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朝元老刘晔,一生不被重用忧愤而死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1:24:18

三朝元老刘晔,一生不被重用忧愤而死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刘晔的故事。

说起曹操手下的谋士,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郭嘉,其实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人物,他的才智丝毫不逊于郭嘉,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他就是刘晔!刘晔虽然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看似受到了重用,但却一直得不到真正的信任,甚至被气得发疯,最后忧愤而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三朝元老

199年,庐江太守刘勋没听刘晔的意见,出兵上缭,结果被孙策偷袭。刘晔跟随刘勋北上,投靠曹操,自此他开始为曹操效力。当时,庐江山贼陈策聚众数万人,难以对付,曹操手下的谋士大多认为,“守易攻难”,索性就放弃。刘晔却提出了恩威并恩威并继的策略,成功搞定了这伙山贼。

215年,曹操征讨汉中的张鲁,由于“山峻难登,军食颇乏”,曹操打算撤兵,让刘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刘晔得到命令后,立即来见曹操,力主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这才平定张鲁,占领汉中。之后,刘晔又侍奉曹丕、曹叡两位皇帝,堪称三朝元老。直到234年,刘晔才病死,前后效力三十五年的时间。

二、算无遗策

曹操占领汉中,刘晔建议乘胜攻取益州,“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但曹操没有同意,而是选择撤兵北归。

曹丕称帝后,向群臣询问刘备是否会发兵攻打荆州,众人都认为不会,但刘晔却不这么认为。吴蜀开战前,孙权向曹魏称臣,曹丕打算接受,刘晔力劝伐吴,“可因其穷,袭而取之”,但曹丕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夷陵之战后,曹丕打算出兵伐吴,刘晔反对,“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曹丕又没有听从。

三、不受信任

刘晔是曹魏的三朝元老,能力超群,但升迁速度却很慢。199年,刘晔被曹操任命为仓曹掾,九年后司马懿才在曹操手下担任文学掾,可是司马懿却后来居上,超过了刘晔。曹丕即位时,“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而司马懿则被封为“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曹丕临死前,安排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魏明帝即位后,加封群臣,刘晔仅仅被封为“东亭侯,邑三百户”,依然做皇帝的侍从,而司马懿的爵位是舞阳侯(县侯),还是曹魏重臣之一,手握重兵。刘晔一生中担任过最高的官职,不过是九卿之一的大鸿胪而已,和司马懿、陈群等人相差甚远。

四、身份尴尬

后来,在讨论伐蜀之事时,刘晔一面建议魏明帝用兵,但又与杨暨说不可攻伐,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他们认为刘晔首鼠两端,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他。结果,魏明帝开始疏远刘晔,结果“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刘晔之死与他不受皇帝的信任有关,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刘晔的出身!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他的先祖正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刘秀的第四子名叫刘延,被封为阜陵王,而刘晔正是他的后裔。刘备、刘表、刘繇这些人虽然也是宗室,但并非光武帝的后裔,而刘晔是正儿八经的东汉宗室。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刘晔虽然才智过人,但曹魏祖孙三代依然不能够完全信任。刘晔对此也很清楚,所以他在朝时,“略不交接时人”,以避嫌疑。

刘晔在三国中为什么不出名?刘晔才华不输郭嘉

说起刘晔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他,其实刘晔是刘秀的后代,当时著名的战略家而且多次给曹操献上妙计。不过作为三朝元老的刘晔并不出名,可能名气还没有戏份不多的郭嘉大,当然这其中就是罗贯中的责任了,毕竟大多数人看的还是《三国演义》,所以会漏掉很多重点事件和人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刘晔,他的谋略可是不输郭嘉的。

大家都知道曹操能够建立偌大的曹魏江山,自然和手下的谋士有很大的关系,而荀彧、郭嘉、贾诩以及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郭嘉更是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而在曹操账下还有一位谋士叫做刘晔,其才能可以和郭嘉媲美,而且每次有重要事情,曹操都要和刘晔商量,有时夜里曹操有事,竟然给刘晔写了十几封信找其商量,也可见曹操对其信任和欣赏。

刘晔和刘备一样本是汉室宗亲,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东汉末年著名的评论家许劭称赞年少的刘晔有佐世之才,此后刘晔也验证了许劭的此言,当时刘晔身处扬州之地,当地豪强郑宝知道刘晔有才,于是想让刘晔帮助自己成就大业,但是刘晔却不为所动,后来刘晔在一次设宴中斩了郑宝,而郑宝的属下也都愿意归顺到刘晔麾下,但是刘晔不愿拥兵自重,只是将这些人交给了好友刘勋。

而此时的刘勋则成为了一股非常有势力的豪强,也因为如此江东孙策对其非常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人给刘勋钱财等物让其攻打上缭,刘勋还以为攀上了孙策这个高枝,但是刘晔则认为这只不过是孙策的计谋,孙策肯定会趁机攻打我们,但是刘勋还是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随即孙策趁刘晔攻打上缭,自己则率军攻其后部,结果孙策大胜刘勋,最后刘勋和刘晔只好投奔了曹操。

而在三国演义中刘晔则是郭嘉向曹操推荐的,当时曹操得知刘晔前来投奔非常的高兴,曹操知道刘晔的才能,于是很多的事情都要找刘晔来商量,尤其是曹操在寿春之时,山贼陈策在当地聚众有上万人,曹操让偏将前去讨伐,但是陈策久居艰险要地且易守难攻,曹军偏将没有攻打,曹操还想派众将讨伐,但是很多将领陈策成不了其后,且不愿意攻打,于是刘晔献曹操献计,曹操用了刘晔的计谋之后,立即平定了陈策。

曹操攻打张鲁之时,刘晔做为主簿随军出征,当时张鲁派张卫和曹军展开大战,因为张卫坚守之地非常的难攻,曹操便命夏侯惇撤军,可是刘晔认为此举不妥,刘晔认为此战可胜,在他的建议之下,曹操下令夏侯惇继续攻打张卫,就这样曹军大胜张卫,不久之后曹操更是攻下了汉中,刘晔再此战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在曹操取得汉中之后,本有机会攻占蜀地战胜刘备,但是曹操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则失去了大好时机,原来曹操攻下汉中之后,久居蜀地的百姓非常的紧张,刘晔认为曹操此时攻打蜀地,肯定会大部分蜀人会依附于曹操,可是曹操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可是不久之后刘备派人稳定了蜀中的百姓,曹操此时再问刘晔这时候是否能攻打刘备,刘晔对曹操言道此时晚已,这也让曹操失去了大好的战机。

一直到曹丕继位之后,刘晔还数次向曹丕提出绝佳的建议,期间刘晔曾断言刘备肯定会因为关羽而举兵讨伐孙权,但是众将均认为不会如此,此后刘备和东吴在夷陵展开了一场激战,也验证了刘晔的观点,而在刘备伐吴之时,刘晔还曾建议让曹丕趁机攻打东吴孙权,这样必定能战胜孙权,但是曹丕未听刘晔的建议,这也让曹丕错失了战胜孙权的机会。

三国曹操帐下谋士刘晔资料

刘晔,字子扬,三国时期魏国重要谋臣。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战略家,官拜魏国太中大夫。他虽屡献奇策,但是它最重要的取蜀灭吴的两个奇策,却未被曹操、曹丕父子采纳,曹操、曹丕的不采纳,使得曹魏两次失去统一天下的良机,以至于终于有了三国鼎立之势。   这两个计策分别是:   一、曹操已经击败张鲁,占据战略要地、蜀川北方之屏障——汉中,刘晔认为此时进攻蜀川(刘备统治区)乃是绝好时机,所以向曹操进言:“刘备是虽然是一代人杰,但是他以欺诈的方式得到了蜀川,蜀地的人还不服他。如今汉中已得,蜀地的人们都受到震惊,如果此时攻打蜀川,蜀川可传檄而定。如若稍微迟缓一下的话就难了,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如今不取蜀川,日后必为后忧。”,然而曹操以一句“人生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焉”拒绝了刘晔的计谋。刘备安定蜀川之后,就大举进攻汉中,曹操大将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曹操不服输,亲自率军来想夺回汉中,结果兵败退走,追悔莫及。   二、昭烈帝刘备攻打东吴,东吴吃紧,忙遣使向曹魏俯首称臣,以免两线作战。刘晔向曹丕劝谏道:“吴蜀相攻,乃天亡二国,如若我军趁此时直接攻打东吴,这样的话,蜀攻其外,我攻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日,吴国灭亡后,蜀汉得到的是一些小地方,而魏国将得到吴国的精华地区,到时候,天下形势将极度有利于魏国,蜀汉焉能不亡,天下岂能不统一”。然而,曹丕同样没有采纳刘晔的妙计。最后居然接受东吴的投降,名义上占据了江东,然而,刘备兵败夷陵之后,东吴马上反水,曹丕一怒之下御驾亲征,结果是劳师动众,一无所获,要是听了刘晔的进谏,何至于此呀!
家族成员
  父:刘普   母:修   兄:刘涣   子:刘寓、刘陶(字季冶,善论纵横,高才而薄行 ,官至平原太守)
历史传记
胆识过人
  刘晔七岁时母亲死去,临终前说父亲刘普的仆人有诬害人的性格,害怕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他和他的兄长刘涣长大后能除去他。十三岁时就按母亲的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亦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扬州当地有郑宝、张多、许干等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当时郑宝想掳略百姓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看中了刘晔是当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强逼他倡导这个计谋。刘晔知道后很害怕,但都没有被郑宝找到。此时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郑宝于是带数百人带着牛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刘晔则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机会杀掉郑宝。但郑宝原来不好酒,并且很留意他们,令那人不敢下手。刘晔于是亲手用佩刀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向他的部众恐吓:“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当时营中尚有精兵数千,刘晔为防他们作乱,即骑郑宝的马匹到郑宝的营门前,向一些首领陈说祸福利弊,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拥兵,与是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
料事如神
  刘勋当时在江淮之间有很强的兵力,受到孙策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使节特以卑下的言辞和财宝要求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刘勋相信孙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各人都祝贺,但刘晔则不感喜悦。刘勋询问,刘晔则说:“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今出,祸今至矣。”但刘勋不听,坚持出兵。而孙策果时从后乘虚袭击刘勋,刘勋失败后,于建安四年(199年)投奔曹操,刘晔亦跟随。   后来曹操到寿春,当时山贼陈策在庐江聚众数万人,并据险而守。曹操曾派偏将试图消灭但不果。曹操于是询问群下问可否征伐。很多人都认为山贼据险而守,难以攻克,而且无足轻重,不应征伐;但刘晔认为其实是偏将资历不足和天下未定而令到山贼仍敢对抗,而当时局势已经大致稳定,应该先悬赏劝降,再用军事实力进逼,那山贼就会自己溃败。曹操同意,并派猛将在前,大军在后,最终如同刘晔所预测般平定陈策。战后曹操辟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任用刘晔为主簿。当时张鲁弟弟张卫领兵坚守,曹操攻阳平山上各个屯寨,但山势险峻难登,难以攻克;而且士兵死伤甚多,粮食又缺乏,曹操于是打算撤军,命令夏侯惇和许褚呼叫山上的军队撤退。此时有一些军队在夜里误闯张卫别营,营中士兵大惊四散,当时在军队后方的刘晔见此认为可以取胜,劝夏侯惇等不要退军。夏侯惇见后相信,于是回去告诉曹操,曹操于是进攻张卫,张卫不敌退走。张鲁不久投降,曹操得汉中。刘晔及后即劝曹操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认为攻占汉中后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否则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稳定人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但曹操不听。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于是再问刘晔现在可否进攻,刘晔却说蜀人人心已经较为安定,不能进击。曹操最终回师。及后任行军长史,兼领军队。
情报参谋
  黄初元年(220年),刘晔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当时曹丕问朝臣究竟刘备会否为被孙权袭取荆州而杀害的关羽报仇,大多数都是认为刘备力量薄弱,名将只有关羽;关羽死后国内忧虑,根本不会再发动战争。但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借出兵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和关羽情如父子,一定会为他报仇。最终刘备果然于次年(221年)进攻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当时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藩,朝臣很多都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刘晔更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曹丕不同意。东吴在夷陵之战战胜后果然渐见不臣之心,曹丕于是打算讨伐,但刘晔认为吴国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不能这么仓卒进攻。曹丕又不听。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亲自领军到广陵泗口,命令荆州和扬州的军队并进,进攻东吴。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孙权会亲率军队抵抗,但刘晔认为孙权知道曹丕只率大军到江北压境,过河战斗者必定是其他将领,因而必定会静待进攻,不会亲率迎击。最终孙权都没有来,曹丕唯有撤退。
精于知人
  魏讽在东汉末年很有名声,卿相以下的官员都与他诚心结交。延安元年(220年),刘备将领孟达率众投降,曹丕对孟达甚为器重,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当时的人都称他有“乐毅之量”。而刘晔一见他们二人,都说他们必定会叛变。最终魏讽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邺城叛变;而孟达则于太和元年(227年)与诸葛亮通信,意图叛乱。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睿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著海和山的阻隔,可能会好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建议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亦与于景初元年(237年)叛魏。
揣摩上意
  刘晔得到明帝宠信亲近,有一次曹睿打算攻伐蜀汉,朝臣都说不可以,但刘晔私下却对曹睿说可以;后出去和朝臣又说不可以,因为刘晔的胆识,说时都好像是真心的,曹睿和各大臣都没有怀疑。当时中领军杨暨被明帝宠信,亦敬重刘晔,他是最为反对曹睿伐蜀的大臣,刘晔与杨暨见面时亦有向他说不可攻伐的理由,杨暨于是以为刘晔一定会支持自己。到后来杨暨再和明帝讨论攻伐蜀汉之事,杨暨恳切地进谏反对;明帝指责他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杨暨因而搬出既一直反对伐蜀,亦是重臣的刘晔去劝告明帝,但明帝却一直听刘晔说可以攻伐,于是找来与杨暨对质,但召见时刘晔却不发一言。后来刘晔再私下见明帝,刘晔指责明帝不应将伐蜀大计随意告诉其他人,更称怀疑蜀汉已得悉明帝要来攻的情报;明帝更是感谢刘晔。后见杨暨又指责他对君主进言过于直率,应要婉转地表达;杨暨亦感谢他。有人见到刘晔这样巧妙奉迎这两方面,甚为厌恶,于是向明帝告发,更建议明帝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明帝一试,果然如此,更因始疏远刘晔。刘晔因而发狂,在太和六年(232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回

却说那迎面撞倒董卓的人,正是董卓的心腹谋士李儒。李儒赶紧搀扶起董卓,两人来到书房中坐下。董卓问:“你为什么这么急匆匆赶来?”李儒说:“我刚刚来到相府,得知恩相怒气冲冲进入后花园中寻找吕布,便着急跑来。正好看到吕布往外急跑,对我说:‘太师要杀我!’我慌忙赶来劝解,走得太急没注意撞到恩相。死罪!死罪!”董卓说:“这该天杀的逆贼!竟然大胆调戏我的爱姬!我发誓一定要杀了他!”李儒说:“恩相你错了。当初楚庄王有绝缨之会,不追究大将唐狡调戏其爱姬的过错,后来楚庄王被秦兵所困,唐狡拼死力相救。貂蝉不过是一普通女子,京城里面一划拉一大把,但吕布却是不可多得的太师心腹猛将。恩相如果借此机会把貂蝉赏赐给吕布,吕布感激太师大恩,必定会以死回报恩相,恩相请再三思而后行。”董卓沉吟许久说:“你说得很有道理,让我再仔细考虑考虑。”

李儒拜谢退出。董卓进入后堂问貂蝉说:“你怎么敢和吕布私通?”貂蝉哭泣说:“妾正在后花园中赏花,吕布突然赶到,妾正要回避,吕布却说:‘我是太师之子,又不是外人,你何必要见外回避?’提戟追赶妾到凤仪亭中。妾见其心怀不轨,怕被其所逼想要投荷花池自尽保节,却被这混蛋紧紧抱住。正在生死两可之间,恰巧太师到来救了妾性命。”董卓说:“我现在想把你赏赐给吕布,你觉得怎么样?”貂蝉大惊哭道:“妾身子已侍奉了贵人,如果你不顾及人伦之理把我送给你的家奴,妾宁死不受此等羞辱!”

貂禅抽出夹壁间宝剑就要自刎,董卓慌忙夺下宝剑抱住貂蝉说:“你只是和你开个小玩笑,你千万不要当真!”貂蝉倒在董卓怀中掩面大哭说:“这必定是那个坏蛋李儒出的计谋!李儒和吕布交情莫逆,所以才给你出这么个馊主意。你去问问李儒,他怎么不把自己的媳妇送给吕布?李儒全然不顾惜太师的脸面和贱妾性命,妾想生吞其肉!”董卓说:“我哪里能舍得你啊?”貂蝉说:“虽然妾蒙太师怜爱,但恐怕此处不宜久居,早晚要被吕布所害。”说罢又哭。董卓说:“我明天就和你去郿坞同享欢乐,你放心好了,不要别哭了。”貂蝉这才止住眼泪拜谢。

第二天,李儒来对董卓说:“今天是良辰吉日,恩相可将貂蝉送给吕布。”董卓说:“吕布与我有父子名份,不能赏赐,我不追究其罪也就是了。你速速去传达我的意思,多用好言好语安慰吕布。”李儒说:“恩相千万不要被为妇人所迷惑而耽误千秋大计!”董卓勃然变色说:“你的媳妇能送给吕布吗?貂蝉的事你不要再多言,再多言必斩,到时别怪我不客气!”李儒走出相府,仰天长叹道:“我等都要死于此妇人之手了!”

后人读书至此,有诗叹之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当天就起程前去郿坞,文武百官都来拜送。貂蝉在车上远远看见吕布挤在人群之中不时向车上观望。貂蝉用袖子虚掩着脸面,故意作出悲伤痛哭的样子让吕布看到。车子渐渐远去,吕布缓缓按马在高岗之上,眼望车队腾起的尘土叹惜痛恨。

忽然听见背后一人问道:“温侯为何不跟随太师而去,而在在这里遥望叹息?”吕布回头一看,正是司徒王允。两人相互见礼后,王允说:“老夫近日来身体不太舒服没有出门,所以许久没有机会与将军一见。今日听说太师驾归郿坞,只好带病相送,却恰巧见到吕将军。请问吕将军,为何在此长叹不止?”吕布说:“正是因为您的女儿。”

王允假装惊讶问道:“这么长时间董太师还没有把貂蝉婚配给将军吗?”吕布说:“老贼董卓自己先占有了!”王允假装吃惊地再问:“世间真有这种事情,你骗我是吧?”吕布就把前面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允。王允仰面跺脚,半晌不说一句话,良久才说:“真想不到太师能做出这种禽兽不如之事!”王允挽着吕布的手说:“暂且到寒舍中说会话。”吕布跟随王允来到府中。

王允请吕布进密室中摆酒款待,吕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说一遍。王允说:“尚父淫污我的女儿,夺将军之妻,真是要被天下人笑掉大牙了。不是耻笑太师不伦,而是耻笑王允和吕将军!王允我早已老迈无能,不足为道。只是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也受到这般天大污辱!”吕布额头青筋暴露,拍案大叫。王允忙说:“老夫失语,罪过罪过,将军请且息怒。”吕布说:“我发誓定杀此老贼,以雪我耻!”王允急忙用手捂其嘴说:“将军不要乱说,恐怕会牵连到老夫。”吕布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郁郁久居人下!”王允说:“凭将军之才,还真不是董太师所能掌控得了的。”吕布说:“我想杀此老贼,怎奈有父子之情,恐怕遭后人议论。”王允拍掌大笑说:“将军本来姓吕,太师姓董。董太师掷戟刺你之时,父子之情又在哪里?”吕布恍然大悟说:“不是司徒提醒,吕布倒也忘了这事!”

王允见吕布怒发冲冠,知其意已决,便劝说道:“将军如果扶保汉室,就是忠臣,将来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如果助董卓为虐,就是反臣,将来定会遗臭万年。”吕布离开席间下拜说:“吕布我意已决,请司徒不要再生疑心。”王允说:“但只怕事情做不成,反而会招致大祸临头。”吕布拔出腰间所佩短刀刺臂出血发誓。王允跪谢说:“大汉王室得以继续,全依赖将军之所赐,千万不要走漏消息!如果有什么谋划,一定要相互通报信息。”吕布满口答应而去。

王允马上请来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共同商议。孙瑞说:“现在皇帝正好有病刚刚痊愈,可选派一能言善辩之人,前去郿坞哄骗董卓回朝议事。另外以天子密诏给吕布,埋伏甲兵在朝门之内,等到董卓入内立即诛杀。”黄琬说:“谁能前去承担这件事情?”孙瑞说:“吕布的老乡骑都尉李肃因为董卓没有升迁其官职早就怀恨在心。如果让他去,董卓一定不会生疑。”王允说:“此计甚妙。”

王允请吕布来共同商议。吕布说:“当初劝我杀丁建阳的也是这个家伙。他如果敢不去,我先砍掉他的脑袋。”派人秘密把李肃召来。吕布说:“当初是你劝说我杀掉丁建阳而投奔董卓,现在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恶贯满盈,人神共愤。现在要派你去郿坞传达天子诏书,想办法诓哄董卓入朝,然后伏兵诛杀,力扶汉室共作忠臣。不知道尊意如何?”李肃说:“我也早想除掉老贼,只是因为没有同心出力的人。现在将军这样做是天赐良机,李肃哪里敢有二心!”李肃折箭盟誓。王允说:“你如果能够干成此事,哪里担心做不了高官。”

第二天,李肃带十数骑兵前往郿坞城。军士报告天子诏书到,董卓佯佯不睬,让左右招呼使者进入,李肃纳头便拜。董卓见是李肃,也不生疑,就问:“天子有什么诏书?”李肃说:“天子病体刚刚痊愈,想在未央殿大会文武,然后将皇位禅让给太师,所以发来诏书。”董卓说:“王允什么意见?”李肃说:“王司徒早已命人筑好了受禅台,只等主公前去。”董卓大喜说:“我昨夜梦见一黄龙罩身,今天果然得到这个喜信,机会绝不能丧失!”

董卓命心腹爱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四人带领飞熊军三千守住郿坞城,自己当天就排驾回京城,对李肃许愿说:“我当了皇帝,一定会封你为朝中重臣。”李肃拜谢称臣。

董卓进入后室辞别其母。董卓老母已经九十多岁了,问道:“我的儿啊,你这是又要往哪里去?”董卓说:“儿将回京城接受汉禅,母亲您马上要成为一国太后!”董母说:“我这几天心惊肉跳,感觉不是什么好兆头。”董卓说:“母亲将要成为国母,怎么不会有惊报!”于是辞母而行。临行时对貂蝉说:“我当了皇帝后马上就册封你为贵妃。”貂蝉已猜透其中缘由,假意装作十分欢喜拜谢。

董卓出了郿坞城上车,在前遮后拥中望长安方向赶去。走了不到三十里,所乘的马车忽然间掉下一个轮子,董卓只好下车乘马。又走了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挣断了辔头。董卓问李肃:“车折轮,马断辔,这是什么征兆?”李肃说:“这是因为太师应诏继位,谓弃旧换新,是您马上就要乘玉辇金鞍的征兆。”董卓听了李肃的话大喜。

第二天正行进时,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董卓问李肃说:“这又是什么征兆?”李肃说:“主公登龙位摄大宝,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董卓又大喜而不生疑。

车队终于到了城外,百官都出城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来出迎。董卓进到相府之中,吕布入府朝贺。董卓说:“我登了皇位之后,你就负责总督天下各路兵马。”吕布拜谢,就在帐前歇宿。

当夜有十数小孩在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词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董卓又问李肃:“童谣主何吉凶?”李肃说:“这是说刘氏当灭、董氏当兴之意。”

第二天早晨,董卓摆列仪式进入朝堂之中,文武群臣都穿戴朝服在两旁迎候,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了北掖门后军兵把其余人等全都挡在门外,只允许董卓的车辆共二十余人同入。董卓远远望见王允等人都手执宝剑站在殿门口,回头惊慌地问李肃:“他们都手持宝剑这是何意?”李肃也不答应推车进入。

王允大声叫道:“反贼已经到此,左右武士何在?”两旁转出武士百余人,各持戟挺槊刺杀,但董卓身着宝甲穿刺不透,只刺伤胳膊从车上栽了下来,他也大声呼道:“我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说道:“吕布奉诏讨贼!”一戟直刺中董卓咽喉,李肃早持剑把头割下提在手中。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从怀中取出诏书,大呼道:“吕布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再追问!”将士官吏都山呼万岁英明。

后人有诗叹董卓说:“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却说当下吕布大声呼道:“长期以来一直助董卓为虐的坏蛋,就是那李儒!谁前去擒拿?”李肃应声愿往。忽听得朝门外有人喊叫,武士报告说李儒的家奴早已将李儒绑缚献来。王允命武士押解李儒到市曹中斩杀,又把董卓扔在大街上曝尸。

董卓十分肥胖,看守尸体的军士用火焾插在肚脐中为灯,连续烧了几天几夜。过往的老百姓都扔石块砸其头,用脚践踏其尸。王允又命吕布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到郿坞城抄没充公董卓家产和人口。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听说董卓已死,吕布将要到来,便带了飞熊军象兔子般连夜逃奔回凉州去了。

吕布到了郿坞城先找到貂蝉。皇甫嵩命令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全部释放。但凡是董卓的亲属,不分老幼全部诛杀,董卓的老母当然也被杀,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等人都被斩首号令。查抄没收坞中积蓄,有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等不计其数。回来报告王允,王允犒赏军士,在厅堂上大摆宴席,召集众官员酌酒庆贺。

正在饮宴之间,忽然有人报告说:“董卓暴尸在街市之上,但有一人伏尸大哭。”王允怒道:“董卓伏诛之后士民莫不称贺。这是何人,胆敢伏尸而哭?”于是召乎武士“给我速速擒来!”不一会来人擒到,众官看后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侍中蔡邕。

书中代言,这蔡邕可是东汉末期了不起的人物。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音jiē,皆),陈留郡圉(音yǔ,语)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还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允训斥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是国家的大幸事。你身为汉臣,不但不为国家大幸欢呼雀跃,反而为逆贼流泪,这是为何?”蔡邕伏罪说:“邕虽然才干不济,却也通晓大义,怎么能背国家而可怜董卓?只是因为一时感念其知遇之恩,控制不住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原谅。情愿受脸上刺字割去双足之刑,只愿能够续成汉史以赎清我的罪过。”众官员都爱惜邕的才华,上前好言劝说王允将其释放。

太傅马日磾对王允说:“伯喈有旷世奇才,如果能让他续成汉史,则是国家盛事。况且其十分忠孝仁义,如果杀掉了恐怕大失天下人所望。”王允说:“当年孝武皇帝就是因为没有杀司马迁而让其续史,所以导致诽谤之书流传于后世。当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更不能让佞(音nìng,宁)臣在幼主左右执笔文字,让我们众人深受其害。”

马日磾无话而退,私下里对众官员说:“王允难道就没有后人吗?以善待人,是国家必须遵循的纲纪;撰文修史,是国家必须留下的典籍。灭纪废典,怎么能够长久下去?”

王允并不听马日磾等众人劝解,执意命人将蔡邕下狱后在狱中缢死,士大夫听说后都为之流泪。后人议论蔡邕哭董卓虽然做得不对,但王允借这件小事杀了蔡邕,做得尤其过分。

有诗叹说:“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到陕西后,派人到长安上表朝廷请求赦免。王允说:“董卓之所以跋扈作恶,都是因为这四人为虎作伥帮助。现在虽然大赦天下,但却惟独不能赦免这四人。”使者回去报告李傕。

李傕说:“既然求赦不准,咱们各自逃命去罢。”谋士贾诩说:“诸君如果放弃军队走单而逃,那么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逮住我们。我看不如想办法召集陕西人加上凉州本部军马,杀奔长安城去给董卓报仇。如果成功了,可以奉朝廷以正天下;如果失败了,再跑也来得及。”

李傕听从了贾诩的计策,到处在西凉州散布谣言:“王允马上要派军队杀光这个地方的所有人民!”众人都很惶恐。接着又散布谣言说:“与其白白等死,还不如跟着我们造反!”众人都愿意跟随,先后聚集了十余万人,分作四路气势汹汹杀奔长安而来。

在行军路上碰到了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带了军兵五千人想去为老丈人报仇,两下合兵一处,让牛辅作为先锋。王允听说西凉兵杀来,赶忙和吕布商议。吕布说:“司徒尽管放宽心。量此等小小鼠辈,何足挂齿,不够我方天戟一阵砍杀!”

吕布带李肃领兵出城迎敌。李肃作为先锋在前面正和牛辅打了个遭遇战,双方大杀一阵,牛辅抵敌不过败阵而去。不料想当夜二更时分牛辅前来劫寨,李肃军兵大败后乱窜,退回三十余里,折军大半,垂头丧气去见吕布。吕布大怒道:“你竟敢挫伤我军锐气!”于是斩杀李肃,把头悬挂在军门外号令,可怜这光做梦想当大官的李肃最终落了如此可悲下场。

第二天吕布亲自率军与牛辅对敌,那牛辅哪里会是吕布的对手,又是败退而逃。

当夜牛辅召来叫做胡赤儿的心腹人商议说:“吕布真是骁勇无比,咱们绑一块也不是他的敌手。不如瞒过李傕等四人,收拾金珠财宝,带领咱们的亲随赶紧逃跑吧。”胡赤儿满口答应,连夜打点金珠财宝,离开大营悄悄地溜走了,跟随的只有三五个人。在渡一条大河时,胡赤儿起了不良之心,趁其不备提刀杀死牛辅,把牛辅的人头来献给吕布。吕布问起其中经过,几个随从都说:“是胡赤儿谋杀了牛辅,夺了他的金宝。”吕布大怒,立即将胡赤儿诛杀。

吕布领军前进,正迎面遇到李傕军马。吕布不等他列好阵势,便挺戟跃马麾军直冲过来。李傕军兵不能抵挡,败退五十余里后依山下寨,请贾诩、郭汜、张济、樊稠共同商议。

贾诩说:“吕布有勇无谋不足为虑。李傕将军守住谷口,每天引诱他前来厮杀,郭汜将军可领兵抄击其后路,效法当年彭越挠楚之法,鸣金进兵擂鼓收兵。张济、樊稠二公,兵分两路直取长安。吕布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大败。”众人采纳其计后下去安排。

却说吕布领兵来到山下,李傕率军搦战。吕布冲杀过来,李傕马上退后上山,山上箭石如雨,吕布军不能前进。这时探马忽然报告郭汜在阵后杀来,吕布急忙回军迎击。只听得鼓声大震但郭汜军队却随着鼓声而退。吕布正要收军回营,山上锣声响起,李傕军又冲杀下山来。还没来得及对阵,背后郭汜又领兵杀到。等到吕布赶到时,却又都擂鼓收军退去了。一时间气得吕布怒气填胸。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吕布欲战不得,欲退不能。

正在恼怒无计可施之时,忽然有军兵飞马报来,说是张济、樊稠两路军马,正在进犯长安,京城十分危急。吕布急忙领军撤回,背后李傕、郭汜紧紧追赶。吕布无心恋战只顾撤退,折损了好多人马。好不容易到了长安城下,见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吕布军交战失利。吕布军士畏惧他一向残暴,很多人趁机投降,吕布忧心冲冲,却也无计可施。

几天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作为内应,偷偷打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但终究人单势孤拦挡不住,只好带百骑兵冲出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大势已去!请司徒大人速速上马,和我一起冲出关去,再图良策。”王允说:“如果能够蒙社稷祖宗保佑国家得安,是我的心愿。如果不能这样,王允愿意献身而死。大难来临时丢下皇帝逃跑,不是我的行事风格。吕将军请替我谢关东诸公,努力报效国家为念!”吕布再三规劝,王允主意已定,只是不肯离开。

不一会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放弃家小,仅仅带百余骑兵飞奔出关,投奔南阳袁术去了。李傕、郭汜放纵军兵大肆抢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音kuí,魁)、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都死于国难。贼兵围攻皇宫很急,侍臣只好迎请汉献帝登上宣平门制止叛乱。

李傕等在皇宫下望见黄罗伞盖打出,知道是汉献帝亲自出来了,就制止住军士,口呼“万岁”。汉献帝倚在门楼上问道:“卿等不等候奏请,突然领兵冲入长安,是想要造反吗?”李傕、郭汜仰面奏道:“董太师是陛下社稷重臣,无缘无故被王允谋杀,臣等专程前来报仇,并不是想造反。只要见到王允,臣等马上退兵。”

王允这时就站在刘协旁侧,听到这番话后,奏请汉献帝说:“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汉室江山社稷。事已至此,陛下不要再顾及臣而贻误国家。臣请去城楼下面见二贼。”汉献帝犹豫之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王允从宣平门楼上飞身跳下楼去,大声呼说:“王允在此!”李傕、郭汜拔剑喝斥说:“董太师有何罪而被你杀死?”王允说:“董贼罪恶滔天,不可胜数!受诛之时长安士民都相互庆贺,难道你们是聋子没有听说过过?”李傕、郭汜说:“太师有罪被杀我们不问。我等有何罪你不肯赦免?”王允大骂:“逆贼不要再废话啰嗦!我王允今日以死报国!”二贼手起,瞬间把王允杀于楼下。

史官有诗赞说:“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又派人把王允的宗族老幼全部杀害,士民无不垂泪。当下李傕、郭汜商量说:“既然咱们到了这里,不如杀掉天子咱哥们过几天皇帝瘾,这是天赐良机不要失去!”便持剑大呼小叫,就要冲杀进皇宫中去。

黄其军

? ? ? 作于2018年5月3日(古历三月十八)

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

白话《三国演义》第八回

曹魏的三朝元老刘晔

白话《三国演义》第七回

“社稷之臣”陆伯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