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两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拜西晋八王之乱所赐,中原地区经年战乱,民生凋敝,人口锐减,汉族无力统御中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趁虚而入(也有部分是西晋王族自己请进来的),这个时代素有“五胡乱华”之说。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各族之间分歧很大,彼此互相攻伐,屠城灭族之事时有发生。
五代历朝的帝王也大多以凶暴著称,但是前秦苻坚大帝(其实并没有称帝,自称大秦天王)却在一群卑鄙残暴的乱世强人之间卓尔不群,一改父辈凶戾作风,转而以宽厚待人。
宽仁的民族政策
公元357年,苻坚获得王位。
他认识到北方复杂的民族关系,而作为统治阶层的氐族人数又太少,因此采取了平等、包容的民族政策。
在任用官吏、发展经济等重要方面不偏不倚,各族平等(对氐族反而比较刻薄),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在这一时期,起码从表面上看,前秦的民族矛盾是五胡十六国中最为缓和的。
苻坚可以说是一个汉化的胡人,大胆任用王猛、权翼等汉人为重臣,轻徭薄赋、崇儒重道、修订典律、偃甲息兵、劝课农桑、与民休息,前秦帝国走上了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仅仅数年,中原地区就恢复了生气,国力蒸蒸日上。
而苻坚的励精图治也的确在短期内得到了回报:
短短十多年间,先后攻灭了前燕、仇池、前凉、代国,控制了中国整个北方地区,与偏安江南的东晋政权南北对峙。此时的苻坚38岁,壮年得志,颇有当年魏武挥鞭的气势。
宽厚的驭人之道
说起大帝苻坚的驭人之术,就不得不提慕容垂。慕容垂本是前燕皇族,也是前燕的柱石名将,曾经击败东晋桓温的北伐。
但是因为功勋太大,形容伟岸,气度非凡,被人说有帝王之相,而遭到前燕皇室慕容暐、慕容评的猜忌,不得不西逃秦国,投奔苻坚。
苻坚对慕容垂的个人能力非常欣赏,他心里认定这个时代能和自己共掌天下的只有这个慕容垂,也曾经因为慕容垂的存在不敢对前燕用兵。
此时听说慕容垂来投靠,自然是非常欢迎,封慕容垂为冠军将军(杂号将军)、宾徒侯(地位不低)。
但是苻坚大帝的宰相王猛对慕容垂并不放心,可以说终其一生都想灭掉慕容垂,甚至使了一套漂亮的“金刀计”:
在征伐前燕进攻洛阳的时候,王猛去拜访慕容垂,说我马上就要走了,但是不忍我们之间的友情,你能不能给我点纪念品,我带在身上,也好寄托相思之苦。
慕容垂一听,也很感动,当即就赠送了自己的随身佩刀给王猛,让王猛聊解“相思之苦”。
王猛随即收买了慕容垂的心腹金熙,拿着佩刀对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说苻坚对慕容家产生了猜忌之心,让儿子赶紧想办法逃跑。
这慕容令一看,刀确实父亲的刀,就信以为真,逃回了前燕。
身在长安的慕容垂一听儿子反叛,解释就是掩饰,啥也不说了,跑吧。
后来,慕容垂又被追回长安,只好向苻坚请罪。
苻坚说,你看看,这是干什么,你儿子反叛和你又没多大关系,我还信不过你嘛?对慕容垂不加任何罪责,仍然委以重任,担任原来的职务。
对于苻坚和慕容垂之间的这段故事,如果没有后来形势骤变,慕容垂趁人之危出走建立后燕,苻坚和慕容垂之间的满满感情,真可以流芳百世。
轻敌失败
公元379年,前秦进攻襄阳,东晋大将朱序死守襄阳,最后力竭被俘。
苻坚大帝讲义气的毛病又上来了,认为朱序是个忠臣,可以为自己所用,就认命朱序为度支尚书——“来我这管钱去吧”。
但是苻坚大帝对人性的过度执着,导致了自己的关键失败:
在淝水大战的关键时刻,朱序突然临阵倒戈,导致了秦军的全面失败,苻坚大帝落荒而逃。
众叛亲离
苻坚大帝将皇族贵胄分封到各地,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这种政策虽有助于控制帝国庞大的疆域,却也导致中央政府过于空虚,缺乏制衡全国大局的能力,这种矛盾在苻坚节节胜利的时候尚不会凸显出来。
但是当苻坚从淝水之战败退而归,前秦国力大衰,潜伏在前秦帝国的各族之间的矛盾就立刻爆发了出来。
鲜卑、羌族纷纷举兵反叛,慕容垂趁机回到燕国故地称王,而慕容冲、慕容泓等人则在长安城下挑战失势的苻坚。由于缺乏足够的兵力拱卫长安,苻坚无奈之下弃守长安。
这些人之所以能背叛,完全是苻坚大帝给这些人留下了生存空间,而苻坚大帝也终于为自己的过于宽仁品初尝了苦果。
姚苌的叛变
历经失败的前秦帝国,此刻已是风雨飘摇,苻坚大帝则如同汪洋孤舟,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姚苌是羌族人,得益于苻坚大帝的民族政策,姚苌在前秦也深受重用,被苻坚封为“龙骧将军”。
历经淝水之战失败的苻坚大帝,派长子苻叡和姚苌前去平叛慕容泓,结果苻叡不听姚苌的劝告,败死华泽。
姚苌就派人去向苻坚请罪,结果一生宽仁却迭受打击的苻坚,却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对姚苌的报告非常生气,一改往日作风,斩了姚苌的使者。
这一斩完全吓坏了姚苌,手握军权的姚苌发动兵变。
而失势的苻坚大帝竟然在五将山又遭遇了姚苌,姚苌完全不念旧情,要求苻坚将帝位禅让给自己。
苻坚说:禅让是古代圣贤之间的事情,凭你这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也配吗?最后从容赴死,享年仅48岁。
苻坚大帝以江湖义气取代帝王权术,大哥带领小弟一起发财,在国运正盛的时候也无不可。
但是一旦时运不济,大哥不能完全压制小弟,而小弟又缺乏对大哥的绝对忠诚,这种江湖义气式的治国方式立刻显现出其致命的弊病,最终成了前秦帝国的催命符。
公元383年11月,统一北方的前秦君主苻坚意欲攻灭东晋、统一天下,双方在淝水发生决战。这场大战,苻坚的兵力远高于东晋的兵力,但是这场决战的结局却是苻坚惨败而告终。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帝国瞬间土崩瓦解,立刻四分五裂,公元385年,前秦天王苻坚被姚苌所杀,前秦帝国名存实亡。那么原本强大统一的前秦帝国,为何在淝水之战失败后,瞬间土崩瓦解、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退出历史的舞台呢?
一:前秦内部各民族尚未融合
苻坚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他上台之后重用王猛,励精图治,前秦很快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并且逐步攻灭北方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公元370年,王猛灭前燕。公元371年,灭仇池氐族杨氏。公元376年,灭前凉张氏。公元376年灭拓跋代国。此外还有投降前秦的羌族势力姚苌、陇西鲜卑势力乞伏司繁。
由于前秦原本的地盘只有关中地区,而其他地区因为自身原因才被前秦在短时间攻灭,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在,为了加强统治,苻坚对这些政权的贵族采取的安抚、拉拢政策,比如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司繁、羌族首领姚苌、前燕的慕容皇族都被苻坚迁到关中,并且任命他们为高官且握有实权。
至于这些民族的部众则还是留在原来的地盘,且拥有极强的凝聚力。公元384年,前燕皇族慕容垂决定脱离苻坚北上,就在慕容垂起兵的时候,各地势力纷纷归附慕容垂,而慕容垂依靠这些势力建立后燕。
慕容凤、王腾、段延皆劝翟斌奉慕容垂为盟主;斌从之。故扶馀王馀蔚为荥阳太守,及昌黎鲜卑卫驹各帅其众降垂。《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七》
而关中地区的慕容泓,在得知慕容垂在关东有了势力之后,也在关中召集鲜卑旧部,也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秦北地长史慕容泓闻燕王垂攻邺,亡奔关东,收集鲜卑,众至数千。还屯华阴,败秦将军强永,其众遂盛。《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七》
二:苻坚与氐族贵族矛盾重重
苻坚依靠政变才掌握了前秦的政权,他的根基一点也不牢固,加之关中地区,民族混杂,氐族贵族势力过于庞大,政令很难实行。于是苻坚就重用寒门出身的王猛对前秦政治进行改革。王猛坚持治国,不遗余力地打击氐族贵族。在这样的情况下,苻坚在位期间,以符氏宗亲为领导核心的氐族贵族叛乱经常发生。
氐族贵族的叛乱最后都被苻坚平定了,但是不处理好氐族贵族的关系,前秦帝国也走不远。所以苻坚为了获取贵族们的支持,就将氐族百姓分给各氐族贵族,让他们统领氐族户口以镇守各地,让他们在各地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但同时将氐族百姓外迁,使得关中地区羌族跟鲜卑族人口更占优势,所以在淝水之战苻坚失败后,关中就落入姚苌以及慕容氏的手中,氐族贵族根本无力守住关中。
而那些分散各地的氐族贵族,在各地叛乱四起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支援苻坚,而是选择割据一方,比如在凉州的吕光,就用武力占据凉州,并建立后凉。
三:前秦老百姓生活困苦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乱世,南方虽然偶尔发生叛乱,但总体上还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北方则是四分五裂,年年征战,老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过一天安生日子。等到苻坚上台之后,又是频繁发动灭国战争,打仗是最苦老百姓的。苻坚统一北方之后,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继而南下灭东晋。但是苻坚就不得老百姓恢复生产,就开始发动战争。因此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顿时失去民心,前秦帝国轰然倒塌。
四:苻坚自己作死
在慕容垂投降苻坚的时候,王猛就劝说苻坚要杀掉慕容垂,省的以后慕容垂搞事情,但是苻坚就是不听王猛的。不仅不杀慕容垂,还重用慕容垂,此外还重用姚苌等其他民族的贵族。
此外,王猛在去世之前,就劝谏苻坚不可草率去攻打东晋,应该先处理好前秦帝国内部的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但是苻坚觉得自己行了,根本不听王猛的劝告,结果在淝水之战遭到大败,各部落首领纷纷脱离苻坚的控制,纷纷起兵反对前秦的统治。
当然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期,苻坚虽然短暂统一了北方,但是各民族之间还相互排斥,所以苻坚不能有效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他注定不会走得很远。
很多人在读历史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代入其中一方。如果代入的一方胜利,就会欢欣鼓舞;如果代入的一方失败,也会泫然欲泣。用这种方法读小说自然很过瘾,但用来读历史,却会使我们距离历史真相越来越远。
比如说淝水之战,如果我们站在汉民族的立场来看这段历史,那淝水之战简直可以算是一场经天纬地的大胜。
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可如果我们能够从理性客观中立的角度来看淝水之战,自然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淝水之战只是前秦帝国崩溃的导火索,却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如果仅是淝水之战失利,前秦帝国顶多暂缓一下对外扩张的势头,或者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毕竟前秦帝国比东晋帝国强一些。
可要命的是:前秦帝国长期坐在一个炸药桶上,淝水之战的失利,就像火种一样点燃了那个炸药桶,直接把前秦帝国炸得飞上了天。
我们还可以用官渡之战来做一个类比,自然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官渡之战只是袁绍失败的导火索,却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如果仅是官渡之战失利,袁绍顶多暂缓一下对外扩张的势头,或者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毕竟袁绍比曹操强一些。
可要命的是:袁绍在官渡之战结束后没多久就病逝了,他的病逝直接引发了子嗣之间的内讧,最终被曹操渔翁得利。
这样一类比,大家就会发现:决定一个集团成败的,并不是什么战役的胜负,而是内部管理问题。
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中损失军队,往多了说也不过十几万人。但此时的前秦帝国还控制着整个北方,如果他们的内部团结一致,随时可以再拉出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场惨败居然能使一个帝国分崩离析,这说明帝国内部早就存在着诸多隐患。如果没有淝水之战,难道就不会有其他的导火索了吗?未必。
前秦帝国为什么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很多人把它归咎于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其实不然。
对于任何时代的军队而言,保持最基本的阵型应该都不是什么难事,否则就不配被称为军队。而前秦帝国在北方打出一个大一统政权,军队素质一定不会差。
问题就在于:打遍北方无敌手的前秦军队,为什么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得如此蹩脚呢?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在我看来,应该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一支优秀的军队,就像一个精密而复杂的机械。除了指挥部,其他地方都不能发号施令。当指挥部认为“我们有必要做出一些牺牲”的时候,被牺牲的部队也必须义无反顾。这样的军队才是一支优秀的军队,这样的军人才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为什么要强调“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为这是一支强军的必备素质。
可前秦军队的问题是:心怀鬼胎的人太多,整支军队变了色。
苻坚改变执政纲领,并借此机会灭掉前燕帝国统一北方,这是国力蒸蒸日上的表现。
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反而不利于自己获利,于是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使前秦帝国发生动乱。一旦发生动乱,他们可以趁乱获得更多。
还有一些人喜欢“养寇自重”,只要东晋帝国不出事,自己的利益也能获得保证。如果苻坚真的统一了中国,他会不会再次改变策略,对豪门士族举起屠刀呢?说不准。在征讨东晋帝国的过程中,自己会不会被当成炮灰扔出去呢?说不准。这都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们宁愿前秦帝国惨败,也不希望东晋帝国被灭。
还有一些人在前秦帝国的既得利益得不到尊重,自然希望找个由头跳槽到东晋帝国。或者借此混乱杀死苻坚,自己称帝。
前秦帝国融合了许多民族,但他并没能彻底消化这些民族。鲜卑(以慕容氏为代表)、羌(以姚氏为代表)、丁零(以翟氏为代表)和汉(以前凉张氏、东晋朱序为代表)等代表力量,都希望脱离前秦帝国的控制。不管他们在不在淝水战场,不管他们有没有主动谋划,他们都是导致前秦军队惨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的存在,就是推动这次惨败的动力。
很多人说是朱序坏事,其实朱序只是一个代表,或者说缩影。如果前秦军队中只有朱序这么一个刺头,他敢妖言惑众,肯定会立刻被正法。
但现实是:当朱序大喊“秦军失败”的时候,整个前秦军阵都发生了混乱。传说中的军法官没有出现,传说中的军令如山也没有被执行。一场有组织的向后移动,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溃逃。
据说:王猛在临终前告诉苻坚:“现在还不到图谋东晋帝国的时候,我们现在最危险的敌人是鲜卑和羌,要优先收拾他们。”
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
很多人为此吹捧王猛,认为王猛未卜先知。可事实上,王猛这番说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苻坚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只是苻坚没有用言语表达而已。
苻坚绝对是一个有志于统一天下的枭雄,这类人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他们都有能力和信心驾驭各种各样的人。如果失去了这个特质,也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什么是统一?就是尽可能地拉拢大多数人。既然要尽可能地拉拢大多数人,就必须能接受泥沙俱下,就必须有容人之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2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失街亭到底谁的错是诸葛亮还是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