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提起僧格林沁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那一战,清政府在通州部署3万余人,其中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就有10000多人。僧格林沁骑兵遭到联军火箭袭击,军心浮动,僧格林沁选择往八里桥撤退。
大沽口战役中,僧格林沁认为清军无法同英法联军对抗,僧格林沁已清楚认为冷兵器难于对抗拥有武器优势英法联军。
僧格林沁十分聪明,懂得如何保存实力。
张家湾之战开始前,清军全力部署打算同英法联军全力一战,战争开始不久,英法联军火箭炮要清军骑兵受惊,以至于骑兵混乱,冲散自己的步兵。
僧格林沁此时不退,坚持同英法联军交战,必败。
僧格林沁率兵后撤八里桥一代,在得到兵力补充后,决定同英法联军在八里桥一代决战。
僧格林沁之所以原因打,主要就是他退无可退,再退就是北京了。
八里桥部署3万清军,其中大部分为骑兵,僧格林沁认为可以依靠骑兵速度可和英法联军一战。
英法联军拥有极强作战经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先进,这要英法联军拥有绝对优势。
战斗开始后,英法联军采用炮火压制,这要清军队形瞬间混乱,杀伤不少骑兵,就算能冲到英法联军占地前,也基本遭受排枪设射击,死伤惨重。
八里桥一战十分激烈,可清军损伤超1200人,英法联军军死亡5人,受伤47人,可以看出,清军全面惨败。
八里桥就是一场残杀,根本就是不残杀。
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基本是压倒性屠杀,可那毕竟是过去,时代进步热武器登上历史,英法联军能击溃冷兵器为主清军算正常。
八里桥之战是一个中国在没有先进武器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阻挡外国侵略者,结果换来的是全体将士牺牲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样一个让所有中国人痛苦的回忆。下面我们就好好的回顾一下,那场战争究竟为何会如此的惨败,这其中到底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在当时的朝廷中,也有明白人,朝廷中也有不少人曾经向道光皇帝提出朝廷可以向洋人购买洋船,洋炮,甚至可以花钱雇佣洋人的工匠,让本国的工匠随之一起建造,掌握洋人的工匠技艺。然而,“节俭”‘的道光皇帝觉得这样的花销太大,实属“败家”的行为,于是下令:
“毋庸雇觅夷匠制造,亦毋庸购买船炮。”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进军至通州,兵锋直指北京。在张家湾被攻占后,北京的咸丰皇帝如临大敌,惊恐无比,立马宣布在八里桥的清军务必在八里桥打败英法联军,守住通往北京的要道,否则北京不保。
从这样的配置中就可以看出,虽然总兵力达到了三万四千人,表面上由僧格林沁统领,但实际上,却有三个人指挥,又相互互不节制,这样就造就了清军各自为战的局面。于是,在1860年,八月初六的夜里,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驻守在通州城里的胜宝与瑞林放弃了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将两万七千人分布在八里河前线的右翼和中翼。一个奇怪的阵型出现了,中翼几千人,左翼一万多人。在十多里的防线上,把几万人布防的异常畸形。
但是也就是在今晚,虽然说月光不是很大,依据记载,八月初六的夜晚天上有着一轮残月。僧格林沁对这块的地形非常熟悉,如果借着月色,乘着英法联军不熟悉地形,又是黑夜无法发挥枪炮的优势(逼近当年志愿军将士就是趁着夜晚,美军的空军无法实施轰炸,而抢夺白天被敌人攻下的阵地)依仗骑兵的超强机动冲击力,还可以浑水摸鱼,打个措手不及。
但是僧格林沁完全不清楚这支英法联军装备的是什么样的武器,他觉得,就算是英法联军有枪,就六千人,枪炮换弹也要时间,蒙古的铁骑完全有时间冲散联军,打个措手不及。
东路是法军雅曼部,南路是法军科利诺部,西路是英军。在骑兵的战法中,一般是选择一点,进行重点的突破,最后在分割包抄。但是在此次的战役中,清军的蒙古骑兵却采取了一种很奇怪的打法。先是蒙古骑兵冲向东路的雅曼部法军,忽然看到南路的法军要和西路的英军回合的时侯,这支骑兵忽然放弃了攻打东路法军,转而攻击南路的法军。
眼见南路的法军要遭受到清军骑兵的攻击,西路的英军也火速过来支援,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就是,清军忽然又放弃了南路法军,北上又去攻击西路的英军。这种奇怪的战法,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怀疑所谓的名将僧格林沁只是徒有虚名。
东路的法军见到清军攻打西路的英军,就向右用火炮轰击,清军看到自己的身后东路法军用炮轰击,又掉头冲向东路的法军炮军阵地。
就这样,一万多蒙古骑兵,在一个类似于倒三角的阵型中来回反复冲杀,结果哪路联军都没有解决掉,清军的蒙古骑兵却阵亡三千多人,一万多骑兵受伤,英法联军只阵亡十二人。
在英法联军攻打清军的时侯,已经装备了后装线膛炮,这种火炮是从后装炮弹,射程可达四公里,炮弹打出去,有效的击杀范围可达30到50米。
特别是英法联军所使用的散弹,内装黑色炸炸药和小钢珠,清军很多战死的骑兵,都是被这种小钢珠射中而死亡的。再看看我们的清军,此战所使用的火炮,基本上还是明朝时期的火炮技术。
这种技术落后主要分为两点:
第一点,是火炮重量太重。看过古代火炮遗迹的人对中国古代火炮应该有印象,就是那时候的火炮特别重,而且口径小。因为在清朝时期,建造火炮需要泥模浇筑,在浇筑的时侯,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在发射的时侯,往往会因为这些气泡导致炮管炸膛,为了避免炮管在作战的时侯炸膛,就会把炮管铸造的很厚,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出现了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的巨炮。依照这样的计算,如果要制造出射程在一公里的火炮,就需要铸造约4000斤的大炮。这样的炮,不但调整起来非常吃力。
第二点,这种炮的射程和频率也比英法联军的炮要短的多,慢的多。在八里桥的战争中,清军那些几千斤的火炮,几乎要每隔五分钟左右才能发射一颗实心弹,且射程基本上都在一公里左右,远远不如英法联军所装备的阿姆斯特朗大炮。清朝的炮队在这个作战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发炮弹命中联军,而其阵亡的联军士兵十二人,几乎都是中箭而亡。
僧格林沁看到眼前的一幕,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引以为豪的蒙古铁骑,摧枯拉朽般的被联军的火炮轰的灰飞烟灭。这位自信的蒙古王爷在开战的前夕,还信誓旦旦的对咸丰皇帝说到“奴才等唯有与之以死相拼。”但仅仅只过了一天,就被联军的大炮吓得“于酣战之际,自乘骡车,撤退而逃”一口气跑进北京,让守城的士兵将城门关闭。
城门是关闭了,但是能阻止强盗的掠夺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发生了让所有中国人百年心痛的火烧圆明园,我们祖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好东西,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抢夺到海外。只留下断垣残壁,在潇潇的风中,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联军的统帅蒙托邦,就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远征中国纪行》中记载,在他们进军的路上就经常被物资的运输弄得焦头烂额,只能大量雇佣沿路农民的牛马和中国商船。所以其实当时的清朝政府能把握住以下两点,至少不会造成圆明园这样的历史巨大损失。
第一点:如果当时,清军袭击英法联军的后勤部队,并下令禁止沿途的民众商贾不允许和联军做生意,否则抓到以奸细罪处理。
这样的话,英法联军也不会获得足够的物资在八里桥和清军作战。而且当时大量人员都已经上岸,停靠在大沽海面上英法联军的军舰,只有一百多士兵留守。清朝的政府如果派出水师,火烧或者俘获这支存储有大量火器的联合舰队。那么那只在八里桥的英法联军就完全是孤军深入,被消灭,也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点:在八里桥战役中,其实后勤问题也是联军的最大问题。在清军骑兵的冲击中,联军武器弹药基本上也是消耗了大半,要等到后勤补给,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消耗了大量联军武器之后,如果能坚持继续以死相拼,那么这支联军必定覆没。
就在八里桥战败的当天,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北京,很多大臣认为,这样洋人也就六千左右,我堂堂大清,兵士百万,请求朝廷先派绿营兵阻挡,在调集蒙古铁骑,一定可以将这股蛮夷剿灭。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清朝似乎就完全放弃了战斗,甚至放弃了北京,咸丰皇帝逃出了北京,就这样,把北京留给了英法侵略军。
再回想一下,解放之后的战争抗美援朝我们的后勤和武器弹药,完全没有办法和当时的世界老大美国相抗衡。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却依然凭借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对于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打败了世界最强国家。所以正是一种自强不息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决定了中国过去和现在如此不同命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