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巨头指的是哪三个人司马懿排第几

众妙之门 2023-06-20 05:33:07

三巨头指的是哪三个人司马懿排第几

军中“三巨头”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曹丕死后,他的长子曹叡刚登基不久,孙权那边就率先发难了,他想乘人之危,先发制人,于当年八月御驾亲征,攻打魏之江夏郡。明帝连忙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群臣纷纷建议发兵救援。司马懿没发话,他想观察一下新天子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明帝道:“孙吴擅长水上作战,现在却抛弃船只改为陆地作战,肯定是想着出奇制胜。我们只需要固守就行了,孙权他不敢久战。”司马懿不禁暗自夸赞,明帝的这个看法正与自己的见解相同,他对年轻的天子不禁增加了许多好感。看来天子在深宫之中埋头读书,并没有读成书呆子。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只小明帝四岁,司马懿在感情上愿意把这个年轻人作为自己的子侄来看待,他总是难忘文帝在崇华殿托孤的那一幕,文帝渴盼的眼神他永远忘不掉。

果然如明帝所料,孙权虽然来势汹汹,曹魏这边没费多大力气便把他挡了回去,甚至连文聘都没出动,孙权就回去了。

曹魏御史台的治书侍御史荀禹当时正在南方带视察,刚好到达前线,碰上孙吴大军来攻。治书侍御史是管监察的,品秩六百石,经常赴各地巡察,相当于中央朝廷派出的巡视组组长。荀禹记载不详,至少不是颍川荀氏本家。但是,荀禹作为文官却很有胆略,强敌突然压境他一点也不惊慌,既没逃跑,也没有盲目拼命,他立即发动附近各县军民上千人,趁夜举火造势。吴军以为魏军早有防备,偷袭无法成功,随后撤回。

按照文帝生前的安排,司马懿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长驻许昌,虽为托孤之臣,但由于朝廷新的人事布局尚未下达,一切仍按原先体制进行,为避免他人议论,司马懿向明帝请示,自己是否可以回许昌驻守。明帝诏允,命司马懿仍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驻守宛城。宛城,南阳郡的郡治,是曹魏的南大门,距曹魏襄阳前线不远。

司马懿刚到许昌,就接到报告说孙权撤走后,吴国左将军诸葛瑾又率兵来攻,目标是襄阳、寻阳,司马懿赶紧上报军情。明帝诏令很快下达,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率部增援襄阳,征东大将军曹休率部增援寻阳。这一仗是司马懿统兵以来打的第一仗,对手是孙吴老臣、蜀丞相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

司马懿所部最初有五千人马,以后陆续有所增加,目前直接统率的人马在一万上下,但他如今有了托孤大臣的身份,又有皇帝的诏令,所以必要时可以调度周围的军队。司马懿明白,在曹魏政坛说话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名望,而实力靠的是战绩。有了实力才拥有安全,有了绝对的实力,就拥有绝对的安全。

司马懿为谨慎起见,决定轻易不调动别人的队伍。靠着自己这一万人马,加上襄阳当地的守军,这一仗司马懿打得很漂亮,不仅击溃敌人的进攻,而且斩杀敌将张霸。

寻阳那边,曹休也将敌人击退。这一年十二月,明帝才颁布了大家期待已久也议论纷纷的新的人事任命。根据明帝的诏令,新设太傅、大司马二职,分别由钟繇、曹休担任,地位均高于三公;钟繇空出的太尉一职,由华歆担任;华歆空出的司徒一职,由王朗担任;王朗空出的司空一职,由陈群担任;任命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新的人事布局不涉及曹真,曹真仍为大将军。如果按照这份名单,仅从地位上来看,钟繇、曹休排前两位,以下依次是曹真、华歆、王朗、陈群、司马懿。司马懿在这份名单里排名第七位,这是曹魏帝国新的权力核心。

从排位上看,司马懿作为四位托孤大臣之一如今排到了第七位,影响力似乎有点下降。但从实力上看,司马懿还是满意的,因为骠骑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意味着如今他的地位超过了张郃、朱灵等人,成为军中数一数二的重臣。一直处于休养状态的曹洪,被明帝拜为后将军,名义上也在司马懿之下。

更为重要的是,骠骑大将军按惯例可以开府,也就是拥有自己的办事机构,相关人事安排可以自行决定,这就为名正言顺地培养自己的势力提供了条件。三国时期各国内部多实行类似于世袭的兵制,一名将军所带之兵通常情况下会一直跟随他,直到其死后手下的人马才会重新被整编,司马懿利用担任抚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的机会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队伍。张辽、徐晃、曹仁等生前掌有重兵,司马懿新建队伍中很多都来自于他们的旧部,以后长期追随司马懿的部将牛金等人就是在此前后转到司马懿麾下的。

除此之外,明帝还下诏,命司马懿“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这一项任命很厉害,也很实惠,也可以说它彻底巩固了司马懿在军中的地位。“督某州诸军事”是文帝的首创。其时,“曹统区”面积很大,防务极为繁重,东面青、徐、扬、荆各州与孙吴毗邻,西面雍、凉二州和蜀汉交界,北面的幽州、冀州还要防御乌桓、鲜卑。对于各地的军务,除朝廷统一调度指挥外需要派重臣驻守于一州或二州,统辖和指挥本辖区内的各种军队,也就是所谓的“都督”,类似于大军区司令。

成为定例后,这些“都督诸州军事”便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战区,而以西线、中线和东线这三个战区最为重要。自文帝至明帝时期,曹真和曹休通常一个在西线,一个在东线,一个对蜀汉,一个对孙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局。而中线战区一直以来没有固定人选,司马懿“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的任命,正式明确了他作为中线战区总指挥的地位,治下不仅有荆州,还包括曹魏最重要的经济区豫州,使司马懿成为与曹真、曹休并驾齐驱的军中“三巨头”之一。

三国的谋士众多,蜀国有诸葛亮,魏国有司马懿,东吴第一谋士是谁?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记载得最多的一个时期。在那一段时间里,人民过着悲惨的日子。而在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英雄们也都纷纷站了起来。一名元末明前期的文学家,以史料为依据,对三国时代所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人物与事件。

回忆三国时期,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刘备,曹操。他们的所作所为,开创了后人的思路。一个好的队伍,没有一个好的谋士是必不可少的。谋士在队伍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也是队伍中的次要角色。三国时代,智者无数,其中最强的就是郭嘉,诸葛亮,还有司马懿。排名前三的是司马懿,第二是诸葛亮,第三是郭嘉。

首先,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因一次意外得到曹操的青睐,成为了魏的一员。此人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博学多才,有一颗忧国之心。他的一生,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统天下。就算是诸葛亮,也不是他的对手。关于他的看法,众说纷纭,比如唐代唐太宗就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其次为诸葛亮,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当初刘备就听说过,这个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三番五次的想要招揽他。诸葛亮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刘备在他的协助下,创建了蜀汉。一提到他,他就想起了很多以多打少的战斗,比如赤壁大战,比如先王托付孤儿等等。他为蜀而献身,是我们的楷模。

郭嘉曾经是袁绍的部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曹操看中,来到了魏国,在那里,他大展身手,屡战屡败,得到了曹操的信任。但就是这么一个出色的人,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或许正应了一句老生常谈:“老天嫉妒人才。”我在史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智计百出,天下无双’。

光是三国时代,就有如此多的天才,可想而知,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天才,中国,就是最好的,也是我们的自豪。

三国城府最深的4个人:司马懿只能排第二,第一令人意外

翻开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奇特之处,即:任何成大事者,都是阴谋家。如果一味的光明正大,那么迟早会被淘汰。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案例是:项羽和刘邦争锋,项羽一直光明磊落,最终却身败名裂。

众所周知,一本《三国演义》,讲述了无数阴谋诡计,让人眼界大开,虽说有演义的成分,但很多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那么,在三国乱世中,有哪些城府比较深的人物呢?本文所精选的4个人,有两个特点:(1)算是家喻户晓的名人,(2)阴谋之后的效果很显著。

第四,曹操 关于曹操是阴谋家,最典型的有三点,(1)挟天子以令诸侯,(2)官渡之战后,烧掉袁绍受到的所以书信,因为很多是曹操手下写的“投降书”,(3)坚决不称帝!

对于前两点,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阳谋”!但客观的说,就看从什么角度看了:(1)从整体上看是阳谋,(2)但从具体操作上看,却有阴谋的手法和考虑!

至于曹操一生不称帝,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曹操是汉臣”,讲究从一而终。但事实并非如此,主要因为称帝的风险太大,阻力太多,所以曹操才称王但不称帝!更为重要的是,曹操安排了他儿子曹丕称帝!

第三,谯周

谯周(qiáo)是蜀国官员,为什么家喻户晓呢?这和他的阴谋论有关。因为他出卖了蜀汉,最后获得了荣华富贵,成为蜀地第一大家族!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

这个人很聪明,有两个特点,(1)将自己打扮成反对派,他一直反对北伐,结果反而一直升官,影响力越来越大,(2)他反对的理由是“利用懂天文的特长装神棍瞎忽悠”,借上天反对,皇帝也不好治他罪!

后来,谯周在蜀国影响力越来越大,到了可以左右朝政地步。当邓艾兵临城下之际,魏国和谯周有没有联系,现在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谯周因劝说有功,得到魏国的大肆封赏,谯家也随之发达了!

第二,司马懿

如果说司马懿不是阴谋家,估计99%的人都不答应。从进入曹营开始,一直到他死去,司马懿可谓一生都在耍阴谋。当然,他阴谋的战果很显著:三家归晋!

司马懿阴谋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表现出才华,这样才能步步高升,皇帝也缺不了他,(2)隐忍隐忍再隐忍,(3)演技高,曹睿临死前对他的考验,司马懿写了一首诗,表达“田园生活”的向往之后,曹睿放心了!

正因为如此,后来司马懿才能一举发动高平陵之变。在这一场政变中,司马懿答应放过曹爽,但等抓到曹爽之后,却依然将之和曹氏众多宗室一一除掉等等,都说明了司马懿是一个大阴谋家!

第一,刘备 三国乱世中,刘备对人心算计的功夫,简直到了巅峰造极之地步。最典型的就是:刘备对曹操说了一句话,“想一想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如何”,于是本来准备接受吕布投降的曹操,就将吕布给杀了!

在崛起的过程中,刘备还有一个特点,即:刘备经常投靠别人,但每一投靠别人一次,就会坑别人一次。刘备投奔过曹操、刘璋等人,哪一个没被他坑过?所以,吕布死前才大骂:大耳贼最不可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