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为什么实施盐官府专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盐被称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本意为「在器皿中煮卤」,是人类最重要的调味料。在古代,生产、运输盐都必须是官方行为,私制、私运都是重罪。正是由于无以伦比的重要性,盐在战争中也是极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中国舞台和荧屏上的经典形象「白毛女」之所以满头白发就是长期缺盐导致的。
早在反映神农氏时期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出现了盐的身影。而根据出土文物推断,在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之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发现了煎盐的器具,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煎煮海盐了。而从历史时期来看,当时正是传说中的「炎黄时代」。
相传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由争夺运城盐池的控制权而导致的。黄帝击败蚩尤之后,传说一个叫「夙沙氏」的人发明了用火煎煮海水制盐的方法,他以海水煮卤,煎成青、黄、白、黑、紫五种颜色的盐,后世因此尊崇夙沙氏为「盐宗」。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盐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控制着民生命脉。战国时期,齐国之所以在诸侯国中国富民强就是他们煮海为盐的结果。同一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除了修筑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之外,还有一项重大功绩就是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从此解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违者割掉左脚脚趾。而汉武帝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后,开始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对私盐的管控逐渐放松。而对于盐和铁的政策,在「宽」与「严」之间,当时朝廷两派的大臣展开了著名的「盐铁之议」,最终的结果是其他各项政策维持不变,仅仅罢去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等职。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臣卫觊称盐是「国之大宝」,建议恢复官府专营制度,委派军人监督卖盐,并将所得利益购买农具发给回迁难民。此后,这一政策成为三国时魏、蜀、吴的共同政策。后来的晋朝开始明确了对私盐的刑罚:凡人煮盐判四年,官吏判两年。
历史上,只要是盐业财政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群雄并起的乱世。隋朝开皇年间,解除了北朝周齐以来对食盐实行的封锁禁榷制,食盐可由私人开采经营,导致的结果就是岁末唐初著名的瓦岗寨起义。著名的「三板斧」程咬金就是以贩卖私盐起家的。而唐朝末年的黄巢和元朝末年的张士诚都以贩卖私盐为业。
清朝时,井盐的生产达到高峰。太平天国兴起并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定都南京,从此海盐再无法通过水运到达湖南、湖北两省,导致这一地区盐价飞涨。此举逼得清政府不得不将四川的盐调往湖南湖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川盐济楚」,给清政府带来的经济负担极为沉重。
盐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虽然每天消耗很少,但是没有是万万不行的,整体看盐的消耗量是很大的。盐的成本是很低的,只要你将盐控制在自己手中,那财富是滚滚而来。比如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的属地有盐和铜,他就可以铸钱贩盐。
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
你看当时的吴国连赋税都不需要,他只要控制盐与铜山就可以了,没有老百姓不喜欢没有赋税的地方,所以吴的封地的实力是迅速增强。
所以盐不是普通商量,他是一种资源,简单地说古代的盐就是国库的钱。
既然是钱,自然就会被人看中。到了周朝,盐要交税成了一种正常现象,管仲治理齐国时就提出盐要专营,由国家来控制,补充国家财政。因为有盐的专营,齐国很快富得流油。
汉昭帝时期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盐铁会议,桓宽根据会议纪要整理出一本《盐铁论》,那里面就有为什么要控盐的答案。
贤良文学就是指贤良方正所选拔出的人才,他们是民间的知名人士,类似现在网络上的大V。
讨论的议题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要不要废掉,贤良文学一方认为应该要废掉,反方代表就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前任财政大臣。
一帮儒生提出一个问题: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盐铁专营这是与民争利,影响教化,他们说古代讲的是仁义而不利,国家带头讲利,那对老百姓是一种错误的导向,会导致老百姓争利,最终影响稳定。
他们的结论是废掉盐铁专营,改为重视农业,教化百姓。
听上去好像也蛮有道理的。
西汉的理财专家桑弘羊就反驳了,现在匈奴的边患这么严重,常常侵扰边关,造城,修墙,武器这些都要钱的,钱从哪里来?钱就从盐、铁中来。
如果不设盐铁专营,国库空虚,接下去边疆的将士的后勤,还有武器装备等怎么办?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听上去好像也是蛮有道理的,没钱跟别人怎么打仗。
儒生说:孔子说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这句话听上去有道理,如果你行王政,自然无敌于天下,无敌天下需要什么钱。但是和现实相比,似乎只存在于理想中,不太符合西汉当时的情况,自然被桑弘羊反驳了。
儒生见孔子不管用,就搬出老子: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
这句话简单地说国家有太多的财富结余,容易引发众人追求利,这些会影响教化。
桑弘羊则搬出管子: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钱财对于工商流通,国防的作用是很大的。
桑弘羊的观点就是古人为什么控制盐的原因。
纵然在社会资源较为稀缺的古代王朝,盐铁也并不算稀缺资源,强调盐铁专卖主要是为了控制政府的财政收入。
盐是人体每日必须摄入的微量物质,对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因此对盐的需求量极大。政府通过控制盐的买卖将盐垄断,可以保证政府有着一份稳定并且不菲的财政收入。
盐铁专卖中的?铁?虽然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但在那样的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强与弱一部分取决于这个国家铁的储备量。地方豪强若掌控大部分铁,那么对于国家来说就相当于一个隐形炸弹。
汉武帝征匈奴消耗了全国的积蓄,在加上由于没有控制盐铁,致使商人通过盐铁买卖赚了很多钱,而商人中有一部分对于公家有些反感。在双重因素下,汉武帝认命桑弘羊主持盐铁改革,自此开始实行盐铁专卖,后世纷纷效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财政收入。
盐是生活必须品,每个人都必须有盐才能生存。如果不是国家专卖,由个别商人控制起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很容易引起动乱。
盐是矿产资源,,不需要投入本钱,如果谁占着就算谁的,那对社会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所以不许私自开盐,这也是保护国家资源首先盐作为生活必需品,价格需要得到稳定,如果不控制盐的售卖,就很难控制价格,如果出现囤积不卖就会出现盐价格疯涨,长期下去可能会对王朝的统治权产生威胁;其次,盐可以为政府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因此王朝会控制产盐及其控制其价格。 铁也是一种必需品,生活中需要大量的铁制品,这就需要一定量供给给全民,同时,铁又能够打造兵器等物件,不去控制铁的生产与利用,大量武器的出现,可能会出现王朝的稳定(类似于现在控枪支)。?
古代官场控盐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盐是生活必须品,所以在经济中占的地位比较高,如果不加以控制价格势必会疯长;第二盐是一种战争资源,士兵们打仗需要体力,只有盐分跟得上才能够提高战斗力;第三盐是税收的重要来源。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在盐都是生活必须品,人们炒菜一定要吃到盐这种东西,不然饭菜索然无味,生活没有意义。而且盐还是一种战争资源,在前线打仗的士兵们整天劳心劳力的,如果吃不上盐,那么体力一定跟不上,这样还怎么战胜敌人呢?而且在古代盐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国家如果要收税,只能通过盐来实现,因为这是生活必需品,人们离不开它,所以他也是国家保证长治久安的一种物品。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严禁贩卖私盐的,现在也一样,被抓到以后就会被判刑。
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这句话放在古代治盐售盐贸易上可以说是十分贴切,制盐本身就是一个一本万利,高额暴利的事情。首先大家对于盐的需求量巨大,而盐完全取之于大自然,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对于盐的制作方法更是简单,就是把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所以说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赚钱之道。对于朝廷来说,控制好盐利,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财富。在古代,盐和铁这两样利润极大的商贸往来一直都是政府管控的主要对象。
盐铁专卖的始因:
盐和铁专卖的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政策。也就是由政府来垄断山川林泽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和经营权。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当然由政府来管辖。但后来因为各个朝代的实际情况不同,这项政策并没有持续实行。
汉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御史大夫张汤在汉武帝的授意之下,上书建议?笼天下盐铁?。于是汉武帝起用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来专门推行盐铁专卖事宜。
其实在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人口增长快速,这是社会经济最直接的表现。那么汉武帝为何还要收归盐铁呢?这还要从汉武帝进行大规模的疆域开拓有关。
从刘邦开始,到文景时期,国力远不能震慑到北方的匈奴,只能采取忍气吞声的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充沛,加上汉武帝雄心万丈,终于要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了。
在于匈奴的和平关系彻底破裂之后,汉武帝在十余年间屡次发动北击匈奴的战争,在取得辉煌的战绩的同时,汉朝的国力也被消耗殆尽。
西汉初年为恢复经济,不仅轻摇赋税,还开放了自然资源,山林川泽任由民间自由开发。由此民间出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在国力被战争消耗殆尽的时候,朝廷不得不向这些大富豪来借贷。而这些商人偏偏的不识好歹,不愿借贷给朝廷。在此情况下,汉武帝便开始实行专卖制度,把盐铁贸易集中归国家管辖。
盐垄断政策的影响:
一:对于盐,汉政府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专卖制度。汉朝在27个产盐区的郡设立35处盐官,平民制作完成后的盐由官府统一收购,再由官府统一进行售卖,最后除去平民的制盐成本外,所有售盐所得的利润都纳入国库之内。短时间内汉政府筹集到了大量财富,度过了由于战争造成的财政危机。
二:同时,在国家有了稳定持续的财政收入之后,百姓的税收负担也减轻了,社会矛盾得以缓解。
三:再者这项政策打击了地方豪强,稳固了中央集权。
为了防止民间私自制盐售盐,汉朝还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来保障盐铁专卖的实行。如私自制盐售盐,售盐者要受刑罚,斩左脚趾,没收制盐工器具等。
综上所述,古代的盐归国家管对于朝廷而言有着极大的好处,所以这项政策也被传承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1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上官婉儿的封号是什么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