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统治的276年中,仅二品以上官员的贪腐案就有一百多起,涉事官员所受刑罚不可谓不严酷,贪腐之风却屡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
当年清朝能得天下有个重要原因—善于学习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实现“满汉合璧”。尤其在康熙朝,一方面沿袭明代制度以约束满人的野性,一方面以八旗的凝聚力与行动力对抗传统官僚体制的贪腐与低效,所以打造出了盛世。但随着时间推移,“满汉合璧”遭到破坏,明代制度的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
比如捐官这种现象,起初只授虚职,花再多钱也只能当个“编外官员”,后来实权也能拿来买卖。珍妃带头破坏风气,曾将四川盐道这等要职卖给文盲玉铭。一次,光绪问玉铭在哪个衙门当差,他竟回答“在木厂”。光绪惊得合不拢嘴,又命他写出自己的履历,结果他根本不会写字。
溥仪登基后,为保自身安全,特意在西安门成立一支装备精良的禁卫军,有1.2万人,由其七叔载涛负责。但这支精锐之师始终没啥作为,因为载涛曾私下会见孙中山并收了钱,双方达成“和平共处”的口头协议。
晚清官场的腐败程度格外惊人。张作霖死后,其家人在东北办葬礼,用了很多亲王等级的翁仲(陪葬石人),都是皇族偷卖过去的。东北还有很多高等级的大牌坊,重达数吨,由兵车从北京运来。“卖完王府家具,就卖祖宗坟地”之说并非捕风捉影。
溥仪也想治理贪腐,便先拿太监开刀。一次,宫中几个躺柜不翼而飞,溥仪决定彻查。太监们吓坏了,扬言要杀溥仪,搞得他极为紧张。溥仪知道太监们暗中互通、不可信任,便让婉容持棍睡在外屋保护自己;还让婉容的弟弟陪自己睡觉,因为他比较机灵,稍有响动便能醒来。
反腐风暴刚掀起,就招来建福宫的一场大火。消防队赶到时,门卫却以“未奉谕旨者不得入神武门”的祖训为由,不肯开门。结果,消防队等了一个多小时,三四百间房屋被烧毁,其中古物及相关证据都化为灰烬。溥仪追究失火原因,内务府说是他用放映机看电影引发电线跑火,这显然是借口。
溥仪连身边的太监都管不住,何谈治理皇族中的腐败?更何况他自己也不干净。当时宫外有民国军人把守,无论是谁都要搜身,严禁夹带私货。溥仪与弟弟溥杰勾结,以赏赐的名义将古物交给他,再由他带出宫去倒卖,门卫也无可奈何。他们前后偷走大量国宝,仅书画就至少有1200件,包括《清明上河图》等珍品,后来追回的只有三分之一。
溥仪监守自盗是为出国留学积攒经费,结果却未能成行。因为其父载沣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紫禁城,下令关闭神武门,不让溥仪出来。而这个消息是婉容故意透露给载沣的—溥仪原本计划先出国,等局势稳定后再回来接婉容,但婉容怕他一去不回,这样民国政府给皇族的优待就全没了。为保饭碗,皇族不惜“卖”了溥仪,让他变成囚犯。
事实证明,治理贪腐必须从改革制度入手,别想靠祖训或权威解决问题。1990年,有人问末代太监孙耀庭,“你经历过清朝灭亡,可悟出什么治国之道?”孙耀庭想了很久,写了一副对联: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清朝腐败无能的原因就在于:皇帝困于内廷官僚、上下官僚沆瀣一气。民族歧视下的满清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无德无能、缺德少才的满蒙王公、贵族官僚长期窃居高位;朝廷执掌大权的达官贵人和各省巡抚总督,大多数为满蒙世袭,昏庸腐朽不堪。中国的国力都消耗在这帮心黑的纨绔子弟手中,各种生产没有多大发展。
英国特使马戛尼在(乾隆后期的)出使日记中指出:“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在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是:“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像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英使马戛尼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满清政权看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大船舰”,预言它将“不再有纪律和安全”。
更为主要的是整个官僚统治阶级普遍虚伪矫饰,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在强大刺激来临时才有一点本能反应,根本看不到世界发展变化的潮流,没有任何先进性可言,进贡、贸易进口的尽是各种玩物。嘉庆要勤俭,一群官员就像花子一样上朝比谁补丁多。
吏治最为腐败,主要表现为买官卖爵,各种官场就是相互勾结、互相贿赂的关系,不仅造成晚清洋务运动失败,也是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当官需要银子,就要想办法在百姓中挖银子,一派黑心造就一片黑暗,“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只是冰山一角。
就连林则徐等开明大员也是落后得可笑,认为英国人穿靴行动不便,极易对付。对世界西方的了解还不如明朝后期。原来的茶叶、瓷器等贸易为什么变成了“鸦片贸易”?为什么洋务运动最后付之东流?关键是皇家昏庸、官僚腐败、劣币淘汰良币的结果。
文化落后,就在于没有民主、没有公正、没有紧跟潮流的危机感。光有热血、不怕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学习科学技术的良好机制,没有创新的竞赛,没有人民大众的崛起终究无法实现国家的兴盛。当一切向钱看之后,想尽办法化国为家,大“清”的气数就尽了。
腐败在于特权,中国的腐败就在皇家专制、官本位,使得遍地自私自利的小家子气淹没了一切青年的锐气,一群唯利是图的人变相成为“卖国者”,当他们一心搞点名堂时,得到的只是一败涂地。种下的是“龙种”,生出的是跳蚤。
晚清时期的官场是特别腐败的,几乎在那个时期,有钱的人就能够做大官。那个时期的有钱人家从来不担心自己家的子弟没有官做,只要肯花银子,绝对能买一个体面的官,但是这些官位一般在二品以下,二品以上的官他们还是没有胆量买卖的。有钱人家做官如此容易,对于穷人家来说做官也不难,要想做官就要有一定的付出,这个付出并不指的是努力上的付出,指的是向有钱人投其所好就可以做官。
一、官位买卖有钱人想做官,可以花自己的银子进行买卖,而没钱人想要做官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这个努力并不是指的在科举制方面的努力,而是努力去讨好富人,比如说在晚清时期就有很多贫苦人家的人当上官,其中的原因竟然是自己的妻子长得比较貌美,由此以来许多有钱人家的老爷就会看上自己的妻子,这样就构成了一笔新的买卖,可以说当时的政治是特别腐败了,这种不成体统的买卖随处可见。在当时来说,做官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统治者也没有明言禁止这种行为。
二、有钱人买官那么对于有钱人来说,做官就更容易了,前期的财富积累为后期他们做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要肯花钱,二平以下什么样子的官都可以买到,所以说你可以发现晚清历史上许多做官之人并非什么能臣,都是一些富豪罢了。在当时这种政治极其腐败的局势下,对于科举制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人们宁愿想一些歪路子去买官,也很少有人去参加真正的科举制度。
晚清时期的官场是非常腐败的,在当时官场中有一个不变的定律,就是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大官,那么没钱的人出卖自己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做到官。这种现象对当时来说是非常普遍的。
因为清政府除了俸禄,还会给官员发放养廉银,这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的滋生。和当今高薪养廉的方法,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国家提供给你衣食无忧的生活,很多良心尚存的官员自然就不会走上贪污的道路。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的后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措施。这就导致了大清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相比非常落后,政治、经济上都远远不如对方。然而骄傲自大的清朝帝王和官员,认为泱泱中华地大物博,外面都是蛮夷小国弹丸之地,不足为虑,依然过着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当欧美国家使用洋枪大炮轰炸开大清的国门,清政府无力抵抗,只能素手无策步步退让。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就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大笔的支出赔偿银两,换取暂时的安定。这也导致国库越来越空虚,清政府越来越穷。
清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一个手握重权的两江总督,一年的俸禄只有一百八十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块钱,还不如普通公务员工资高呢。考虑到官员没办法养家糊口,就会滋生贪污腐化。清政府为了控制这种现象,所以决定给官员发放养廉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除了养廉银,一些生活用品和贵重衣物,官府也会发放。福利待遇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方法也的确控制了官员的腐败。
然而到了末期,清政府越来越穷,入不敷出,官员只好层层盘剥穷苦百姓,这就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当时外有八国联军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祸害百姓,这一切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中华民族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3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