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包拯的官职中最大的官是什么,换做现在能先斩后奏吗

以史为鉴 2023-06-20 06:48:41

包拯的官职中最大的官是什么,换做现在能先斩后奏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拯官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存在贪污的官员。他们就像是国家的蛀虫,做出的贡献不多,把大量的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最后加速国家的灭亡。要说近现代最大的贪官,莫过于和珅了,相传当年没收他财产的时候,他的私有财产,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收入,可见他平时贪了多少财。

与之相对比,有贪官就有清官。包拯又称包青天,可以说是史上最为清正廉明的官员了。包拯生活的年代是在宋朝,那个时代重文轻武,很多文官拥有很大的财富,同时又享有很高的地位,所以那个时代也催生了很多贪官。但是包拯出淤泥而不染,他仍然公正执法。

包拯的官职大,到底有多大呢?包拯曾经做过最大的官职就是三司户部和枢密副使,其中三司户部甚至还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但包拯做这些职位的时候都不是很出名,其中最为出名的一次便是包拯做开封府府尹。

电视剧里面所见的抱枕也大都是在这个职位,因为包拯做开封府府尹的时间最长,虽然这个官职不是最高,但权力很大,负责掌管整个开封的治安,放到现在来看,相当于一个区的警察局局长。而且由于皇帝对包拯很信任,便赐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利,这也大大增强了他的实权。

也就是说,比他身份高的人犯法,他都有权利直接捉拿,不需要再刻意先去上报,由此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毕竟这样先斩后奏的权力,唯有一个清廉的官员才能够拥有,宋神宗这样做也是对他给予了厚望了。

义薄云天的包青天包拯,最大的官职是做什么事的?

中国历史上判案铁面无私、为官公正严明的“包相爷”,在世人的心目中堪比“青天”。

然而,这位以为民申冤、造福百姓为己任的青天相爷,却未曾获得丞相之名,“相爷”之称实乃误传。

秦腔《铡美案》一剧,把包拯称为“相爷”,秦香莲有唱词道:“相爷替民伸屈冤……”然而,综观北宋一朝的官制和包拯一生的仕途,不难发现,包拯并未为相。





在宋朝的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仍居于核心地位,但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并不固定。

这明显是在集中皇权、分散相权,以缓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

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异,更加分散了正宰相的权力。





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有之事。但无论怎样调整宰相制度,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的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迈,他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步入仕途。

宋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后调任端州知州。

回京后,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





包拯曾七次上书弹劾江西转运使王逵,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朝野为之震动。

嘉祐元年(1056年),朝廷命包拯权知开封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包拯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皆可闻之。





包拯为官二十余载,最高任职枢密副使。而枢密院是管理军国大事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由此看来,包拯的职权与副宰相无异。然而,宰相的名号却始终没有落在这位铁面无私的判官头上,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放到现在,宋朝的包拯是什么级别的职位,权利有多大?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然而这一部电视剧拥有着好几个版本,里面有一位最让人深刻的人物,那就是包拯,据了解他是一位清正廉明还一身正气的朝廷命官,在电视上看包拯,就觉得他的权利非常的大,不少人就怀疑按照宋朝的制度来说,那么包拯有多大官,在我们现代来说是什么级别呢?



我们先来了解包拯的官职有多大,那时候包拯也可以说是一名公务员的进阶人物,他除了被贬职一次以外,一共升官了27次,那时候他当官才26年,也就是说包拯一年就要升一次官,包拯能够快速升官是因为他的自身努力跟做人的方式有关,在那时期就有句话:只要有包拯在,就不会有冤假错案存在,所以百姓称他为包青天。



包拯的一生当过很多官,级别比较高的就有好几种:三司户部判官,权知开封府使等等,因为那时候包拯职位高就连俸禄也不低,按照现代的来算那就是1400万一年,那时候包拯当枢密副使也是最高的官,如果按照现代来说那就是相当于副部长的级别人物了。



那么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老百姓有冤就会去击鼓伸冤,其实这也是宋代为了百姓们创建的制度,如果百姓觉得有冤就可以去击鼓,朝廷的人就会认真审判,还有一个在古代是不能做的,那就是百姓拦桥喊冤,因为这是属于越诉,意思是不通过下级审判,而是直接向上级告状,从隋朝开始就规定了,如果越级告状那么会被鞭打的,所以拦桥的事情在现实中是没有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电视剧上,是因为为了更好的把人物体现完美,所以才会有着拦桥伸冤的案件,这些都是电视剧的一些艺术手法而已,虽然这样的做法存在,但是古代人却不会选择去拦桥,而是去击鼓伸冤

包公最大做什么官

那时宋朝还未实行官品制度的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中央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 按照宋史来看 枢密副使是从二品官
包拯 (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注:以上是摘自《北宋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