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因一首《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但世人对修建阁楼的这位“滕王”却知之甚少。
滕王阁是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最小的儿子,唐太宗的亲弟弟。史书记载他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音律,善书画,颇具艺术才情。李元婴恃才傲物,终日以诗酒为伴,无意于仕途经济。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对他不仅不加防备,而且呵护有加,还封他为滕王,他也因此过了一段逍遥日子。
唐高宗即位后,他对自己这位皇叔的行为很看不惯。一次,高宗赏赐王公贵族们时,赏给各位亲王的都是彩绸五百匹,唯独赏给滕王两车麻绳,还颇风趣地调侃道:“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不久就找了个理由把他贬为了洪州都督,李元婴因此才来到南昌。左迁被贬,放在谁身上,都会郁闷不已,可李元婴却不以为意。他依旧带着一班幕僚及歌伎终日饮酒作乐,还在赣江左岸的丘冈之上建了一座楼,既可饱览山川之秀,又可欣赏歌舞之乐,此楼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滕王阁。他还常在阁中与文人墨客高谈阔论,饮酒作赋。
唐高宗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下旨拆除了滕王阁,并削去了滕王的封地,还将李元婴贬到滁州。李元婴到了四面皆山的滁州后,见景色幽美,又逸兴遄飞,每天登山临水,依然逍遥自在。不久,高宗又将他贬往隆州,李元婴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一到隆州,便择一僻静幽美处,建了座滕王亭,每日坐亭中读书写字。当地蝴蝶众多,绕亭翩然飞舞,李元婴于是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后有《滕王蛱蝶图》传世。几年之后,世人对他便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誉,他也因此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
后世通常认为滕王是个“混世魔王”,而事实上,他的一些放纵行为不得不说是他在宫廷争斗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统治者认为他对权力地位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太宗、高宗两朝皇帝的算计,他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把悲剧演绎成了一场文艺范儿十足的喜剧。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创作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被被入选高中语文必修课文,相信许多人都背诵过。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建于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300多年来,滕王阁由于各种原因,曾经20多次被损毁。但每次损毁后,人们都在原址重新修建,使得它在千年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王勃、滕王阁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你知道滕王是谁吗?
这里的滕王,指的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
李元婴生于629年。那一年,李渊已经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住在大安宫里,安安然然地当起了他的太上皇。就在这里,年近70岁的李渊和正值青春妙龄的柳宝林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李元婴。因此,李元婴没有经历过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兄弟残杀的“玄武门之变”——这对于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呢。
李元婴年近6岁时,父亲李渊就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承担了抚养李元婴的重任。李世民很疼爱这位年幼的弟弟,让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639年,当李元婴满了10岁时,李世民就封他为滕王,将山东滕州赏赐给他作为封地。
李元婴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宫廷教育,擅长音律,精通书画,特别喜欢画蝴蝶,还创作出一种“蝶画”,被鲁迅先生赞为“缺门、独门、冷门的文化瑰宝”。李元婴到了山东滕州后,整日游山玩水,吟诗作画,这在勤于政事的李世民看来,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更让李世民难以理解的是,李元婴在山东滕州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滕王阁”。李世民在魏征的“监督”下,多年舍不得花钱整修宫殿,怎么会看得惯李元婴这种行为? 好在李世民心胸比较开阔,对弟弟也有溺爱之情,总算将他容忍下来。
然而,好景不长。649年,李世民病逝后,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继位后,李元婴的好日子结束了。
从辈分上来讲,李元婴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叔。从年龄上讲,李元婴比生于628年的唐高宗李治还小1岁,两人算是同年代的人。李治也看不惯李元婴的所作所为,找了一个理由,在652年将李元婴调到苏州,担任苏州刺史。
苏州位于江南,人烟稠密,繁华富庶,李元婴到了苏州后,过着悠闲自得的小日子。李治一看,没有达到“惩罚”目的,便于653年削去了滕王的食邑,将李元婴贬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洪州都督。
一般来说,一个人三番两次被皇帝贬斥后,心情总算会郁闷的。可李元婴不是这样。他到了洪州后,根本没有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样子,继续呼朋唤友,寻欢作乐,还在赣江东岸修建了一座高楼,即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的滕王阁。
李元婴每天坐在滕王阁里召集一帮名士,饮酒作赋,高谈阔论,玩得不亦说乎。李治知道后,将他从洪州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不久再次贬到隆州(今四川阆中)。
从滕州、苏州、洪州,一直到滁州、隆州,李元婴被贬斥的地方,一个比一个远,一个比一个偏僻,可李元婴毫不在意。隆州虽然地势偏僻,但拥有青山绿水,让李元婴感到十分惬意。唯一的遗憾是,差一个可以让他与朋友饮酒的阁楼。
这不是难事。很快,李元婴便在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恢弘庞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提到的阆中滕王阁。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实在是想不通,竟然有人能把文章写的如此出色。
《唐摭言》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洪州(今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席间,王勃即兴作诗一首,便有了流传前年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自然是滕王修建的,滕王是谁呢?
李元婴(630年―684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七十多岁生的儿子,牛吧?滕王阁是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永徽四年(653年),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滕王阁。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封为滕王,食禄滕州(今山东滕州)。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修建了一所高大的阁楼,被称为滕王阁,不过李元婴在当地民愤极大,唐高宗李治只好将这位叔叔换个地方另行安置,
先到苏州,后来才到了洪州任都督,这位好吃懒做的主子非怀念以前在山东的日子,所以就在653年,在赣江之滨选址按照藤州滕王阁修建了了新的一所滕王阁,在洪州,滕王李元婴待了23年。
到了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阆中,他依然按藤州滕王阁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类似的行宫,李元婴在这里待了五年之后,于公元684年四月,病死于滕王阁中,走完了他这备受争议的一生。
现在的南昌滕王阁是梁思成建的现代仿宋式外观和架构的建筑。
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当时李渊已经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后逼迫退位四年。李元婴的年纪,比李世民的多数子女都还小。一生的主要职业经历就是做几个地方的州刺史。李元婴的人生轨迹也如此。
和雄才大略的哥哥李世民不同,李元婴在气质上,是个艺术家,是个天才的画家,更是个顽主,与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有的一比。 也因为身在皇室而不学无术,后来被武则天放过,不像其他李唐宗室一般死的死逃的逃。
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630年(贞观四年庚寅六月十六日)―684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其母为柳宝林,老爷是陇西郡公李虎。
滕王李元婴先后派驻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
并在这三处筑有三处滕王阁,贞观年间,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修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江西南昌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元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