还全面地考察了苏定方组织水、步、骑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苏定方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令人叹服。
毋庸置疑,苏定方是个出色的将领。
乾丰二年,一代名将苏定方逝世,终年 七十六岁(一说六十七) 。
苏定方虽年少成名,却壮年蹉跎,沉寂长达二十余年,在年近六十岁的时候才得以施展才能。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苏定方,后人敬他为名扬千古的一代名将。
《毛泽东评说中国 历史 》也曾评价:“ 苏定方,名将亦大将。”
然而,“伏久者,飞必高”, 苏定方以其非凡的作战能力和辉煌的战功战绩,无一不印证了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对其选择弃之不用,是个极其错误的决定。
大唐军神李靖五十岁才有名气最主要是隋唐时期的名将太多了,例如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这些名将的存在,基本轮不到李靖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唐朝初期李世民也是打仗早早成名的,李靖归服唐朝前期也没有多少机会,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名将,还有手下年轻将领秦叔宝,罗士信等还是轮不上年到四五十的李靖,最赵郡王李孝恭时因为蛮人首领冉肇的突然反叛,李孝恭主力大败后李靖率领八百骑兵夜袭上万敌军并用计擒获几千蛮人一战成名,五十岁的李靖才开始有名气,最后成为大唐的军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东突厥 、西突厥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 关羽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