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玄宗很看重张九龄,为何却将他贬到荆州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1:07:33

唐玄宗很看重张九龄,为何却将他贬到荆州呢

“牛仙客本河湟一使典,目不识文字,若大任之,臣恐非宜。”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拟擢升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为工部尚书,遭到中书令(宰相)张九龄的坚决反对。而一年多前,张九龄在牛仙客父亲的碑铭里还这样称赞牛仙客:“为国之良,用商君耕战之图,修充国羌胡之具,出言可复,所计而然,边捍长城,主恩前席……”

前后仅一年多,身为大唐名相的张九龄为何对牛仙客的态度如此判若云泥?难道张九龄是出尔反尔言不由衷的小人吗?

牛仙客出身泾州县府小吏,后以军功逐渐做到河西节度使、朔方行军大总管。他勤勉为政,治军有方,尤其在河西节度使任上时,厉行节约,积蓄财物,政绩十分可观,时人评价他“边人咸赖,出任靖国”。所以,张九龄当初这样评价他,可以说是实事求是的。

后来,时任礼部尚书的李林甫嫉贤妒能,于是想援引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事(副宰相),来排挤深受玄宗赏识的张九龄。

牛仙客治军有方、军功卓著是事实,可治军与为政毕竟不是一回事。副宰相近于百官之首,其言行关乎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命运,其人选不可不慎之又慎。就牛仙客的学养、识鉴等而言,他着实不具备当宰相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张九龄之所以坚决反对唐玄宗的决定,绝不是因为于个人恩怨,而是出于对大唐江山社稷的考虑。

然而,早在如何处置安禄山这一问题上,张九龄便和唐玄宗产生了分歧;在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废立上,张九龄又和唐玄宗争得不可开交;这一次,加之李林甫的挑拨,唐玄宗极为震怒,呵斥张九龄“事总由卿”!张九龄无可奈何,他的诤谏因唐玄宗的固执而毫无结果。

同年,张九龄的好友兼下属—中书侍郎严挺之在处理王元琰贪赃一案上被认为有徇私的嫌疑,张九龄也被怀疑与严挺之结党营私,遂被贬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继而被贬为荆州长史。同日,李林甫取代张九龄,并加封集贤殿大学士;牛仙客官拜工部尚书、知门下事。

牛仙客在相位上只知明哲保身,对皇帝唯命是从,对李林甫唯唯诺诺,在决断大事上更是循规蹈矩,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牛仙客等人的尸位素餐,助长了李林甫的嚣张气焰,让他得以专擅朝政为所欲为,最终为大唐帝国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祸患。

张九龄的前后言行看似矛盾,实则是一致的:对牛仙客称誉备至,不仅是出于同朝为官的友情,更是出于对牛仙客治边有功的肯定与鼓励;而他坚决反对唐玄宗对牛仙客的封赏,更反对让他入相参与政事,更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维护。

“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罢相之后,每当有人荐引公卿的时候,唐玄宗都会这样问一下,他对张九龄的思慕之情可见一斑。20年后,仓皇幸蜀的唐玄宗想到张九龄的远见卓识,想到他的赤胆忠心,不禁涕泪横流,可惜悔之晚矣。

张九龄:盛唐时著名贤相,被贬后写下千古名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张九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人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盛世,而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便是那封建王朝的极盛时代,是那盛世中的盛世。

唐玄宗在位40多年,其任用的宰相也不在少数,有武则天时期就得到过重用的姚崇、宋璟,有唐中宗时期的进士张九龄,同样也有一手遮天的李林甫、杨国忠。或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当盛唐时著名贤相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出京城,被贬为荆州长史的时候,正是盛世开始衰败的起点吧。从此之后,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见到了安禄山,那是安禄山犯事,张九龄看他就不是善茬,断定此人不杀,日后必定乱国,希望能够将他处死,而唐玄宗却放了安禄山一马。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荆州,独自在外的他看到那凄清的月景,不由得感慨丛生,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直接点题,“海上生明月”一句气势宏大,气象非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紧接着的“天涯共此时”由景转情,将对家人的思念毫无违和感的拉入其中,明月既是写实,同时也为后面的想象打下空间基础。整联因此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历代诗词中,于此类似的佳句无不是被人们所熟知,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海潮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颔联以情人埋怨长夜漫漫、整夜相思不断来衬托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相思之情比首联则显得更进一步。整句话以“怨”为中心,上下句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看不出半丝矫揉造作的痕迹。

颈联紧承上联,由情人对自己的思念转到自己对远方家人的思念。月光清冷,思念不断,久久未能入睡,难道是因为这烛火太亮了吗?诗人干脆起身吹灭烛火,披上外衣走出房门,月光还是那么明亮,露水不一会就沾湿了衣裳。想那远方的家人定也在看着皓月,想到此,思念之情更浓,更是让人难以入睡。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盈手”抓了一把月光送给那远方的亲人,月光都可以被抓满,可见诗人的想象力非常的奇特,也更显得他对家人的真情实意。“不堪”则是表现送月光是难以实现的,然而心中的一团热情却不见减少。月光不能相赠,思念总要寄托,那就只能寄托于周公,希望做一个好梦,能实现与家人的相会。整句诗显得那样哀婉缠绵,真情动人。

这首诗虽然一直都是围绕着诗人对家人的思念而展开,实际上是想曲折地表达自己从在京城宰相被贬到荆州做长史的那种不甘、孤寂、悲凉与痛苦之情。

这首诗写下后三年,张九龄病逝,他死后不久,安禄山果然叛乱,唐玄宗这才想起张九龄的好,然而一切都晚了,唐朝的全盛走上急速的下坡路。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简介,为何被称为张曲江?

张九龄传

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的画像

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开元六年,因其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开元十四年,当时的宰相张说被罢免,因张九龄和张说关系比较亲近,也受到牵连。十七年,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他时日无多,在死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他。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他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像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Z,让他举人唯贤。得到了宋Z的肯定。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Z闹了矛盾,回家赋闲。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