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是不是用空城计吓退曹魏大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不论在何种戏曲之中,《空城计》几乎都是最精彩也最受票友欢迎的一部。那一曲清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数百年来都能引起满堂喝彩。这一场绝世计谋,让后人有了“诸葛多智而近妖”的感叹,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对一个谋士的最高评价。
这场智商对战的双方是曹魏政权的司马仲达和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几乎是三国时代众多奇才中最顶尖的两位。两位你争我斗几十年,各保其主,在世的时候硬是拼了个旗鼓相当。他们有过几次正面的对决,互有胜负,唯独这次却让司马仲达颜面大失,甚至为此留名后世。当时街亭失守,魏军来攻,眼看蜀汉无兵御敌,诸葛亮干脆下令大开城门,并在城楼上优雅抚琴,只有几个小兵在若无其事地扫地。司马懿多疑,尽管派斥候多番查看,但还是不放心,最后悻悻退兵。
在后人看来,这场对决之中司马懿的智商似乎被彻底碾压。但是司马懿真的是因为太过谨慎而中计了吗?他的撤军和那段悠扬琴声有关系吗? 在子渊看来,真相未必如此。太过谨慎这一理由仔细一想,压根站不住脚,西城才多大点儿地方啊,就算真有埋伏又能埋伏多少人?司马懿有大军压阵,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些埋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计谋只是徒劳。况且他也可以派出一小部分人作为“炮灰”,入城查探究竟,弄清楚敌军具体情况后再派大部队进攻,也能获得战斗胜利。
说穿了,司马懿已经看破诸葛亮在演戏,但他看破却并不戳破,反而还主动配合诸葛亮演戏。这不仅不是愚蠢,反而是大智慧。当时蜀汉的形势其实非常严峻,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的北伐防线在街亭失守后全部瓦解。诸葛孔明一方面要保全大部队以存国力,一方面还不能让对手看出端疑。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还敢唱空城计,完全是知道老对手足够聪明,双方实在是太了解对方。当时在魏国,曹叡对司马懿的态度是很纠结的,可谓是又爱又怕,爱是因为才华,怕也是因为他才华太高,恐怕要威胁自己后人的皇位。因为司马懿鹰视狼顾,有反骨之相,所以曹操对其一直是又用又防,这一方针也被曹丕和曹叡所继承。
司马懿为人谨慎,大局观强,考虑事情也比较长远。他清楚地知道,诸葛既是自己此生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的一道屏障,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诸葛亮被俘或者死亡,自己必然会被鸟尽弓藏,甚至离死期也不远了。如果不杀诸葛亮,自己就可以一直对付他,在对付的过程中慢慢掌权,等到时间久了,自己大权在握,也就不用再惧怕什么。诸葛亮当然也很明白这点,所以明面上摆出了和对方誓死同归的架势,暗地里则是在用琴声告诉司马懿,如果我死了,你也就活不久了。
所以在子渊看来,这一场空城大戏,说到底不过是两个绝顶聪明人的一场交易。你予我时间,我还你生机,然后我们再慢慢地博弈,看谁才是最后的胜者。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大智慧,他根本不在意人们一时的评价和眼前的一点儿得失,必要时就要学会装糊涂,太过张扬只能重蹈杨修之流的覆辙。因此曹家人即使那么防他,也还得咬牙重用他,三代之后,司马氏终是取了曹家天下。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诸葛亮的刻画非常优秀,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借东风、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经典事例这些都跟诸葛亮有关系。但是事实上,《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大多数都是假的,还有一些是移花接木,把别人的事迹移到了他的身上。那么,真正的诸葛亮应该是什么样的?他有书里写的那么厉害吗?
诸葛亮厉害是真的,但应该没有书里写的那么传神。比如说草船借箭这个事吧,在《三国演义》中是这么说的:故事起源于周瑜,周瑜不服诸葛亮,想刁难他一下,限他十天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听后,淡定的表示只需三天。之后,诸葛亮找鲁肃帮忙借了二十只船,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再用草船诱敌,成功的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情以后,惊呼:?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但是事实上,这个故事并不是像书里描述的那样。草船借箭的事情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借箭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在《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中有描述: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乱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所以草船借箭,除了箭是从曹操那借的,其他的都和书里写的不一样。
再比如三气周瑜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周瑜是一个气度极小的人,当时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才能去,周瑜在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军,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第二次是周瑜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将其杀害,没想到吴国太看上了刘备,让他当自己的女婿。周瑜一看这一计不成,打算让刘备沉迷美色,不理世事,但也失败了。在回去的路上,诸葛亮让士兵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
第三次是周瑜向刘备进献计策,告诉过道荆州可以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际则是周瑜想借此夺取荆州,但是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但实际上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但《三国演义》里说的一些东西倒是真的。比如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这个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是真的存在的,不过木牛和流马是两种运输工具而已。还有诸葛连弩,就是古代机关枪,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不过不是诸葛亮发明的,而是他改进的。在《魏氏春秋》曾提及,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皆出其意。诸葛亮在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尤其守城战是可以快速形成大面积的覆盖,传说明末李自成围开封,曾被这种连弩所伤,现在云贵的偏远地区仍然有人使用,人称诸葛弩。?
孔明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驻城的五千兵马也已分出一半运粮去了。众官听罢尽皆失色,唯孔明镇定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门分派二十军校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声喊叫。一切准备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好一副闲情惬意!
却说司马懿引兵来到,运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大感不解。整个城池寂静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看此情景,若换了旁人,大可无所顾虑,大手大脚的引兵浩浩荡荡杀入城中。说不定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说便下令退兵。孔明遥望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骇然,问其原因,孔明这才道出缘由:“此人(指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今见此规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孙子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两军交战,使用谋略挫败敌方,为上等,使用外交战胜敌人,此为中等,用武力击败敌军,此为最下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最牛的。
群雄逐鹿,进而三分天下。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次北伐,为完成先帝匡扶汉室之遗愿。
刘禅、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七次北伐,罗贯中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作为一场重头戏来写,而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次经典战例,今天跟大家聊聊“空城计”。
空城计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蜀国大将司马懿亲率二十万大军兵临西城下。当时蜀军城中两千士兵,也无可调之兵,众人惊慌失措。
司马懿率军
诸葛亮登上城楼观望后,对众人云:我略施一计,定可让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传令,所有士兵隐蔽,不可出城或大声喧哗,违令者斩。同时将城门打开,令百姓在城门附近洒水扫街。自己则安坐于城楼之上,身披鹤氅,头戴纶巾,身前放着一把琴,后面站着两位书童。一切就绪后,诸葛亮命书童燃香,诸葛亮挥手弹琴,顿时琴声四起。
待司马懿率军至城下时,司马懿亲自下马前去观看,只见城门大开,城池无兵把守,还有环卫工在清洁马路,完全不像守城的样子。抬头望去,只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司马懿看后,回到军中,命全军将士撤退。
空城计
二子司马昭急了,马上就要破城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父亲为何要退兵?
司马懿回答:诸葛亮为人谨慎,现城门大开,城中必有埋伏,如我军冒失攻入城中,将损失惨重。于是,二十万大军退了回去。
诸葛亮一人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二十万大军。
在这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身为大都督的司马懿竟然识不破如此简单的“空城计”?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如识破了,司马懿为何不率兵攻入城内,生擒诸葛亮?
如果没识破,亦可派几千人的小队先攻进城内,一探究竟。如果有埋伏,损失也可降到最低。再者,二十万大军也可围城,诸葛亮必死无疑。
司马懿
司马懿真的如此的愚钝吗?
答案是否定的,司马懿此乃大智若愚。诸葛亮七次北伐,二人交战多次,司马懿基本与诸葛亮都是五五开,或者小败,并未伤及根基。司马懿真的没有大胜的机会吗?很显然,肯定是会有的。比如这次的“空城计”,司马懿是有意在留诸葛亮。
从这里看出,司马懿打心底并不想彻底击败蜀军,除掉诸葛亮。
古语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道理很简单,如果狡兔和飞鸟都不在了,走狗和良弓必然会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会被人所抛弃。
司马懿在魏国的处境则是“内忧胜于外患”,因司马懿在魏国掌兵多年,朝堂上党羽众多,魏国四代帝王时时刻刻盯防着司马懿,如不是诸葛亮数次北伐,魏国无将可用,司马懿不知死多少回了。
诸葛亮的北伐正是司马懿能在魏国立足的根本,可以说诸葛亮身死之日,便是司马家灭门之时!诸葛亮不死,魏王必然依仗司马家。
综上,司马懿真正的敌人并非诸葛亮,而是曹魏帝王和贵族,相反,诸葛亮才是司马懿救命恩人,只有诸葛亮活着,司马懿才能在曹魏政权的夹缝中生存。从这里,不难解释司马懿为何一定要撤军了。
“空城计”看似诸葛亮胜,其实最大的赢家应是司马懿!
其实,“空城计”的本身源于《三国演义》,正史中的诸葛亮从没有摆过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葛亮、司马懿最后来一段小插曲:
诸葛亮:我国小兵弱敢打你。
司马懿:我杀你马谡于街亭。
诸葛亮:我空城一曲退你兵。
司马懿:我活得比你长。
诸葛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光绪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是珍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