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张郃是多少岁

众妙之门 2023-06-20 04:26:25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张郃是多少岁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张郃是多少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郃是曹魏名将,在官渡之战时,张郃已经是河北名将,可以说,张郃成名非常早。张郃一生,从东汉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张郃中箭身亡,可以说,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

关于张郃之死,史书记载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诸葛亮退军,张郃主动追击,中箭身亡。

《三国志 张郃传》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第二种说法,张郃是死于司马懿之手,诸葛亮粮尽退军,张郃建议不能追击,而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导致张郃中箭而死。

《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而第二种说法中,似乎有司马懿借刀杀人之意,也就是说,司马懿想日后篡权,借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为自己扫除政治对手。

那时,曹休、曹真以及曹魏时期的名将,大都去世,只有张郃一人能牵制司马懿。

按照这个说法,可以讨论一下,如果张郃不死,等他活到司马懿篡权,发送高平陵政变时,大概是多少岁?有八十岁吗?

张郃的出生年月不详,史书只记载了张郃的去世年份,因此,只能推测张郃的年龄。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张郃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投奔了袁绍,担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

《三国志 张郃传》记载: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瓚。瓚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张郃因受到袁绍猜忌,投降了曹操。

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张郃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大概是多少岁呢?

古人二十岁称弱冠,也就是说才长大成人,那么,张郃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至少应该有二十岁,否则,未成年啊!

黄巾起义,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为了有效镇压起义,中平五年(188年)三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镇压黄巾残部。

因为张郃不一定是黄巾起义一爆发就参加镇压,所以,取一个大概时间,中平五年(188年),因这个时间是部分刺史改成州牧,地方拥有军政大权,各州牧开始招兵买马,加强镇压黄巾起义,张郃此时应募,也比较合理。依据这个,可以估算张郃此时的大概年龄,中平五年(188年),二十岁。

官渡之战是建安五年(200年)爆发,曹操和袁绍交战,张郃在此时投奔了曹操,因此,大概推测张郃此时为三十二岁,这个年龄也比较合理,古语说,三十而立,此时的张郃,已是河北名将,合理。

可以拿同时代履历差不多的张辽作对比,建安二年(197年),张辽为鲁国的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此时,张郃大概二十九岁,也差不多,比较合理。也就是说,官渡之战时,张郃大概三十二岁,张辽大概三十一岁。

魏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国皇帝诏命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郃率军追到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飞箭射中了张郃右膝,征讨车骑将军张郃阵亡。

此时,张郃多少岁呢?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张郃大概三十二岁,魏太和五年(231年),张郃大概六十三岁。

那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是在什么时候呢?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祭陵,起兵发动政变,控制了京都洛阳,史称高平陵之变。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因此可以推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年龄是七十一岁。

如果说,魏太和五年(231年),张郃大概六十三岁,此时,可以推测,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张郃的年龄大概为八十一岁。

有人说,如果张郃不被箭射死,能活到八十岁吗?

汉末三国时代,高寿的人很多,程昱活了八十岁,张昭活了八十一岁,田豫活了八十二岁,士燮活了九十岁,吕岱活了九十六岁,来敏活了九十七岁。

就算那时张郃年老,只要不死,威望还在,振臂一呼,司马懿未必敢篡权。就算司马懿敢篡权,也得好好考量考量。

毕竟,张郃是曹魏政权的支撑者,带了一辈子兵,打了一辈子仗,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军队肯定有铁杆的追随者。

夺司马天下之人,就是司马懿漏杀之人的后代,这人是谁?

司马懿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就被曹操看出有狼顾之相,受到猜忌。不过,好在司马懿忍耐力强,活得久,最终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在其孙司马炎主政魏国时,以晋代魏,实现了司马氏一统天下的夙愿。


真正夺了晋朝司马天下的人,其实有两位,一位是东晋权臣名将桓温之子桓玄,另外一位就是自称刘邦弟弟刘交后代的刘裕。

桓玄借东晋朋党之乱除掉了专权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自己掌控了东晋,并提拔了北府军将领刘裕。403年,桓玄篡晋称帝,建立了桓楚政权。


刘裕是桓玄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在桓玄篡位的第二年,刘裕起兵反楚。405年,刘裕彻底肃清了桓楚的势力,迎晋安帝复位,东晋复国,刘裕掌控了朝廷。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立了南朝宋,是为宋武帝。


要找到司马懿漏杀之人,只能从桓玄和刘裕的先人那里找起了,也就是桓氏家族和刘氏家族。

要说跟司马懿有直接冲突的也就是桓氏家族了,这件事要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说起。


249年,大将军曹爽带领所有亲信,跟随魏帝曹芳外出拜谒高平陵。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趁机带领阴养的3000死士,发动政变,关闭了洛阳城门,控制了武库,并矫郭太后诏令,控制了洛阳城内的所有军队,以及出去谒陵的所有人员的家属。


当时,司马懿想拉拢为官清廉,且颇有声望的大司农桓范,就假借郭太后之命,诏令桓范接任中领军之事。可是桓范与曹爽是同乡,颇受曹爽礼遇,加上他的儿子力劝他应该投奔曹爽,桓范最终决定支持和皇帝曹芳在一起的曹爽。桓范出了洛阳城,前往高平陵劝说曹爽应该带天子前往许都,之后号令天下勤王,诛杀司马氏,平定叛乱。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爽没有听从桓范的劝说,投降了司马懿。之后,曹爽及其亲信,皆被灭门,而桓范也被诛三族。桓范没有后人了,桓玄跟桓范也就是同姓而已。


桓范是东汉沛国(安徽濉溪)人,而桓玄及其先祖则是谯国龙亢人(安徽怀远),明显不是一宗。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是桓玄曾祖桓颢、高祖桓楷生活的时代。有人推测桓楷是桓范之子,这明显和史书中所记载的桓范被诛三族冲突,司马懿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正因为桓楷跟桓范没有宗亲关系,所以,司马懿放过了桓楷。桓楷在史书中连个确切的记录都没有,官职应该不大,再加上他没有在高平陵之变中反对司马懿,被司马懿放过也实属正常。司马懿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桓楷的后代竟然会篡他子孙的皇位。

刘裕么?自己说是刘邦之弟刘交的后人,这就跟刘备类似,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可是查无实据呀。刘备至少还有一个世系可查,刘裕的世系都没有。刘裕出生于363年,桓玄出生于369年,推测高平陵之变时,也就是刘裕曾祖或者高祖生活的时代,同样因为没有反对司马懿,所以,没有受到波及。至于刘裕的这位曾祖或者高祖到底是谁,根据现有史料,暂时没有什么端倪。


推测,刘裕的这位曾祖或者高祖,也并非什么朝廷要员,所以,史书也没有记载,而刘裕称帝后,也没有详细的去追溯,肯定并不显赫。司马懿再狡猾,也算不出来他们的后人刘裕在一百多年后,会夺了司马氏的江山。

高平陵之变时,年迈70岁的司马懿为什么还要起兵造反?

司马懿之所以即便年岁已经达到了七十岁,还想要的起兵造反,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司马家族能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因为由于自身地位已经到了人臣之巅,想要家族更进一步就自然只能发动政变。再者就是为了防止他的政敌曹爽在他死后直接覆灭司马家族。所以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既有为了家族考虑的元素,也有为了想实现自己谋权夺位的野心。?

司马懿当时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在朝中具有一定的威望,但是在公元244年,大将军曹爽为了树立威名,便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劝谏,主张攻伐蜀国,而魏帝曹芳也是十分同意这个看法,因此在司马懿被剥夺了实权之后,曹爽继而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后来曹爽因为权力扩张,慢慢的也不将司马懿放在眼中。但是由于司马懿来是托孤大臣,曹爽心里对于司马懿还是具有防备之心。?

而后来因为讨伐蜀国失败,使得魏国国力逐渐衰退。而司马懿为了正面不与曹爽交锋,更是伪装生病,不问世事。但是这对于顶尖谋士司马懿来讲,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因为如果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家缺乏震慑曹爽的存在,那么就很有可能会面临曹爽的正面打压,甚至直接灭绝司马家族。所以说为了保全家族,司马懿毅然决定放手一搏。?

虽然这也会给司马家带来无比的风险,但是只要事情一旦成功,那么所有的主动权都会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曹爽由于权力的扩张使得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发生了篡权的行为,他架空了皇帝曹芳的权利,并且软禁了当时的太后。甚至连他的一些饮食起居,甚至连出门的仪仗,都在效仿着皇帝的规格。这也迫使得司马懿不得不选择尽快实施。?

而且正是由于曹爽这些行为,使得当时朝廷的大臣大多数都开始逐渐偏向司马懿这一方。因此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其实也是得到了曹魏老陈的默认暗许。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司马懿成功发动政变之后,他的内心也逐渐的膨胀起来,同样有了不臣之心。而后司马懿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同样的在继续篡夺曹魏的大权。直到后来司马炎效仿曹丕代汉,成功建立起西晋朝廷。因此可以说司马懿在七十高龄发动政变,一部分是为了家族考虑,而另一部分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

司马懿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发动高平陵政变的?

616位粉丝
司马懿这个人其实也是比较谨慎的一个人。他做事情习惯性的思前想后,他会考虑周全。像这么大的事情,政变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从他私底下的步数也可以知道,他这是多年的筹划,所以在多年筹划的情况下他会做到尽善尽美。
而且司马懿他之前可能并不想发动政变。当他晚年的时候,他发现这个皇帝曹爽当时是手握兵权,但是已经丧失了进取之心。而且生活极度的奢华腐化。这样的一个领导者不能带领大家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且在那个时间曹爽他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战略眼光。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糊涂虫。
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没有司马懿的政变,司马懿的子孙后代或者是司马懿培植的势力。重大以后肯定也会推翻曹爽的领导。这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在他老年时候他还想着为后代最后再做一件事情。我猜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下定决心他要政变。高平陵政变之后的两年,司马懿就在洛阳病死,享年73岁。其实作为这个年纪的人,他不去做这件事情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时的曹爽,实在是难堪大用。未来如果把所有的政权这些东西放在曹爽的手里,那只有一个亡国的结果。
司马懿不想他这么多年努力付诸于流水。司马懿从他年轻时候就一直是一个有雄韬伟略伟大想法的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人,他其实接受不了,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编辑于 2019-10-02
查看全部9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qq同步助手,官方版!
qq同步助手,帮你一键同步通讯录,相册等信息,换机无忧!点击立即下载!
广告2020-10-02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为什么就没有人带兵对他进行反抗?
司马懿靠得3000死士成功发动高陵政变,司马懿只有区区3000人为什么没有其他的人来反抗司马懿?原因很简单司马懿不是篡位,而是清君侧。 当时的曹爽也确实是一个比较无能的人,在他的辅政期间,可以说是没有干过什么有作用的事情,唯一成功的事情就是排挤司马懿了。 当时曹爽无论是对吴国还是对蜀国的战争,都是战败居多,这也让魏军的损失很大,让他在魏国很不得人心,而这个司马懿的高陵政变可以说是得到了郭太后和很多的大臣的支持。再加上这时的曹爽也投降了,也就没有人和没有必要来反抗司马懿了。 司马懿和曹爽两人一开始还相处得不错,司马懿在外领兵作战,曹爽独霸朝廷,然后曹爽也是控制着整个朝廷。他发动过改革,阉割了很多的贵族的利益。 还有一个改革就是修改法令,皇帝想改法令都得询问群臣的意见,而这时的曹爽可以说是把几乎的所有的朝臣的得罪了。就在曹爽陪同曹芳去高陵魏明帝之墓的时候,装疯卖傻了很久的司马懿突然发动了政变,控制了整个洛阳。 还有在政变的时候,曹爽的意思不够明确,他一开始是没有反对司马懿,反而是投向了司马懿,这也使得没有得到曹爽命令的夏侯玄不敢擅自攻打司马懿。还有就是夏侯玄是以大局为重的,夏侯玄的叔叔曾经就劝说他归降蜀国,但是他没有原因,而且夏侯玄自己也不想背负叛变,逃兵的骂名。
3赞·285浏览2019-08-09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套用一句足球解说词就是:留给司马懿的时间不多了。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71岁,机会错过不会再有。而从他夺权之后的行为来看,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子孙篡魏清障铺路。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在焦急中耐心等来的一个绝佳机会,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此次行动应该酝酿了很久,至少在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时候就有了定夺——3000死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招募、训练、隐匿、运作绝非朝夕之功。司马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他在曹爽集团的排挤下正在失去权力。而他失去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子孙不能承继大业。 曹爽与司马懿最初并无冲突,还拿他当爹一样供着——“恒父事之,不敢转行”。当然这个可以理解为手段,不一定出自真心,但他对司马懿也的确没有明显抑制。曹?蓖泄率彼韭碥彩翘?荆?挥小奥忌惺槭隆钡男姓?权。少帝曹芳继位后其职务变更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绝对的实力派。曹爽是曹?蓖泄碌牡谝桓ǔ迹?耸辈芊疾?岁,司马懿的任命肯定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不反对即是说明戒心不大。 后来曹爽想掌控尚书台,不想再让司马懿录尚书事,便奏请天子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这里就要敲黑板划重点了,曹爽建议的职务是大司马而不是后来任命的太傅。大司马位高权重,此前历任该职的是曹仁、曹休以及曹爽他爹曹真,都是曹魏的宗亲股肱,不应视为排斥。至于大司马为何又成了皇帝的老师太傅,《晋书》中有明确交代,即“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也就是朝臣们都认为大司马是个累人的活,出于关怀才建议60出头的司马懿出任太傅的,不是曹爽的个人行为。 曹爽此举的目的,是打算任用何晏、邓?、丁谧等人进行后世称为“正始改制”的行政改革。也正是这项改革危害了司马懿的核心利益,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正始改制”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厉行节俭不用说,司马懿也没反对的理由,取消州、郡、县行政体系中郡一级设置的简政政策也没来得及实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何晏主持的选举,也就是改革九品中正制用人上的弊端,限制“中正”对人事的过多干涉,将权力集中到尚书台。中正多由世家大族掌控,其代表和代言人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排挤对象。司马懿权力边缘化,于是在家装病等待奋力一博。 曹爽其实没打算杀司马懿,毕竟他没了实权,只要老老实实就行。司马懿装病后就更没必要了,他没采取任何监视措施就是证明——期间只让李胜探听过一次虚实,还找了个履新辞行的正当理由。司马懿就没那么客气了,曹爽弃权后即被软禁,监视可谓密不透风。而司马懿最终食言,将曹爽兄弟以及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全部夷灭三族、斩草除根,就完全是为子孙铺路的态势了。
2赞·64浏览2018-01-30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三千死士是从何而来,结局又如何?
高平陵政变是一个转折点,是司马懿隐忍多年的全力一击,也是最后一击,从此之后曹魏江山就改姓司马了,那他发动政变的关键力量三千死士从哪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自己花钱养的。 古时候每个朝代都有豢养死士这种说法,一般都是帝王养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不用说让人给你卖命,所以皇家养着这些人以备后患,因为他们是高度忠诚的,没有思想,仿佛就是个只会打架的尸体,按照主人的吩咐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自杀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视里那些一被抓住就吞药自尽的勇士,他们就是死士。 那司马懿是怎么在曹家眼皮子底下豢养自己的力量的呢,毕竟那时候豢养死士是死罪,司马懿也一直装疯装病的不让人看出他的野心,据史料上记载应该是司马懿的儿子们养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是个人物,上阵父子兵,司马家族在军队里也有不少崇拜者,愿意为司马家族做敢死队,所以他们就暗地里汇集了这些人,安排在暗处训练,所以才能在发动政变的时候,三千死士突然出现,迅速占领洛阳,曹爽看到这场面,反抗都不想反抗,只能乖乖投降。 死士们除了去战斗,其余时间都是见不得光的,他们不像正规军队,可以大大方方走在阳光下,那这三千人后来怎样了呢,被司马懿杀人灭口了吗,我估计不会,好不容易养出来的精锐部队,估计还是安排在隐秘之处,等待继续为司马家族效力的机会吧!
153浏览2019-08-07
魏臣司马仲达,究竟为何要发动高平陵政变,是野心还是迫于无奈?
司马仲达之所以发生政变,其实是因为当时别人把他妻子杀死了,搞得他家破人亡,而且还一直找司马仲达的麻烦,最后逼得司马仲达发起了兵变,而司马仲达真正的实力也被逼迫出来了,最后的结局就是那些人都挂了。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谋士,当然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但是还有一位谋士也是非常的厉害,他跟诸葛亮的才智不分上下,那就是司马懿,当时曹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司马懿,于是就请人让司马懿来帐中谈谈,希望司马懿可以来帮助他,当时曹操虽然十分的强大,但是还没有办法震慑当时的三国,魏国蜀国之间的局势一直都不是很稳定,社会也是动荡不安的,而司马懿起初是不愿意冒险帮助曹操的,但是在巧合下跟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好朋友,当时的曹操一心收拢天下的人才,司马懿只好一直说自己生病来躲避曹操。 但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被曹操知道了,司马懿也就不好再装病了,而且也是曹操儿子的朋友,所以决定帮助曹操了,后来有人跟曹操上报司马懿的眼神像鹰的眼睛,后来曹操也试探过一次,果然入别人所说的那样,后来曹操便有了杀心,后来曹操不敢用司马懿了,但是曹丕还是非常信任司马懿的,在后来曹丕上位宗亲开始找事,对司马懿下手, 都被司马懿给消灭了。 可是那些宗亲还是非要找死,找司马懿各种的麻烦,而司马懿当时根本无心朝堂的事情,可是自己的妻子被人害死,这下刺激到了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后来选择了兵变,也算是迫不得已。
93浏览2019-10-08
司马懿 为什么 公元249年 才 决定 发动 高平陵之变?
提到三国,我们都不陌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争霸,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的争霸史。与三国有关的书籍、游戏、影视作品不胜枚举,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广为流传。曹操于乱世之中崛起,一代枭雄,被许邵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然而,他创下的基业却毁在了司马懿手里,曹魏政权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权力。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战争,灭掉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位,建立了西晋。司马懿反水后,曹操的追随者为什么会袖手旁观呢?只要他们有所行动,司马懿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掌握实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冷眼旁观、不管不顾呢?公元249年,曹芳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刚踏出洛阳,司马懿后脚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集合了一批死士,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后来,他又拿下了武库和军营,掌握了曹爽的兵权,整个洛阳都被牢牢地掌握在司马懿手里。之后,他又向曹芳上书,阐明曹爽的罪证。曹爽作为曹芳身边的一名大将,掌握着军队,本不该畏惧,他完全可以率兵奋起抵抗,但他却选择了妥协。他主动投降后,被免去了官职,后来又被下狱处死,曹魏宗室也逐渐被清理殆尽。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曹操的追随者没有站出来呢?虽然曹操已经过世很多年了,但他的老部下很多都还健在。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老部下为何不反抗?2个字揭露真相,这便是利益。 首先,曹爽重用与自己关系亲近之人,曹操的老部下虽说立下大功但却不受重视。曹爽重用自己的亲信,任由他们排挤老臣,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寒心。因此,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这些人不仅不愿意站出来帮助,甚至还帮助司马懿夺取兵权,劝说曹爽投降。其次就是士族利益的影响。曹操掌权时,任人唯贤,任用了很多寒门学子,虽说得到了很多有才之人,但使得士族利益大大受损。曹操的老部下与士族或多或少都有些渊源,他们自然会与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站在一起,这场政变可以说是士族的一场联合反抗。此外,司马懿成功后,这些人还可以以得到大量的财宝和权力,何乐而不为呢? 大司农桓范曾提出让曹爽带兵去许昌,却遭到了曹爽的拒绝,如果他当时能听桓范的话,结局可能大不一样。在高平陵之变中,除去大司农桓范,其余的人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与司马懿在同一战线上,正因如此,这场政变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笔者认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只是控制了洛阳,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当时的天下还是曹氏的天下,司马懿作为四朝元老却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事情,实在无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6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