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张巡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张巡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县令,而当安禄山的叛军在攻城略地之时,毫无带兵经验的张巡却招募溃散的唐军据城坚守,以极少的兵力牵制住了安禄山叛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并且给予叛军沉重的打击。就是这么一个文弱书生,依靠自己的铮铮铁骨,在两场战役中给叛军沉重打击,有效地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这两场战役给唐军换来了调兵遣将的时间,从而使得唐军能够迅速地平定叛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张巡用自己的生命为唐朝续命了近百年,在唐宣宗的时候,张巡终于被绘像凌烟阁。
张巡虽是文人出身,但他通晓兵法, 从小就志向高远,开元末年时考中了进士,但之后的仕途却不怎么顺利,一直在县令这个级别上徘徊。当时杨国忠当权,很多人劝张巡去巴结杨国忠,但张巡严词拒绝,并斥责杨国忠为国之“怪祥”。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张巡真的是心高气傲,而张巡的这个性格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之后的人生走向。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了叛军,而此时的张巡正是杨万石的手下,在真源县做县令,杨万石强迫张巡做自己的长史,而且让张巡负责迎接叛军,张巡自然不答应,率领自己的部下哭祭玄元皇帝庙。当初唐高宗李治曾亲自到真源县祭祀老子庙,并封老子为玄远皇帝,张巡在真源县哭祭玄远皇帝庙,就是表达自己的忠君之情,告诉世人自己是以忠义为已任。之后张巡就举起了义旗,走上了他的抗战之路,由此也拉开了雍丘保卫战的序幕。
张巡在雍丘地界上遇见了另一支唐军,这就是单父县县尉贾贲所率领的部队,两支军队合起来人数也只有两千余人,这点人马不足以成大事,但是很快的机会就来了。当时雍丘县县令令狐潮投降了叛军,并抓了一百名唐军俘虏准备问斩,但这一百多俘虏趁令狐潮出城之际夺取了县城。张巡抓住时机率军进入了县城,并以此为据点抗击叛军,两千多人马在野外跟叛军交战的话,一个回合就会被叛军击溃,但是如果有了城墙的为依托,效果就不一样了。
进入县城之后张巡将令狐潮全家斩首,以展示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而得到消息的令狐潮带领4万多叛军围攻雍丘,贾贲出城迎敌结果战死,剩下的士兵便推举张巡为统帅,领导雍丘军民抗敌。因为贾贲刚刚战死,张巡料定叛军必然轻敌,便亲率一千士兵从城门各处分兵出击,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第二天叛军再次大举攻城,用于攻城的攻城塔多达数百架,但唐军早有准备,在攻城塔靠近城墙时,唐军向城下投掷易燃物,并纵火烧塔。在此后的60余天里,张巡率军击退叛军数百次进攻,叛军对这个弹丸之地的雍丘城是一筹莫展,甚至令狐潮也差点被俘。
血战睢阳,玉碎睢阳
此时雍丘附近的县城不是被叛军攻克就是望风而降,雍丘随时有变成孤岛的危险,张巡权衡利弊决定放弃雍丘,转战睢阳,由此拉开了可歌可泣的血战睢阳。张巡在雍丘的事迹已经传到了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听闻张巡来了,非常高兴并主动地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巡,而张巡马上就将自己的能力展现了出来,当时叛军来攻,张巡率军出战,这一战唐军斩首数万,叛军的尸首遮蔽了汴河河面,最后叛军被迫仓皇撤退。
此时的皇帝特听闻了张巡的英名,便拜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然而此时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一幕,为了表彰将士,张巡特向自己的上级河南节度使李巨请拨一批空白告身和金银财宝,告身其实就是委任状,而空白告身便于随时将有功人士的名字填上去,是用了激励士气的。然而李巨却只给了张巡三十张低级别的空白告身,金银财宝则一分没有,为此张巡还专门写信责问李巨,但李巨不置可否。
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杀死之后,叛军调整了战略部署,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东南方向,安庆绪派遣大将尹子琦率军十余万围攻睢阳,意图一举攻克睢阳城。张巡听闻之后杀牛摆宴,宴请将士,并表示自己为将士们所得到的功劳与奖励不对称而惭愧,再一次表达了自己誓死守城的决心,此举极大的鼓舞了守军将士的士气。城外围攻睢阳的这支叛军的主力部队,其中有很多是胡人,尽管之后张巡多次大败叛军,但此时睢阳仍在叛军的围攻之中。
此时睢阳城内的粮食逐渐不够用了,当初睢阳城为御敌曾经存储了六万斛的粮食,足够支持一年之用,但在睢阳被围之前,河南节度使李巨曾下令将睢阳储量的一半分给濮阳和济阴,结果粮食刚到济阴,济阴就降敌了。期间张巡曾多次派人向各路唐军求援,但都没有得到回应,最终张巡只得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显示,最后叛军向睢阳发动了最后的猛攻,当攻入城内时发现了只有数百名饿得皮包骨头的唐军,而张巡最后也被叛军处死。
睢阳保卫战对唐王朝的意义
河南节度使李巨及当时其他唐军之所以不重视张巡的睢阳,是因为当时的唐王朝的注意力不在东南方向,当时长安、洛阳两京被叛军占领,收复两京是唐军的重中之重,当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向这个方向转移。当时唐朝的西北地区正在被吐蕃蚕食,而吐蕃占领西北地区之后就能威胁到唐朝腹地的安全,但面对如此情形,唐军都无暇西顾,更不要说把精力转移到东南方的睢阳这么一座孤城了。睢阳是保卫唐王朝东南方向安全的一座关键重镇,但当时的人们却没有意识到睢阳的重要性,尤其保卫东南的安全对唐王朝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人能够意识到。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北方陷入了战火之中,是南方的粮食和税收支持着唐王朝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而南方多数藩镇是臣服中央的。因为北方的那些藩镇势力要么是安史旧将,要么是在平定叛乱中成长起来的野心家。因为南方没有经历过多的战火,所以南方既没有安史旧将,又没有这些野心家,这就使得南方的生产力没有遭到破坏。张巡领导的睢阳保卫战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唐王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还能挺立一个半世纪,这与南方的稳定息息相关,而南方之所以能够稳定的首席功臣就是张巡。
张巡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他的军事素养却十分过硬,并且有着超前的思想,他将士兵分配给各个将领,任由将领们按照其自己的意志来练兵,在战场上他也是这样,只给将领们下达目标任务,具体的战术也不加干涉。因为叛军本身是形态多变的,战场上的战机更是稍纵即逝,所以只要大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基层指挥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此外张巡还十分了解士兵的心理,他知道怕死是人的本能,所以他督战的时候只是画一条线,当前线有溃退下来的士兵,他没有立即斩首,而是激励士兵,告诉士兵我就在这里,请你们回去奋勇杀敌。
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万人,但是他牵制了数十万叛军,并杀伤十几万敌军,最重要的是敌军在这个战场上丧失最宝贵的时间。就在睢阳城被攻克后不久,洛阳城被唐军光复,安庆绪逃跑,从此之后叛军再也没有能力对江淮地区用兵,虽然睢阳城最后没能守住,但是张巡以空间换取了唐军最需要的时间,从这一点上来说睢阳保卫战是成功的。张巡的美名也是在民间流传着,人们也为他设置了私祭,而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的画像进入了凌烟阁,获得了与他功勋相匹配的历史评价。
在这两场战役中,张巡将虚与实、攻于防完美地结合起来,每次出击都是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像“草人借箭”等诸多充满智慧色彩的故事,他的这一系列城市保卫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张巡作为唐朝非常有名的将军,为唐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曾拯救了唐朝半壁河山,最后却落的一身骂名,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安史之乱中睢阳之战中,吃了三万多睢阳百姓,做出吃人这一禽兽行为,被后人所诟病,更有甚者骂他是?食人恶魔?。
在历史上,后人也曾对张巡这个人做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唐朝爆发安史之乱之前,张巡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真源县令 ,后来他发现了他的上司雍丘令投靠了敌军,于是他召集自己的人马攻打雍丘,与他们大战了60多天。并且杀了六名有心归顺他们的叛军,来向他的全军将士表明有心继续抵抗叛军。张巡这个人英勇多谋,尽管他只有六千多兵力,却与十几万叛军激战十多天,杀了对方无数将士。但是张巡再英勇善战,也解决不了没有粮草的难题,城中粮草越来越少,吃树皮、杀战马、掘鼠罗雀甚至尸体,当能吃的都吃光了。张巡这个人非常执拗,为了死守住睢阳,竟然想到吃睢阳百姓的想法,也就发生了历史上对张巡诟病不已极其惨烈的"吃人"事件,但是张巡和他的将士们没能坚持到最后,叛军想要招降张巡 ,但是忠心爱国的他大骂敌军后英勇就义。
在我看来,从道德伦理上来说,张巡吃睢阳百姓这一行为的确惨无人道,有违伦理,而且作为一个进士出身有着儒家思想的文人 ,不应该做出这种残忍的行为,所以在他死后被冠以骂名也是应该的。
但从国家这个角度来说,张巡的确是安史之乱中的大唐功臣 ,明代、清代的皇帝更是把张巡列入国家祀典 。张巡的功绩不仅仅体现在雍丘、宁陵、睢阳这三场战役,更大的意义是他在睢阳之战中的死守和坚持,为唐军收复失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并且保护了大唐王朝的经济来源。因为在唐朝,睢阳是富饶之地,是整个大唐征收财税赋税的地区。
在唐朝时期,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由此,对于一般的县令来说,大部分都是七品的小官。不过,对于唐朝的一位县令,虽然官职较低,却在安史之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安史之乱中,这位县令不仅没有望风而降,而是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多次,使叛军损失惨重。通过长期的抵抗,这位县令及其所在的力量,斩将三百,杀敌十余万,可谓力保大唐江山。这位唐朝最牛的县令是谁呢?
此人就是张巡。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的记载,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他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就志气远大,不拘小节。由此,对于张巡来说,经历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开创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张巡中进士。在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执掌大权时,张巡被调到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当县令。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地县令,但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而想要发光,也需要一定的际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正式爆发,在安禄山的叛军所向披靡时,张巡拒绝归降,并让安史之乱的叛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在此基础上,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投降燕军,而真源县正是在谯郡的辖地内。在太守杨万石投降燕军后,自然想让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令张巡也放弃抵抗。不过,张巡非常愤怒,不仅和杨万石划清界限,而且起兵对抗叛军。当然,因为叛军的军力比较强大,张巡在初期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素有江淮屏障之称的战略要地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这个地方,张巡一手指挥了睢阳之战,从而重创了安史之乱的叛军。在睢阳之战中,张巡一方只有数千人马,与此相对应的是,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则调集了十多万兵马来进攻张巡所在的睢阳。在睢阳之战中,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这次大捷之后,唐朝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自公元756年到公元757年,在两年左右的时间中,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
最后,在数百场的交战中,守城一方的张巡斩杀了300多位叛军将领,让叛军付出了1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为唐朝郭子仪等人收复失地,击败叛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张巡这位县令对于睢阳的坚守,让叛军无法进犯江淮地区。正是因为江淮地区没有被叛军攻占,促使唐朝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物资支持,进而在之后进攻叛军的过程中占据上风。不过,张巡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而这,无疑是对张巡力保大唐江山的肯定和表彰。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明清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张巡 生平 早年经历
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他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就志气远大,不拘小节,结交的都是理想远大者或宽厚长者,而讨厌和庸俗之辈交往。在开元末年(741年),张巡中进士,之后以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由于在其任内治绩优良,任满后张巡被召回长安。当时正值杨国忠当权,有人劝他投靠杨国忠,定会被重用,但他却拒绝,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于是被调到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再当县令。
当时真源县辖地很多土豪劣绅。其中以大吏华南金为首最猖狂,时时欺压百姓,当地流传:“金南口,明府手”的歌谣。张巡到任不久,就把华南金绳之以法,依法处死。张巡为政简约,很受民众拥护。
雍丘抗敌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数月后,安禄山就攻陷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由于大唐王朝承平日久,而安禄山早有反意,声势浩大,于是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燕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
天宝十五载,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投降燕军,而真源县正是在谯郡的辖地内。杨万石降敌后,又逼张巡为长史,并令其向西接应燕军。张巡得知后很气愤,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后起兵对抗燕军,回响的有千余人。
这时候,玄宗任命吴王李祗为灵昌(今河南滑县东)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统合河南兵马以抗击安禄山。单父(今山东单县)尉贾贲、阆州刺史璇之子等人,带领官兵先到,称为吴王兵,对宋州展开反攻。张通晤败走襄邑(今河南睢县),被顿丘令卢韺所杀。之后,贾贲领兵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张巡会合,共有两千余兵。这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率全县投向燕军。燕军任令狐潮为军将,率兵向东驰援襄邑。令狐潮击败在襄邑的淮阳军,俘虏了百余官兵,并将他们囚禁在雍丘,准备杀害,然后又去见燕军大将李庭望。淮阳兵俘虏乘机杀掉守卫,雍丘城内顿时大乱。贾贲、张巡等得以乘乱攻入雍丘,令狐潮弃城逃跑。
奇袭叛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二月,令狐潮又率领燕军一万五千意图夺回雍丘,而雍丘城内唐军总共不过三千余人。贾贲出战,因兵力悬殊,不敌,兵败而死。张巡驰骑决战,身上被创无数,但仍然力战退敌。退回城后,兵士们推张巡为主将,从此张巡兼领贾贲的部队,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在张巡指挥下,击退燕军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唐兵也死伤一千余人;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吴王李祗闻之,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
同年三月,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企图一举攻下雍丘城。这时雍丘城内约有两千守军,而对手则有四万大军,城内军民大为恐惧。于是,张巡对众将士分析到:“敌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众将士听后,大为鼓舞。于是,张巡派一千人负责守城,亲自率一千人,分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杀向燕军阵中。敌军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顿时大乱,燕军后撤。
次日,燕军再集结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炮(投石机)轰击,城楼及城上矮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抵御燕军进攻。燕军纷纷缘城攀登,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燕军士兵害怕被烧,不敢登城。张巡时而待燕军松懈之际,出城突袭;时而趁夜深人静之际,偷袭敌营。就这样,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达六十多天,共经历大小数三百余战。令狐潮见在短期内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张巡得知燕军要撤退,便率兵乘胜追击,果然大有所获,俘虏叛兵两千多,几乎活捉令狐潮,雍丘守军士气大振。
稳定军心
令狐潮因为撤退而失利,十分愤怒,于是回头再次围攻张巡。令狐潮本来与张巡是邻县县令,素来相熟。他知道强攻是不易取下雍丘的,便想诱降张巡。令狐潮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和张巡互相问候,并趁机在城下劝降道:“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张巡答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听后,惭愧而走。
到五月,张巡与令狐潮已经攻守相持了四十余天。令狐潮因久攻不下,又添兵加将。这时候,长安已经失守,唐玄宗已逃往四川。由于雍丘与外界早巳失去了联系,张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令狐潮趁机送信招降张巡,说是大局已不可挽回,不如早降。
张巡接到信后,将情况告诉了众将官。有六名将官动摇了,要求率兵投降燕军。六人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形势不妙,既然皇上生死不明,不如早降。六人都官至开府、特进,在军中都有相当影响。六人要降,军心势必动摇。于是,张巡假装许诺,称明日再具体商议。第二天,张巡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然后宣布六人的投敌计画。全军上下有感于国破家亡,遂群情悲愤,纷纷指责六人 *** 行径。张巡把六人带到前面,责其不忠不义,扰乱军心,当即推出斩首。此举坚定了军心。
草人借箭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粮食日渐缺乏。这时,恰好有数百艘为燕军补给的运粮船,刚停靠在河边,仍末卸粮。张巡从城上发现这个情况,便在夜间把军队集中到城的南面,装出好像要出战的样子。令狐潮见巡军集中到城南,也把军队调到城南来抵拒巡军。张巡知燕军完全调到城南后,便派遣勇士静静的到达河边,把燕军运粮船上的粮食夺走千多斛,然后放了一把火,把剩下的粮食通通烧光。
张巡智盗敌粮,令狐潮大怒,下令全力进攻。连日来,为了抵抗燕军进攻,雍丘守军很快就把准备的箭都射光了。在此危急之际,张巡在晚上,令士兵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穿上黑衣,用绳子绑好,从城上慢慢放下。燕军隐隐约约看见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士兵,沿着绳索爬下墙来,报知令狐潮。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于是命士兵向城头放箭,射杀唐军。一时间,燕军兵士争相施射,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待到天色大亮,燕军这才发现城墙上所挂的全是草人。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白天一数,共得敌箭数十万只,这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
之后一连几天,还是像前次夜里一样,城墙上都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状,都嘲笑张巡故伎重演,贪得无厌。于是只箭不发。逐渐,围城的燕军对张巡夜缒草人以为常,不再防备。
几天后,张巡挑选了五百勇士,并在夜里把他们放下城去。燕军士兵以为这次城上吊下来的仍是草人,没有防备。五百勇士乘敌毫不防备,突然杀向令狐潮的大营。燕军顿时大乱,自相冲撞践踏,不辨敌我。令狐潮下令 *** 人马,但仓皇之中,已不及组织抵抗,被唐军杀得四散走避。令狐潮纵马一直逃到十几里之外,才稳住阵脚。
诈降退敌
不久,令狐潮又纠合兵马,加紧围城。
期间一日,张巡让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燕军乘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射中了六处,仍旧巍然挺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就派兵去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十分惊异,远远地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您的军令是多么森严了,然而这对于天道又怎样呢?”张巡回答说:“你人伦都不懂,你要来谈论什么天道?“
这时,由于被围日久,雍丘城中木材已经用尽,水源也十分枯竭。于是,张巡故意装出弃城的样子,对令狐潮放话道:“我想率军弃城撤退,请你军队向后退出六十里,以便我逃逸。”令狐潮久攻不下,不知是计,便答应了。张巡见令狐潮军一退,便率领所有城中军队一起把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的燕军营房完全拆掉,将木材带回城,以作为护城的工具。令狐潮大怒,立刻下令重新包围雍丘。
不久,张巡又向令狐潮传话:“如果你要得到这城,可以送马三十匹,我得到马之后,就要出奔了,到时你就可不血刃而得道雍丘。“令狐潮取城心切,照数送了三十匹马给张巡。张巡得到马后,挑选出三十位骁勇将士,将马分给他们,相约道:“燕军若来,每人杀一敌将。”第二天,潮率兵来到城下,责备张巡失约。张巡答道:“我想逃,但将士们不让我走,有什么没办法?”令狐潮知又中计,大怒,正想攻城。未等军阵排好,城内突然有三十骁骑率兵杀出。燕军因为军阵未成,一时大乱。三十铁骑率兵,左挑右杀,擒获十四名叛将,斩百余首级,还缴获不少兵械牛马。令狐潮退到陈留(今河南开封),一时不敢再攻雍丘。
稳守不失
令狐潮退兵后,张巡又探知有燕军步、骑兵七千余人进驻白沙涡(今宁陵北),想切断雍丘后路。于是张巡在夜间率兵突袭,大败燕军。当张巡回军经过桃陵(今河南汜水县东南十里)时,又与四百余名燕军救兵相遇,全部将其俘虏,并把当中的胁从兵释放,令其各归其业。在这来回十日里,张巡威名远播,民众脱离燕军前来雍丘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这时为止,张巡在雍丘被围已有四月,围城燕军常有几万人,而张巡仅有千余士兵,但每战皆捷。于是,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进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授张巡为先锋。
同月,令狐潮率领叛将瞿伯玉再次攻城。令狐潮先派四人,假装朝廷使者,说皇帝要诏见张巡,要求张巡前往。四人被张巡识破,经逼问招供后被杀。其余随从被压往吴王李祗处。不久,令狐潮撤退。
八月,燕军将领李庭望率领蕃汉兵二万余人向东袭击宁陵与襄邑,夜里在雍丘城外三十里处宿营。结果,遭到张巡率领的三千士兵,手持短兵器夜袭。燕军大败,死伤大半。李庭望只得收兵连夜而逃。
十月初四,令狐潮又与叛将王福德一同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再领兵迎击,大败燕军,杀敌千人。燕军败逃而去。
十一月初八,令狐潮率兵一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面,张巡领兵邀击,大败燕军,燕军逃走。
转战宁陵
到了十二月,由于数月来令狐潮、李庭望对雍丘屡攻不下,燕军遂在雍丘北面的杞州,构筑杞州城以断张巡的粮食补给。此月,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相继被燕军攻陷,济阴郡(今山东定陶西南)太守又高承义献郡投降燕军。虢王李巨便守彭城(今江苏徐州),领兵退守临淮。叛将杨朝宗率步、骑兵二万意图攻取宁陵,以断张巡后路。于是,张巡主动放弃雍丘,率马三百匹、将士三千余人移师向东,坚守宁陵,始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在宁陵合兵。
当日,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后,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经过一昼夜激烈厮杀,大破杨朝宗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死尸塞满汴水,顷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因战功显赫,唐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为有功的部下们请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三十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张巡就写信责备李巨:“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李巨竟一直不予以理睬。
死守睢阳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载(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到了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军用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系其奴僮给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而被张巡策反的李怀忠等许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帮助张巡守城。
轶事典故 退守睢阳之后,局势危如累卵。叛军得知,更是将睢阳围得铁桶一般。城中将士建议弃城突围,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若放弃睢阳,则江淮不保,朝廷将失去抗击叛军最重要的财赋和兵员来源;再则,这样一批面黄肌瘦的残兵即使能够突围,也不可能在强敌的追击下幸存。于是还是决定死守。叛军用云冲、木马、钩车等工具攻城,均被张巡化解,最后干脆不进攻啦,就驻扎在城外等著唐军饿死。
此时唐军断粮多时,树皮·纸张也吃完啦,便张起罗网捕捉鸟雀·老鼠充饥,最后发展连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鸟雀、老鼠、铠甲也吃完啦,城中只好吃人。张巡首先杀死自己的爱妾,强令官兵吃下;接着许远也杀掉自己的仆奴当军粮。吃完主帅的家人后。然后是城中的老弱妇孺。睢阳城中战前有户口四万,至城破仅剩四百活人。
人物纪念 张巡祠
张巡祠坐落在河南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雎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
安史之乱时,叛将尹子奇率兵13万围攻睢阳,镇守宁陵的张巡率兵增援。张巡受命于危难之时,与士兵同仇敌忾,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拼杀。他用兵如神,屡战屡胜,破了敌军的鹅车攻城,又施巧计与敌军抢粮,后火烧敌军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万,使敌军遭受重创。可惜最终因没有后援,城破殉难,但是他为平息叛乱,保护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勋。自唐代以来,睢阳人民多次建庙、祠纪念二人的功绩,现商丘古城内大隅首西街还有纪念他们功绩的“忠烈祠”。
为满足海内外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0年重建了张巡祠。新祠占地4.07万平米,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祠堂宏伟壮观,庄严肃穆。10余年来,台湾同胞已多次组团来商丘张巡祠瞻仰祭拜,缅怀英烈。
2007年,张巡祠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张王庙
据《饶州府志》《鄱阳县志》记载,张王庙在元明之季两度大修,清代三次重建。张王庙大门上悬有“天地正气”横匾,为清代举人戴涵芳书写。
鄱阳当地史料文献明确记载,张王庙经历元、明、清、民国、解放时期。 但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颜真卿时任饶州刺史,将唐代爱国名将,张巡的英雄事迹,为大家称赞。告诫后人,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舍小家为,为大家。让后人学习。
张王庙在鄱阳历史上,有兴有废。最惨败的时期有民国二十九年,日军飞机轰炸鄱阳城,张王庙对炸毁。以及文革时期,破四旧,张王庙庙内大小菩萨都被损毁。庙内文献资料及祭祀用品全部毁灭,无一幸免。
文革大动荡过后,鄱阳老街解放街,一批资深居士,江凤梅、刘腊梅以及鄱阳本土民间知名艺人牛子等,偷偷在自己家内,设立张王爷牌位,虔诚膜拜。就这样,张巡爱国主义精神,张王庙名俗文化,才保留至今。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到了国家的落实,信仰自由。在以江凤梅、刘腊梅号召下,又选址重修了张王庙,1995年建成,现鄱阳解放街上首。鄱阳张王庙,荣光焕发,千年历史。2004年,又新建大雄宝殿。
2010年5月28日,鄱阳湖文化研究会张巡研究分会在鄱阳县张王庙挂牌成立。
2010年12月28日,鄱阳镇举办了张巡诞辰1300年寿庆,张王庙庙会暨张巡文化研讨会。庙会期间,鄱阳青年赣剧团公开首演了大型忠贞神话赣剧《柳母传》(饶河戏)。
张巡以忠、勇、节烈而受到后人的崇拜,有“唐代岳飞”的称号。张巡故里在哪里?史料有5种说法:《旧唐书》载为邓州南阳人;《新唐书》载为蒲州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还有山西芮城说、邓州和南阳的说法。山西永济是张巡的祖籍,张巡父亲逃难到邓州,定居在大瓦寺,也就是今天邓州市彭桥镇丁北行政村的寺北张村,张巡就出生在这里。“安史之乱”时,南阳郡治在邓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南阳郡治邓州穰城),故有张巡故里的上述5种说法。
邓州市花洲书院“张巡故里碑”:此碑是明朝万历年间邓州知州赵沛等人所立,距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石碑正面中间刻有“唐忠臣封邓国公张巡故里”11个大字。大字右侧刻有“按张公讳巡邓州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志气高迈不与庸俗交开元末擢进士第为清河令有治绩秩满还都或劝一见杨国忠且显用巡不从更调真源令安禄山反为乃起兵讨贼与许远同守睢阳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余卒十余万力竭城陷骂贼而死赠扬州大都督封邓国公邓人祠祀□”,左侧刻有“万历庚戌岁孟秋吉旦奉直大夫邓州知州晋人赵沛同知黄文煜学正尚三策训导李昆立”。该碑是张巡为“邓州南阳人”的有力佐证。
张巡的诗文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唐代·张巡《闻笛》 闻笛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战争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唐代·张巡《守睢阳作》 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战争 , 写人 , 将士赞美
张巡,蒲州河东人,史称他“博通群书,晓战知阵”,翻翻历史就可知道,本领在整个历史中也难有匹敌。
爆发时,张巡任真源县令,他的上司杨万石与同僚令狐潮都投了安禄山,逼迫他一起,但张巡奋起反击,没有与这些为伍。而是进入雍丘,修筑城防,开始了他悲壮的守城岁月。
此时的雍丘城内,约有两千人,但令狐潮带来攻打雍丘的有四万。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张巡毫无惧色,与叛军斗智斗勇,硬是守了四十多天,一筹莫展。
就在这关键时刻,传来了潼关失陷,皇帝流亡巴蜀的噩耗,一股悲观情绪蔓延开来,很多人的意志动摇了。有六名找到张巡,劝他投,张巡不置可否。
次日,他将玄宗画像悬于大堂之上,领着众将士一起拜,然后大喝一声,将那六名将领全部斩首!将士们都惊呆了,更加坚定了坚守到底的信心。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重地,江淮。雍丘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信心虽然坚定了,但箭却没有了。将士们愁眉不展,望着张巡。而他却若有所思地望着敌人。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士兵突然发现,雍丘城头有一千余人准备缒城而下,显然是想搞夜袭,于是想也不想就朝着雍丘城放箭。天亮之后,令狐潮等人惊奇地发现,雍丘城头上,半空中,挂满了浑身是箭的稻草人,纷纷大呼上当。
张巡毫不费力的就得到了十几万支箭,大家信心倍增。
这还没完,几天之后,又是一个晚上,竟再次发现有唐军准备缒城而下,令狐潮一想,张巡竟然蠢到故伎重施,呵呵一笑,说:“不用管他,肯定又是稻草人。”
然而,这次下来的却是真正的。五百余人向猛虎一样扑向毫无准备的大营,直将他们后撤了十几里。好一招兵不厌诈!
史载,张巡在雍丘城坚守六十余天,大小三百余战,之后他又转战宁陵,死守睢阳。最后在粮绝,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城破被俘,最终与三十六名将领死于刀下,终年四十九岁。
张巡虽然职位不高,但能识大体,顾大局,审时度势,死守城池,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通往江淮的路上,使敌人几万人一筹莫展。
他的功绩被历史所称颂,唐肃宗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代宗评定的功臣,张巡等八人被定为第一等。大中二年,唐宣宗将张巡等三十七人的画像挂入了“凌烟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4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