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乐进为什么会位列五子良将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0:29:45

乐进为什么会位列五子良将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乐进为什么会位列五子良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三国之中,蜀国有五虎上将,而魏国也有五子良将。但是,始终有一点搞不太清楚,五子中张辽、于禁、张郃和徐晃都是赫赫有名文武兼备的能将,而其中的乐进无论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存在感都不高,他有事凭什么闯进“五子良将”之中?而且排名还不低。

古人说话精辟,言简意赅,所以字里行间不仔细看容易忽略。而且,就连陈寿都说: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意思是乐进其实挺牛的,就是记录他的资料有点少。

战功赫赫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乐进乐文谦最多只能算是个有台词的龙套。可如果按三国志中所说,他竟然是打遍当时英雄的人物。

吕布、张绣、袁绍父子、刘备、关羽、孙权等被他打了个遍。乌巢劫粮,淳于琼被曹军所获,生擒淳于琼的就是乐进。乐进有个特点,就是“每战先登”,意思就是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他其貌不扬,矮个,小鼻子小眼儿,但就是猛,胆儿大。也没那么多计策,但执行力强。动脑的不行,动手的别少了我,坚决贯彻领导意图。用陈寿的话说:于禁强在毅重,张郃胜在巧变,而乐进是以骁果著名。骁是勇敢,果是坚决。

一批谋士指手画脚说了半天是打不败敌人的,还需要坚决果断的人执行。这样的人每个领导都爱。

因功受爵

乐进位列五子良将之一,而且排名在中间,排在张郃、徐晃之前。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其实对于乐进来说,这可不是滥竽充数,甚至还有点委屈。

乐进在曹操去世前,就因功晋封右将军。曹操时这种重号将军可是很值钱的,当时只有于禁的左将军可以匹敌。还没有概念?那提几个人。当时曹仁仅仅是征南将军,而张辽在打完惊世骇俗的合肥之战后,才从杂号的荡寇将军晋封征东将军。张郃是因为张辽升了征东将军,才补缺变成了荡寇将军,徐晃也仅仅是平寇将军。所以五子之中,除于禁、乐进之外,其他三位都是在曹操过世,曹丕篡汉之后,借着大封功臣之时才晋升“四将军”之列的。

当时的将军称号,首推大将军,然后是骠骑、车骑和卫将军。接下来就是重号将军。重号将军中为首的就是前后左右四将军,接下来才依次是四征(征东西南北)、四镇(镇东西南北)、四安(安东西南北)、四平(平东西南北)等。而重号将军之后,才是杂号将军,那就有点随心所欲了。

所以说三国演义可以杜撰,三国志也可以漏记。但这封号是不会错的。在当时,如果你不是皇亲国戚,那军队中的地位只能是功劳簿上一条条战功累积出来的,半点做不得假。所以,至少在曹操之时,乐进的战功绝对是曹军中的前几名。

排名问题

既然乐进的资历、军功这么高,为什么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主将而乐进李典是副将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乐进和张辽并没有谁领导谁之分,之所以张辽排名在乐进之前,是因为另一个荣誉,就是假节。乐进因为跟随征伐孙权,所以获得假节,这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而张辽则是因为斩杀陈兰、梅成而获得假节,是在建安十四年(209年)。也是因为这个,所以乐进的排名一直在张辽之后。

刘备的担心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刘备进入四川,还没和刘璋翻脸的时候,留下诸葛亮带着关羽、张飞等守荆州。当时乐进和关羽两军在襄樊附近的青泥相持不下。后来文聘率军赶来救援,二人合兵一处,大破关羽。在此之前,曹军攻打孙权,孙权派人向刘备求援,刘备就很担心,跟刘璋说:不用担心张鲁,那不过是个能守住自己地盘就知足的人。可是孙权是我盟友,而且关羽和乐进在青泥相持,如果我不救关羽,乐进一定会击败关羽,到那时,乐进率曹军寇边犯界,情况可比张鲁严重得多……

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早在四年之前(建安十四年),乐进就曾击败过关羽。所以,当时的乐进是毫无疑问的名将。

张辽为何能成为魏国"五子良将"之首?

说起三国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个年代英雄辈出,名将谋士层出不穷。其中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也有“五子良将”,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更是被后世列入“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为后世香火所祭祀。张辽作为一个外姓将军,一生南征北战,虽然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曹操手下很多将军也战功彪炳,张辽凭什么能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呢?

其实在正史中,并没有“五虎上将”一说,这都是后人小说中编撰出来的;不过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的确是有“五子良将”一说的,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就是“五子良将”的由来了。“五子良将”指的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了。

张辽曾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的领导下,恪尽职守。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曾亲自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以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智平荆州新军的叛乱,击灭陈兰、梅成。濡须之战后,张辽与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

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在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乐进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

于禁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

张郃早期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

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

但是“五子良将”之首原本是于禁的,但是由于于禁在襄樊之战中不仅败给了关羽,而且还选择了投降,导致晚节不保,于是被从首位排在了第三位。这五人战绩都非凡,但是张辽的逍遥津之战太过辉煌,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堪比韩信的“背水一战”了。

在逍遥津之战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可以说亘古至今,极少有那个武将能做到,那就是对手下的不抛弃不放弃。话说在张辽率八百步卒杀进孙权初到尚未整阵的部队时,的确让东吴军队惊慌了,不过终究人多势众,待局势稳定后,形式对张辽一方就很不利了,孙权指挥士兵欲合围全歼张辽这八百人。

张辽看局势不对,连忙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张辽与左右数十人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馀陷在重围的战士们高喊著:“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于是张辽又再领着这数十人,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其它人带了出来。东吴军人人都被张辽军震撼到,没有人敢抵挡他们。

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张辽遂领军回城,整备守城事宜。而曹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将领们对张辽也心悦诚服。试问哪个武将能在如此危难之际,还毅然而然的率领几十个士兵杀入重围中的吗?在现在看来,纯粹是找死的行为,不过张辽还是做了,而且还做的很漂亮,此举不但让东吴士兵胆寒,也让曹魏士兵士气大增。

收复张辽,可以说曹操一生中做出过的最英明决定了;动能攻城拔寨,静能镇守一方,以一城之力抵御一国;因为张辽的存在,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激烈的时候,东吴依然无法寸进一步;列为“五子良将”之首,当之无愧。

于禁为什么会被封为五子良将?

于禁应该是三国将领里最潦倒、悲凉的一个,投降一时,羞惭一世,半生英名毁于一旦,很是很无奈、悲伤。但我认为他的投降,不是贪生怕死,而这个做法我倒是认为是正确的。 先看看《三国志--于禁传》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从讨吕布於濮阳,别破布二营於城南,又别将破高雅於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於雍丘,皆拔之。从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袭太祖营,禁帅麾下击破之,斩(辟)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桥蕤於苦,斩蕤等四将。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於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复从攻张绣於穰,禽吕布於下邳,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斩之。
  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击绍别营於杜氏津,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太祖与绍连营,起土山相对。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绍破,迁偏将军。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是时太祖军淳于,闻而叹曰:“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益重禁。一东海平,拜禁虎威将军。后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禁到,成举众三千余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禁运粮前后相属,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从于禁的生平记载看来,于禁胆略过人,身先士卒,更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在“官渡之战”中他毫不畏惧,只率领二千人把守延津,独挡强大的袁军。如果他真的是贪生怕死的人,这样做不是自寻死路吗? 于禁为什么选择投降?就是这次投降,让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同样看看《三国志---于禁传》。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这次投降,与其说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如说是为了保存士兵的性命。于禁的投降时无奈的。即使于禁不投降,勉强抵抗下去,以不熟悉水性、没有船只的军队抵抗大船、久惯水上作战的荆州兵,只会增加自己军队的伤亡。可以说,于禁的投降避免了魏军被大肆屠杀。 《三国志--吴主传》:“羽以舟尽掳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说明军士投降没有被杀害。于禁的投降保住了全军的性命,却让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籓,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一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从他晚年回到魏国的时候“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的惨样,可以知道他度年来一直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一生的英名、功绩都在水淹七军的投降里付诸东流,也直接导致了后人对他的低劣的评价。 于禁的这次投降,没有多少人理解他。 甚至,曹操也不能够理解他。曹操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认为他没有以身报国,不如庞德。却不知道于禁不是怕自己死,而是怕三万多人都要跟着死。
更有士大夫也不了解他,误解他。下边就是一个例子
吴国的文官虞翻(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人物形象)讥讽、侮辱他:
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三国志--虞翻转》
  中国一向以仁义道德治理天下。为什么容不下一个于禁,对于曾经保护了多少人性命安全的人物却是无比的诋毁。一个可以牺牲自己的一生英名,换来三万人性命的伟大决定,到后来却成为了一种耻辱。
难道说,战场上一定要打胜战不允许被打败,被打败后一定要死,才能够算是好将领吗?不是的。于禁,一个作战勇猛、身先士卒、胆略过人、爱戴士卒的将军,可以牺牲自己的名声,换取自己是三万手下的性命的将军。我认为这同样是一个好将领。 于禁投降是为了大局,能屈能伸做法了是了不起的。同样,于禁也是个英雄人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4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