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东汉,无不是皇帝昏聩、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政黑暗等负面形象。但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说,“三代以来,风俗之美,无尚于东汉”,清人赵翼说“东汉尚名节”,简而言之,东汉就是个“五讲四美”的时代。
西汉开国功臣多是市井无赖,东汉开国功臣则是一派儒者气象。光武帝少年时曾在长安太学读书,功臣邓禹与他是同窗,就连皇帝的警备部队都要人人通晓《孝经》。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下,人人重名节、讲节操。表现在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中,被害的名士多是主动投案或自裁的。
李膺所谓“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主动诣狱投死。与他一起赴死的荀诩死前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是李膺的门徒,因被漏掉而没被计入党人名单,居然主动辞官,并申请把自己的名字补上。名将皇甫归因党锢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家乡人士,于是自表为党人。
范滂是汝南郡的功曹,在党锢之祸中的名声很大。汉灵帝继位后,大诛党人。诏书下来,要抓范滂,本郡的督邮抱着诏书,把自己关在驿站的传舍里,趴在床上哭。范滂听说后,主动投案自首。县令听说后,把官印和绶带解下,准备和范滂一起逃亡。范滂对县令说:“我不能拖累你,更不能让我的老母亲一起逃亡。”范滂被杀时,母亲来看他,说:“今天你和贤士大夫李膺齐名了,没什么好后悔的。”
另一个著名人物是张俭。朝廷的通缉令下达后,他从家乡逃亡,途中困迫遁走,就去路旁敲百姓的家门寻求帮助。听说他是张俭,大家都冒着被连坐的危险来保护他并帮助他逃亡。后来张俭逃到山东东莱县,住在李笃家中,县令毛钦拿着兵器追到李笃家门口,李笃拉着毛钦说:“张俭是天下闻名的君子,大家都知道他是无辜的,今天你就是抓了张俭,忍心把他带走吗?”
毛钦拍着李笃的肩膀说:“你怎能说只有你保护张俭,我呢?”李笃说:“如果你这么说,就是分走我一半的道义了。”毛钦叹息而去,李笃就想办法把张俭送出关塞。后来,凡是张俭逃命经过的地方,因保护过他而被灭族的有数十家。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徐孺下陈藩之榻”,陈藩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党锢之祸时他已七十多岁,因为他是名臣,宦官本没想动他,可他听说事发就带着学生和下属冲进皇宫,跟宦官做最后的斗争,结果被抓起来害死在狱中。《后汉书》评价他:没有独善其身地隐居起来逃避社会责任,而是担负起儒者的社会责任感,以死相争。
无论是党锢名士的不畏强暴、杀身成仁,还是天下百姓的奋迅感慨、波荡而从,至今读来仍令人凛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6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