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项羽为什么执意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以史为鉴 2023-06-20 11:36:33

项羽为什么执意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说到项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项羽连夜去刘邦军营走了一遭,回来跟项羽一番谈话,项羽便取消了击杀刘邦的计划,而是静待刘邦只身前来,刘邦一到鸿门,项羽就甩锅给曹无伤,并设宴款待刘邦。

宴会上,范增三番四次地暗示项羽,比起派兵击杀刘邦来,直接在宴会上做掉刘邦方是上上之策,但项羽总是跟没明白过来似的,默然不应,最后,刘邦借机尿遁。

为什么项羽不听范增的话,不在鸿门宴上做掉刘邦呢?难道是因为,项羽的脑回路太过清奇?还是像范增总结的那样,“竖子不足与谋”?

其实,项羽之所以不听范增的话,我以为是因为,项羽对范增有着强烈的不信任。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要从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说起了。

范增和项羽是什么关系呢?

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或被整个项氏乃至楚国将领尊称为“亚父”,但这只是出于尊重,而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谋臣与君主的关系。

作为谋臣的范增,实在太让当时作为君主的项羽失望了。

项羽为什么对范增失望呢?我们来看看其他谋臣是如何让君主满意的。

楚汉相争中最出名的谋臣张良,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呢?

是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可是张良钻研了十余年的不传之秘,一见刘邦,就主动献上部分章节,和刘邦一起研讨,这既是对刘邦学习能力的一次考察,也是博得刘邦好感的一次献礼。

作为谋臣,你不在第一次出手时就让君主满意,如何让君主信服你呢?

说完张良再说陈平,陈平是刘邦的二号谋臣,其谋略水平完全不次于张良,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呢?

是献计直取彭城。

于是,刘邦纠集了五十六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彭城,并在进入彭城之后霸占了项羽的姬妾和珍宝,日日在项羽的王宫内开趴体,与民同乐。

若不是刘邦轻敌,可能楚汉之争在陈平献计后就直接结束了。

作为谋臣,陈平第一次出手,就给刘邦献了这样一份大礼,刘邦如何不重视陈平呢?

说完陈平,再说韩信。

虽然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但韩信在将军身份之外,也有谋臣的一面。

韩信第一次见到刘邦,做了什么事呢?

是给刘邦指明了击败项羽的大方向,即“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重用人才,重赏有功者,重视兵卒情感归属。

接着,韩信又指出,实现击败项羽的第一步,是还定关中,关中虽有三秦王把守,但三秦王并不得人心,只要刘邦兵力不差,定能使关中传檄而定。

拥有者谋臣一面的韩信,第一次见刘邦,就让刘邦有醍醐灌顶之感,如何能不让刘邦有相见恨晚之情?

作为刘邦四号谋臣的郦食其呢?

郦食其第一次见刘邦,就指出刘邦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的紧迫,然后献上一计,让刘邦轻轻松松拿下陈留。

曾作为陈胜谋臣的张耳、陈馀呢?

二人在陈胜称王前,就犀利地指出,现在还不是称王的时候,应当缓称王,立六国之后为靶子,把秦的火里引向六国之后,进而趁秦不备直取关中,从而据关中图帝业。

又作为武臣谋臣的张耳、陈馀呢?

二人明确地指出,陈胜之所以封武臣为赵王,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形势所迫,要用武臣帮他陈胜打秦国,一旦秦国败亡,陈胜腾出手来,就会收拾武臣了。为了避免被收拾,武臣应当扩大地盘,一旦地盘扩大,无论秦是否败亡,武臣都将拥有足够的实力,于是派韩广去攻打燕地。

作为韩信谋臣的蒯通?

蒯通一见韩信,便建议韩信趁汉使郦食其和齐王广达成联盟之际,偷袭齐国。就这样,韩信轻轻松松拿下齐地,并被刘邦封为齐王。

作为韩信谋臣的李左车呢?

李左车刚被韩信问计,就建议韩信不要直接攻打燕国,而是吓唬燕国。就这样,仅凭一纸书信,韩信就逼迫燕王臧荼向刘邦称臣,轻轻松松立下一大功劳。

看到了吗?所有谋臣第一次献计,都是对君主有利的计策。那么范增呢?范增给项梁献的第一计是什么呢?

范增让项梁拥立熊心为王。

最后的结果怎样呢?项梁并没有因为拥立熊心为王而扩大地盘,反而死在了定陶。

可以说,范增献的第一计,对项梁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这一切,项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项羽对范增的计策,从来都是有疑虑的。

具体到鸿门宴,范增主张杀刘邦,如果从楚汉相争的结果来看,这一计策可威十分地前瞻,但站在鸿门宴的时间点来,这一计策实际上没什么用,刘邦已经亲自前来表示臣服了,项羽原本要靠开战才能拿到的东西,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到,为什么还要杀刘邦?这不是节外生枝吗?

所以,在项伯和范增两人所献的不同计策上,项羽自然倾向于项伯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范增的可能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和麻烦的计策,项羽只能以“默然不应”来回应了,否则,你叫项羽怎么说,难道要项羽说,亚父,你的计策根本就不行!这么说的话,不是太不尊重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项羽在鸿门宴上明明有机会可以就此解决了刘邦,为什么要白白的放走他呢?

一提到项羽,我们都会想到那个曾经气吞山河的霸王,还有跟虞姬之间的凄惨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有那一场刻骨铭心的鸿门宴,可惜最终项羽没能打败刘邦,最后四面楚歌,而后在乌江自刎,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句,那为何项羽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呢?

其实,在鸿门宴中,有很多不符合逻辑的问题,令人不暇思索,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于最后败的一塌涂地?项伯为何这么傻,要给敌人通风报信呢?范增想向来以奇计出名,为何这次范增的奇计没有被项羽采纳呢?

在鸿门宴之上,项羽项伯叔侄两人面朝东而坐,范增朝南,张良朝西,刘邦朝北。这种座次中,按照礼仪准则来讲,最尊的座位就是面向东了,其次是南向坐,再其次是北向坐,而最卑的位置则是西向坐。

所以从座位的安排来看,项羽没有看得起刘邦,也就是说项羽没有将刘邦当做诸侯王来看待,而是将其放在了第三的位置上面,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项羽在给刘邦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你只不过是我手底下的一个“将军”罢了。因为,谋士范增排在第二,座次要比刘邦高!

因此,从座位的排列来看,这些都是项羽所事先安排好了的,也就是说项羽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所以才会任性地放走刘邦,不得不说,正是项羽的自大,才导致刘邦的脱险!

为何说在鸿门宴上,项羽放过刘邦其实是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有很多项羽迷一提到鸿门宴,便是在那痛恨不已,他们痛恨项羽当年轻信刘邦的假话而放走了刘邦,但是现在也有人认为,其实项羽在鸿门宴上是故意放走刘邦的。因为当年如果项羽他不放走刘邦,那么是有很大的危险。

其实说到鸿门宴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坑了项羽的项伯。项伯他作为项羽一方的人,也是项羽信任的人,但是他却是在张良的离间之下在鸿门宴上故意放走了刘邦,但是说到底项伯他是姓项的,可不是姓刘的啊,项伯他和项羽的关系是更近的。而项伯他会放走刘邦,也并非是因为刘邦他的几句话。项羽和刘邦当年其实并不算敌人,当年刘邦也并没有直接的去反抗项羽的表现。再加上当时秦朝刚灭,如果这时候在内部产生了矛盾,便会被天下人所嘲笑的,因此项伯他为了维护自家集团的面子,自然是不能让项羽就这么把曾经的盟友刘邦给杀掉的。

再说了,当年项羽如果想杀掉刘邦,那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因为当年刘邦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当年是天下诸侯自己立下了誓约,谁先入关谁就称王,而刘邦却是在率先入关之后将关中之地让给了项羽,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项羽是受了刘邦给他的面子的。如果项羽此时不顾一切去攻打刘邦,一则是项羽违背了当年天下诸侯的盟约,二则这对于项羽来说是有损于他自己的名声的,还会给一旁的楚怀王号令天下诸侯攻打项羽的机会,因此项羽虽然想要杀掉刘邦,最终也不能去这么做。

而此时项羽通过恐吓也是可以将刘邦吓走,甚至是逼刘邦去做一些什么来回应,所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说,项羽他也是通过威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已经得到了胜利。所以项羽他对于当时并没有什么的威胁的刘邦,他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鸿门宴》中项羽为什么不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

这是一个领导个人决策影响历史的典型案例。因此偶然性的成分占了决定性因素。

项羽此人虽然勇冠三军,力大无比,但骨子里却是犹豫不决,当断不断。我曾说过伟人的三个特质,其中一个就是“果决力”。刘邦为人十分果决,而且不是盲目的果决,是听从意见后的果决,你看他私放苦力、起兵反秦,追击项羽、包括后来平定季布等的反叛,无不是当机立断,没有丝毫忧郁,这就是为什么刘邦称帝而项羽败亡的根本原因。从历史上讲,刘邦武不及项羽、出身不及项羽、文也不及项羽,但他是伟人而项羽不是,就是因为项羽没有伟人的气质和做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5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