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白圭,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最后结局如何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02:40:22

张白圭,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最后结局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白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太顺利的人生,并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顿,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湖广荆州卫的江陵县(今荆州市),就有一位少年得志后频遭挫折的学子,凭着不悔之心,一步步攀登到人生的成功之巅。这个少年,名叫张白圭。

说起他的得名,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张白圭的父亲叫张文明,是个秀才,祖父张镇,是辽王府护卫,所以,他们一家都为“军籍”。据说张居正出生之前其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白圭,谐音就是,白龟,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张白圭确实没有辜负乃祖的期望,少年即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536年),12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主考官是荆州知府李士翱。李士翱在翻阅院试考卷的过程中,对一个叫“张白圭”的人写的文章很是赞赏。到荆州府点名的时候,李士翱第一个就叫了张白圭,并苦口婆心的让他改名叫“居正”,各种叮嘱他要从小立志,长大后报效国家。同年,张居正做了补府学生。后来,李士翱还向湖广提督学政田顼大力推荐,让其位列榜首。这番事情让12岁的张居正很是受鼓舞。李士翱算是张居正的第一位恩师。在李士翱的义务宣传下,张居正的才名很快就传遍湖广各地,就连湖广巡抚顾璘,也听闻张居正的大名。

张居正考上秀才的第二年(嘉靖十六年),又赶上了三年一次的乡试,年少得志的张居正就信心满腹地去考试了。湖广巡抚顾璘马上召见了张居正,为考察他的才学,便以墙边的一棵翠竹为题,让他即兴作诗。而对巡抚大人,年仅13岁的张居正并不胆怯,而是大大方方地赋诗《题竹》以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这首《题竹》诗,看似是赞美竹子和竹子的秉性,但作者太傲娇笔风太露。全诗饱含以竹喻人,意气风华的傲娇特质(喻竹于己,既不偏题,亦语喻己,一诗两境。)特别是“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尽显傲娇本质。“凤毛”原指凤凰的羽毛,后常用语词语凤毛麟角,寓意稀少。张居正诗中自比自己的杰出才华。一个年仅13岁的毛孩子,却已有如此傲气,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所以,顾璘虽然非常喜欢张居正,但是,他仍不顾湖广学政田顼的录取意见,直接取消张居正的考试成绩。顾璘此举,并不是故意刁难张居正,而是有着深层思考:如此年轻的张居正若是一朝中举,难免会骄傲自满,必须要加以引导和训练,以免他未来平庸化,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所以才将张居正从录取举人中除名了。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

落榜的张居正是何心情我们很难知道,可从他后来给朋友写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此事并未过于耿耿于怀,也没留下什么大的阴影。嘉靖十九年(1540年),张居正一地赴乡试,这一次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

16岁的少年举人张居正,又一次受到顾璘的召见。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受到如此的礼遇和夸赞,让张居正受宠若惊。顾璘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诲,让青年时的张居正找到了精神上的恩师。

嘉靖二十年,又赶上了会试,但是,17岁的张居正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去参加会试,而是潜心修学的三年,在嘉靖二十三年才去赴京赶考。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张居正落榜了。为什么呢?是当年的神童已江郎才尽,还是考官故意作梗?都不是,答案张居正最清楚不过了。原来少年的张居正受到张士翱、顾璘等人的教导后,在自己志向的驱动下,开始向“治国安邦”的理想努力,因此就放弃了为科举而做的功利努力,转为一心一意追求真学问。

想要治国安邦,光有文学才华是不够的,历朝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都只会饮酒赋诗,吟风弄月,即使有了权位,也难以指点江山。聪慧异常,心思缜密的张居正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大量阅读政书,有目的的去锻炼自己的政治眼光和大局观念,从而忽视了为科举考试而去练习八股文,导致了第二次名落孙山。

嘉靖二十六年,他又去京城参加会试,这一次高中进士,殿试过后,就被选进翰林院。二十年寒窗苦读,终得回报。

“张居正,贯湖广荆州卫,军籍。荆州府学生,治《礼记》。字叔大,行二,年二十三,五月初五日生。曾祖诚,祖镇,父文明,母赵氏。重庆下。兄居仁,弟居敬、居安、居易、居宽、居业、居学、居中。娶顾氏。湖广乡试第三十名,会试第一百六十名。(《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

在明朝历史上,张居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明神宗即位后,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神宗誉为“元辅良臣”,被后世赞为“救世宰相”。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58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恢复名誉。

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看完这些就明白了

张居正,晚明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同时是小万历的老师。他为了小皇帝的教育,可谓是呕心沥血。同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了成功改革。

他是受小皇帝尊敬的“张先生”,背后有太后鼎力支持。他的“一条鞭法”改革,使国家税收大幅增加,以至于在他死后多年,万历还在“享受”改革成果。

可为什么,张居正刚刚去世不久,就被抄家,累及老母及多个家人,长子亦悲恨自尽,张居正也险些被开棺鞭尸呢?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呢?

其实世间之事,都可以由其果,反溯其因。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事情的源头,从张居正为帝师说起。

张居正在踏入职场之初,亲睹了官场的争斗绞杀。以他的聪明,当然是学会了保身之策。继徐阶、高拱之后,他成为了内阁首辅,其权力已经超出了曾经的丞相。

在司礼监大太监冯宝的力荐下,万历小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安排“美男子”张居正,做了皇帝老师。张居正开启了人生最为鼎盛辉煌时期,也是他家族覆亡的悲剧开始。

张居正的自身能力,与当老师的责任心,是毋庸置疑的。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万历的培养教育中。

他亲自编写课本《帝鉴图说》,选好内容并手绘配图。教材仅对皇帝,学生只有万历。浩浩工程,损耗精力不少。

如此尽心尽力的老师,怎么会让万历恨得那么刻骨,要毁掉“张先生”的所有,几乎要鞭尸呢?

这就在于“张先生”的自我角色定位: 他真拿万历当成管教的对象,动辄训斥,严格约束,更像父亲对儿子!

张居正内部有人,大太监冯宝。他是伺候万历长大的“大伴”。消息灵通,这个时候不见得是好事了。冯宝把万历的错误汇报给张居正,接下来就是“张先生”和生母李太后的共同教训。

小万历遭到训斥,被罚跪,是家常便饭了。他没有自主权,想赏赐下人,手里没钱,张先生管着呢。张先生反复说,不要乱花钱。宫里一些想要的“改善”,只好停止。

万历一天天长大,这一年他十五岁。在“日讲”的时候,万历高声朗诵时候,被突然喝止打断。万历忍不住身体颤抖一下,心中打了寒噤。身边人可是不少,估计他们也难免惶恐。

不过是论语里的一句话,“色勃如也”,万历将“勃”读成“贝”。张居正的断然呵斥,确实是严师的表现。 这高高在上的气势,完全忘记了,对面的学生,其实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可以想见,已经长成少年的万历,对这次当众受辱的经历,会有怎样的刻骨铭心。普通人尚且难以释怀,更况皇帝。尤其是他祖父,制造过“大礼议”事件的嘉靖,想起来会更让人胆寒。小万历有这样的基因,不会善到哪里去。

如果说这一次之后,张先生能够及时自省,或许能够及时止损,可他没有!皇帝年长到十八岁,又起了更大风波。

冬至节之后的一个晚上,小万历在太监们的陪同下,出城喝酒至夜深。他多想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够“任性”玩耍一番。他喝酒,听曲,“嗨”了一回。

每天在“大伴”监视下,母亲的管教中,“张先生”无情的训斥里,小皇帝不得喘息。但后果严重,青年皇帝被罚跪一边,不停认错,还差点被“免职”。

张居正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竟然不知危险之将近。有人说之后一次的事件,才是直接导致其身后悲惨的原因。

“ 没把皇帝当作皇帝”是张居正悲剧的根源 。如果其身正,或可有人站出来说话,皇帝也不会太过火。

但,很遗憾,他用足了自己的权力。万历二年,张居正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没能胜出。他竟然停掉了朝考,绝了进士们进一步考取庶吉士,进翰林院的可能。已经考到这一步的文人,失望的同时会是什么呢?

张居正改革收效巨大,有人说延长了明朝的国运。他整顿吏治,得罪一大批官宦。厉行节俭的人,却不能成为表率。据说他的大轿,就是一个会客厅,豪华奢侈,令人乍舌。

他的父亲张文明在湖北老家敛财,官员争相巴结。这些都成了他死后,遭到弹劾清算的方面。

万历好恨啊,张先生平时那么正气凛然,不让皇帝乱花钱,原来背后自己过得很自在。

之后抄家便也不奇怪了。只不过张居正的“敛财”没有放开,只抄出十万两银子的财富。那些张居正家乡的官员,比朝廷做得更绝,干脆封了张府,饿死十几口人。

任何好的教育,都应该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另外,少训斥,多尊重。“亲其师,信其道。”没有“亲”做基础,教育注定失败。张居正的骨子里没有想明白这一点,同时“老师也是人臣”被丢到脑后,结局必然悲惨!

张居正驭人经

1. 驭人经
驭人经 张居正的《驭人经》,揭示他为什么不肯重用海瑞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驭人经的介绍
《驭人经》是明朝万历年间天子帝师、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驭人著作,全书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等八卷。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驾驭之道。驭人,以现在的说法来解释,无非是管理,但这里面所涉及的管理知识绝非一书可述。当然,研究《驭人经》有助于掌握驭人的一些方法和驭人哲学。《驭人经》是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张居正。图书主要讲述驭人之术。
四大千古奇文,是哪四大
一、《寒窑赋》作者: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 *** ,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二、《钱本草》作者: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人不妨己谓之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三、《诫子书》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驭人经》作者:张居正 驭人经 -驭吏卷一 吏不治,上无德也。

吏不驭,上无术也。吏骄则斥之。

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

吏罪则罚之。明规当守。

暗规勿废焉。君子无为。

小人或成焉。驭人经 -驭才卷二 上驭才焉。

下驭庸焉。才不侍昏主。

庸不从贤者。驭才自明。

驭庸自谦。举之勿遗。

用之勿苛也。待之勿薄。

罚之勿轻也。驭人经 -驭士卷三 驭人必驭士也。

驭士必驭情也。敬士则和。

礼士则友。蔑士则乱。

辱士则敌。以文驭士,其术莫掩。

以武驭士,其武莫扬。士贵己贵。

士贱己贱矣。驭人经 -驭忠卷四 忠者直也,不驭则窘焉。

忠者烈也,不驭则困焉。乱不责之。

安不弃之。孤则援之。

谤则宠之。私不驭忠。

公堪改志也。赏不驭忠。

旌堪励众也。驭人经 -驭奸卷五 奸不绝,惟驭少害也。

奸不止,惟驭可制也。以利使奸。

以智防奸。以力除奸。

以忍容奸。君子不计恶。

小人不虑果。罪隐不发。

罪昭必惩矣。驭人经 -驭智卷六 智不服愚也。

智不拒诚也。智者驭智,不以智取。

尊者驭智,不以势迫。强者驭智,不以力较。

智不及则纳谏。事不兴则恃智。

不忌其失。惟记其功。

智不负德者焉。驭人经 -驭愚卷七 愚者不悟,诈之。

愚者不智,谋之。愚者不慎,误之。

君子驭愚,施以惠也。小人驭愚,施以诺也。

驭者勿愚也。大任不予。

小诺勿许。蹇则近之。

达则远之矣。驭人经 -驭心卷八 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也。

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君子拒恶。

小人拒善。明主识人。

庸主进私。不惜名。

勿吝财。莫嫌仇。

人皆堪驭焉。
驭人经的图书内容
驭吏卷一宠信小人的杨广庾亮的简单粗暴罢免宠臣的宋真宗隋文帝的失望软弱的汉成帝郑厉公的食言制定礼法的刘邦赵匡胤的补偿服毒的杨震述律平的蒙骗只有自身无失的当权者,才能在吏治上取得成效。

对不同的官吏要采取不同的驾驭方法,这是驭吏的关键所在。当头棒喝看似严厉,其实充满了关爱。

一个人目空一切,这就是不能重用他的理由。懈怠的官吏最易发生质变。

本性奸恶的官吏只会在惩罚面前低头。当权者要维护规则的权威。

封建专制时代,潜规则始终是大行其道曲。君子仁厚刚直,如此是驾驭不了小人的。

用小人手段驾驭官吏,对官吏中的小人最为有效。驭才卷二知人大度的曹操吕夷简的建议被昏主离弃的慕容垂孟尝君的恼怒得遇明主的耶律韩八屡屡请求的冯谖狄仁杰的痛惜不计前嫌的孟尝君韩信的消沉救助小人的伍子胥抱怨人才难以驾驭的领导者是无能的。

地位的高低并不决定才能的有无。把巧言令色当作才技,这是人才最感气愤的事。

贤明的上司不会责怪他人,只会检讨自己的不足。明智不是善使手段,更不是玩弄阴谋诡计。

不尊重人就不能驾驭人,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人才隐没在普通人群中间。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人才才会有归宿感和使命感。驾驭人才首先要肯定人才的价值。

驭才不可溺爱和包庇。驭士卷三王莽的“至诚”敬圣尊贤的顺治帝夏侯胜的担忧反复规劝的姚枢梁师成的隐情不受重金的范雎刘敞的顺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刘秀的敞开心扉教训刘邦的郦食其读书人的态度对世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读书人重情重义,在情感上入手最为有效。不敬重他们是当权者愚蠢无知的表现。

把读书人变成自己的朋友,驭士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封建专制时代,蔑视读书人是权贵们的常态。

和读书人势不两立,任何强人都将不保。刻意掩饰驭士的手段,往往会弄巧成拙。

行事低调是不可或缺的补充。读书人的命运和当权者的成败紧密相连。

不能礼贤下士,便不会成为一名成功者。驭忠卷四驭奸卷五驭智卷六驭愚卷七驭心卷八 吏不治,上无德也。

吏不驭,上无术也。吏骄则斥之。

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

吏罪则罚之。明规当守。

暗规勿废焉。君子无为。

小人或成焉。 上驭才焉。

下驭庸焉。才不侍昏主。

庸不从贤者。驭才自明。

驭庸自谦。举之勿遗。

用之勿苛也。待之勿薄。

罚之勿轻也 驭人必驭士也。驭士必驭情也。

敬士则和。礼士则友。

蔑士则乱。辱士则敌。

以文驭士,其术莫掩。以武驭士,其武莫扬。

士贵己贵。士贱己贱矣。

忠者直也,不驭则窘焉。忠者烈也,不驭则困焉。

乱不责之。安不弃之。

孤则援之。谤则宠之。

私不驭忠。公堪改志也。

赏不驭忠。旌堪励众也。

奸不绝,惟驭少害也。奸不止,惟驭可制也。

以利使奸。以智防奸。

以力除奸。以忍容奸。

君子不计恶。小人不虑果。

罪隐不发。罪昭必惩矣。

智不服愚也。智不拒诚也。

智者驭智,不以智取。尊者驭智,不以势迫。

强者驭智,不以力较。智不及则纳谏。

事不兴则恃智。不忌其失。

惟记其功。智不负德者焉。

愚者不悟,诈之。愚者不智,谋之。

愚者不慎,误之。君子驭愚,施以惠也。

小人驭愚,施以诺也。驭者勿愚也。

大任不予。小诺勿许。

蹇则近之。达则远之矣。

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也。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

君子拒恶。小人拒善。

明主识人。庸主进私。

不惜名。勿吝财。

莫嫌仇。人皆堪驭焉。

向左转|向右转。
韩非子提出了怎样的驭人之术?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这是法家代表韩非子在继承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驭人之术”。他将老子的自然之道演化成了君王之道。

主张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以无为驭有为,则是无为而无不为。所谓“君道无为”,是指君主应该保持虚静无为的心态,遇事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做到“无为”“无形”。

老子说:损而又损,至于无为。孙子说:微乎其微,至于无形,神乎其神,至于无声。

在这里也是一样,君道无为,就是让臣子勿见其所“执”。这样,大臣们就无法猜测君心,因而也就觊觎不到君权。

如果君王个个都像纯真的孩子,喜怒哀乐形于色,势必给手下人留下或小或大的辫子,抓其弱点者有之,投其所好者有之,君王就会变成玩偶了。 所谓“臣道有为”,是指君主不必事事亲躬,而是把主动权交给手下的大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其实,正是因为“君道无为”,才会“臣道有为”。如果作为君王的管理者事必躬亲,不分轻重,都横加干预,大臣的作用又显现在哪里?从管理的角度看,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支军队没有什么区别。

最为高明的将领是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将军,而不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的将军。《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的领导不是最好的领导者,头上戴满光环的君王也不是最好的君王。真正的高手不会时时刻刻都发挥关键作用,他们“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经常充当幕后英雄。


四大千古奇文白话文
一、《寒窑赋》【宋】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 *** ,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云变幻,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

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

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

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

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

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 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

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

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

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

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题名。皇帝的妃娥在动乱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 *** ,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

青春美丽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妻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

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

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

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

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 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二、《钱本草》 【唐】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

明朝那些事张居正万历 明朝那些事张居正万历介绍

1、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 ,湖北江陵人 ,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

2、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3、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四十八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4、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