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大全”式的理想型英雄,关羽兼具忠、义、勇、烈等美好品德,不断被后人神话。儒、佛、道三教不管平时吵成啥样,在崇拜关羽方面步调相当一致。
最早把关羽捧上神坛的是佛教。《佛祖统纪》等佛教典籍中载,隋朝开皇年间,天台宗智顗大师远远望见玉泉山上紫云缭绕,便入山游历,当晚遇见一位长须飘飘的美男子,他自称“汉将军关云长”,为普救众生,愿将他主管的这座山送给佛门子弟做道场。感动之余,智顗大师奏请隋文帝封关羽为佛教护法的“伽蓝神”。所以一些寺庙的大殿中便供了关羽的塑像,与另一“伽蓝神”韦陀做伴。
道教推崇关羽的时间较晚,却一下子把他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广见录》中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的盐池干了,无法完成赋税,宋真宗派人前来考察,考察者遇见城隍神,城隍神说这都是蚩尤在作祟。于是真宗又派朝臣吕夷简去盐池祭祀,结果吕夷简当晚梦见身披战袍的蚩尤说:“天帝命我主管盐池,而宋朝皇帝竟为我的仇人轩辕立祠,所以我要毁了盐池,除非你们拆掉轩辕祠!”朝堂一片慌乱,龙虎山上的张天师建议真宗召来关羽降服蚩尤。张天师作法后,关羽果然仗剑而出,与蚩尤大战一场,最终获胜,盐池恢复正常。真宗立刻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并立祠供奉。
其实盐池恢复正常完全是因当地官员带人修补,而真宗和张天师之所以要唱这场戏,只因他们极力抬高道教,而关羽被当作闪亮的招牌,也跟着沾了光。
直到明朝,关羽在民间的声望有增无减,到处都有关帝庙。万历年间,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被倭寇袭击,城池危在旦夕,有人去关帝庙中祷告一番,大家竟顺利打退倭寇,于是在关帝庙的石碑上刻下铭文,“铁马嘶齿,金戈后先,再战歼倭,云旗俨然。”这类“关帝显灵”的事还有很多,且越传越广,于是关羽的封号也越来越炫—什么“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等。他也不再只是战神,招财进宝、治病驱魔、保佑科举等杂事都承包了。
关羽可谓儒教精神的完美践行者,尤其在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带头崇拜关羽,以此力挺蜀国继承汉室的正统性,暗讽当时入侵中原的金国像魏国那样是伪政权。随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流行,关羽更被塑造为“夜读《春秋》”的儒将,为他所建的“武庙”几乎可与孔子的“文庙”相提并论。
古代文官的精神领袖是姜太公和刘伯温,军中将士则更偏爱关羽,尤其在明朝一些动荡不安的边疆地区,武将因长期坐镇而成了“地头蛇”,在朝廷默许下大搞“父子相继、兄终弟及”的职务传承模式,所以军中到处都是义父义子、义兄义弟。这种虚拟的血缘关系往往需要“忠义”维持,于是关羽这杆大旗越举越高,逐渐超过姜太公和刘伯温,成为民间的主流信仰。
有意思的是,除了明朝的边塞将门之家,作为他们的对手,那些游牧、渔猎部落及各种境外政权也都崇拜关羽。无论哪方获胜,关羽的“神之光环”都会与日俱增,而不会随明朝的灭亡而消失。
武圣人原来一直是岳飞,清朝以前岳王庙遍布全国,备受人民的尊崇和爱戴的。但是他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开始全力拔高关羽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
至于为什么是关羽,而不是白起、孙武等比他优秀得多的武将,这和满清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有关,因为满清建国者奴尔哈赤爱读《三国演义》,其起家的过程中不乏运用这部小说中的计谋,以后历代满清统治者都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书,相传皇太级杀死明朝毛文龙和袁崇焕两大名将,用的就是三国中的计谋。甚至可以说,没有《三国演义》这本汉人写的小说的教导,满清根本得不了天下。
正因为满清统治者对《三国演义》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追封关羽的曾祖为光昭公,祖裕昌公、考诚忠公,造神碑供奉后殿,并定每年春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
清皇室统治者为了消除民间反清意识,强化满族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在不断地造出一些神化关羽的故事,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服务。因此,他们不厌其烦地频频给关羽脸上贴金,连续为关羽封功晋爵,屡加封号,以使关羽更加神化。嘉庆发出敕谕,即在关羽的封号上又加封了“仁勇”二字,又为滑县重修的关帝庙御书“佑民助顺”匾额。宣宗皇帝时又加封“威显”二字。咸丰二年、三年(公元1852、1853年),文宗皇帝又两次加封“护国”“保民”四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再加封“精诚”二字,七年(1857年)加封“绥靖”二字。在供奉或祭祀时,通常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这样的封号连祖孙三代都得到封赠的,真是亘古一人。因此,清代全国上下普遍建有关帝庙,仅新宾境内1910年统计,即有关帝庙35处268间殿宇,而关羽也在满族传统宗教中变成关玛法,成为和如来并列的最高神之一。
所以,准确的说,中国的武圣人是民族英雄岳飞,而关羽则是满清统治者篡改和强加的一个“武圣人”
关羽
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他左臂。后伤口虽然,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这段时,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时间 封号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元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 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只。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附:各地对关羽的信仰
香港信仰
在香港,警察与三合会成员是对立的。三合会早期是一个道教反清的帮会,所以会拜祭道教大神关羽。而警察崇拜关帝的习惯是源于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华探长,其后扩展至各个纪律部队,如消防、海关等。他们同样地推崇、尊敬关羽,称他为“关二哥”、“关公”、“关帝”等,因两方都相信,关公是会保卫尽忠尽义之人,所以双方都不认为存在信仰上的冲突。
香港许多商店都供奉关羽,希望能保佑店铺。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庙供奉关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就十分有名。
台湾信仰
关帝庙信徒。穿蓝色道服的是以收惊科仪闻名的效劳生,以年迈女性居多。在台湾,祭祀关羽的庙宇也相当普遍,除了一般武庙、小型宫庙、神坛将其作为主祀外,也有称为恩主公庙的大型关帝庙,其中以行天宫最富盛名。
所谓的“恩主”是鸾堂信仰的名词,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台湾所谓的恩主神只共有关羽、吕洞宾、张单、王善、岳飞。而关羽为五恩主之首,所以台湾一般民众亦称关羽为恩主公,也因此顺势称关帝庙为“恩主公庙”。
另外,部分斋教或道教信徒称关羽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说又以闽南一带为最盛,而台湾也承袭此说法。
国外名声
无论是英国、美国等国家,只要有华人的社区,都必然有人祭祀关羽。
而据小松田直《图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为数众多的关帝庙,奉关羽为学问与生意之神。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戴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如果没死就被对手敬佩,死后就开始作为武将的榜样算默默无闻的话),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7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