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夷陵惨败后,曹丕为何不趁机伐蜀,反而进攻东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备称帝后不久,就开始筹备为报关羽之仇的伐吴之战。虽然出征时刘备并未率领马超、赵云等彪悍的战将,还在出发前折了张飞,但刘备还是依靠吴班、冯习等将,于战争的初期,将驻守宜都的东吴陆逊打得大败,致其连退有千里之远。
陆逊虽然大败,但是陆逊在之前的袭杀关羽战役中表现极为出色,又是吕蒙生前极力推荐的人选,因此孙权不但没有责怪陆逊战败,反而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并先后派遣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前来支援,而孙桓虽为刘备军所围困,但是他坚守夷道,不致城池陷落。
而后刘备与陆逊僵持了有半年之久,陆逊找准机会,反攻刘备,令刘备大败而归。
当初在刘备发兵东吴时,已经称帝的曹丕高兴坏了,他不仅可以坐山观虎斗,而且还可以趁机灭掉失利的一国。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蜀国刘备夷陵惨败后,曹丕却不发兵攻打蜀国,反而攻打了战胜的东吴。这显然是违背了兵法常识的,这是为什么呢?
夷陵之战胜利后,吴军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徐盛、潘璋等人认为,曹丕不会主动东吴,吴军现在应该乘胜追击,继续进攻刘备,可以一举擒获刘备。但陆逊、朱然、骆统等人则清醒的认识到,曹丕不会纵容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均势被打破,所以曹丕立马发兵攻打东吴。
从曹丕一方的角度看,夷陵之战后的态势已经变成了吴强蜀弱,进一步的危险就是孙权乘胜追击,真的直取益州,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曹丕一方如果也想参与瓜分刘备势力,只能从汉中进兵,但汉中道路崎岖,粮运困难,就算是灭了刘备,曹魏也分不到什么。
所以,这时候对曹魏来说,理性的选择就是打压孙权,迫使孙权放弃彻底消灭刘备势力的打算,继续保持着南方分割为两部分的局面,而不是变成一个统一的势力,一心一意的对抗北方的曹魏。而且,进攻孙权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刘备刚被吴军击败,有可能出兵报仇,客观上协助魏军作战。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魏军就有可能在荆州方向击败吴军,进占荆州的长江以南部分。那么统一天下的胜利指日可待。然而这次伐吴的结果却是失败,曹丕一统天下的梦想瞬间破灭。
战争不是说发动,就能像现在这样,隔一个小时就能发动的。在三国时期,这需要长足的计划,尤其是讨伐一个国家,更需要长期备战才行。
当蜀汉大军进军东吴的时候,摆在曹丕面前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两个选择,要么攻打东吴,要么攻打蜀汉。
最终结果我们知道,曹丕选择了攻打东吴。可输掉的分明是蜀汉,为什么曹丕还是要进攻东吴呢?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
01曹丕伐吴,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
从时间点上来看,曹丕伐吴绝对不是一时冲动,因为黄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彻底击败,黄权投降曹丕。同年11月曹丕伐吴。
那么当时曹丕调集了怎样的兵力来伐吴呢?规模可谓是相当豪华。曹真、曹休、曹仁、张辽等等名将全部上场。
大军一共分为三路,主帅分别是曹休、曹仁和曹真,都是老曹家的子孙后代。曹休管东路大军,手下带着张辽、臧霸等猛将,目标是抵达洞口要塞。 曹仁管着中路大军,当时曹仁已经是曹魏武将中的最高领导,被加封为大司马。他带着蒋济、常雕以及王双等人。他们的目标是在濡须口渡江南下。 曹真管着西路大军,手下带着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他们的目标是荆州南郡。
如果是一路大军的话,那么兵马辎重还是比较容易调遣的,可是这一次就三路大军出马,而且是在3个月之内就要完成所有的物资运输,兵马也要抵达前线。
这件事想来想去都感觉不合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曹丕在刘备兵败夷陵之前,就已经开始备战伐吴了。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三国志》
也就是说当初刘备兵马正强的时候,曹丕是赌刘备能赢得,只要刘备击败了孙权大军,那么曹丕就可以率军南下,一举荡平整个东吴。
02夷陵之战后,曹丕觉得攻灭东吴还有机会。
万万没想到,刘备如此浩大的声势,居然还是输给了陆逊。但是伐吴的计划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现在放弃的话,那这些筹备工作可就都白做了。
好在刘备也不是孬种,他虽然败了,可是前期给东吴造成的杀伤力也是不小的。所以这一战东吴的战斗力也损失很大。 即使从刘备那边俘虏了不少战俘,却也很难在第一时间送到战场上为他们效力。况且夷陵之战打了这么长时间,东吴的人马也亟待休整。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觉得伐吴的机会并没有丧失。他需要的就是刘备和孙权两败俱伤的时候。即使现在刘备的确败了,但是孙权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个时候伐吴依旧存在成功的希望,所以曹丕并没有擅自改变原计划,这才能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就宣布发动对东吴的征讨。
原本是等着刘备击败孙权,他收拾孙权更加容易一点。可是现在等不到了,他需要亲自解决孙权,过程虽然复杂一点,但是也有一个好处,他不需要再为刘备麻烦了。
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馀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是岁改夷陵为西陵。---《三国志》
刘备经此一败,元气大伤,再想要跟曹魏和东吴争夺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曹丕一统天下似乎只剩下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消灭东吴。
只要东吴被击败了,那刘备的蜀汉,自然是不战而降的结果。毕竟刘备已经是实力最弱小的一个了,根本无法与灭了东吴的曹魏相抗衡。
03孙权不愿遣子为质,给了曹丕伐吴的借口。
早在刘备伐吴的时候,孙权就已经向曹丕称臣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过去孙权被称为吴侯,一直都还是汉臣。
即使曹丕篡汉自立,孙权也没有承认过曹丕的正统性。可是现在不同了,孙权主动称臣,并且承诺要把长子孙登送到曹魏去做人质,以此换取曹丕的信任。
谁都明白,孙权这么做是希望曹魏支持自己对抗刘备,即使不支持,至少也不能在刘备东进的时候,同时南下对东吴下手。
话说的不能太绝对,曹操在世时尚且不能平定川蜀,曹丕有什么能力就一定能消灭蜀汉?至于曹丕伐吴,多半只是借口,曹丕南下的真实的意图很可能是排除异己,巩固曹魏政权。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曹魏开国之君,曹操次子,仅在位七年就病死了。在这七年中,曹丕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大业,并进一步稳定了曹魏的地盘,对于曹魏政权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曹丕在位期间,曾两次想要伐吴。但都因为天时原因最终失败。同时,曹丕时代并没有忽视蜀汉,相反,还趁着蜀汉内乱之时借机抢占了上庸三郡。
曹丕继承曹操之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同时排除异己。紧接着就开始授意手下去逼迫汉献帝让位,成功完成了以魏代汉的政权转换。登基称帝后的曹丕,对外延续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对内恩威并重不断巩固自己的政权稳定。
曹丕之所以攻吴,一方面是因为孙权反复不定,刘备伐吴时,孙权怕曹魏趁机攻打自己,于是上表向曹丕称臣;刘备被打败后,孙权立刻撕毁之前和曹丕的联盟约定,不再上贡称臣。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让曹丕非常气愤,于是就多路兴兵伐吴,此战曹魏打败了东吴孙盛、吕范、诸葛瑾等部队,直取江陵。若非曹魏军中突发一场瘟疫,同时孙权又再次示弱纳贡称臣,可能孙权的长江天险就要被攻破了。
两年之后,曹丕又一次亲至到了广陵前线,调动人马,临江阅兵,准备再次代吴,可是当年天时不好,气温极低,江面冰封,无法行船,没办法,曹丕只好又退兵了。
曹丕伐吴,明面上是对孙权的反复行为生气,实际上,很可能是曹丕稳定政权的一个借口,因为当时曹魏南部有很多虽然归顺曹魏但实际上拥兵自重的不稳定分子,比如臧霸、孙观,他们在曹操刚死时就爆发过一些骚乱。当时的曹丕刚即位,所以没有武力平乱,而是仅仅采取了安抚的措施。后来曹丕两次伐吴,虽然没有消灭东吴,但却借机会把这些地头蛇都给抹杀了。
所以,曹丕伐吴的真实意图,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