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和朱允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前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大好时机,造成乌江自刎的悲剧。明朝建文帝,几次错失扣押朱棣的机会,无数次的机会在犹豫中错过,导致被夺位的结局。
朱元璋的接班人
一个皇帝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将其概括为四个字:“仁明果决”,确切的理解就是:“仁慈、明白、果决、决断”。朱元璋贯穿了这四个字,也努力按照这四个字的方向培养接班人。但是天不遂人愿,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具备这些能力后却英年早逝。为此、朱元璋转而培养长孙朱允炆,但是和父亲朱标相比,朱允炆无论哪一方面都相差甚远。
朱允炆是个仁君,敬重老师、孝顺长辈、宽厚臣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大臣们盼望的仁君类型。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加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倡导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天下来治理国家,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宽刑省狱、严惩宦官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朱允炆登基之后,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增加了诸侯的势力,导致诸侯国的势力增强,威胁到了朝廷。于是,朱允炆开始考虑削弱各大诸侯国的势力,增强手中的兵权。在一年之内,朱允炆将五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废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允炆本身还是有其精明之处的。
朱允炆多次错失良机
然而朱允炆的性格中,仁慈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面对只剩下的一位诸侯燕王,朱允炆多次犹豫:登基后,朱棣多次进京,朱允炆本来有可以扣押他的机会,但是他犹豫没做,后来朱棣的儿子也曾进京,朱允炆本可以用两位世子为筹码要挟朱棣,但是他还是犹豫没做。多少次在靖难之前可以动手解决的机会,都被他犹豫错过了。
而反观朱棣,在削弱其他诸侯的时候,早已洞悉朱允炆的目的,于是早早做好打算,丝毫没有念及亲情,开始摆兵布阵,迅速扯起靖难的大旗。
在靖难最开始的战斗中,朱允炆这一方的兵力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是由于指挥不当,朱棣一方的兵力不足,所以双方之间还是平手。后来,朝廷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极有可能胜利。但是朱允炆的弱点有一次的显现出来,朱允炆念及旧情,想要放朱棣一条生路,于是双方依旧僵持不下。经过四年的拉锯战,最终朱棣找到突破口,开始反击,朱棣也在这次靖难之中失踪了,丢失了帝王之位。
结语
作为帝王,犹豫不果断是最致命的弱点,这也是朱允炆帝位难守的原因。即使朱棣不造反,朱允炆在以后的统治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朱棣一样的人物。犹豫不决的话,朱允炆很有可能和现在一样的下场,再者过分重视文治而忽视武治,一样会轻易被其他国家侵略。因此,总的来说,朱允炆是一个好好先生,但是不是一个可以统治国家的好皇帝。
参考资料
《明史》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奉天靖难记》
朱元璋在遗诏中说朱允炆“仁明孝友”,这是为史家所认同的。朱允炆16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 ,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炆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有很多人也认为,建文帝的新政,是符合作为一位守成之君的。例如朱元璋是一个阴沉、猜忌之主,刑法很严,到了建文帝的时候,刑法宽松了很多。如果朱棣不造反的话,那大家是不是会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呢?历史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他是一位仁柔之君,就说他注定失去江山。建文帝手下有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一班忠臣,相信是可以做开明仁德的好皇帝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恭闵惠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建文是他登基后的年号,后人称建文帝。他是懿文太子的第二子,其母为吕氏。建文帝生来颖慧好学,性情温顺,又特别孝顺,深得太祖喜爱。十四岁时,懿文太子患病,他日夜守候在床前伺候。过了两年,太子病逝。建文帝被立为皇太孙。
1398年5月,太祖病逝。十六日,建文帝登基。后大赦天下,以第二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下诏行丧三年。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刚开始和朝廷势均力敌。苦战两年,后朝廷难以抵抗,燕军一路南下。建文帝因听信谗言,先后错失反败为胜的良机。
建文四年四月十五日,何福、平安败燕军于小河,斩其将陈文。二十二日,徐辉祖等在齐眉山打败燕军,斩其将李斌,燕兵害怕,图谋北归。这时,建文帝听信讹言,说燕兵已经投降,召徐辉祖回京,何福陷入孤立无援。二十八日,诸将与燕兵大战于灵壁,诸将全军溃败,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均被擒获。然兵临城下,南京城危在旦夕。建文帝见形势不利,想划地而治。
六月九日,命诸王分守都城,派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王常、都督王佐到燕军中去,重申割地罢兵之约。十日,又派谷王朱木惠,安王朱楹前往。燕王见形势大好,均不理睬。十三日,遣使者送蜡书四出,催促勤王兵。十四日,燕兵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图谋内应,被诛灭。谷王朱木惠及李景隆叛降,接纳燕兵入城,都城陷落。宫中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
燕王在宫中遍寻建文帝,未果。只发现了帝后的尸体,燕王下令厚葬。野史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时,剃发为僧,偷偷从地道溜走了。但至今死无对证。燕王登基以后,未曾放弃寻找建文帝。由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使得即位后的朱棣,一直惴惴不安,难以入睡。为了彻底找到建文帝,朱棣名义上派郑和出使西洋,宣扬大明的国威,但在暗地里,却指派官员深入民间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可始终一无所获。这也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后世评价建文帝,天性仁厚。登基之切,亲贤好学,招用方孝孺等人。他曾因病而辍朝,尹昌隆进谏,惠帝即刻引以自咎,宣告他疏于中外朝政,自我切责。又免除军卫单丁,减免苏、松重税,皆使百姓得到很大实惠。君主之德得以彰示天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0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董卓为什么会被恩将仇报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