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七星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诸葛亮这个人物,相信大家不用小编我多说了吧,诸葛亮此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相传还算出了自己的寿命。在《三国》里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诸葛亮进行第六次北伐的时候,他就算出来自己寿命将至,于是为了继续北伐,诸葛亮给自己摆了一个七星阵,为的就是向上天再讨二十年寿命。偏偏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司马懿派兵偷袭,急急忙忙前来汇报军情的魏延,竟然把七星阵踢翻了。那时姜维就在旁边,这家伙给姜维气的,立马就要杀了魏延,但是被诸葛亮阻止了,难道是算出来了自己阳寿已尽,无力回天?其实不然,他不杀魏延是有跟深层次的原因的。
魏延此人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至于刘备手下为什么有那么一员“愚蠢”的大将呢?刘备征讨长沙,当时魏延亲自杀了长沙太守向刘备表达自己的忠心,诸葛亮当时就认为此人生有反骨,留着终归是个祸害,还不如杀了他,但刘备却想留着他,诸葛亮也就没办法只能放过他。也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导致魏延对诸葛亮怀恨在心,后来踢翻七星阵应该也是故意的。既然知道了魏延的心思,诸葛亮就更应该杀了他啊,为什么还要阻止姜维杀他呢?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杀魏延,而是他杀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魏延在军中是一员大将,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而姜维只是一个半路收服的降将,不管是地位还是资历都没有魏延高。且魏延此人文武双全,尤其是武艺非常高超,真要打起来,也没几个人能降得住他,当时只有姜维一个人在场,以姜维的实力妥妥的打不过魏延啊,万一没有打过,连自己也被搭了进去,那这时军中就乱成一团锅,他在军中亲信比姜维要多,到最后再把杀害诸葛亮的罪名嫁祸给姜维,到时候大部分人肯定都相信魏延,万一他再带着部下投靠魏国,把他知道的关于蜀国的机密告诉司马懿,这对蜀国来讲就面临了灭顶之灾,别说北伐,自保都难了。
就算姜维把魏延杀了,那么己方损失一员大将不说,以他在军中的地位和领导力,军中肯定会人心惶惶,私下议论的人会更多,这样就变成了内战,大战在在即,如果演变成这种结果,肯定会不战而败的。所以说,不管哪一种结果,都对大局非常不利,所以只能放过魏延。听完诸葛亮的解释,姜维不由吓出来了一身冷汗,自己差点因为莽撞而闯下大祸,幸亏还是诸葛亮想的周到。诸葛亮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啊,即便关系到自己寿命的问题上他还是如此细致入微,不慌不忙,冷静思考,可见诸葛亮真的很有大智慧。诸葛亮死后,北伐的重任交给了姜维。
三国是一本值得我们翻了又翻的名著,其中以蜀汉的刘关张和诸葛先生的人气最高。但我们都知道,诸葛先生死于第六次北伐的途中。当时他自知寿命已尽,但先帝嘱托,少主年幼,看着还未完成大业的蜀汉,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离世,于是他就摆了七星阵,想要向天再借20年寿命。
等到完成大业才能安心离去。但是未料及司马懿突然前来偷营,魏延因急着上报军情,一脚踹翻了七星灯,诸葛先生当场口吐鲜血,急的姜维提刀就想杀了魏延,然而诸葛先生却把他拦下了,当魏延退下之后,才将原因告知姜维,听完原因后,姜维直冒冷汗。
诸葛先生的谨慎以及用人才能绝对是举世无双的,当初在征讨长沙的时候,他就看出魏延骨子里的逆反心理很重,不可留下,当即下令斩杀魏延,然而先主见他投诚有功,出手阻挠,才没有杀死他,而后先主还重用了他。这么多年来,魏延早已在蜀军中坐稳了第二把交椅,地位仅次于诸葛先生。
论资历姜维远没有魏延在军中的声望大,而且他能坐稳二把手是有原因的,他的武艺十分高强,丝毫不输于关羽赵云等人,若是姜维真与他交起手来,可能还真不是他的对手,反而会被他所伤,甚至魏延下死守都不一定,因此诸葛先生这才一定要拦下姜维。 其次,魏延虽是二把手,但诸葛先生以智谋取胜。
几十万大军还是得由他这样的武将坐镇,他前来禀报军情,不可能不带亲兵,他的亲信们此时就外账外, 若真将魏延斩杀于帐中,他的亲信必定大怒,这样难免引起军心的不稳,大敌当前,如果蜀军内部不和,就是白白让司马懿占了便宜,不攻自破,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
况且还不一定杀得了魏延,若是让他带着亲信投靠了司马懿,那就会导致最坏的结果,可能剩下的整个蜀军都会被灭掉,因为魏延的军事才能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这无疑是立马断送了蜀汉。再者,若是没有杀死魏延,在反击中他先动手杀了诸葛先生,再将其嫁祸于姜维。如今个军中有一半都是他的人,姜维必定百口莫辩。
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坐上第一把交椅,还能一下子解决两个障碍,因为姜维是诸葛先生在第一次北伐中降服的敌方将领,说到底不是蜀国人,因此嫁祸一事,必定会成功,到时候只怕姜维会死的更惨,而姜维为人忠厚,深受诸葛先生赏识,因此他必定会阻拦姜维,护下他一命。
诸葛先生拦下姜维后,便让魏延先行退下了。等他分析完局势和利弊,姜维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连连庆幸先生的深谋远虑。在此后,诸葛先生还是没有完成大业,弥留之际将北伐的重任托付给了姜维。
诸葛亮不是算命的,他不知道魏延会冒失的踢熄孔明灯;魏延也不是故意要踢灭了孔明灯,让诸葛亮早死!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命丧五丈原,这一桥段在《三国演义》里面写得非常的精彩,特别是诸葛亮夜观星象预测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摆下了七星灯以期续命,如果七日之内,主灯不灭,诸葛亮就延寿十二年。不料在第七天的时候,司马懿佯攻蜀军,魏延慌忙闯进大帐报与丞相,匆忙之中踢熄了主灯。
当时守护诸葛亮的是姜维,不是马岱。抽刀要杀了魏延,诸葛亮阻止了姜维,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这就是命,与魏延没有关系,杀他有何宜呢,看来诸葛亮是个明白人,深知此为天命,没有魏延来踢灯,会有廖化来踢灯,深知可能一只逃窜的老鼠也会把主灯碰灭。
那么诸葛亮真的是为了给自己续命吗,显然不是,这是罗贯中的一种笔法而已。整部《三国演义》是宣扬忠君复汉思想的,对蜀汉政权既是褒扬,又是惋惜,但又无法篡改魏灭蜀,三家归晋的历史事实,于是罗贯中就把一些唯心的、气数的成分加入进去。
诸葛亮的命运其实就是蜀汉政权的命运,蜀汉经过刘备的经营曾经一度很强盛,甚至有与曹魏一争天下的实力,无奈经历了关羽丢荆州,刘备败夷陵之后,蜀汉的实力大为减弱,对曹魏毫无压力。
诸葛亮主政蜀汉时期,被迫北伐,以战避战,数次的北伐都是无功而返,而这最后一次北伐更已经是蜀汉的强弩之末,诸葛亮既是希望用七星灯为自己续命,而为自己续命也就是为了给蜀汉续命。
但是国祚如此,气数已尽,蜀汉已经是灯枯油尽,在诸葛亮死后虽然又坚持了那么三十多年,但依然无济于事,这三十多年的平稳时期,并不是由于蜀汉的强大,而是由于曹魏郡王的更迭以及司马懿家族与曹魏内斗的时期,曹魏还无暇顾及西征蜀汉。
诸葛亮很明白自己的命运与蜀汉的命运是一致,这不是杀一个魏延就能延续或者迁怒的,再者,作为北伐统帅,擅杀大将,不但不能改变命运,更会令军士心寒,得不偿失。
既然说到诸葛亮、魏延、姜维,不妨多说几句,其实诸葛亮死后,最佳的接班人选军事上应该是魏延,并不是姜维。
魏延做汉中太守十年,有着非常丰富的抗魏经验,而且他镇守汉中期间,步步为营,发展经济,操练军队,管理地方都非常有成效,他对曹魏的战术比诸葛亮的战术更稳妥,长久,可惜魏延的人际关系很差,与朝中大臣都合不来,不受蜀汉重用,诸葛亮死后被杨仪陷害,被逼造反身死,甚为可惜。
至于姜维,有着诸葛亮的抱负,却没有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死后,基本被闲置了很长时间,甚至朝中权力与他基本无缘,只作为一个守边将领存在,至于他后期的北伐(比诸葛亮北伐次数还多),多是对曹魏一些不痛不痒的骚扰,不但毫无意义,还有损蜀汉国力,但是姜维至死扶汉的心志还是令人敬佩,就算刘禅在成都开门投降了,姜维依然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挽回危局,至少通过他让钟会、邓艾两人都不得善终。
时也,命也!诸葛孔明虽然不是算命的,但是自己和蜀汉的这点气数,他还是清楚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蜀汉江山可谓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六出祁山,虽然没有大的战绩,但他能领蜀汉弱小的军队,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可以说把魏国打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统兵打仗的奇才。诸葛亮在第6次出祁山打仗的时候,已经感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姜维告诉诸葛亮七星灯可以续命,诸葛亮在大帐之中摆放7星灯施法续命,当天夜里敌方的主帅司马懿为了试探诸葛亮是不是死了,派手下一队人马假意勒偷袭蜀军营寨,魏延看到军情紧急,不顾诸葛亮大帐门口军士的阻拦,闯进帐去踢翻七星续命灯,姜维提出要杀掉魏颜,诸葛亮仰天长叹,是天意啊!诸葛亮当时没有责怪魏延,第一魏延是对诸葛亮续命这件事是不知情的;第二魏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闯进大帐是为了公事;,再者说来,诸葛亮也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正是因为有以上这些原因,诸葛亮才做出了仰天长叹的举动。事从两来再说说魏延,他本来就是降将,还处在考察考验期,军中的很多大事不可能全部让他知道。尤其是诸葛亮,身体状况,这样一个涉及到能否和魏国打下去的最大决定性条件,不是决策圈子里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魏延误闯军师的大帐完全是为了军情,而不是故意去踢7星续命灯,因为他根本也不知道大帐里会有7星续命灯。因为当时魏延进去的比较急,不小心碰翻了摆放在地上的7星灯,完完全全是无心之过。这里要说一下,即使魏延没有去碰诸葛亮的7星续命灯,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和他的工作量不成正比,积劳成疾,油尽灯枯,累死只是早一天和晚一天的事,诸葛亮的心里很清楚这一点。历史的事实到底是怎样的?留给我们的也只有遐想和推断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