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家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曾经看过杨家将的故事,杨家作为北宋的武将世家,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浴血奋战,但是遭到朝廷里的奸臣迫害,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但这只是小说里的情节,其实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只不过他们的故事和演义小说里不一样而已。
杨家将的第一代就是鼎鼎大名的杨业了,他本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大将。北宋建立以后,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而杨业作为北汉的大将,经常和北宋作战。但是北汉皇帝最终还是担心自己失败以后会被杀,所以就主动投降了北宋,而杨业也就跟随皇帝投降了北宋,所以杨业在宋朝其实是一个降将。
杨业效力北宋之后,也是忠心耿耿,在中原基本平定以后,北宋最大的敌人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大辽了。在赵光义时期,杨业和潘美两人一起带兵和辽国作战,但是因为主力军的失败,潘美和杨业两人只能撤退,但是因为监军胡乱指挥,导致杨业战死,而潘美也成了背负千年骂名的替罪羊。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继承了他的职位,因为几次和大辽作战失败,北宋已经改变了对辽的策略,开始以和为贵,所以杨延昭一直就没怎么做过战,自然也就没什么战功。但是杨延昭为北宋守卫边疆二十多年,也算是北宋的有功之臣,杨延昭在宋真宗时期去世。
杨业一共有七个儿子,大儿子杨延玉在和大辽作战的时候战死,所以杨延昭得以继承杨业的职位,而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只是受封了供奉官和殿直而已,而杨延昭也不是杨六郎,而是杨业的第二个儿子。
杨延昭死后,他的儿子杨文广接替了杨家的世职,因为这个时候北宋和大辽签订了檀渊之盟,所以两国之间无战事,而西夏的崛起又威胁到了北宋,所以杨文广的一生都在和西夏作战。而北宋在面对西夏的时候,还是比较能打仗的,经常能战胜西夏,所以杨文广等人也成为了北宋的功臣,官至步军都虞侯。
杨文广的传说很多,这和他在对战西夏有战功离不开关系,传说中还相传杨文广去世之后,他的盔甲伴随他南征北战,因为长时间不曾脱下来,在他死后盔甲居然和他融为了一体,怎么也脱不下来了。相传在杨文广晚年的时候,他受命在去福建抓妖怪,哪知道那妖怪法力高深,杨文广不能得胜,于是就停战和妖怪谈判。
那妖怪说,只要是杨文广不能脚不下地,我就一直不出来,杨文广想了一下就答应了那妖怪,从此以后杨文广就长时间不下马,没想到那妖怪心生一计,他幻化成一个百姓,找到杨文广说:将军身经百战,是个大英雄,那你敢不敢将自己身上的盔甲脱下来啊?杨文广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就随手用力脱盔甲,哪知道盔甲连着血肉一起脱下来了,杨文广也就这样死去了。
杨文广死后,妖怪以为他一定会下葬,到时候双脚着地他就可以出来作乱了,哪知道有高人算出了妖怪的想法,于是他将杨文广的棺材吊起来并不下葬,那妖怪也就一直不能出来作乱。
在杨文广之后,杨家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杨文广有四个孩子,但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想来也是没有什么功绩。所以说杨家在历史上的原型其实也就只有这三代,而其他的所有人和事迹全都是杜撰。
没有。
当年北宋灭亡,杨家被抄,杨延郎的大儿子杨宗到安徽隐姓埋名,娶了一位姓越的姑娘,因担心杨家血脉被金兵报复,此后杨家人都改姓为越。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祖、不忘根,越氏一族在村里修建了祠堂,一直供奉着折太君(后多被误读为佘太君)和杨延郎的画像。
扩展资料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杨家将历史记载人物
1、杨继业
杨继业本名叫杨重贵(?—986年),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重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
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杨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2、杨延昭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朗,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3、杨文广
杨文广在杨家府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
4、潘仁美
历史上并没有奸臣潘洪或潘仁美这一人物,其原型是潘美。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侁,而非潘美。王侁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可能是由于王侁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但是作为北伐西路军的统帅,潘美对于王侁提出的作战方案不置可否(其实就是默认),最后导致杨业战死沙场。杨家浴血奋战,潘美应该负一定责任。
参考资料:新华网-百位杨氏后人齐聚武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家满门忠烈,为国为民与外敌浴血拼杀,保家守土义不容辞,其家族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也源远流长。
?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一家几代人奋力抵抗辽国入侵的故事,从杨继业幽州救皇上,一门忠烈大部分战死沙场,而死里逃生的杨六郎,又受到潘仁美陷害获罪流放,后诈死归家,到贤相寇准背靴夜访,最后百岁佘太君挂帅迎敌,杨门女将替夫出征与敌交战等为国尽忠的动人事迹。
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穆桂英等一门英雄,以英勇忠烈形象深入人心,也将杨门众么多英雄人物固定在历史长河中。 长久以来人们也把他们认为成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敬重流传。
其实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可是,只有祖孙三代三个英雄是真实的,至于杨家将的其余的人物,是人们为传颂杨家的功绩而锦上添花。
杨业
在历史中,杨家将的当家人杨继业,又名杨业,确有其人,他是山西太原人,原为北汉的将领,北汉投降大宋后,杨业收到了北汉皇帝的劝降书,便也归顺大宋,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辽国进犯大宋,出兵十万攻打雁门关,杨业仅带数千人马阻敌,他见敌强我弱,决心用计袭击,经过谋划他只带数百轻骑,从雁门关北面奔袭敌后,出其不意,突然发起进攻,
辽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因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而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当后军突然遭到攻击时,顿时阵脚大乱,搞不清来了多少人马,队伍一时惊慌失措。
杨业趁机带着数百骑兵在辽军中猛打猛冲,辽军士兵乱作一团,自已人踩马踏加上杨业的冲杀,死伤无数。
此战,杨业还杀死辽国贵族一人,擒获辽军将领一名。
雁门关大捷后,杨业威名远播。辽军将士一听他的名字,都惊惧不已,把他称为?杨无敌?,都尽量避免与他交战。
太宗雍熙三年,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萧太后执政。宋太宗想趁此机会收复失地,派出了田重进、曹彬、潘美三路大军北伐。杨业为潘美的副将。
但战况却出乎了宋太宗的预料,北伐的三路大军,却被强悍的辽军打败了两路,宋太宗无奈只能下令撤兵,并命令潘美所部掩护百姓撤退,面对追击的辽军,杨业建议设伏围击,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畏敌不战,逼迫杨业迎敌,杨业无奈,只能与潘美约定,设好埋伏,由他引敌入围。
潘美依计设好埋伏,但久候杨业不至,王侁认为杨业已歼灭了辽军,就让潘美把伏兵撤了。结果杨业引辽军前来入围时,已无接应部队,被辽军缠住后,杨业与儿子杨延玉只能领兵与辽军展开生死搏斗。
最后儿子与手下官兵全部战死,杨业也受伤被俘。 被敌人俘虏后,杨业以绝食相抗, 最后以身殉国。
杨业战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大为光火,将带兵不利的潘美官降三级,将监军王侁判罪流放。并对杨业大力表彰。
杨业战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继续为国征战,《宋史》中记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杨延昭应该是长子或次子,而不是第六子。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打善攻,作战有如神助。辽军对他是又敬又怕,认为他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古时候天上的六郎星是主将之星,因此,能征善战的杨延昭,又被人称为杨六郎。
杨延昭性格沉稳,自幼熟读兵法,很有谋略,杨业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出兵打仗时,他刻意的带上杨延昭,对他进行磨练。杨延昭在行军打仗的实践中很快茁壮成长,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宋太宗北伐时,杨延昭出任潘美的开路先锋,在宋军攻打朔城时,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顾身 体已经受伤,率军攻破了城池。
据记载,杨延昭在与辽军作战时期,曾让人买了一批牦牛,并加以训练。他将饲料装进穿上辽军衣服的草人中,训练牦牛挑破草人肚子吃饲料,一段时间后,将牦牛养成这样的习性。
其后,与辽军作战时,事先把训好的耗牛饿了数天,并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开战的时杨延昭下令将牦牛赶到辽军阵前,饿急了的牦牛见到辽军士兵,习惯性的冲过去挑开肚子寻食,杨延昭用牦牛阵让辽军死伤惨重。
后来杨延昭长期驻守河北边境,共打退了辽军数百次进犯,为边境地区的百姓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延昭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病逝,享年57岁。
杨文广是杨家的第三代战将,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杨文广的一生并没有祖父和父亲那样长年征战,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宋朝以对外实行求和为主要国策,重文轻武,因此杨文广很少得到用武之地。
但杨文广在仅有的几次出征中,也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熙宁元年,杨文广奉命去秦州修建城堡,以防范西夏的入侵,而当时西夏对宋军修城堡虎视眈眈,不断进行骚扰破坏。
杨文广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把西夏军引走后,成功地修建了堡垒城。 等西夏军明白中计后再回来,已经于事无补,堡垒城己变为既定事实,眼见无望攻破,只能退兵。
但杨文广却趁势追击,攻其不备,并大败西夏军,歼敌众多。自从此宋军军威大震,令西夏国另眼相看,再也不敢侵犯边境扰民掠财。杨文广在秦州共修建了三座堡垒城,巩固了当地的边防,稳定了周围的的局势,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熙宁七年,宋辽边界又起战事,杨文广摩拳擦掌准备领兵出征,可是还没等朝到朝廷予以批准,就在当年的11月病逝了,终年62岁。
杨文广死后,因杨家世代忠良,又保境安民有功,被朝廷追授表彰。
杨家三代忠烈,为抵御外敌入侵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民间百姓尤其对杨家的功绩崇敬有加,杨家将的故事也逐渐被人们增光加彩,流传至今。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1]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