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玄宗因为堵车罢免两位官员,大臣是如何劝他的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08:48:13

唐玄宗因为堵车罢免两位官员,大臣是如何劝他的呢

开元五年(717年)秋天,河南崤山峡谷发生了一次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车马绵延达几十里长。在那个年头,堵车也不是多么新鲜的事,可问题在于,这次堵住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车队。谁都知道一个道理,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果然,河南尹和知顿史被就地免职。

两位官员没做好交通疏导工作,遭受处分也理所当然,不过多少还是有点冤。

原来,这一年关中平原粮食歉收,首都长安供给吃紧,唐玄宗决定带着政府官员到洛阳去办公,一来车马带的太多,二来山区路况本来就不佳,所以发生堵车事故也在情理之中。可是皇帝正在气头上,一般人还真不敢招惹。这时,宰相宋璟站了出来,劝谏道:“陛下您还年轻,因为出巡时道路没修好就罢免两个大臣,恐怕大臣们都会觉得您讲排场、爱享乐,以后您再出巡,他们肯定到处搞形象工程,那老百姓可就要受苦了!”

唐玄宗不是个糊涂的皇帝,马上意识到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了,就想把那两个官员官复原职。可又遭到了反对,宋璟说:“陛下本来准备治他们的罪了,因为臣一句话就赦免他们,这不是把过失归于陛下,而让臣子我树私恩吗?不能这么做。依我看,陛下不如先把他们免职,让他们先待罪,然后再下旨赦免他们,让他们官复原职。这样,他们不就感激陛下的恩德了吗?”一语点醒梦中人,唐玄宗幡然醒悟,对宋璟更是肃然起敬。

春秋时,也有一件类似的事。

有一年冬天,齐国宰相晏婴出使鲁国,那时交通不发达,等他完成外交使命回国时,却发现都城临近皇宫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原来齐景公心血来潮,要建一个亭台作为自己的休闲之所。这是个大工程,征发的役民自然不计其数,正赶上那年的冬天格外冷,许多人因此冻饿而死,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晏婴面见齐景公,汇报出访成果,齐景公设宴为他接风。酒喝得正高兴时,晏婴说要唱支歌祝兴,说完就站起身唱道:“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一曲唱罢,他禁不住泪流满面。齐景公立刻明白晏婴指的是他大兴土木的事,马上下令停工。

晏婴向齐景公拜谢后就出宫了,但他并没有传达齐景公的命令,而是直奔修建亭台的地方,看到有不用力工作的人,就亲自下令施以鞭打,并且说:“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还得盖个房子来躲避湿热,你们为什么不乐意给君王盖个台子呢?”那些役夫们都愤恨地说:“晏子真是助纣为虐啊!”

晏婴走后不久,齐景公的停工命令就传到了,人们欢呼雀跃,高兴地称赞国君的恩德。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喟然长叹:“古代善于做臣子的人,总是把好名声归于君王,而把坏名声留给自己。在内指出君王不对的地方,在外则称颂君王的美德,所以即使是侍奉一个懒惰的君王,也能让他垂衣而治。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晏子了。”

就人的本性来说,谁都希望好事自己做,好名自己得。宋璟和晏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功归于上,过归于己”,不树私恩,不立私德,如此才会赢得信任和尊重,这也正是他们在历史上出类拔萃、留下美名的原因。

唐玄宗经历了怎样的政变,才上台

早年经历
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2] 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
永昌年间(689年),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载初二年(690年),李隆基五岁时,父亲李旦被祖母武氏废除帝位,迁居东宫。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3] 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4] ”随之扬长而去,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宠爱他。[5]
虽然李隆基获得了祖母的宠爱,但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其母窦氏与嫡母皇嗣妃刘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尸骨无踪。根据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卢氏和李隆基的姨妈窦氏[6] 抚养、照料过年幼丧母的李隆基。李隆基先被封为楚王,后改封为临淄王。景龙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别驾。[7]

政变夺权
李隆基题跋像
景龙四年(710年)从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太宗时,选官户及蕃口中骁勇的武士穿虎纹衣,跨豹纹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武则天时增加为千骑,李显时发展为万骑。李隆基非常重视万骑的作用。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景龙四年(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等,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有人建议,把发动政变的事先向相王报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于是,决定背着相王,立即行动。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等人穿便服,进入禁苑,到苑总监钟绍京住处。这时,钟绍京反悔,拒绝参加这次政变。但其妻许氏却坚定地说:“忘身殉国,神必助之。既然参与同谋,即使不参加实质的兵变,势难免罪。”钟绍京于是前往拜谒李隆基。入夜后,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先后来到,请李隆基发布命令,终于定于七月廿一夜发动政变。
当夜,葛福顺突袭羽林营,杀韦跨、韦播、高嵩,策反了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会师于凌烟阁。李隆基引兵入称:“韦氏毒死先帝,阴谋危害社稷,今晚应该要一起诛杀诸韦。”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并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9] 这时,李隆基才将唐隆之变的经过报告相王。相王抱着李隆基哭泣著说:“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当日,隆基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10]
太平公主恃著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伂,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
景云二年(711年)二月,睿宗命太子监国,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由太子处分。先天元年(712年)七月,睿宗禅让于太子。太平公主虽力劝睿宗不要放弃处理大政的权力,但已无济于事了。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

登基为帝
到景云三(712年),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唐玄宗画像
据称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孙)、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胡僧惠范合谋推翻李隆基,并且太平公主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甚至已经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
魏知古将之报告李隆基,玄宗与王琚、张说、崔日用讨论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玄宗的内兄)、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动。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各骑马。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谁能给我说说唐李隆基时的韦坚案,杜有邻案?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京向唐玄宗献对吐蕃作战中的战利品时,发现宰相李林甫专权、正大力排挤太子李亨。皇甫惟明曾经担任过太子李亨的幕僚,颇为念旧,心中对李林甫大为不满,便趁叙职时劝唐玄宗罢免李林甫。并提出刑部尚书韦坚有宰相之才,可以起用。皇甫惟明的介入,使李林甫和太子一方的暗中较量一下子成为公开的秘密。
  韦坚,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郊区),是太子妃韦妃的哥哥、太子李亨的内兄。原为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太守,领江、淮租庸转运使,以办事干练而著称。玄宗让其督办江淮租运,每年增加数目极大的钱财。在长安东郊广运潭(南方租赋漕运总码头)落成典礼上,韦坚还特意为到场的玄宗安排了歌舞节目,一百多人齐声唱道:“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旧唐书·卷一百零五·韦坚传》)由此可见,韦坚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玄宗听到他的乳名“三郎”出现在歌词中,龙颜大悦,认为韦坚能干,所以立即升官加以重用,由此引起了李林甫的嫉妒。韦坚的妻子是李林甫舅舅姜皎的女儿,算得上是很近的亲戚关系。在韦坚未被玄宗宠信之前,韦坚和李林甫的关系甚为亲密,随着韦坚的日益见宠,李林甫害怕危及自己的宰相地位,对其非常厌恶。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韦坚不得不与太子李亨结盟。
  李林甫得悉皇甫惟明的言行后,怀恨在心,决定报复。他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开始布置反击并加快了行动的步骤。这时候,杨慎矜成为李林甫对付太子集团的一员干将。
  杨慎矜,乃隋皇族一脉,隋炀帝杨广的嫡系玄孙。按说隋被唐灭,杨李二姓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但在唐玄宗时,由于国力强盛,政权巩固,观念开放,在任人为官时不拘一格,很少顾及门第出身,杨慎矜因“沉毅有材干”充太府出纳,颇以政能知名。李林甫觉得此人可用,破格将他擢升,并有意让他取代太子集团中的韦坚。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夜,风清月朗,太子李亨出游,借观灯的机会,在市井之中匆忙与韦坚见面。玄宗忌讳皇室人员与外臣相交,曾经发布敕命:“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太子李亨与韦坚的碰头也是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原因。之后,韦坚又匆匆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崇仁坊中的景龙道观。
  一直在后面紧紧跟踪的杨慎矜立即上奏弹劾,说韦坚与边将私会,违反了国法。李林甫也立即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将要支持太子发动政变。皇甫惟明与韦坚因此锒铛入狱,李林甫又让杨慎矜、杨国忠、王鉷、吉温等人一起出来做证。玄宗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二十一日,玄宗下制书责备说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定了个“干进不已”的罪名,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郡(今浙江缙云)太守。数十人受到牵连,韦氏家族被清洗一空。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治今贵州遵义)太守,并籍没其家。天宝六年(747年),皇甫惟明被杀。
  玄宗没有轻易涉及太子,这一处理,只是限于惩治韦坚、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未有任何针对太子亨之处。皇甫惟明的兵权则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与太子李亨关系亲密,朝廷上人人皆知。这一结果,导致太子李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奈何。
  然而,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原来,韦坚被贬后,他的弟弟韦兰、韦芝上书替兄长鸣冤叫屈,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援引太子李亨作证。这样一来,事情一下复杂起来,唐玄宗龙颜震怒。太子李亨担心遭祸,惶惶不可终日,立即上表,表明与韦坚兄弟毫无干系,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坚决请求离婚,表明了“不以亲废法”的态度。唐玄宗听任太子李亨与韦氏离婚。韦氏被废为庶人,出家为尼。
  在这一回合的争斗中,李林甫虽然成功铲除了韦坚等人,但太子的不得已离婚之举,使野心勃勃的李林甫一时受挫。他借机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江淮一带大批无辜的漕吏、船夫都被打进大狱,监狱人满为患。地方官趁机敲诈,导致许多犯人死在牢中。这件大案牵扯广泛且时旷日久,直到天宝十一年(752年)李林甫死后,方告结束。   天宝五年(746年)年底,太子李亨的姬妾杜良娣(东宫的内官有妃、良娣、宝林三级,还有诸多宫女。良娣是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的父亲杜有邻惹上了官司,酝酿成另一起大案。杜有邻时任为赞善大夫,正五品官,为太子东宫官属。杜有邻有一女(杜良娣的姐姐)嫁给左骁卫兵曹柳勣。曹柳勣生性狂疏,不拘小节,喜欢交结豪俊之士,与淄川太守裴敦复、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等皆结为好友。李邕性喜豪侈,不拘小节,任职期间纵求财货,驰猎自恣,多次因贪污被人告发,屡遭贬斥,但才艺出众,人争睹其风采。他擅作碑颂,精于书法。许多人手持金帛拜访,只为求取他的文章和书法。
  丈人杜有邻和女婿曹柳勣性情大不相同,杜有邻接受不了曹柳勣的轻傲狂放,而曹柳勣则讥笑杜有邻的迂腐胆小。这样,二人积怨越来越深,甚至相互仇视。有一天,为了一件小事二人又争吵起来。杜有邻凭借自己的长辈资格,狠狠地训斥了曹柳勣。曹柳勣一贯心孤气傲,一气之下,他就写了一篇诬告状,诉状刚好落到李林甫的手里。
  曹柳勣状告杜有邻的罪名是“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这项罪名很重,宰相李林甫借口案情重大,直接由委派人员审讯。曹柳勣告发丈人杜有邻,起因简单,不过是挟怨报复,谁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将李邕、王曾等一批人都牵扯进去,最后太子李亨也被牵连进来。玄宗听说涉及太子,立即令京兆府会同御史台官员审问。案情很快明朗,原来都是曹柳勣搞鬼。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曹柳勣诬告,先将案情扩大,又引李邕作证,使案情一下子扩大到地方官员,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势。
  玄宗有鉴于祖母武则天之后朝政动荡,所以保持了谨慎的态度。但他对下级官员的告密未加宽贷,因曹柳勣、杜有邻等与皇室有亲戚关系,特予免死,判杖决,贬往岭南。但执行杖刑的过程往往因人而已,在李林甫授意下,杜有邻、曹柳勣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妻儿家小流徙远方。由于牵连出李邕,李林甫特命人奉敕往北海将其杖死。李邕时年已七十多岁。之前曾经有人对李邕说:“君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然终虞缺折耳。”(《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想不到果然应验。
  杜有邻一案使太子李亨十分不安,他眼睁睁地看着岳父等人冤死却无可奈何。命运常常会捉弄人,有时甚至是非常残忍。李亨非常喜爱杜良娣,却不得不解衣避火。他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无私,即派心腹宦官李辅国去宣布他与杜良娣离婚的决定。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此时,杜氏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凄惨。据野史记载说,李辅国揣摩到太子不能忘怀杜良娣的微妙心思,悄悄为无家可归的杜良娣做了一番安排。这雪中送炭的举止令太子李亨格外感激,以致太子当了皇帝后,立即赋予李辅国至高的权力。

李隆基以忍制动伺机谋变

人生难免会遇到坡坡坎坎,向坑中急行,不是正当的进步;向安稳处退后,也不是怯懦的落后。大丈夫能屈能伸,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忍耐而不逞匹夫之勇,这在权力的争夺中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
唐玄宗李隆基,是高宗李治的孙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又称唐明皇,他在位44年可谓毁誉参半。他在位的前半期唐朝的政治还是比较稳定,但后半期由于宠爱杨贵妃而在历史上闹得沸沸扬扬,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是在他的执政期间发生的。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评价他的政绩,而是要看一下他是如何忍辱负重地谋得帝位的
李隆基20岁以前是在武则天执政的时代度过的。当年武则天初取帝位试图建立武周王朝时,企图把李唐宗室赶尽杀绝,于是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见莫敢多言,道路以目,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李姓尤其是原皇室是极为不利的。而李基隆便是在此种逆境中求存。同处逆境的李隆基七伯父中宗李显、父亲李旦和哥哥们采取的态度是悲观消极,一蹶不振;而李隆基却是自强不息,待机奋起
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李唐宗室与武氏集团进行殊死斗争之时。李唐宗室不满武周统治,图谋恢复李唐社稷。面对这极其严酷的社会现实长辈、同辈们的大量被杀,国号被改为周,父亲被改姓武,从皇帝降为皇嗣,使李隆基痛心疾首,立志报这血海深仇,雪这奇耻大辱。于是,他在非常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为了保护自己,决心自勉自强,等待时机,同时,努力学好本领。他在父亲李旦的严格教育下,刻苦读书练武,读经书,博览群书,钻研天文、历法、音律、书法,学习骑马、射箭,使自己在文武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平时他都装作迷恋于声色大马中,实际上却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
神龙元年正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即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帏,袁怒己联合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让位给中宗。上天创造了这个机会给李隆基。中宗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复兴措施。如恢复国号为唐;下令各州只设寺、观一所,以减轻百姓负担;各州百姓免一年租税,房州百姓免3年劳役;释放宫女3000人;赏赐张柬之等功臣;惩办二张党羽;昭雪冤案,惩罚酷吏;鼓励直言、荐贤,等等。但是好景不长,风云突变。以韦后为首的韦氏集团,与武氏集团余党武三思、上官婉儿、武懿宗、守宗客、宗晋卿等人,互相勾结,组成了韦武集团。他们采用各种阴谋手段,把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杀害,掌握了朝廷大权
景云四年六月,韦后梦想当武则天,便与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密谋毒死了中宗
中宗死后,韦后先密不发丧,然后召亲信入宫商讨对策。后来韦后搬出年幼无知的李重茂上台当傀儡皇帝,尊韦后为皇太后,并由皇太后临朝摄政。她还想爬上皇帝的宝座,准备对李旦下毒手
正在这个关键时候,有胆有识的李隆基看准了朝廷上下不满韦后的机会,毅然决定发动宫廷政变
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和刘幽求、钟绍京、薛崇简等人,率领万骑和总监丁夫突入长安玄武门,冲到了太极殿。韦后对这一变故茫然不知,等到外面杀声四起时才急忙从寝宫逃出,连外衣也来不及穿,刚一出门,即被乱兵杀死。安乐公主则正在描眉,未及回头就被士兵斩作两截,从此真的进入安乐之乡去了。李隆基分派万骑把韦武集团成员消灭干净,终于报了仇,雪了耻。至此,李唐宗室又开始掌握了政权
韦武集团被铲除后,李隆基、太平公主和众大臣商议,由太平公主出面,叫少帝让位给李旦,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睿宗比较软弱在位时一直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搞政治平衡,不愿与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他即位的第一年,主要听李隆基的话,任姚崇、宋_等人为相,做了一些好事:如重用忠良,贬斥奸臣,大裁冗官,昭雪冤案,政治比较清明,颇有新兴气象。因此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
然而,太平公主却经常叫人散布流言蜚语,在李隆基周围安插了不少耳目,叫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并且不断向睿宗打小报告,挑拔他们父子关系。还组织宗派小集团等这些卑鄙手段,使她在睿宗面前逐步占了上风。所以睿宗即位的第二、第三年,大多听太平公主的话,并以窦怀贞、肖至忠、岑羲、崔浞为相,做了不少坏事,政治日益腐败
因此当时人说: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因此,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出现间隙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间隙由来以久。景元四年,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胆大妄为,毒死中宗李显,立少帝李重茂,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上演了一场武则天的故事。韦氏宗族亲信把持李唐上下,甚至要谋害相王李旦。为了逐杀共同的政敌,李隆基考虑到韦氏势众,于是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密结禁军,与刘幽求等人起兵突袭杀了韦后及其党羽,李旦上台,是为睿宗。李隆基因拥立大功,先是封王封相,领马骑禁军,后又册立为太子。睿宗初上台,听从李隆基的劝告,任用宋_、姚崇等人为相,整顿吏治,贬斥奸佞,一时政风变浪。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之女,自小聪明过人,长得很像其母,又机敏沉着,善于权略,武则天当政时,即参与谋划。当初诛杀张易之兄弟,她立有大功,现在同侄子联手,再立灭韦新功,这两次关系到李唐王朝兴亡治乱的重要大功,加上自己的亲哥哥睿宗为帝,自然地,她的权力欲和党羽势力在朝中也膨胀起来。她的三个儿子被封王,其他儿子起码也进入九卿之列。睿宗对她非常偏爱器重,每次与她议论朝政,往往相坐逾时,时间很长。如果有几天太平不来朝殿,睿宗就叫宰相去她的府中询问。太平长期侍奉武则天身旁,善于猜测上意,所以每当与睿宗议事,她都能迎合帝意,凡是她推荐的人,都会被睿宗封给高官,甚至当宰相。很快地,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网罗了大批党羽,势焰灼人。睿宗上台伊始,太平公主还不曾以李隆基为敌,欺其年少,想他不会有多少作为,逐渐地,她感受到自己的这个侄子英武过人,在朝中又得到人望,刘幽求、宋_、姚崇等不少人被其利用,已经势压自己,于是太平公主一改初衷,以李隆基为政敌,必欲除去而后快。先是她极力劝谏,反对睿宗立隆基为太子,布置密探,搜集李隆基活动的情报,又四处散布谣言,中伤李隆基。一时间,窦怀贞、肃至忠、岑羲、崔浞、薛稷、常元楷,李慈等宰辅重臣,都收罗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样一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间隙日益加深。

高力士怎么想的,为何要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

当时因为?安史之乱?,朝野震动,跟随着唐玄宗的大臣们都人心不稳,他们都认为是杨贵妃魅惑住了唐玄宗,才让前期贤明的李隆基不理朝政,还放权给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最后才导致了?安史之乱?。当时大臣们情绪非常不稳定,不处死杨贵妃不能使人心安稳,高力士为了李隆基的皇位着想,才劝李隆基赐死杨贵妃。

高力士对于唐玄宗,那可是忠心耿耿,全心全意的。武则天当政期间,高力士就已经在宫里当太监了,而且还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后来在李隆基跟太平公主争夺皇位时,高力士尽心协助李隆基,当时李隆基的食物都是高力士亲自以身验毒的。在高力士全力协助下,李隆基登上了帝位。在李隆基登基后,高力士还是一直全心全意的侍奉李隆基,李隆基也把高力士当成了最值得信任的心腹。李隆基都说了,高力士在外面侍奉的话,他睡觉都更加安稳。

而且对于唐玄宗,高力士可谓是不离不弃。在?安史之乱?后,很多大臣都投靠了安禄山,当时的太子都背叛了唐玄宗李隆基,但是高力士却一直跟随在唐玄宗身边侍奉他。历史上的很多宦官都只会一味逢迎帝王,他们不会管这件事好不好,只会在乎帝王喜不喜欢。但高力士不一样,他知道不杀了杨贵妃,唐玄宗这辈子只能在逃亡中度过了。所以他劝唐玄宗赐死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哪怕这样子劝谏有可能招来帝王的厌恶,对于宦官来说,被主子厌恶了可以说就相当于完蛋了。

高力士可以说是太监里忠君爱国的典范了,一生对于李隆基不离不弃,忠心耿耿。在听闻李隆基驾崩的消息后,高力士伤心得吐血身亡。高力士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宦?,这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