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讨伐董卓的诸侯中,谁的功劳最大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08:59:54

讨伐董卓的诸侯中,谁的功劳最大

你们知道十八路诸侯齐聚讨伐董卓,谁立下的功劳最大,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爆发冲突,双方互有伤亡,就在京城大乱的时候,董卓带着自己的西凉军进入了洛阳,趁机控制了朝廷和皇帝,董卓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朝中举足轻重的权臣,朝堂上下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思。

后来董卓犯下了诸多的暴行,最终惹祸上身,十八路诸侯聚集在一起,共同奔赴洛阳讨伐董卓。那么在十八路诸侯中,功劳最大,贡献最多的是哪一路诸侯?首先是势力最大,名望最高的袁绍,作为四世三公他被推选为了盟主。

虽然袁绍是盟主,但是他讨伐董卓,都是为了私心。当时的袁绍虽然实力强大,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如果能够从董卓的手里救下皇帝,那么他就可以入主京城,成为董卓之后的第二位权臣。所以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并没有出力。

其次是曹操,他刺杀董卓失败逃出京城,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实力,之所以各路诸侯请他前去,就是为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没人见到董卓在洛阳里的暴行,除了曹操。他们想要讨伐董卓,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有了曹操,就可以指控董卓的暴行。

所以当时的曹操也没有起到太大的用处,他在盟军中相当于一个参谋,大多数时候都在指挥盟军应该如何攻打董卓。后来董卓败逃,曹操率军追击,都是借用了孙策的部队,可见当时的曹操并没有太多的部队上前线作战。

第三位是刘备,在演义中他带着自己的两位兄弟加入了盟军,汜水关前关羽斩了华雄,虎牢关前更是大战吕布,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但在正史中刘备当时并没有去,十八路诸侯也没有他的名字,当时的他势小力微,就算去了也没多大的用处。

其实在十八路诸侯中,立下功劳最大的就是江东军了,当时孙坚率领的部队军纪严明,实力也很强横。讨伐董卓军的时候,孙坚带着部队作为先锋,屡战屡胜,历史上华雄就是被孙坚用计干掉的,和关羽没什么关系。

后来孙坚还带着部队打进了洛阳,董卓遭到重创,留下吕布断后,也被孙坚的部队击败。整个董卓军在孙坚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力量,最终只能败逃长安。如果没有孙坚坚决打击董卓军,十八路诸侯根本无法击溃董卓,所以他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华雄不是关羽斩杀?十八路诸侯的绝对主力?竟然是东吴奠基人孙坚

历史 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妥妥的绝世武将之后,家族更是世代在吴地出仕当官。他在担任县吏职务之时年仅十七岁,与人人畏惧的海盗遭遇之时,却勇敢地亮出刀锋,不仅打的海盗狼狈逃窜,甚至一路狂追斩杀其首领,彻底的打出了自己的名号。他在东汉末年黄巾四起之时,响应朝廷号召领兵平乱,凭借着过人的军功升任至别部司马,成为乱世中手握兵权的狠人。他曾经在讨伐叛逆之时,建议上官诛杀狂妄自傲不服管教的董卓,却没有被上官采纳,最终让董卓成长为了窃国大贼。他担任太守之时果断勇敢,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平定境内作乱的盗贼,甚至跨境作战护得三郡安稳。

他是十八路诸侯讨伐逆贼董卓的绝对主力,不仅每战身先士卒勇猛异常,还是斩杀董卓麾下得力干将华雄的正主。他不仅打的董卓畏惧不已被迫迁都,同时也打的刘表手下名将黄祖灰头土脸,奈何虽然勇猛异常,却在与刘表交战取得压倒性优势之时,被暗箭射杀而饮恨杀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东汉末年的绝世猛将,被称为孙破虏的东吴奠基人孙坚。但是你是否知道,孙坚究竟为何要建议上官斩杀董卓吗?你是否又知道,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究竟有多猛吗?你是否又知道,那个演义中被关羽温酒斩杀的华雄,究竟是如何死在了他的手中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大家好,我是带给大家 历史 启迪的祥龙。今天就让我们穿越 历史 的时空,回到那个创造无数英雄传奇的时代,共同领略一代名将孙坚的激情人生。

孙坚,字文台,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孙坚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人,而孙氏家族当时世代在吴地出仕为官,而孙氏家族的祖坟在富春城东,据说在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经常有异象出现,五色云气蔓延数里远近。当地的居民纷纷议论说,这样不一般的景象出现,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而瞬间的母亲在怀着孙坚的时候,据说曾经梦到肠子从腹中被拖出,环绕整个西城门。在梦中醒来的孙坚母亲,惊恐地向老太太讲述了自己的梦境,认为这是不好的征兆。而老太太却对孙坚的母亲说,说不定这是吉兆呢。等到孙坚出生之后,果然长得样貌非凡。

孙坚少年之时便出任县吏的职位,为人性情宽广豁达。十七岁那年跟随父亲乘船去钱江的途中,正好碰到当时的知名海盗胡玉等人劫掠商人财物,并且十分嚣张的当场在岸边分赃。过往商旅和行人见此情形,都吓得不敢向前,甚至连江上的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向父亲请命要求前往捉拿这群嚣张的海盗,他的父亲却说这样的事情不是你能够干的,并没有同意孙坚的请求。孙坚却不管父亲的阻拦劝说,提着大刀带着手下便上岸,并用手向东向西地指挥着,好像正在吩咐众人对海盗进行包抄。海盗们见到这样的情形,误认为是官兵前来进行缉捕,惊慌失措地扔掉财物四散而逃。孙坚见状根本不肯罢休,率领手下一路追杀,斩杀海盗首脑后才返回来,孙坚的举动当时可把他父亲吓坏了。年纪轻轻的孙坚因为此事而名声大噪,郡府里因此而征召他担任了代理校尉的职位。

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72年的时候,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跟他的儿子许韶煽动各县,聚集了数万人跟从。孙坚以军司马的身份招募了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联合州郡的官兵对其进行围剿,很快便平定了这次的叛乱。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孙坚因功被任命为了盐渎县丞,几年的时间里,孙坚先后分别担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孙坚历任三县的县丞,所到之处声望颇高,官吏和百姓都比较认可他。同他往来的人非常多,不论是当地的耆旧名人,还是心怀狭义的年轻俊彦,孙坚对待他们都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亲友,这也为孙坚未来成为知名军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的时候,黄巾军首领张角在魏郡起兵造反,由于这次的起义是八州同时爆发,因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所以势头十分迅猛,起义的火焰很快便蔓延到了整个中原地区。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郡县官府,处死地方官员,官吏和豪强被吓得抱头鼠窜,刘氏江山也摇摇欲坠。朝廷派遣车骑将军黄埔嵩和中郎将朱儁领兵平叛,朱儁向朝廷奏请孙坚出任佐军司马。

孙坚把家眷都安置在九江郡的寿春县后,以跟随自己在下邳任职当差的少年们为基础,又招募了一些士兵,组建了一千人左右的精锐部队,跟随朱儁开启了南征北战的平叛生涯。孙坚在这次平定黄巾军的战争中,作战风格十分悍勇,甚至在平定汝颍黄巾军最后一战,围攻其驻守的宛城之时,不仅独当一面,还亲自带队冒着箭矢冲锋而上,率先登上了宛城城墙。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如实禀报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中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86年的时候,由于朝廷派遣的中郎将董卓,领兵平定在凉州地区发动叛乱的边章和韩遂未果,决定任命当朝司空张温为代理车骑将军,作为平乱大军的最高长官,张温奏请孙坚参军事。张温领命率部赶到长安驻扎下来后,命人拿着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故意拖延了很久,才赶过来拜见张温。张温因此责备董卓,董卓在应对回复时,对张温出言不逊。当时瞬间也在大帐之中,见到董卓这样傲慢无礼,便起身走到张温身边小声说道,董卓不仅毫不担心自己犯下的罪过,反而口出狂言傲慢无礼,应该以不按时应召前来的大不敬之罪,严格按照军法规定将其处斩。

张温考虑之后对孙坚说道,董卓在陇蜀之地一向很有威名,要是现在诛杀了他,大军西行就没有了依靠。孙坚见状劝解的说道,您亲自率领朝廷大军,威震天下,为什么要依赖董卓呢?看董卓今天的谈话态度,明显是不想听从您的调遣,所以才这样傲慢无礼的,这是诛杀他的第一条罪状。边章和韩遂胡作非为已经一年多了,本来应该及时派兵讨伐镇压的,而董卓却说不可动用大军镇压,打击我军将士的信心,迷惑欺骗将士们,这是诛杀他的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不仅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这是诛杀他的第三条罪状。古代名将领兵上阵时,都会果断处斩违反军纪的,所以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情。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他,必然会让您的军威受到损害。

尽管孙坚讲得都十分在理,但是张温仍然不忍心执行军法,而是以避免董卓怀疑孙坚说坏话为由,让孙坚先行返回其营帐了。后来张温领兵在美阳攻破了北宫伯玉,命令荡寇将军周慎进行追击,同时命令董卓领兵征讨先零羌,两人最终都无功而返,周慎甚至全军覆没,而董卓却没损失什么兵力而回。很多人听说孙坚曾经指出董卓三大罪状,建议按照军法斩杀董卓时,都为张温没有听从孙坚的劝谏而叹息不已。孙坚因为这次讨伐战的功劳,被朝廷晋封为议郎。

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的时候,长沙人区星自封为将军,聚集上万人起兵造反,围攻长沙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领兵负责平定此次叛乱。孙坚到任之后,召集长沙郡各级官员交代道,你们只管好好对待善良百姓,好好处理官曹文书,按规矩办事。至于郡中叛贼的事情,交给我负责就好了。孙坚不愧是当世猛将,亲自率领士兵,当场就进行了军事谋划安排,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区星的叛乱。当时周朝和郭石等人,分别在零陵和贵阳地区领兵造反,与区星这个造反派遥相呼应。孙坚在没有朝廷诏令的情况之下,直接领兵跨境作战,将周朝和郭石两人的叛乱也顺手给平定了下来,三个郡的叛乱瞬间平息。朝廷记录孙坚先后的功劳,直接晋封其为乌程侯。

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的时候,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因为争权而同归于尽,董卓借机领兵控制都城洛阳,并且独掌朝纲废除少帝刘辩,扶持陈留王刘协作为傀儡登基。董卓掌握了朝廷大权之后,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孙坚得知消息后曾经感叹,如果当初张温听了我的话,朝廷哪里会经历这般浩劫。董卓独霸朝堂的行为引起了公愤,天下群雄就像是嗅到了肉的狼群一般,纷纷打着讨逆的旗号,兴兵讨伐董卓。

孙坚也抓住机会起兵讨伐董卓,不过在正式开启讨伐战争之前,孙坚又做了几件事情。当时担任荆州刺史的王睿,曾经和孙坚共同合作镇压零陵和贵阳的叛乱,在共同处事的过程中,王睿十分瞧不起孙坚这位武官,经常毫不掩饰的对孙坚流漏出轻蔑之意,孙坚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这次在讨伐董卓行军的路上,孙坚在经过荆州之时,借助武陵太守曹寅伪造的光禄大夫温毅的命令,直接将王睿给诛杀掉了。

随后又在经过南阳之时,因为南阳太守张咨听从手下建议,对于孙坚要求南阳提供大军后勤的要求,十分傲慢地不予理睬,所以孙坚便设计将张咨给骗到大营,果断的将其给推出去砍了,这番杀鸡儆猴的操作之后,彻底的震慑住了南阳郡的官吏们,孙坚的上万人部队,不仅彻底解决了后勤问题,同时后勤粮草质量也获得了极大地提升。随后,孙坚又赶到鲁阳和袁术会晤,两人各取所需的结成了联盟,孙坚壮大了袁术的武装力量,而袁术投桃报李的向朝廷请命,要求晋升孙坚成为了破虏将军,并且让其兼任豫州刺史。这些事情全部做完之后,孙坚便率军驻扎在了鲁阳,为讨伐董卓进行战争准备。

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的时候,孙坚的大军在鲁阳修整完毕,便想要开始进军讨伐董卓。在大军临出发之前,孙坚派遣公孙仇去催促大军粮草,并在鲁阳城东门外设帐,率领属下设宴为公孙仇送行。董卓得知孙坚准备领兵前来攻打自己,便派遣手下数万人前来攻击,先行的数十探路骑兵率先赶到。当时孙坚不慌不忙的下令整顿军队,直到董卓的数万大军全部出现在视野中时,孙坚才慢慢离开座位,领兵从容不迫的缓慢退入城中。孙坚入城后对属下说道,刚才我之所以没有立即起身,是担心士兵见状会产生混乱,从而导致众位不能够安全地返回城内。董卓的部队见到孙坚部队十分严整,最后也没有敢向其发动进攻,最后撤兵离去。孙坚不战而屈人之兵,充分地显示了其善于用兵的谋略和才能。

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的时候,孙坚率领豫州军向梁东进发,想要迂回进攻洛阳。结果却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给包围了,经过一番交战之后,孙坚被迫率领十余骑突围而逃。孙坚平时喜欢带一顶红头巾,在这次败逃的危机时刻,为了能够顺利逃脱,将标志性极强的红头巾,给心腹部下祖茂戴上,让其负责吸引敌军注意力,这才从小路成功逃了出来。孙坚遭遇此次几乎丧命的大败之后,并没有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是沿路收拢被打散的士兵,借着混乱的机会占据了太古郡的阳人,准备伺机而动一雪前耻。董卓听说孙坚占领了阳人后,当即派遣胡轸作为大都督,吕布作为骑督,率领五千人马前往征讨。

要说孙坚也是命好,因为吕布等人嫉妒胡轸,因此故意误导胡轸率领疲惫之师对孙坚发起进攻,并且在大军中散布流言,导致胡轸被孙坚杀得丢盔弃甲,就连董卓手下大将华雄,也在这次的战役之中被孙坚所杀。孙坚因为这次挫败了董卓大军的进攻,从而名声鹊起,声望比之先前更胜。有人趁机向袁术进谗言说,倘若让孙坚占据洛阳,趁机发展壮大起来,未来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岂不是除去一狼,却又添一虎吗。袁术因此对真的怀疑起孙坚来,并下令不再给孙坚提供粮草供应,孙坚大军后勤粮草被断,焦虑万分。孙坚大军的驻地距离袁术有一百多里,无奈之下连夜骑马赶去面见袁术。

孙坚在袁术的大帐中,在地上划来划去的分析形势,并且对袁术说道,我之所以如此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对上是为国家讨伐逆贼,对下是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对董卓并没有什么刻骨的仇恨,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居然对我产生了怀疑。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和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孙坚的这番话,让袁术心怀愧疚,当即下令为孙坚的大军拨付粮草补给,孙坚也因此解决了一次危机。

董卓十分忌惮孙坚这位猛将,曾经派遣李榷和孙坚商谈,想用联姻的方式拉拢孙坚,并让孙坚列举能够担任刺史和郡守的人员名单,答应保举和任用孙坚选择的人员。在董卓给出的极度诱惑面前,孙坚义正言辞地说道,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随后更是直接发兵洛阳,率领部队挺进到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董卓之所以十分忌惮孙坚,实际上是因为在为朝廷平定边章和韩遂的叛乱时,董卓见识到了孙坚的可怕军事谋划才能,当时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佐军司马的孙坚,军事见解便和董卓的想法差不多,所以董卓才这样忌惮孙坚。

孙坚领兵推进到离洛阳九十里的时候,董卓亲自率领大军与孙坚交战,却被孙坚重创,最后留下吕布断后掩护,自己则无奈的转守渑池和陕城。随后,孙坚继续领兵推进,在洛阳城与吕布正面交战,吕布最终不敌败走,孙坚大军顺利进占洛阳。而董卓也在孙坚大军的威胁下,果断地带领着群臣和傀儡皇帝迁都长安,不仅放火烧毁了洛阳城,还将汉室帝王陵寝给盗掘了。孙坚进入洛阳之后,命人修复了被盗掘的皇室陵寝,并派人清扫了皇室宗庙,进行了一番祭祀,随后领兵返回了鲁阳。

实际上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率领的大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正面硬钢并且取得大胜的部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孙坚虽然孤军奋战,却依旧凭借着一己之力,将董卓打的不得不选择放弃洛阳,狼狈进行西迁。而在董卓西迁之后,关东群雄也彻底的撕下了伪装,毫不掩饰的展现了各自的野心,纷纷开始拓展自己的领土,迅速的将讨伐董贼的事情抛到了脑后。甚至就连袁术和袁绍两位兄弟,也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翻脸。在袁术派遣孙坚攻打董卓未归之时,袁绍便任命其他人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豫州刺史治所阳城,想要凭借武力手段直接夺取孙坚豫州刺史的权利。自己的老窝都被人给端了,孙坚也顾不上什么董卓了,叹息的率兵夺回了豫州的控制权。随着孙坚的撤离,讨伐董卓的战争宣告彻底结束。

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的时候,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城之间迎战。孙坚成功击败黄祖,并乘胜追击渡过汉水,领兵包围了襄阳。刘表关闭城门死守,并派黄祖连夜出城前去调兵。当黄祖调兵归来之后,孙坚再次与其大战,黄祖再次败逃到岘山之中,孙坚紧随其后的追击时,被黄祖的部将从竹林中放暗箭射中,最终当场阵亡。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带给大家 历史 启迪的祥龙。希望大家能够在祥龙的讲述中获得收获。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的看法,欢迎相关的大能,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在评论区,我们大家相互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是不是实力最大的呢?

袁术当时已经是后将军了。这个后将军很了不得,由于袁术还是南阳太守,他这个后将军就能合理合法地征用和调动当地的正规军。而且袁术管理的这片地方比较有钱有粮,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理论上这四个州的实力最强。但事实上韩馥的上将潘凤提斧出战,被华雄一刀斩杀了。孔伷、刘岱、陶谦由于恐惧干脆避而不战。

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曹老板是这次事件的发起人。但他的实力却并不强大。只不过在陈留招了几千兵马,手下战将也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六人。奋武将军曹操。

袁术是嫡长子,一直对庶出的袁绍不感冒,尽管如此,盟主袁绍令先锋孙坚出战,当先锋孙坚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才逃了回来后,盟主袁绍见孙坚兵败,讨董全程,袁绍麾下没有出场一将,部队也不曾出现在前线。但袁绍作为联军盟主,自然给联军整体的决策做出了一定贡献,给个单独分类。赶紧召集诸侯们商量对敌,诸侯们都十分惊恐,黙不作声。袁术这个人也不可小觑。占据淮南兵精粮足,况且手下有孙坚那样的猛将。

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书中写“十八路诸侯”联合对抗董卓,但是说了这么多年,你知道这十八路诸侯都是哪十八路吗?当年讨伐董卓的都有哪些人?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当公孙瓒率兵前往洛阳时,谁牛谁说话就算数。鉴于这个和事实上的当时的盟主就是袁绍,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实力最强的就是袁绍!!

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中,谁手中的权利是最大的?

这是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大奸臣董卓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那么这些诸侯里面谁的官职最大呢?

汉灵帝时期,十常侍干政乱国,外戚大将军何进决定铲除宦官,结果反被宦官所害。西凉董卓受何进、袁绍征召进京平十常侍之乱,于北芒立下救驾大功,入京后把持朝政,专权擅威,少帝无过,董卓强行废掉改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后又弑害少帝和何太后,一时权倾朝野,威震天下。

董卓在京师挟制皇帝,专权误国,这引起了地方诸侯的极大不满。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的刺史、太守,以讨董卓为名,集结了十八路诸侯(实际没这么多),大家共推袁绍为盟主,集结军队共同讨伐董卓。

十八路诸侯具体为: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盟主: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但是在正史记载里并无十八路诸侯之说。除了曹操早在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率先起兵外,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起兵的州牧、郡守共有十家,加上后来加入的张邈之弟张超和依附袁术的长沙太守孙坚,总计十三路诸侯,这十三路诸侯之外,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都是《三国演义》强加上去的。

与《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会盟,大军集结在洛阳外围共讨董卓的大场面不同,《三国志》、《后汉书》等都记载这些诸侯都驻扎在不同的地方: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颖川、韩馥屯兵邺县、袁术屯兵南阳、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而且袁绍的盟主之位只是众人“遥推”,而非像《三国演义》所写那样袁绍在众诸侯面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再说到这些诸侯当中谁的官职最大,我们可以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找到答案: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里面后将军袁术领衔,韩馥、孔伷、刘岱都是州牧、刺史居次,后面几个,包括袁绍都是太守级别,只能居最后。

袁绍、袁术兄弟所在的“汝南袁氏”天下闻名的望族,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在东汉末年也是极为显赫。袁术身居后将军之职,这个军职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担任过后将军。东汉时期,军队将领由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组成。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像汉灵帝时期外戚何进担任的就是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位在三公之下,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

而州牧和刺史,都是两汉时期的地方官名,为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是太守的上级。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原冀州牧刘焉(益州牧刘璋之父)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故而资历较高的冀州牧韩馥能排在袁术后面。

袁术的后将军属于京官,地位与上卿相当,而州牧刺史作为地方主政官员,手握地方军政大权,是属于真正的实权派。袁术的后将军权不及州牧,但地位却要高于州牧。而从他们的年俸上来看,袁术的后将军属于“中二千石”,每个月能领到180斛粮食的工资。而韩馥的州牧则属于“二千石”,每个月只能领到120斛粮食。奉禄的不同也体现出了他们地位级别的不同。

既然袁术在十三路诸侯里面官职最大,为什么众人没推他为盟主而推袁绍为盟主呢?

其实袁绍、袁术这两人虽然虽然都是司空袁逢的儿子,但袁术是嫡子,袁绍虽居长却是庶子,袁术一直都看不起这个兄长,袁绍自然也不待见他,两人的兄弟之情可谓是极为淡泊的。

袁术顶着“四世三公”的家族光环,早早就在东汉朝廷展露头角,但他素无威信,没有袁绍的英雄气概,很多人都认为袁术是沾了他父亲司空袁逢的光。袁绍就不同了,他早年当过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西园八校尉是汉灵帝设立的亲军部队,直属领导就是自封“无上将军”的汉灵帝刘宏。董卓谋废汉少帝刘辨,满朝大臣无人敢做声,袁绍第一个站出来怒斥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就只有董公你一人么!”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离开洛阳前往冀州。

袁绍的圈子不是袁术所能比的,十三路诸侯多与袁绍亲近而疏远袁术,但袁绍也自知自己被推为盟主官职还不够高,于是就自封了个车骑将军,总算是把弟弟袁术压下去了。

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十八路人马中谁官职更大呢?

在十八路诸侯当中,袁术的官职应该是最大的,当时袁术的官职是后将军南阳太守,通过这个职位我们可以看出来袁术当时除了是被朝廷敕封为后将军以外,还是南阳本地的太守。要知道后将军这个级别已经算是比较高了,在当时的东汉朝廷当中后将军的职位也仅仅只是比九卿低一些,况且袁术还有一个南阳太守的职位,太守就相当于是一个地方的行政官员,在南阳有着生杀大权的。

比较讽刺的一点是袁术这个后将军的职位还是董卓敕封的,当初董卓为了巴结袁氏家族就给袁术封了一个后将军的职位,但最后让董卓想不到的是袁术竟然以后将军的名义参与了十八路诸侯的联盟。在袁术之后就是韩馥了,她当时担任冀州牧 ,州牧这个职位已经非常高了,相当于一洲之主。在这之后应该就是刘岱以及陶谦这些人了,因为这些人曾经都是做过刺史的。

可能很多人会比较的疑惑,那么既然袁术的官职是最大的,那为何在十八路诸侯联盟的时候,袁术不是盟主反而让袁绍捡了个漏儿呢?这个其实就要从两个人的威望来说了,袁术和袁绍本身都是袁氏家族的子弟,而且袁术还是嫡出,按道理来说袁术的地位应该会更高一些,不过可惜的是袁绍当时在朝廷当中的名气要更加高一些,所以才会由袁绍来担任十八路诸侯的盟主。

当然了,在乱世当中想要成就一番霸业并不是说你的名气越高机会就越大的,还是要看你的个人能力。像袁绍以及袁术这些人的出生是比较好的,先天资源比较的优厚,但一手好牌最后被他们打的稀巴烂。在乱世当中最后成就一番霸业的反而是刘备以及曹操这些后起之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