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虎妈李太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话不假,可常被人狭义地默认为那个女人一定是妻子。实际上,一个持重识大体的母亲同样可以帮儿子操持好内外,甚至在儿媳妇不那么贤惠的时候也可以保证这个大家庭不出什么错。
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太后。她本是裕王府的一个侍女,因为长得好看才在裕王登基为隆庆皇帝以后被册封为贵妃,而这位李贵妃也很争气,为皇帝生下了皇长子也是皇太子的朱翊钧,即为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后,李贵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在张居正的请求下,李太后还从慈宁宫搬到皇帝寝宫乾清宫,专门照看皇帝的起居。
作为李太后的长子,朱翊钧所接受的母亲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每个要上朝的日子里,李太后五更天就亲自走到皇帝床旁喊道:“皇儿起床了!”然后叫左右把皇帝架起来坐好,亲自用毛巾来为皇帝擦脸,然后把他扶上御辇。
对儿子关心归关心,李太后却也同样是个严母。虽然李太后出身比较微贱,但她对自己的儿子的教养还是非常用心的。每次张居正等人给皇帝上课的时候,太后总要亲自如果小万历旷课逃学不读书,就罚他长跪不起。久而久之,皇帝身边那些人逐渐不把皇帝当回事,都跑去曲意逢迎太后,随时随地打皇帝小报告去了。
有一天皇帝喝醉酒要内侍给他表演歌舞,内侍一紧张就忘了词,喝醉了酒的朱翊钧耍起了酒疯,说要砍他的头,然后又玩了出“割发权代首”的把戏,把小太监的一束头发割了下来。第二天,太后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把皇帝召过来,声色俱厉地数落了皇帝的无数罪过,骂的皇帝跪在地下哭了好久。而后又让张居正切实写出万历的过失并且代拟了皇帝的罪己诏,这才勉勉强强让皇帝过了关。
李太后所为人熟知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贤德,她和当朝首辅张居正之间的风流韵事也是各路野史小说家津津乐道的。本人奉行只采信正史,其余野史杂闻一律不予相信的原则,在此不作更多挖掘,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集相关材料。
但是李太后极其倚重张居正总是确有其实的。十年“万历中兴”的局面实在是张居正一手打造,而张居正能大刀阔斧地放手去干是离不开宫廷实际话事人李太后支持的。皇帝大婚以后,太后就不能再和皇帝住在一间寝宫里,临搬走时李太后还对张居正说:“哀家不能再天天看着皇帝了,先生您是先帝顾命之臣,一定要帮着哀家好好照料皇帝,好不辜负先帝的嘱托啊!”张居正听了这话更加感激涕零,更要好好地管教皇帝了。
张居正辞世以后,李太后也逐渐退居二线,但是对皇帝依然是有一说一。皇长子朱常洛由于其母亲出身低微,一直不受皇帝待见,拖着不想封他作太子,为此事和数位首辅乃至群臣闹得极不痛快。做奶奶的问朱翊钧:“怎么还不封常洛做太子?”朱翊钧说:“他是宫女的儿子,身份不行。”李太后勃然大怒:“你也是宫女的儿子!”这一句话成为了压塌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子之位由此而定。
皇帝偏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即使把他封为福王也不放他去就藩。太后觉得不妥,就问郑贵妃为什么不让她儿子去就藩,郑贵妃说:“孩子是想留着给您庆生日呢!”李太后冷笑:“我小儿子难道可以因为给我庆生就赖着不走?”郑贵妃无言,只好让儿子去河南就藩。
李太后虽然贤德,但也不是没有缺点。她信佛,京城里就大造佛寺,皇帝也动用国库和内帑布施了很多钱。即使是张居正在的时候也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就这一点都拗不过她。
而在张居正去世以后,尽管他身前曾经为国家立下无数功劳,却遭到了明史上几乎空前绝后的报复性清算。究其原因,无非是明神宗将他儿时所受到的所有约束和管教全部迁怒于张居正头上,而张居不敢正所做的这一切却都是在李太后的批准下进行的!不敢将一腔怒火洒向母亲的朱翊钧只好拿那个已经死了的张居正当出气筒,而李太后不知是心中对儿子有愧还是太冷血,对朱翊钧这几乎丧心病狂的行为却不出一言!
到底万历皇帝也不是个明君,而李太后作为其母后,这种“虎妈”式的教养方式到底是对是错,后人自有公论。
没有。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宰相,也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明神宗十岁就登基掌握政权,他的母亲李太后自然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辅佐明神宗,此人恰是张居正。
因为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关系过于信赖和亲密,坊间便有了“黑心宰相卧龙床”的传言,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张居正和李太后。
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在他23岁的时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信任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担任宰相一职。
在位期间,张居正勤勤恳恳,为明神宗处理政事建言献策,深得明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在当了宰相之后,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辉煌点,那就是推行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看到明朝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水火之中,便向皇上商议改革一事,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深得明神宗的认同。张居正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改革。
扩展资料:
万历十年(1852)春,张居正身患重病,久治不愈,朝廷大臣上自六部尚书下至冗散,无不设斋醮为其祈祷。他们纷纷舍弃本职工作,日夜奔走于佛事道场,把祈求平安的表章供上神坛,长跪不起。
官僚们争相雇募文人词客,代写表章,各地封疆大吏莫不争相仿效,其排场之大,连后来万历皇帝病重时也无法企及。
万历十年,张居正积劳成疾,因患直肠癌病逝。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去世刚半年,倒张的活动就迫不及待地展开,接踵而起的是连篇累牍的弹劾,他生前所有的封号都被取消,张家满门查抄,长子自杀,次子充军,全家饿死十多人。
历史上最著名的颜值即正义的案例!
?颜值即正义?是最近很流行的说法。一句在?长得好看?相关语境下的万能口号:长得好看就是正义的代表,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我不管,哥哥说什么都好听,毕竟颜值即正义!
现在人的审美标准趋同,无论对错,只要看着顺眼就支持。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吗?胜利者书写历史,掌握话语权,只要能够撑到最后就是正确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广义上的?颜值即胜利?!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讲,史上最著名的?颜值即胜利?案莫过于这个:
是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个事件中,李世民弑兄,杀弟,欺君,诳父,无论哪一件拿出来都是不折不扣的禽兽行径,无论怎么讲都是不择手段的卑劣行为!但是,那有怎样,所有这些无损李世民在人们群众心中?天可汗?的高大形象,他仍然是历史上史诗级的英明领袖!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长的是在太?英俊?了。
登基前,李世民打了两场仗,堪称唐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两场:一是收复山西,消灭刘武周,宋金刚;二是洛阳之战,一举消灭当时北方双雄的王世充,窦建德。这两场仗,对于李唐王朝夺取天下,几乎是决定性的。
登基后,他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此外,他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稳固了边疆,让大唐王朝声名远播。
在唐太宗执政的627年至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就这些功绩而言,他的颜值史上罕有,颜值即正义,谁也别不服!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自古如此。长相真的可以决定你的前程,颜值约等于正义的事情,在历史上其实发生了若干次。每一次都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颜值的确是资本。
比如说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吧,张居正为什么那么红?其实轮不到他来当内阁首辅,可是因为他长得帅啊,正宗的国字脸,而且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正经人。
为此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对张居正那叫一个信任啊。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给赶回家了,张居正就这么靠颜值躺成了内阁首辅。多年以后,张居正在高拱老家再看到他的时候,两个人垂泪拥抱,但是高拱心里气啊,就是因为自己长得没张居正好看,所以被赶下了台。
汉唐时期,要想做官,长得丑可没机会。这个是个看脸的世界!再次重申一点,这绝对是没错的,为什么整形医院那么吃香,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已经参透了这一玄机。
在大汉朝,那个时候是没有科举制度的,选拔官员的办法主要是察举制。啥是察举制呢?粗略来说,就是看脸。
看你这个人是不是清廉、孝顺,首要条件就是看你的脸是不是顺眼。那些十分孝顺清廉的人,只要长得不好看,也会被自动忽略掉。
理由很简单啊,皇家选拔官员,自然要选那些相貌得体的人,如果长得丑,怎么能体现出官府和皇家的威仪呢?
比如说《史记》和《汉书》里有相同的一段记载: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为了发展教育,汉武帝设立了五经博士,一旦能够成为这些博士的弟子,就可以免除徭役,相当于是做官了。可是怎么才能成为博士弟子呢?最重要的一个标准,那就是长得帅。
只有长得帅的人,才有资格到博士那里混饭吃,可见颜值可以决定你的肚子是不是会挨饿,这本身就已经是极大的不公平了。难道我脑子好,长得丑,就不能免除徭役吗?在汉朝还真不能。
在《新唐书》里,有一段让颜值低的人暴跳如雷的话: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唐朝有了科举制度,读书好的确可以入朝为官。可是在通过科举考试以后,还需要再次通过筛选,才能做官。
而这次的筛选,一共有四个步骤,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看长相。只有体貌丰伟之人,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选拔。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我智商那么高,写了那么好的文章,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你告诉我我的颜值不适合做官?可见古代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长得好,在古代娶媳妇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刘邦: 刘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40来岁的人了,还一直打着光棍。可是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居然把吕公的女儿吕雉给娶到手了。
人家黄花大闺女,家里又有钱,吕雉又比刘邦小了15岁。为什么会嫁给这个泼皮无赖的刘邦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吕公看中了刘邦的长相。
所有人都劝告吕公别犯傻的时候,吕公却说,我看刘季这小子长得不错,将来一定可以成就大业。纳尼?这是把女儿的下半生幸福,拿来当赌注吗?
陶谦: 东汉末年有一位诸侯叫陶谦,也就是刘备搭救过的徐州牧陶谦。这哥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大帅哥一枚。由于比较会玩,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兄弟。
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三国志》
当时苍梧太守甘公只看了陶谦一眼,立刻就看中了陶谦,连忙表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陶谦。甘公的媳妇儿死活不同意,表示她了解过陶家的这小子,是个街溜子,成天就知道瞎晃悠,把女儿嫁给他不是白瞎了?
甘公义正言辞地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可是他长得帅啊!长得帅将来一定有出息,听我的没错。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女儿嫁给了陶谦。
只要长得好,死罪也能逃。张苍: 张苍本来是秦国的御史,掌管各种机要文件。后来跟随刘邦的时候犯了罪,按道理要被斩首。
可是他在刑场上脱下衣服,露出了高大洁白的皮肤后,监斩官王陵哈喇子流了一地,连忙跑去向刘邦求情:这张苍长得可真俊啊,舍不得杀他。于是刘邦就放过了张苍,还让他做了官。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长得帅就可以免死?还真行。
王凯: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王凯的豪绅,随意踩踏老百姓的良田,这在当时可是重罪,所以就被抓了。寇准在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一眼就发现王凯是个大帅哥。
于是寇准就跑去向朝廷求情,说王凯他们家祖上都是功臣,不能杀了他啊。朝廷一看不错啊,的确是功臣之后,所以就放了王凯。
师逵: 师逵是个少年天才,8岁的时候就熟读诗书,20岁的时候他进入了明朝的太学。可惜因为他说话太耿直,所以遭到了弹劾,从而被押送到了朱元璋那边。
以国子生从御史出按事,为御史所劾,逮至。帝伟其貌,释之,谪御史台书案牍。---《明史》
朱元璋一瞅,我滴个乖乖,这个娃娃俊的么!当场就原谅了师逵的罪行,并且问清楚了缘由,不光没杀他,还升任他为御史,可谓是一张好脸,让他因祸得福。
总结:颜值很重要,努力也少不了。如果光有长相,能不能在这个世上混。不好意思还真能,没智商没情商没学识等等都没关系,长得好就比很多人起跑线要超前了。
可是起点超前,不代表终点和过程也能超过那些努力的人。长得好只能说你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那些长相普通的人,只要通过努力,可以轻松弥补这一点的缺憾(好像不轻松,但是得给自己打个气啊!)
所以说要想在终点也超越旁人,光靠长得好还不行,还需要在自己的行业里好好努力。这正如运气比不上实力一样。
参考资料:《史记》、《宋史》、《明史》、《汉书》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东吴为什么会向刘备讨要荆州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明朝的言官权利到底有多大圣旨都能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