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明朝嘉靖年间持续40年、战火波及整个东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乱”,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不仅没有倭患,倭寇也“老实”。当然,这“老实”是有原因的。
这一时期,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出于稳定自家权位的考虑,厉行“锁国”政策:除长崎外,日本对外的港口全数关闭,偷渡更是死刑大罪。只有大清、荷兰等少数国家的船只,可以在长崎进行贸易,还要遭到严密监视。这样的锁国体制恰恰铲掉了倭寇作乱的土壤,但拼命锁国的日本与大清之间,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却也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洋铜贸易。
清朝统一后,进入了长久和平期,但一件大事关乎着大清稳定:铜钱。要发行铜钱,就需要大量的铜。清朝的产铜地集中在云南等地,且产量有限,运输困难。这事每年稍耽误一会儿,极有可能就是要命的“钱荒”。而日本岛虽小,但金、银、铜等金属产量丰富,而且对大清的各种货物需求量也极大。怎么办?交换吧。
所以,大清与日本心照不宣,开始了“洋铜贸易”。每年大批清朝船只从宁波、广州等港口出海,满载着生丝等货物直奔日本,以换取大量优质铜。虽说“康乾盛世”时代,大清朝对海外贸易高度紧张,但对“换日本铜”的买卖特别宽松,商船甚至可以不顾相关禁令,带去大批重要宝货。对这项关乎财政稳定的买卖,清朝的态度实在太开明。
这开明的态度,也造就了一段后世几乎遗忘,当时却红红火火的中日贸易盛况。从1683年至1840年,中国商船累计从日本赚走了3.8亿斤铜。对于双方来说,这是一笔持久双赢的生意,双方当然也就尽力维持,和平也就不难。
最重要的是,号称“漠视海洋”“闭关锁国”的清朝,在“康乾盛世”年代里,曾拥有一支威震东亚海洋的海上力量。主力战舰“鸟船”长50米以上,装备大型火炮30门以上,这样凶悍的炮船,在清军水师里有60艘之多。如此凶悍的战舰,不但在战场上出威风,在康熙年间还曾作为“封舟”,每隔几年就去册封琉球,威慑力十分强。既然如此,周边哪家“邻居”敢轻易造次?
然而,让人叹息的也正是这事。随着清朝的稳定,曾经的“鸟船”大多被清朝废弃。到了乾隆年间,清军最“巨无霸”的战舰,竟只有11丈(约36米)长。随着一批手工业图书在大清被禁毁,清军水师的造船、造炮技术也大步倒退,导致装备精良的越南海盗后来居上。从乾隆晚年到嘉庆年间,越南的海盗船在广东至浙江的海面上大肆烧杀抢掠,气得乾隆、嘉庆父子俩恨不得将其赶尽杀绝。
但到了战场,由于越南船大炮多,清军的沿海水师每次都是能躲就躲,以至于稍有点钱的沿海商民,都得自发配备船炮和海盗死磕。如果不是嘉庆五年(1800年),越南海盗船在海面上遭遇飓风,外加越南国王主动铲除海盗势力,这支曾叫清军躲猫猫的海盗不知会折腾大清多久。
可是,大清海军不给力,就算没有倭寇,就算靠运气熬走了越南海盗,待到鸦片战争打响,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依然躲不及。被轰开国门的清朝,随后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深坑。没有“倭寇”的大清,终为漠视海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5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