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安石跟司马光本是挚友

说历史 2023-06-08 09:27:06

王安石跟司马光本是挚友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友情

王安石跟司马光都是宋朝时期的大臣,很多人觉得那时候的王安石跟司马光是有很大的矛盾分歧的,也觉得这俩人一定是死对头,但是,其实王安石和司马光只是朝堂之上的对头,私底下的关系就等同于挚友。

那时候的王安石是留学归来的人才,所以他的主张就是要变法改革,那时候恰逢宋神宗继位,对王安石的这一想法很是感兴趣,所以任用王安石为宰相,那时候的司马光是老旧一派的代表,所以不支持变法,王安石就把他搞到了一个写书的位置上,并且大批人用要变法的人,但是那些人并不真的变法,而是想要借机升官,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后来宋神宗离世,他的母亲掌管大权,重新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而司马光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安石提拔的所有变法官员全部撤了,所以王安石也被气个半死。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王安石跟司马光本是挚友

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上持完全相反的观点,私下却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不很矛盾么?希望有哪位知识渊博的人释疑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都是崇尚道德的大人。他们两个人都是同属于士大夫阶级,并非不同阶级,振兴大宋王朝是两个人的一致目的,只是对改革宋朝积弱多年的现状政见不同。他们都认识到宋朝的弊病是国贫兵弱。

  司马光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用不足,在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解决方法是“节流”,但他认为节流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到的 ,要长时间等待。司马光认为财富都是取诸民,认为财富总量不变,天地之间财富是定数,国富则民贫,这种观点未免有点浅陋。

  王安石认为解决这种情况可以从开源做起,即做好理财,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所以这么看来,两个人并非利益不同,而是方案不同,而且两个人都比较固执己见,所以会有争执斗争。

  而且宋朝的士大夫待遇很好,不管是地位还是俸禄,生活的很悠闲。所以士大夫中出了很多有名的文人,比如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晏殊,三苏等。这些人相互敬佩,惺惺相惜。虽然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政见,但对王安石的文采文章评价很高。王安石对“保守派”(现在称其为保守派,虽有不妥)中的人士也评价很高。虽然并没有像楼主说的私下很要好,但却是相互佩服,私下绝没有放暗箭使阴招。

  综上,不难看出,司马光和王安石,利益一致,目的相同,文才道德均堪称人杰,两人相互佩服,惺惺相惜。只是政见不同而已。

“春夏秋冬” | 司马光与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不利不名空去国,雁飞叶落示归来。

秋风肯待主人至,篱下黄花随意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 ? ? 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1069)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 《元日》

同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变法,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写了这首 《客中初夏》 ,自比“葵花”,以示对君王一片忠心。 《晚秋洛中思归东园》 也是写于洛阳。

熙宁九年,王安石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 《梅花》 。

? ? ? ? 司马光和王安石原来是朋友,二人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品德、学识、性格等,但治国理念却截然相反。

司马光生于1019年;王安石生于1021年。

司马光1038年中进士;王安石1042年中进士。

王安石对变法坚决推行;司马光则极力反对。

王安石1069年开始变法;1070年司马迁离京。

1084年《资治通鉴》全部修完;1085年,变法结束。

公元1086年,5月,王安石去世;10月,司马光去世。

? ? ? ? 《资治通鉴》的起笔,源于司马光的反对变法。

《通鉴》中的变法,变法成功则轻描淡写,变法失败则浓墨重彩。

首先,魏文侯时期的李克变法让魏国迅速强大却只字未提;后有楚国吴起变法,吴起死在乱箭之下;秦国商鞅变法,商鞅车裂;韩国申不害变法,轻描淡写几句;……

如此写来一是让皇帝看到变法没有实质作用,二是提醒变法者变法没有好下场。

如《通鉴》开篇写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 ……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 表面上是批周天子同意三家分晋,实则主要是影射王安石等变法者是乱臣—才有余而德不足,以此来说明皇帝的职责在维护礼而不是法。这是读《通鉴》需要注意的一点。

? ? ? ? 二人虽然是政敌,互相打压。但是,从二人的人品来讲,却是光明正大的。两人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比如:两人都不喜欢饮酒,谁都不纳妾,都不喜欢奢华等等。正因为都是光明磊落之人,二人彼此都始终保持着一种敬意。司马光在《与介甫书》中说: 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也提到: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正印证了那句话: 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不正如春夏秋冬一样,四季交替,冷暖相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