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传位时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康熙为什么不担心他会造反

众妙之门 2023-06-20 01:05:16

康熙传位时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康熙为什么不担心他会造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子夺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九子夺嫡一直是近几年影视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指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帝位的历史事件。

九个儿子主要分成两派,太子党和八爷党,太子党包括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八爷党包括大阿哥爱新觉罗·胤褆、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誐、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其中大阿哥和三阿哥鲜少为人所知。

两派之间随着康熙皇帝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势如水火。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病逝,留下遗诏传位于四阿哥胤禛,由于这一道圣旨是由康熙的近臣,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所以争议很少。

但是,康熙传位给雍正时,没考虑过在外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禵会造反吗?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又名允禵,康熙皇帝十四子,雍正皇帝同胞弟弟,生母为德妃乌雅氏。

康熙五十七年,爱新觉罗·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进驻青海,康熙五十八年,胤禵抵达西宁,指挥作战,康熙六十年,胤禵转移甘州,企图直捣伊犁,十一月,班师回京向康熙帝禀告作战事宜,之后再次奔赴前线。

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作战英勇,是难得的将才。按理来说,胤禵与雍正皇帝是同胞兄弟,应该关系更加亲近,可是十四阿哥胤禵却是地地道道的八爷党,站在自己同胞哥哥的对立面,就是这样,康熙皇帝在临死之前为什么那么放心将皇位交给雍正皇帝,而不担心在外手握重兵的胤禵会趁机造反吗?

一、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之所以不造反,主要的原因还是自身的性格,胤禵虽是八爷党,但是与其他人不同,他厌恶勾心斗角,为了达成目的不折手段,为人正直,重情重义,所以这也是胤禵本身的性格造成不会造反

更为关键的是胤禵有牵挂,虽然胤禵与雍正的关系不好,但是与自己的母亲却是亲近,而且他的妻子、孩子都在京城,一方面胤禵重情,母亲,妻子,孩子都在京城,一旦他有造反的念头,就会连累自己的母亲和妻儿,另一方面,如果他造反,母亲,妻儿都会成为雍正皇帝手中的人质,就为了这个也不会造反。

二、胤禵师出无名,胤禵在外带兵时,康熙皇帝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临终传位于四阿哥胤禛,路上信息传递的时间,胤禛已经携圣旨登基称帝,这时候要是胤禵出兵京城,师出无名,到时候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胤禵出兵在外,并被康熙皇帝封为大将军王,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于胤禵的器重,但是这个大将军王就已经定了胤禵的身份,只能是打战的将军。

另外,胤禵在外打战,带的都是朝廷的军队,军人对于朝廷是绝对忠诚,这时候四阿哥胤禛已经登上皇位,对于将士而言,谁当皇帝无所谓,主要的是自己在军队中有出路,通过打战改善家里的情况,更何况,雍正上位之前,贤名在外,积累了良好的声望,所以对于胤禛当皇帝是众望所归。

这时候要是胤禵随意出兵,就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地步,毕竟胤禵只是将军,不是皇帝,只有军队的使用权,军队的所有权仍在皇帝手中,到时胤禵带兵入境,雍正皇帝只要下发圣旨,军队就会一溃而散,所以别看胤禵这个大将军王外表多么风光,内里仍是虚的。

胤禵在外打战时,朝堂上局势已定,胤禛登上帝位,八爷党大势已去,就算这时候胤禵出兵造反,不仅师出无名,而且枯木难支,自己已经离开京城很久,对于京中的局势不了解,贸然出兵,不理智的行为。

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粮草在大战过程中尤其重要。胤禵在外打战,可是粮草都是京城提供,再说只要胤禵有造反之心,就会有人上报朝廷,到时候粮草短缺,对立时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雍正皇帝的妃子年氏,家族渊源深厚,其兄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那时的年羹尧还不是权倾朝野,但是仍掌握着粮草的输送,可以说年羹尧是地地道道的保皇党,再说,支持胤禛不仅是对自己有利。对自己的家族也是好处多多。

只要有人向雍正皇帝泄密,胤禵有造反之心,年羹尧就会切断粮草的输送,到时候胤禵还是要妥协。毕竟胤禵虽然站在八爷一派,但是家国大义还是了然于心的,不会因为自己的缘故,损害国家的利益,所以一旦粮草短缺,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到时候因为粮草的原因而失利,就会使清朝陷入不利的境地。

另一方面,就是胤禵带兵入京,长时间的缺少粮草,不利于行军,到时候就算胤禵手握大军,军心涣散还是不行的,更甚者,还会内部发生矛盾,胤禵一方面要面临京城方面的突袭,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稳定军心,对于胤禵而言,这是内忧外患。

最后,虽然历史上对于胤禛的皇位来历争议不断,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看,雍正皇帝却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好皇帝。虽然雍正皇帝对待自己的兄弟是铁血手段,但是总体上看还是友好的,圈禁胤禵,虽然最后晚年放出,但是已经失去了当时的雄心。

十四阿哥手握精兵,在得知雍正得到皇位后,为何不造反?

四阿哥胤禛虽然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十四阿哥却是八爷党,支持的是八八王爷,而不是自己的亲哥哥。四阿哥登基的时候,十四阿哥确实手握兵权,但有几个原因注定他不能起兵夺权。第一,西北距离京师距离遥远,四阿哥登基已经是既定事实了。第二,当时西北大军的粮草掌握在雍正亲信年羹尧的手中。第三,雍正派了重兵防守京城,十四阿哥的家眷也在京城。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几个原因。

十四阿哥一生下来就是冰雪聪明,与四阿哥不同,十四阿哥是由德妃亲自抚养长大,所以与母亲关系极为亲近。后来,康熙皇帝派十四阿哥负责西北军务,可谓是重兵在手。首先,康熙继位之后,十四阿哥身在西北,距离京师距离遥远,而且雍正登基已经无法改变。如果这个时候,十四阿哥起兵反叛,就是乱臣贼子。实际这个时候,十四阿哥是鞭长莫及。其次,虽然十四阿哥掌握着西北军权,但是粮草却被年羹尧所掌控。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子加亲信,没有粮草,十四阿哥压根没有胜算。

最后,雍正派了重兵在京师防守。如果十四阿哥敢出兵,很可能是一场恶战,谁胜谁败都说不定。镇守京师的也是雍正的亲信隆科多。十四阿哥和四阿哥之间并无多少亲情。等到四阿哥成为皇帝,他便把弟弟胤禵幽禁。

所以说,不是十四阿哥不夺权,而是他夺权也没有多少胜算。

雍正继承皇位,老十四为何没造反?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传位给雍亲王胤禛,但这份遗诏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很多人认为康熙皇帝是想传给十四阿哥胤禵的,那么当时的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不造反做皇帝呢?原因有三:一是胤禵远在西北,回到京城也需要时间;二是胤禵的军队不会向胤禵忠心,且后勤无法自给自足,还是要依靠朝廷;三是雍正已经登基,胤禵没有造反的正当理由。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手握重兵,但他和他的军队都是在西北地区,而不是京城附近,所以即使胤禵想造反,还得从西北地区赶到京城,路途遥远,说不定还没到京城附近,就会被雍正派兵击杀了。其实,十四阿哥胤禵的军队士兵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而不是由一个地方、一个军队发展起来的,所以这些军队士兵说到底还是属于朝廷的,他们还是得向皇帝忠心。就算军队为了荣华富贵愿意冒险,他们也会考虑自己的家人,家人是软肋,如此他们便不会愿意为十四阿哥胤禵效力了。除此之外,军队远在西北,粮草什么的是无法自给自足的,自年羹尧被升为川陕总督后,他就掌管着十四阿哥胤禵军队的粮草供养、军需及后勤,所以胤禵要是想要造反,也没有造反的条件,没有粮草的军队士兵是不会跟随他的。我们都知道,古代不像现在一样,信息那么发达,而西北与京城相距甚远,消息的传播也需要很久,所以等到胤禵知道康熙皇帝驾崩,雍正早就登基了,胤禵哪有什么理由去造反呢?况且雍正登基了,肯定是会防着手握重兵的胤禵的,胤禵又有什么机会在雍正的眼皮子下准备造反呢?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没反,甘心交出了兵权?

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拜大将军王西征,手握重兵。为何在康熙六十一年没有效法明成祖朱棣兵临城下、武力夺权,而是甘心交出了兵权?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这里就先挑几个主要的原因说一说。


兵者,国之大事,手握重兵之人如果失去控制,一旦产生非分之想,武力夺权在所难免。清圣祖(康熙)作为皇帝而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也同样是要防备的,尤其自身处于垂暮之年,如果不对儿子拥有的兵权加以控制,谁也不敢保证儿子不会产生非分之想,提前武力逼宫上位。因此,康熙五十七年,康熙拜胤禵为大将军王时就已经留了后手。简单说就是军队交给了胤禵,但是后勤补给却交给了和胤禵不是同一条战线的清世宗(雍正)。换句话说,胤禵麾下军队的后勤补给是由雍正的铁杆小弟兼大舅哥年羹尧转运供应的。一旦雍正断了后勤补给,胤禵手中的军队要么饿死,要么纵兵抢掠。饿死肯定是没机会当皇帝的;纵兵抢掠,从青海、甘肃一路抢到北京,想必官心、民心也基本丧失殆尽了,还能堂而皇之当上皇帝?


其次,清朝没有常备的机动野战部队,一旦出现战事,往往是由各地绿营驻军、甚至驻防八旗(较少)临时征调、集结。换句话说,胤禵麾下的军队并不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更不是他的私家军。而且,这支军队的各个作战单位之间原本是不相统属的,其统率者当中不乏皇帝的死党和其他势力的代表。如果是用于国家层面的对外作战,在皇帝的认可之下胤禵自然是可以指挥得动的。但是,如果用于反叛夺位,胤禵还能不能指挥得动,很难说。


再者,即便胤禵通过其他方式真正控制了这支军队。也未必就能够兵临北京城下武力夺权。为什么?因为胤禵麾下的军队只是清朝常备军的很少一部分。各地驻防的八旗和绿营军队的数量是其几倍甚至十几倍,而这些军队是受朝廷而不是受胤禵节制的。换句话说,如果胤禵率军武力夺权,彼时的雍正并不是无兵可调。胤禵麾下这支军队如果从青海、甘肃,一路打回北京,且不说非战斗减员,这一路打下来,到北京城下还能剩下多少?一路作战的疲惫之师还能否对抗装备精良、后援充足且以逸待劳的京畿驻军和勤王之师?很难说。


此外,还有一点。清朝将领出征是不带家眷的。其实,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一来,带家眷不方便;二来,有人质的性质。因此,康熙六十一年时,胤禵自家的家眷以及主要将领的家眷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雍正手中的人质。即便胤禵为了皇位不顾家眷死活、孤注一掷,其麾下的将领也愿意牺牲全家老小赌这一把?正所谓投鼠忌器,胤禵和麾下的将领们不得不掂量掂量。


在权衡利弊之后,胤禵选择了认输,起码是短期内认输,以等待时机。话说回来,胤禵不认输又能如何?胤禵赴京之后,雍正转头就让自己的铁杆小弟兼大舅哥接管了这支军队,从此这支军队和胤禵再也没有任何关系,胤禵也从此沦为刀俎之上的鱼肉。说到底并不是胤禵不想反而甘心交出兵权,而是没有反的条件,不甘心也得甘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1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