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飞死后刘备说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众星璀璨、群雄逐鹿的时代,虽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之一,可是三国乱世却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的乱世多有不同。只因三国时期涌现出的人物都是真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枭雄,故而我们对此心生敬畏。
例如,通过罗贯中老师《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机军师诸葛亮被后世尊崇成了“忠臣的代表,道德的楷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成就了儒将的风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则留下了德比周公的美誉。
不过,同样在匡君辅国、一统天下的乱世中,也存在有一些伪君子和真小人。譬如,就有人说大汉皇叔刘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伪君子,或许在世人的眼中,刘备一直都是以谦谦君子的正面形象示人的,那些说刘备是“伪君子”的又是从何说起呢?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人(属于现在的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颠沛流离靠织席贩履为业,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士子家族为什么一直看不起刘备的一个原因。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发家的,黄巾起义被朝廷平定之后,23岁的刘备因为军功被敕封为安喜县县尉。可是后来,因为刘备不肯贿赂前来巡视的督邮,就选择挂印封金与生死兄弟关羽、张飞等人离开了安喜县。后来,刘备又同青州刺史田凯一起讨伐冀州袁绍,因功再次被授予平原县县令。
公元194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州,刘备应徐州太守陶谦所请,于是率领所部兵马星夜驰骋赶到了徐州,用一封书信就击退了进攻徐州的曹操大军。
后来陶谦病重,临终之前将徐州交付给了刘备,可惜刘备并没有守住,原本想要收买吕布为己所用,不料反被吕布窃取了徐州。刘备几经碾转决定投靠驻守在荆州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刘备到了荆州之后,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刘备的事业开始真正有了起色。
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备开始有点膨胀了,先是不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执意要兴兵汉中同在曹操一决高下。
正是刘备觉得自己的王图霸业将成,接下里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向前推进即可,没有必要在像以前在诸葛亮的面前唯唯诺诺、马首是瞻了。这一点其实早在庞统惨死落凤坡的时候,刘备就已经漏出了一丝端倪,只可惜当时众人并没有看清刘备的真实面目。
公元215年,孙权趁关羽攻击曹操樊城的时候,让东吴大将军吕蒙袭取了荆州,导致关羽在曹操和吕蒙的夹击下失败被杀,关羽被杀之后,张飞主张刘备立即挥师南下,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不过最终被刘备拒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发布天子第一诏,要兴兵讨伐东吴,为兄弟关羽报仇。
可是,此时却传来了张飞被部下斩杀,头颅被送到了东吴孙权那里的消息,闻此噩耗的刘备惊呆了。在张飞的灵堂之上,刘备失声痛哭并发誓“孤要倾全国之兵,誓灭东吴”。赵云听后,感到刘备战略定力不够,心痛不已;“联吴抗曹”原本就是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战略,刘备此言让诸葛亮感叹道:“兴复汉室从此无望了!”
大家都知道当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称霸一方。刘备虽说称霸一方,但还是有退位的那天。刘备唯一的儿子就是刘禅了,他也是蜀汉唯一的继承者了。历史上流传的扶不起的刘阿斗不知是不是真的,历史上对刘禅的评价也不一样。刘备常年征战才得此天下,但是他在夷陵之战中元气大伤,紧接着就一病不起,最终不得已对诸葛亮托孤。
刘备先是托孤给诸葛亮,后对赵云说了临终遗言,可谓用心良苦。他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刘禅年纪又小,只能依靠自己谋士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来继位了。他在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也就是说刘备对于刘禅十分不放心,先考虑让诸葛亮全力辅佐,如若刘禅不行,那就让诸葛亮自己做皇帝吧。
刘备对诸葛亮予以重任后,又对赵云说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话。赵云乃五虎上将之一,也是刘备十分看重的人,他在当时对赵云秘密的说了令诸葛亮坐立难安的话: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就是说刘备还留了一手,同时希望诸葛亮能尽心尽力辅佐刘禅,还想要赵云帮助刘禅,可谓用心良苦。
刘备这样做,还是出于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刘禅虽能继位,但是年幼,军政大事基本都在诸葛亮手中,更何况刘备这唯一的儿子也不是做皇帝的料,他这样做是不舍得自己辛苦得来的基业落在别人手中,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行。他对赵云说出临终遗言更多的是为了避免诸葛亮篡位。
这让诸葛亮知道后却寝食难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得辅佐刘备,却还是遭到了刘备的不信任。刘备既然选择相信自己,那为什么还要对赵云说出那样的话来做两手准备呢。可是最终诸葛亮也没有要篡位的意思,尽心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飞的惨死,兄弟玄德说了四个字,却伤了诸葛亮和赵云的心。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所以,一提到三国,很多人就会知道刘关张三人的情谊。当初,刘备玄德是卖草鞋为生的小贩,关羽还是个亡命之徒,张飞更是个杀猪匠。可是当时不同将来,这三个基本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却交叉了,并且还搞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相遇便是缘分,在桃园里,三人对天发誓对地跪拜,组成了蜀汉最初的基础。尤其是后来,三人为了拉拢更多的能人干将,更是在高位的时候降低身份,三顾诸葛亮的茅庐,虽然诸葛亮当时还只是个种地的,但依旧无法掩饰他的才能,更是为蜀汉添了一名“智多星”。
一、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 三人相遇如失散多年的兄弟,为天下,在桃园里,准备了乌牛白马祭礼等结拜的东西,三个人烧了香并且对天跪地发誓说:三个人从今日起,就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为了报效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兄弟三个人会同心同力,帮助穷人解除危险。不求能够同年生,但求能够同年死,如果背弃了誓言,愿意收到天地的惩罚。
三个人的誓言如今荡漾在桃园中,三人中刘备是大哥,关羽是二哥,张飞最小为三弟。三个结义完成,祭祀的了天地,又杀了牛摆起酒席,聚集了乡上的勇士们,大概有三百多人,当时就在桃园里好好的喝了一顿酒。这就是蜀汉最初形成的班底子。
二、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结义流传千古,这两个人跟随玄德南征北战,从最初的几人到了后来的军队。兄弟三人齐心,占有了自己的地盘。关羽就驻守荆州,以报一方百姓;张飞依旧跟随刘备继续攻打益州。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张飞和刘备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关羽所驻守的荆州失守了,最后退至麦城,可是还是被敌人砍下了脑袋,整个场面不可描述,真的是非常的惨烈,令人十分的悲伤。刘备听到二弟被砍下头颅的消息,当场就哭的泪如雨下,声声控诉着敌人的残忍手段。
二弟关羽的死讯让刘备非常的伤心,在知道关羽如此惨状之后,刘备更是准备充足,一举起兵为关羽报了仇,当时真的赢得一大片中心护主人士的敬佩。能追随主公刘备是当时志士荣幸。
三、不公平对待,玄德四言伤人心 当时二弟被杀的情形历历在目,刘备的悲伤实实在在。可是兄弟却没有同年死,当初的誓言没有实现。后来张飞也在征战中死了,可是刘备却只是顿足的曰:“噫!飞死矣。”当时的表情仅仅是有诧异的感觉,似乎并有二弟关羽死了后那种悲伤。
刘备当时夜观星象,发现星象不对劲,后来就问了诸葛亮,而诸葛亮回复的是怕是又有一位上将要死了。后来接到了报阆中张飞的部将的上表,刘备才知道星象有异,原来是三弟出了事。可是短短四个字,刘备反应也太过于冷淡了吧。毕竟是结拜了的兄弟。为何有这种区别呢?想想应该是关羽在战场中发挥的作用比张飞大。而关羽更有智谋,张飞只有蛮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兄弟都死了,内心也就麻木了,所以才没有及时表现出那种悲痛的感觉。
刘备这样的态度让跟随他多年的诸葛亮十分寒心,尤其是赵云,曾经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只为救出少主,花费了多少心思,当初也发誓要一辈子跟随刘备。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和赵云说的遗言让很多感到不解,刘备难道真的这么宽宏大量愿意把帝王之位让给诸葛亮么?刘备的确有这样说,不过他也留了一手就是对赵云的遗言说道“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其中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诸葛亮会篡位。不过刘备这种暗示以诸葛亮的才智肯定明白,而且当时的诸葛亮虽然没有称帝,但是蜀国上下事物都是他一人管理,篡不篡位也不重要了。
众所周知,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虽然根据三国历史而改编,基本符合历史走向,其中却掺杂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拥刘反曹。在小说中,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奸诈小人,令人愤恨;刘备却是仁义的化身,代表着真善美。因此,抛开正史不谈,很多人认为,最起码演义中,刘备在托孤之时,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言,是出于真心的。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
对于这个观点,很多人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演义中的刘备,并非枭雄,反而非常的仁善,为了做到仁义,甚至会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例如他离开荆州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大都想要追随他。其实带上这些百姓,会严重影响他的行军速度,很可能使他遭到曹军的追击,可是在身边的文臣武将都劝他放弃百姓的时候,他却坚定地说:“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于是他最终在长坂坡为曹军所败,损失惨重,可是他从未后悔。的确,此事的确是刘备做过的,而且类似的事情他还做过不少,例如不忍杀害勒索自己的督邮,不忍取西川,等等。
除此之外,他还对诸葛亮非常倚重,例如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甘愿三顾茅庐,显尽诚意。请得诸葛亮之后,他以师礼待之,并且在关张二人心怀不满的时候,出言道:“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登基之后,则拜诸葛亮为丞相,给予了诸葛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等等。
但是刘备的仁义,以及对诸葛亮的看重,并不代表他在托孤之时,对诸葛亮所言是发自肺腑。因为他接下来便将赵云唤至身边,当着诸葛亮之面,给了赵云一个特权。小说第八十五回中写道:“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个时候,他没有与赵云谈君臣之义,反而用了一纪回忆杀,提起了两人多年的交情,并提到,“我去世之后,儿子就托付给你照顾了”。尤其是“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10个字,如果我们仔细品读,就会意识到,此言与他向诸葛亮托孤时的正式诏告不同,反而多了几分话家长的意味。
但是他去世之后,刘禅贵为皇帝,谁又能欺负的了呢?军政大事有诸葛亮在,也不必担心,他为何专门向赵云嘱托,说“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呢?结合他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言,我们不难想到,他害怕自己去世之后,诸葛亮真的萌生野心,抢夺帝位,这个时候,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已去世,所有的元老中,也只有赵云能够凭借资历和功劳,对诸葛亮形成一定的牵制。也就是说,他说出此言,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诸葛亮篡位。
只是,赵云虽然“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但以他的正直,并不一定明白刘备的言外之意。不过刘备并不指望赵云一定能够听懂,他既然敢于当着诸葛亮和百官的面,如此对赵云交待,便不仅是对赵云一个人的嘱托,还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敲打和警示,只要诸葛亮听懂了,就足够了。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虽然仁义,也倚重诸葛亮,但是他在托孤之时,说刘禅如果烂泥扶不上墙,诸葛亮可以废掉刘禅,自立为王,仅是一种客套,当不得真。为了避免诸葛亮“拿鸡毛当令箭”,他特意当着诸葛亮的面,托付赵云看顾刘禅,对诸葛亮进行了警告与敲打。估计诸葛亮听了非常忐忑难安,不过,他虽费尽心机,却是多此一举,因为诸葛亮自始至终,都没有不臣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5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