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王爷见到大学士相遇的时候,到底是谁给谁行礼

以史为鉴 2023-06-20 06:43:47

清朝王爷见到大学士相遇的时候,到底是谁给谁行礼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王爷和大学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阶层鉴于前朝历代“相权扩张、欺压君上”的经验教训,并不设“宰相”一职。但实际上,清代官员等级的最高等级——正一品的殿阁大学士,基本相当于“宰相”一职,下辖百官、上佐帝王。

殿阁大学士,虽然是清代官员行政级别的顶点,但从根本上讲,这些位高权重、地位显赫的官员依然是受皇帝委派管理国家事务的“打工者”。相较于份属统治阶层的爱新觉罗氏王公贝勒们,大学士的地位似乎明显不如。

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关于清代王公贝勒和大学士之间的见面礼节,也基本沿用了统治阶层和受统治阶层的等级明确、尊卑分明。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清朝历史上的王爷见到大学士,到底谁该向谁行礼呢?

清初时期,相较于王爷们,大学士地位地下

清初时期,皇权因为王公贝勒、满洲勋贵的分化,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这一时期的王爷们在统治阶层占据着绝对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王爷们代表着一定程度上的皇权,乃系包括大学士在内的朝廷官员实际意义上的“主子”。有鉴于此,清初时期的大学士见到王爷,应“引身长跪”,仅次于面见皇帝时的“叩头成礼”。

影视剧中的“引身长跪”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崩逝,诸王公大臣齐聚商讨丧礼事宜,王爷们端坐而大学士们只能长跪。会议过程中,已经66岁高龄的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之芳,因年老体弱加上长跪疲劳而摔倒在地。端坐议事的王爷们,非但没有体恤老臣,反而纷纷指责老臣失仪,要求康熙皇帝依律严惩。

殊不知,这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引发了一场关于王爷和大学士之间的礼节之争,经过一番争论以后,在得到康熙皇帝“朕召大臣议事,如时久,每赐垫坐语。今大臣为诸王跪,於礼不合”的明确态度后,吏部给出王爷和大学士之间的见面礼节:凡会议时,大臣见诸王,不得引身长跪。着为令。

但此时也只是规定了大学士面对王爷不再行“引身长跪”,但必要的请安礼节依然必须。

清代王公影视形象

随着皇权集中的逐步发展,大学士的地位逐步提升

随着皇权集中的逐步发展,皇室宗亲乃至当朝皇子能够参与政事的机会越来越少,除了嘉庆朝初期“以亲王为军机大臣,未几,以非祖制罢”以外,王爷们的权势、地位逐步降低,而朝廷的首脑——大学士的地位和影响开始逐步抬升。

原因很容易理解,随着皇权集中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作为皇帝委派管理国家事务的大学士,逐步取代之前分权的王公贝勒,成为皇权的新代言人,地位自然会得到提升。

嘉庆皇帝曾经专门就相关礼节问题发布了谕旨,予以规定:

嗣后凡见亲王、郡王,如有仍蹈前辙,长跪请安者,即着王等自行参奏。如大臣等遇见时,亦即指名参奏。至侍卫、部院司员,於本管堂官接见礼仪,自有定分,遇有公事,只应侍立回堂,毋许屈膝请安。

从“引身长跪”到“例行请安则可”,再到“毋许屈膝请安”,王爷和大学士之间的见面礼节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

晚清时期的亲王秉政,让大学士的地位降至最低

其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清朝祖制中对于王爷和大学士之间的见面礼节,有着明确规定:

与大学士相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兼师傅者,或称老师,自称或门生或晚生。

也就是说,作为皇帝委托管理国家事务的高等臣属,大学士自清朝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了高于王公贝勒的地位,只不过在统治和被统治的影响下,这种关系并不稳定,行至晚清,王爷和大学士之间的关系再次发生了变化。

晚清官员形象

根据《清史稿·诸王列传》的记载,“穆宗践阼,辍赞襄之命,而设议政王,寻仍改直枢廷。自是相沿,爰及季年,亲贵用事,以摄政始,以摄政终”,从恭亲王奕訢称呼大学士为“中堂”,到醇亲王奕譞称呼“李文忠曰少荃者”,再到醇亲王载沣几乎君临天下的摄政大权,清末的大学士已经成为了摆设,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奴才,唯有听命、毫无地位和尊严。

参考文献:《清史稿·诸王列传》、《清稗类钞》、《清实录·圣祖实录》

王爷遇见妃子怎么行礼

亲王不用行礼……嫔妃也不用行礼……
顶多双方颔首致意
再说嫔妃不被允许出内宫,王爷不被允许进内宫……不会相遇吧……

其实真实情况是古代女人是不能看陌生男人脚以上的部位的……不然会被当成淫妇……

满清时期,亲王是什么品级?贝勒和郡王呢?

满清时期,亲王、贝勒和郡王皆为超品,亲王高于郡王和贝勒,郡王高于贝勒。

清朝瞒住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

第一级:和硕亲王。

第二级:多罗郡王。

第三级:多罗贝勒。

第四级:固山贝子。

第五级:镇国公。

第六级:辅国公。

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第九级:镇国将军。

第十级:辅国将军。

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扩展资料:

这其中,最高的爵位就是亲王了,但是亲王也有不同。以前的亲王传给下一代的时候会降一级,成为郡王,再传给后人的话,会再降一级。

但是也有例外,铁帽子王在传位的时候不会改变,依然保持亲王的等级,当然这种亲王也很少,立下了大功劳才会有这样的赏赐。

在清朝初期征战的时候,比较容易获得功劳,因此这个时期获得这种荣耀的人最多,有6位。

之后比较有名的就是雍正的弟弟,雍正成为皇帝的时候,爱新觉罗·胤祥帮忙很多,而且在后来的战争中也取得了很多的功劳,因此获得了这种荣誉。

之后最有名的就是“鬼子六”了,他是咸丰的弟弟,慈禧掌权的时候,他同样拥有很大的权力。整个清朝,一共有12位这样的王爷。

下面就是郡王了,郡王只比亲王低一个等级,亲王有不降级的,郡王也有类似的,但是不降级的君王比就较少了,清朝一共有2位不降级的郡王,都是在征战的时候册封的,之后就再也没有册封过。

郡王中,最著名的是果郡王,但是他并不是不降级的王爵,他的后人就享受不了他的荣誉了。

之后便是贝勒,一般皇帝的儿子都会有这个称号,所以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爵位,如果能力比较强或者皇帝比较喜欢,很早就会被封为亲王。

所以如果是一辈子都没有成为王爷,而一直都是贝勒的话,才能就不是很出众了。另外,郡王降级也会成为贝勒,而这种人更加没有才华,也很难提高自己的爵位,只能等着爵位被降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爵位

太子碰到亲王谁先行礼 亲王要向太子行礼吗

在古代,人们讲求的是先君后家的原则,太子亲王相见,先是亲王给太子行礼,太子也是要给亲王还以家礼的。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古代君王疑心较重,一般是不会太早暴露立储的目的,因为在古代权利可以行使一切,皇子们肯定有忌惮这位子很久了的,早立储君皇帝也就多了一份危险。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并不是太子就会得到皇帝太多的宠爱,如果不成大器,皇上是可以废太子的,就像康熙二度废太子,也给诸位皇子们提了个醒。

亲王身份高贵,但跟太子无法相比,这是一种爵位的封号,另外亲王住在宫外,太子住在宫里。

扩展资料:

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

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的,只有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

清廷对亲王皇子除了在政治上严格管制和防范以外,在礼仪上,对亲王皇子也有严格的要求。亲王皇子与大学士相见,必须行半跪礼。

亲王皇子,需称呼大学士为“老先生”。如果大学士还兼了亲王皇子的师傅,也可以称之为“老师”。

亲王皇子,在大学士面前,自称一般都是“门生”,或者自称“晚生”。

以前,从来没有亲王皇子直接称呼大学士的别号的。像后来继承醇亲王爵位的载沣直接称呼李文忠(鸿章)为“少荃(李鸿章号)”的情况,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代礼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9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