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多尔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很关于多尔衮和孝庄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野史艳情,在此我们就从多尔衮和孝庄的一场对话开始说起。
·多尔衮的野心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清八旗不到20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满、蒙、汉三股骑兵。
他们是如何打败人口几乎过亿的大明的呢?其实,大明不是满清打败的,而是和其他朝代一样,都是自己作死,从内部坍塌的。
所不同的是,在朱元璋的“严酷教导”下,所有文人和百姓都没有了膝盖。在满清还没入关时,就有大批文人和官僚投奔到了满清。
而多尔衮在进驻中原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著名的扬州十日、剃发令等都是出自这位大神之手。毫不夸张地说,大清的江山一半是靠多尔衮打下来的。
而在哥哥死后,这个手里拥有着三旗精锐之师的铁帽子王爷,怎么甘心向还是娃娃的顺治帝跪地称臣呢?
·孝庄的智慧
在我国历史上,有几个女人是真的聪明到了极点,这其中就有吕后、武则天、李皇后、孝庄和慈禧。
眼看着多尔衮的野心日益膨胀,孝庄就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她首先不顾叔嫂之别,下嫁给了多尔衮。
对于孝庄来说,这不是第一次靠自己的美貌“睡服”有能力的男人了。
对于横扫江南的多尔衮来说,他什么女人没有?他缺的是一种满足感。
不但如此,孝庄还学李皇后将自己的儿子,大清名义上的皇帝过继给多尔衮(多尔衮一生没有儿子)认他当爹。
但这些虚荣,对于一个杀人无数的多尔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要的是名正言顺的称帝,要的是整个大清江山。
·孝庄的一张嘴
孝庄不但有着风华绝代的美貌,她的一张嘴更厉害。
她曾经征服过自己的姐妹加姑父皇太极、征服过死也不愿投降的明朝大臣、如今又来征服多尔衮。
在盛夏的一个夜晚,多尔衮在和孝庄一番缠绵之后,终于说出了自己心声。多尔衮对孝庄威逼利诱地这样说:玉儿,我对你,对咱们的福临怎么样你是知道的。
如今这个形式,大明残部盘踞南方,我满族各大铁帽子王爷也蠢蠢欲动,福临又那么小。而我手下的三旗劲旅,各个将领也不是我能完全控制的。
万一酿出什么变故,你、我,还有我们儿子福临的性命都不保啊。如果我来称帝,借此机会对我的部下封官加爵,加上我在军队里的威望,这才压得住场啊。
为了大清的千秋万代,为了你和福临,我称帝才是最为有利的打算啊。
·大玉儿的强烈反击
孝庄听了多尔衮这些话之后,立即从他怀里挣脱出来。瞬间从一个柔弱的小绵羊变成了一条似乎可以吞吃一切的巨蟒。
孝庄连衣带都不整理直接指着多尔衮说:大胆,多尔衮。
你今天终于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我也忍你很久了。你以为你的那点小心思我不知道吗?你以为我真的怕你吗?
我,孝庄,才是为大清千秋万代做出最大牺牲的人。
你以为就你手里那三旗兵马就能成事吗?且不说我娘家的蒙古军团,就是其他五旗的旗主能看着你一人独大吗?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满人先乱起来,南明势力趁机反扑,你我不但都要滚回宁古塔去,我们整个满族都有灭顶之灾。
你多尔衮为了一己之私,残害我整个大清的功业,你能对得起你们爱新觉罗氏的列祖列宗吗?
如今你多尔衮除了名义上不是皇帝,你还缺什么?缺钱?缺权?还是缺女人?
亏你是一个征战沙场的勇士,你的心胸连我一个女人都不如,你还有资格被称为满族第一勇士吗?
顺治八年(1651年),被追封“清成宗”仅仅两个月的多尔衮被顺治皇帝剥夺封号,贬除宗籍,从玉牒内除名,更是下令掘墓鞭尸。生前权势煊赫,权倾天下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令人感慨和唏嘘。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写道:
顺治用这种方式清算多尔衮,可见他对多尔衮的恨意之深常人难以想象。这种恨意绝对不是诸如“孝庄下嫁”之类的野史传闻引发,更多的在于多尔衮对皇权的滥用和皇位的觊觎。那么,摄政王时期的多尔衮为何不选择直接称帝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虽然在皇太极猝死后的皇位争夺中,多尔衮因为实力不济而失败,但摄政王时期的多尔衮已然具备了直接称帝的实力。
参照乾隆皇帝为多尔衮翻案时所说,那个时候的多尔衮兵权在握,什么事情做不了?乾隆的话间接印证了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拥有篡位称帝的能力。
多尔衮在摄政王时期拥有着最巅峰的权势,若要篡位称帝并不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1、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对八旗内部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八旗中两白旗不必多说,这是多尔衮最忠实、最强硬的后盾。
两黄旗中以索尼、鳌拜等为首的大臣是一股反对多尔衮的力量不假,但在多尔衮摄政期间一直被打压和贬斥,可见他们已经无法抗衡多尔衮。加上皇太极称帝后将黄、白旗换色混编,多少还留有一些多尔衮三兄弟的旧臣,如今多尔衮势大,两黄旗中不少大臣都陆续倒向多尔衮。
两红旗虽然是代善一系,但并非代善一人说了算,在政见上有着各自拥戴的对象。例如皇太极的继位,代善的儿子们选择拥立皇太极而非代善就可以看出,两红旗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在皇太极猝死后,代善倾向于册立皇太极子嗣,而他的儿子贝勒硕托和孙子郡王阿达礼却是支持多尔衮的。不可否认,代善的存在是一股可以制约多尔衮的政治力量。但代善却在顺治五年就去世了,他的爵位由巽亲王满达海继承,也就是说满达海成了两红旗的大宗。而满达海是多尔衮册封的理政三王之一,显然他是支持多尔衮的。
正蓝旗的豪格在顺治五年死在了狱中,原因不必多说。顺治清算多尔衮的14条罪状中有一条“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在豪格死后,多尔衮就把自己的白旗往正蓝旗里面混编,并且后期让多铎之子多尼担任正蓝旗旗主,可见正蓝旗也已经被多尔衮掌控。
最后再看镶蓝旗。济尔哈朗本来也是辅政大臣,但在跟多尔衮的政治斗争中明显处于绝对下风,并且早早地退出了。如果多尔衮真的称帝,济尔哈朗或许会反对,但绝对不会拼命。原因很简单,对于济尔哈朗来说,他是旁系,皇位本身和他无缘,只要多尔衮许诺足够利益好处,他也是可以争取到多尔衮这边的。
此时的八旗,仍然十分讲究旗下人对旗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效控制旗主贝勒就可以有效控制朝局。 多尔衮在罢免济尔哈朗、暗害豪格以及代善去世的情况下,八旗内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反抗多尔衮了。
2、其他外部力量无法阻碍多尔衮称帝。
首先说一下蒙古。顺治能够继位和他身具蒙满血统有很大关系。换言之,蒙古势力的支持与否可以影响到大清皇帝人选。 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都出自于蒙古科尔沁部,但不要忘了,多尔衮的嫡福晋的生母乃是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同母妹妹,同样出身蒙古。 如果多尔衮当皇帝,对于蒙古势力来说利益不会受损,他们未必会为了年幼的顺治去反对多尔衮。
其次是汉人力量。多尔衮推崇汉化,在政治体制上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在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重用诸如范文程、洪承畴等汉臣。可以说,多尔衮与汉族士大夫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再者就是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不必多说,当初两人合作打开山海关,如今再一起篡夺大清皇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况且,对于吴三桂等手握兵权的藩王来说,大清内斗肯定不是坏事,或许还能趁乱从中获利。
至于南明势力以及其他地方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虽然对大清有威胁,但还不足以让多尔衮因此而放弃篡位称帝!
综上,不论是八旗内部还是其他外部力量,此时的摄政王多尔衮都不惧怕!基于以上客观实力分析,多尔衮称帝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有能力篡位称帝的多尔衮为何最终却放弃了皇位呢?是因为多尔衮早逝来不及吗? 根据我个人判断,多尔衮在顺治六年之后,便有了主动放弃称帝的想法。 而让多尔衮的皇帝梦破碎的最根本原因和导火索就是多铎之死!
多尔衮在顺治六年之前,绝对是有篡位称帝的想法和野心,并且在他执政期间的一系列拉拢和打压,都是为后续称帝做铺垫。
多尔衮在当上摄政王期间,多铎屡立战功。 多铎被派遣征大顺打败李自成,挥师破扬州、下江南,俘虏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升成为和硕徳豫亲王,当时军功仅次于多尔衮的亲王。顺治四年,多尔衮罢黜济尔哈朗后,封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
有人说,这是因为多铎本身有着不俗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此才有那么多立下战功的机会。也正因为多铎是多尔衮最亲信之人,才让他一步步上位,成为仅次于自己的辅政亲王。那么,多尔衮就不怕多铎势大威胁到他的地位吗?要知道,多铎在皇太极猝死后,也曾有过当皇帝的念头。
多尔衮还真不怕! 在以多尔衮为首的政治集团内部,多铎一直都是二号人物,也是多尔衮内定的接班人。多尔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篡位称帝,然后自己百年后让多铎继位! 多尔衮妻妾众多,但多年来都没有子嗣,唯一的后代只有一个女儿。显然,多尔衮连年的征战导致受伤亦或者其他原因,他已经意识到无法再诞下子嗣了。 偌大的政治集团,权倾朝野的权势,甚至是唾手可得的皇位,没有接班人是不行的,是不稳固的。
多铎是多尔衮的首选接班人,也是唯一的人选。 因为在顺治六年,多铎因为出天花去世后,多尔衮的同母兄长阿济格要求封叔王,被多尔衮拒绝了。 按理来说,多铎死后,阿济格是当仁不让的二号人物,他来接替多铎的位子当叔王合情合理,但多尔衮却毫不犹豫果断拒绝了。除了因为阿济格本身是一个缺少智慧、有勇无谋之人,更是因为,多铎之死彻底让多尔衮打消了篡位称帝的念头。 多尔衮知道,多铎不在了,等他死后,阿济格必将继承他的一切,包括篡位称帝的“事业”。一旦真的到了那天,阿济格能不能称帝姑且不论,大清恐怕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除此之外,多尔衮自身的身体情况也是让他打消称帝念头的重要原因。豪格曾不止一次是骂多尔衮是病秧子,还说多尔衮活不久之类的话。豪格这话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多尔衮的身体确实不好。
因为身体原因,多尔衮让大臣上奏时尽量简明扼要,还特意设置了理政三王帮助他处理国政大事,这相当于是将权力分散出去了。如果多尔衮有心称帝,怎么会将权力交出去呢?
再者,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追封自己的母亲阿巴亥为皇后。有人认为这是多尔衮要篡位称帝的前兆,但实际上这是多尔衮放弃皇位的举动。 因为如果多尔衮想要当皇帝,他完全可以在称帝后再追封阿巴亥,名正言顺。正因为多尔衮身体不好,又放弃了称帝的打算,这才迫不及待地要追封自己的母亲。
综上,多铎之死是让多尔衮彻底放弃皇位的直接原因。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其宗籍爵位,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并且,乾隆还在《上谕档》中称赞、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
乾隆为多尔衮翻案并且高度评价多尔衮的功绩,除了拉拢皇室宗亲等政治原因,未免不是在感谢多尔衮。毕竟,如果不是多尔衮自己主动放弃皇位,大清可能早就亡了。
多尔衮曾经亲手打败李自成,同时也是稳定清朝政治局面的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非比寻常的才干,但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杰出的人,在死之后不到两个月,坟墓就被孝庄太后派人掘了,在他的坟墓被掘后没有多久,他甚至还被其他的官员指出曾经想要背叛清王朝,多尔衮在死后仍然得不到安宁,这一切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孝庄太后会如此痛恨他呢?
为什么孝庄皇后会如此痛恨多尔衮?追根结底,都是因为权力斗争,曾经高高在上的多尔衮,如果不是因为其他利益集团的打压,那么他将成为清朝唯一的统治者,所以当顺治皇帝登上皇位的时候,他也成为了背面上的统治者,等到他死之后,树倒猢狲散,没有人会同情他,更多的是落井下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3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