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欧阳修让狄青被贬至陈州,为何却反而帮了他呢

以史为鉴 2023-06-20 12:59:34

欧阳修让狄青被贬至陈州,为何却反而帮了他呢

北宋仁宗时期,欧阳修与狄青同朝为官。他们一个才华横溢、文章冠绝天下,一个骁勇善战、打仗所向披靡,看似毫不相干,却因忠君爱国的情怀而惺惺相惜,结为挚友。

狄青出身行伍,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太会留余地。一次,狄青打了胜仗归来,宰相陈执中为拉拢他而率百官前来祝贺。狄青很高兴,忙摆盛宴款待大家,但并没特别恭维陈执中,反而在敬酒时先与欧阳修碰杯。这个小小的无意之举激怒了陈执中,他认为狄青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于是怀恨在心。

众人散去后,细心的欧阳修提醒狄青,“你怠慢了宰相,当心祸从天降。”狄青一愣,随即哈哈笑道:“我哪里怠慢他了?圣上英明,而我身正,何惧之有!”事实证明,狄青的确无可指摘,在后来的日子里,陈执中总想伺机报复却抓不到任何把柄。

皇佑四年(1052年),狄青奉命征讨西夏。西夏兵将一听狄青大名,顿时吓得溃不成军,西夏王李元昊实在没法,只好送来降书顺表,正式向北宋称臣。这下狄青的威名更响亮了,他班师还朝时,百姓纷纷堵在路上欢呼雀跃,以致兵马不能前行。

这轰动的场面被陈执中得知后,他立刻进宫对仁宗说:“狄青军权在握又深得民心,如果不除,必成大患!”仁宗不以为然,摇头道:“此言差矣,狄青是忠臣。”陈执中阴险一笑,当即回道:“太祖当初何尝不是周世宗的忠臣!”这话准确无误地戳中了仁宗的痛处—万一有人撺掇,狄青会不会也像赵匡胤那样“被迫”黄袍加身呢?仁宗不由打了个激灵,暗暗生出打压狄青的念头。

可狄青并没犯事,且有赫赫战功,仁宗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正犹豫不决时,国家又出了大乱子。岭南有个叫侬智高的部落首领,因不服宋朝管束而煽动一些少数民族造反。叛军声势很大,没多久就控制了好几个州县,当地宋军抵挡不住,一退再退。战况传来,朝野上下慌作一团。这时仁宗想用狄青,但又不太放心,便与陈执中商议,最后决定由陈执中的心腹陈曙带兵迎敌。

狡诈的陈曙虽精于吏道,但根本不会打仗,刚一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后来陈曙实在顶不住了,向朝廷紧急求救,仁宗只好再次重用狄青。陈执中心里很不痛快,派人给陈曙送去密令:狄青大军一到,侬智高必败,你一定要把头功抢到手里!

狄青出征时,欧阳修赶来为他饯行,忧心忡忡地说:“你此去千万要小心,尽量冷落百姓,如果他们还像以前那样围观你,你就鞭打他们,让他们心生怨恨。”狄青不解,欧阳修说:“当初韩信被刘邦猜忌,在张良的建议下进行‘自污’,纵容手下掳掠,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得知后虽对韩信严加斥责,却不再猜忌他了。你如今的处境与韩信有何区别?”狄青恍然大悟,吓出一身冷汗。

不出欧阳修所料,狄青刚离京城就被一群百姓簇拥起来,他狠心命手下将百姓打散。就这样一连打了几次,狄青的名声彻底坏了,百姓骂他“升了官就忘了本”,一众将士也敢怒不敢言。

这事传到仁宗的耳朵里,他果然大喜,对陈执中笑道:“狄青再能打仗也只是个莽夫罢了!”陈执中点头称是,暗自嘀咕:这家伙怎么忽然变聪明了?

到了阵前,狄青安营扎寨后传出命令:不许贸然进兵,违者一律斩首!他本想先查清敌情再一举破敌,但陈曙以为他是怕自己抢功,再加上陈执中的密令,他竟私自带兵偷袭侬智高,结果再次大败,被叛军牢牢困住,完全搅乱了狄青的计划。狄青大怒,亲率精兵冲入敌营,救出了陈曙的人马。陈曙正要致谢,不料狄青大吼:“把他拉出去斩了!”陈曙惊慌之下忽然心生毒计,对一众将士高声喊道:“狄将军是真龙天子,能死在他的手里,我毫无怨恨!你们还不跪拜?”说罢,他对狄青叩头并山呼万岁,大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也忙跟着跪成一片。

狄青惊得脸都白了,一刀杀了陈曙,怒道:“狗贼怎敢逼我犯上!”又对跪着的将士流泪道,“诸位这是干什么啊?”大家这才如梦初醒,忙站起来,愣愣地看着狄青。接下来,狄青很快平定叛军,并逼死了侬智高。可他凯旋时仍很紧张,陈曙闹那一出还是沉沉地压在心头。

欧阳修出城迎接狄青,得知详情后大惊失色,“你怎能杀了陈曙,这不是落了杀人灭口的嫌疑吗?那时你应随他转身跪拜,只当一同跪拜圣上才是。”“大老粗”狄青哪能想到这些,不由怔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欧阳修想了一会儿,忙骑上狄青的马飞速回京,请好友刘敞打点一份厚礼送到陈执中家里,并设法缠住他,为自己抢先面圣争取时间。

这时陈执中正为诡计得逞而高兴,刚想入宫来个火上浇油,不料刘敞忽然造访。刘敞官居监察御史,陈执中不想得罪他,只好陪他唠起家常。

欧阳修匆匆赶到宫里,对仁宗说:“请陛下罢了狄青的官职。”仁宗一愣,说:“他刚打胜仗,怎能罢官?”欧阳修说:“狄青固然忠诚,但臣夜观天象,发现他的将星属阴,而西夏叛军与近年洪灾也都属阴,所以彼此牵连。如果罢了他的官职,天灾人祸便会消退。”

其实除此外,狄青还有一事让仁宗心生芥蒂—当时京城发了水灾,狄青一家为避水势而迁到大相国寺居住,据说他曾穿着黄袄在大殿上行走。黄袄的分量不言而喻,自然闹得谣言四起,当时朝臣分为“挺青”“倒青”两派,欧阳修属于后者,接连上了两份弹劾狄青的奏章,说他虽有威名但不善理政,还是尽早罢官为好。

两桩心事堆积,再加上仁宗非常迷信,而且向来敬重欧阳修的才学,便说:“这个理由倒是很充分,以卿之见,该把狄青贬到什么地方?”欧阳修说:“陈州属阳,可让他执掌陈州。”于是仁宗立刻降旨,以“狄青战后需要歇息”为名让他去陈州上任。

这时陈执中终于摆脱刘敞,气喘吁吁地赶来,请求仁宗处置狄青。仁宗笑道:“朕已将他贬到陈州了。”陈执中知道置狄青于死地的计划已彻底落空,只好强颜欢笑地说:“陛下英明。”然后悻悻地走了。

很多史家对欧阳修弹劾狄青一事颇有微词,认为他心胸狭隘,对武将有偏见。但明人茅坤在《论狄青札子》中说: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当时的情形下,狄青若不引退必有性命之忧,欧阳修的“弹劾”其实是对狄青的保护。

事实证明欧阳修所料不错,狄青到陈州后虽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再没受到仁宗的猜忌,得以平安终老。

北宋名臣欧阳修被贬是怎么回事

欧阳修被贬

欧阳修被贬的故事通过他的诗句被后人深深地记住,表达了一代诗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心情,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被贬。

欧阳修的画像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他三次被贬,但是三次都顽强的度过。他非常赏识范仲淹的才学和政治观点,主动写信与其交流。而范仲淹看到他的书信后便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后两人便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官场人多耳杂,他们互相通信的事情被大家看在眼里。后来范仲淹升官被重用,大家都认为欧阳修会因此平步青云。可是范仲淹并没有提拔过欧阳修,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提拔他做很小的官都被欧阳修推辞了。可见,他们之间是真的英雄所见略同,并不是想攀关系。

第一次被贬是由于范仲淹直言宰相任用亲信,然而遭到宰相的反诬,结果范仲淹被贬到边疆。他因为支持范仲淹也被贬,凑巧的是他的叔父去世,他承受被贬的不幸的同时,还要面对叔父死去的消息。后来经过5个月的艰苦水路,终于赶到夷陵,而这个贫瘠之地却让他变得更加顽强。

第二次被贬是由于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当范倒台被贬的时候,欧阳修也没有躲过这次被其他人弹劾的机会,他被贬到了滁州。滁州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不过他没有过多的与当地的商贾来往,反而是致力于开拓旅游的发展。

似乎他的命中就有三次被贬之事,皇帝去世所有官员都得穿朴素的丧服,他因为一时疏忽穿了紫色的衣服而再次被贬。假如欧阳修没有这三次被贬,也不会看出他坚毅和正直的为官之风,他的这种行为使我们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把古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古文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后人应当记住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欧阳修的画像

这场运动让文学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人说欧阳修是因为他在官场的地位才能发动这场古文运动的。但是无论怎样,这样运动让我们知道学习文字是要让大家看懂,而不是追求生僻让别人看不懂。写文章更不是追求表明的奢华,重在文章的实质意义。从韩愈开始的早一批文人已经看出了这一弊端,但是到了唐宋时期又开始追求浮华的文学,这才出现欧阳修又一次领导这场古文运动。

参与这场运动的人数很多,参与的人数还包括著名的黄庭坚、苏轼、苏辙等一大批名士和文人。他们也都一致认为进行文学创新的同时,还应当讲究其实质内容。这一重要思想欧阳修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种趋势。据说他在做官的时候审批一个学子的文章,那个学子的文章写的非常的好,只不过出现了一些生僻的字。原本出色的文章被他拒绝,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一直注重文章简单易懂。他认为:文字是拿出来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追求让人看不懂。他倡导的这一股风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后期才能看到很多简单易懂的文章。

从欧阳修领导的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这一生过的认真、过得充实,并积极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评价欧阳修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欧阳修的石像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 *** ,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狄青 欧阳修

通过狄青的死的透析,可以看出一代文人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欧阳修只能称为有大家风范,却无圣人之风,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狄青欧阳修。

狄青的画像

狄青,出生于1008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将,他深得宋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从小家里非常贫穷,就选择当兵建功创富贵。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颇有谋略,吕建奇功。他打仗时带着铜面具,敌寇见到他都闻风逃跑。他与当时在朝的韩琪等大臣的关系都很好,也都得到过他们的提拔,可谓是顺风顺水。不过后期他的仕途却来了个大转弯,他被外放异乡且抑郁而死。狄青是由于被弹劾才被流放的,原本都已经到了可以与宰相平起平坐的时候,可是突然遭到变故,因此抑郁而终。他不是被别人弹劾的,是被欧阳修弹劾的,所以狄青的忠实粉丝会因此怪欧阳修不该趋炎附势。

因为那个时候朝廷所有的文官都对狄青的意见很大,认为他太狂妄了,竟然还因为满大水而住到佛殿里。而狄青本人因为书读的少,他一点都不忌讳这些繁文缛节,身为武官竟然和文官走的很近。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所有大臣看不过去,可以说得罪了所有官员,这个时候连欧阳修也看不过去了。他就上书弹劾狄青,还加上一些怪神之说希望将狄青外放。仁宗虽然爱才,考虑再三后同意将他外放,狄青因此没过多久就死了。但是仔细分析,欧阳修这种弹劾是出于保护狄青。当时的狄青已经四面楚歌,外放是最好的结果,只是他自己想不开。欧阳修也因此举被人留下话柄,认为他并非完全清高之人。

欧阳修词的特点

欧阳修的词,大致的面貌就是既有意义的深深隐藏而又非常的含蓄不轻易透露的别具一格的审美。

欧阳修雕塑

欧阳修词作同时留有的红尘烟花之地的花间遗风、高雅恶俗并存的现象,以及涵蕴的疏隽、深婉等多层次的审美要素,为后人的接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欧阳修的艳词,有些人称呼他为一代儒宗,一代文章冠冕。描写的一些艳词,词章幼眇,温纯雅正,温柔宽厚,温润秀洁,风流闲雅,风流自命,风流蕴藉。

欧阳修词整体上还是基本保持着五代词风,只不过带上特有的时代气息和个人的气质秉性,体现出雅俗并存的特点。其词的雅与俗,成为后世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词史上是一值得研究的典型个案例。

欧阳修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人,他的一些词中豪气也是是很少见到的,不过却用清新峻洁的语言抒发疏朗放旷的豪放情怀,不会刻意去铺排辞藻,也不会使用典故去写这个事情,他所写的词的意境遂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朴素明鲜明。欧阳修词之所以形成这一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格调,大部分是因为词中有些一些豪放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

欧阳修小词是以文章来选取而写下来的,不经意间就会将士大夫的情趣与感慨寄托在词的整个词意中去,通过小词来反衬自己的想法。小词所占用的空间境界和情感境界的变化,让这个词都呈现出别种美学的面貌。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

说道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可能有人会与一瞬间的恍惚,因为当时的证据比较乱,朝代更迭比较快。

欧阳修图片

根据历史记载诗人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特别重要的一位政治领导家。从古至今,所有的历史国家中,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大家也都知道,宋朝分为两部分,历代的王朝中,元朝被颠覆后,起先开始有的朝代是北宋,后来继北宋也没有之后,才到了南宋。

北宋时期的人,非常的不擅长武力,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北宋在诸多的战役中,被敌军战败过很多次,最后侵略者还逼迫北宋签订过许多不公平的定义与条款。呃欧阳修作为文臣,不能在战事上报效国家,政治上就非常的尽心力,可是却被小人迫害,被贬至他乡。

被贬的欧阳修开始寄情于山水,将自己的郁结托付在青山绿水中,仍旧是一副洒脱的模样,可以说他虽然爱国,也想要报效国家,可是他却没有因为这样就消极下去,反而在被贬过程中和当地农民互相学习,体察民情,再度被启用之后,也不骄不躁,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乐观的一个人。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也就只有他这种心态才能好好的渡过。

关于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我们已经清楚了。北宋时期虽然武力是比较落后的,但是那个时候的社会上的生活面貌情况,政治上的文化,还有发达的科技状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包括北宋的那个时间段的诗词、古典名书籍、社会的各种体制制度以及老百姓生活的社会面貌,当然还有更多更多的地方,都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刻意义的重大影响,处在鼎盛时期,这些完全都能在《清明上河图》中一一洞悉。

欧阳修为何要诬陷狄青?狄青到底是怎样死的?

其实狄青的死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要说赵匡胤了,因为赵匡胤活着的时候可以说就先是重文轻武,导致宋朝时期的武将基本上是没什么地位的,而狄青在当时因为功劳显赫,可以说是非常忠诚于老赵家的,也非常深得宋仁宗的器重,因而官至枢密使,可以说是开了武将的先河,但也恰恰于此遭受到了文官们的弹劾,而欧阳修陷害狄青在我看来更多的则是一种保护,因为当时本来狄青可以说是被文官们所忌惮了,如果还留在朝堂上的话无疑就会面临杀身之祸,所以欧阳修才会请求宋仁宗流放他,也恰恰是这样狄青最后才抑郁而死。

狄青是北宋时期的名将,不仅出身贫寒,甚至年轻的时候因为替他哥受罪,从而进入了军营,所以在脸上也是有刺了个字,但也恰恰是因为这样才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可以说一生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当时是深受宋仁宗的器重,可以说在宋仁宗时期,当时的军政方面是出了问题的,因为在打仗的时候临阵脱逃是大有人在,是经常有武将怯战避战,而狄青则不同,可以说自身的军事才能,再加上自己高超的武艺,在当时可以说是立下了诸多的战功,可以说是深受宋仁宗和百官的称赞,但他被宋仁宗提拔到枢密使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典型的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匡胤自身就是武将造反篡夺后周的天下,所以他在世的时候对武将也是多有压制,基本上导致整个北宋历史上武将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而当时狄青因为宋仁宗的器重,所以官至枢密使,可以说这个位置在宋朝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只有狄青这个武将做过,在当时可以无疑是不能被文官们所容忍的,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武将地位在他们之上,于是在当时可以说是弹劾狄青,而其中的先锋恰恰就是欧阳修了,可以说狄青会被流放最主要的就是欧阳修的三次弹劾事件了。

欧阳修可以说是宋朝时期有名的贤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欧阳修去弹劾狄青在我看来更多的则是一种保护,因为狄青不懂得政治上的规则,再加上也得罪了很多人,如果他在留在朝廷上的话,无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了,所以最后才会被流放,但也是这次的流放导致狄青内心波动过大,最后抑郁而死,可叹一代名将无疑只是生错了时代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7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