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晚清官场到底有多腐败有钱就能当大官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06:54:53

晚清官场到底有多腐败有钱就能当大官

清末时候,官缺是可以公开拿来买卖交易的,买官即捐官成了有钱人富而优则仕的主要途径,只要肯花足够的银子,就能捐一个二品以下的候补当当。有钱人捐官容易,没钱人照样也能凭其他的手段博出位,男人没钱,夫人出马,打美色牌,照样能得偿所愿。

当时,有一个年轻的候补道台,一门心思想尽快补上实缺,就趁两江总督身染小恙的时候伺机行动。这个总督大人极好美色,都快七十岁了,身边却有六七个十七八岁的姨太太。总督大人生病了,小伤风而已。候补道台声称自己懂医,进去装模作样替总督把了把脉,说大人这病卑职不能治,但卑职内人肯定能医好。总督说那就请她来瞧瞧吧。

候补道台夫人名叫玉婀娜,不仅身材好,还颇有几分姿色,她随后便花枝招展地进去诊了脉,说大人这病不需吃药,按摩按摩就痊愈了。总督眯着眼儿说,到哪儿找会按摩的人呢?玉婀娜说,这个妾身恰恰懂一点。于是屏退左右,开始“按摩”。总督大人那些醋意正浓的小妾们觉得蹊跷,推门一看,逮了个正着。平时争风吃醋的几个人突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举起门闩把玉婀娜追得抱头鼠窜。可怜她花枝招展来,披头散发去。然而工夫却没白费,不到十天,候补道台就当上了筹防局提调和山货局会办,这可都是油水大大的肥差。

清末官场搞夫人外交历来不乏其例,但拐弯抹角的看起来比较复杂,因为当时女人不能做官。若像现在男女平等了,女人自己出马,直奔主题,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清朝,为何有人倾家荡产就为了做官?做官真的可以发财吗?并不是

正所谓「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钱甚至能买通鬼神,特别是在清朝的官场上,钱更是无所不能的。甚至,在清朝就有「 ”捐官做,买马骑”这样的俗语。 在清朝时期,捐纳买官并不算违法,而是官方许可的选拔官员的途径。官方认定的捐纳制度开始于康熙时期,结束于1901年。可以说,在清朝,官职其实就是一种商品。清 *** 都光明正大地买官卖官了,其他地方官员当然是上行下效了。 所以,不管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这些人都愈发地有恃无恐。于是,逢年过节的,清朝的官员们就最是忙碌,到处打点周全,生怕是遗漏了什么重要人物。更有甚者,将家产变卖,就为了搭上官场这辆班车。 俗话说得好:「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买官”之风助长了「 ”卖官”之风。这种歪风邪气一旦形成,势必会出现「 ”劣官驱逐良官”的现象。所以,若买官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惩处,卖官现象必然猖獗,买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在普通人眼里,做官是最容易捞到油水的,做官是最好赚钱的,于是,清 *** 有了捐官卖官的体制,自然,就会有不少的人想要买个官来做做。其实,这些捐官买官的人,大多都不是想要为百姓做点实事或是实现自己为国奉献的远大抱负,而是想要通过做官来赚取更多的钱财。 有些人认为,只要当官了,钱财那是动动手指的事情。因此为了当官,他们不惜变卖家产,狠下血本,只为能将本钱和利息全拿个够。「 ”千里为官只为财”,这句出自小说《活地狱》里的话,就将这些捐官买官之人的心里说得是一清二楚。 在清朝,官场上的捐官就是为了发财。 有些人做着买官之后白坐在家里就会有数不尽的钱财进入袋的美梦,以为,从此就能安枕无忧坐享其成了。这些人也就只有在做官之前,才能这样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因为,当他们自个儿走上了官场之后,就会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是有多天真。 中国的官场从来就不是一个安逸的地方,站在官场之上,就如同站在战场之上一样。如果,你不是只想做个一两年的官,而是想混得久一点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到处打点,不可能有「 ”只进不出”的好事。清朝官场的黑暗,我们从京官和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就可窥得一二。 在清朝,每当朝廷有什么变动,哪怕是极其细小的变动,在皇城里的京官通过口耳相传,总能摸索到一点门道,因此,和地方官员相比,京官的消息显然要灵通很多。京官靠近权力中心,不但,会掌握到关键信息,还有任免官员的权力,且握有这种重要权力的人不少。 而地方官员为了也能靠近权力中心,让自己的官路更加顺畅,就想要获取同样的重要信息,还想要得到京官的照拂,自然,也就会向京官馈送些银钱物件等。这样,地方官员通过钱财物件换取步步高升的机缘,而京官也能通过这样的关系敛聚钱财。 看似,这是一种各得其所的交易,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贿赂行为。只是「 ”贿赂”二字在那些自诩清高的人眼里是有辱斯文的,于是,这种贿赂方式便有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叫做「 ”馈赠相交结”。不仅仅是「 ”贿赂”这种方式被雅化,就算是「 ”馈赠”礼物都有一个好听的「 ”雅名”: 送在夏天的钱物叫做「 ”冰敬”,送在冬天的呢,就叫做「 ”炭敬”,送在离京时候的叫「 ”别敬”,也有「 ”别仪”的叫法。逢年过节送的那就是「 ”年敬”、「 ”节敬”。甚至,以时令季节送出的水果都要安个名头,若送的是西瓜,那就是「 ”瓜敬”了。而雅致一点的礼物,就有着「 ”笔帕敬”的名号,可以说,在大清朝诸如此类的名头真的是数不胜数。 清朝有个科二甲进士张集馨,他多次在外担任大吏,于是,离京的「 ”别敬”就用了他不少钱。他出了四次外任,就花了五万多两,以至于,他在自己撰写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一书中就提到过这种情况。 别说是这名张姓官员了,就连鼎鼎有名的曾国潘都没能避开这种文化。曾国潘就已经算是一个大官了,可是,他在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就给三江两湖五省的京官送了「 ”别敬”,共有一万四千多两,这件事,他在给自己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提到过。 从张集馨和曾国潘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 ”馈赠文化”所需的花销是非常大的,就算这些钱都是从百姓身上榨取而来的,那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行的,因此,并不是每个地方官员都有这样的勇气,敢随意进京当官的。 历史上,张之洞就曾经听到过山西不少的地方官员议论进京当官的事:「 ”不愿进京,恐花钱耳”。话又说回来,清朝官场形成这样的馈赠风气,最终,苦的也不是地方官员或是级别较低的官员,而是一众平民百姓。 捐纳现象之所以大行其道,这与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强烈官本位意识和「 ”皇权家天下”的意识,有着莫大的关系。权与贵本就连在一起,加之最高权力者从中亦能分得眼前的大头利益,因而成为 *** 裸的制度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的捐官现象》、《活地狱》、《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朝末期的官场是什么样的?清朝官场为何会被称为猪圈?

清朝末期的社会动荡不安,官场上腐败不堪,之所以称为猪圈,也是因为清朝当时的官场贪官很多,并且官场紊乱,并没有人管理,贪官腐败,弄得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清朝在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到了鼎盛的阶段,直到清朝末期,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呈现了一种腐败的状态。

贪官横行,官场上也是一片混乱。由于当时的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从而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作为把持权力的慈禧太后来说,当时的生活相当奢侈了。光是慈禧每日吃的饭菜便有上百道,而慈禧的过度奢侈也是导致清王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因为官场的混乱,从而让很多的贪官肆无忌惮。由于当时的社会非常混乱,因此很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当时的贪官不停的贪污甚至剥削农民,从而导致了官场上出现猪圈的模式。而猪圈是很脏乱差的,用猪圈来形容官场的话,那么可以想象当时的官场是有多混乱不堪了。

猪圈里的猪大多都是好吃懒做的,用猪圈来形容官场的话,其实也有官场上的官员整天好吃懒做,不为百姓干实事,只为了中饱私囊阿谀奉承,甚至是剥削农民的血汗钱。官场上的人办事也是很消极的,并不会认真的处理事情,而是等到上面有人来调查的话,那么就会阿谀奉承一下。

当时清朝末期的钱财,也就是国家的税收主要都是依靠农民缴纳的苛捐杂税。而这些官员为了中饱私囊,甚至会贪污国家税收,从而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同时因为官员的贪污,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清朝王一直处在这种混乱,并且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而这也是清王朝灭亡的必然趋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9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