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政治到底有多宽仁呢

以史为鉴 2023-06-20 00:03:33

“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政治到底有多宽仁呢

大家好,说起元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朱元璋的确说过类似于“元以宽仁失天下”之类的话,而元朝也的确是“宽仁”。

有众多史料可查,“元政宽纵”的说法属实不虚。

其“宽仁”主要表现在吏治宽松、政简刑轻、文化多元、不抑兼并、重商轻税等各方面。

不多说了,直接上干货。

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元顺帝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据《大元通制》编定第三部法律《至正条格》,该书序言中赫然自称“我元以忠质治天下,宽厚得民心”。如果说,这只是统治者的自吹自擂,可以对比一下元末文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一书中关于元朝统治的评价。该书称:“自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这真是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如果说孤证不立,再看与叶子奇同一时代人丁鹤年所写的《送月特郎定江浙赋税还大都》,其颂称“力役均平赋敛轻,去者讴歌来鼓舞”,大赞元朝的安乐景象为“生逢舜日当尧天,经营内外皆英贤。八十衰贫百无补,茅檐击壤歌丰年”。

甚至,推翻了元朝统治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元政宽纵”。

《明太祖宝训》中记载有朱元璋说过的原话:“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朱元璋说这句话的背景,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实施“猛政”“重典”是在“惩元之弊”。

明初大臣刘基、宋濂等人也同样认为元朝太过“宽仁”。

宋濂主修《元史》中屡有提道:“元初,取民未有定制,及世祖立法,本于宽。”

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问了,秦施暴政而天下乱,这一点好理解,但元施宽政为什么也会引发天下大乱呢?

《元史》里其实也做了解释:“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

即施政太过“宽仁”,对人民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从而纵容了动乱的暴发。

叶子奇的《草木子》解释得更清楚:“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

贫富不均,是古代任何一个朝代也难于消除的现象,法度既宽,难免就会发生贫者仇富、抢富、劫富、掠富等现象。一旦这些现象没遭受到像样的惩处,类似恶性事件就会愈演愈烈。而当有野心家参与其中,煽动起民族情绪,其所产生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那么,元朝在中原统治的崩盘,那就见怪不怪了。

朱元璋颁发伐元檄文的时候,也并没有拿元朝的政治说话,只说“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实乃天授”,承认“元世祖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甚至称赞元朝“与民为主,传及百年”“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子夫妇,各安其生”。

想看,朱元璋出生于赤贫之家,父母死时连葬身之地都没有,可谓历经风霜。

但他在讨伐元朝的时候,并没像骆宾王发《讨武.檄文》那样,大曝讨伐对象之罪,反而为之“唱赞歌”,这难道不是非常奇怪的事吗?

原因只有一个:“元政”实在太过“宽纵”,拿这个点说事,激发不起民众同仇敌忾的斗志。

事实上,朱元璋对自己早年的悲惨境遇主要是归咎于天灾人祸和世道的不公,对元朝,他是感恩怀念地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还有,因为元朝“政宽、刑轻、赋薄”,所以,元末出现了很多协助元朝平定暴乱的义军,如察罕帖木儿、陈友定、杨完者、李思齐等,这些人都是主动毁家纾难,招兵买马,以维护元朝统治的。

李则芬因此在《元史新讲》中提道:“元代军队数量比其他朝代少,又因承平日久,到了末年,已经丧失了战斗力。顺帝至正间,各地的戡乱战役不分南北,全靠当地人民自动组织及政府号召征募的义军替朝廷卖命。”

另外,元末殉难的儒士也很壮烈,如江西行省参政刘鹗被反元义军擒获后,宁死不降,绝食六日而亡,还写下绝笔诗昭著后人:“生为元朝臣,死为元朝鬼。忠节既无惭,清风自千古。”

另一文士王翰拒绝朱元璋的招安,声称“义不仕二姓”,自杀身亡。

没有殉难的名儒,因为眷恋和怀念前朝,也多不愿出仕新朝,如李祁、郑玉、陈亮、戴良,等。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元朝的“宽仁”到底“宽仁”到什么程度呢?

还是举个例子吧。最能反映元朝“宽仁”政策的,无非在于其对刑法的态度。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人命至重,悔将何及,朕实哀矜。”“朕治天下,重惜人命,凡有罪者,必命对再三,果实而后罪之。”即元朝的法律原则是“慎刑”“慎杀”。怎么“慎杀”法呢?一句话,元朝的死刑犯,累经各级衙门审断后,极少有能够执行的!叶子奇的《草木子》曾描述说:“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以至于“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睹斩戮”。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元史·刑法志》感叹说:“盖古者以墨、劓、剕、宫、大辟为五刑,后世除肉刑,乃以笞、杖、徒、流、死备五刑之数。元因之,更用轻典,盖亦仁矣。”

话说回来,元朝为什么会出现“宽政”呢?主要与草原旧制有关系。蒙古草原旧制原本的治理制度是很简单的,进据中原后,既缺乏全面系统的社会经济政策,也缺乏充足且合格的吏治人才,于是元朝帝王就干脆做甩手掌柜,不问政事,交由“家臣治国”,最终导致吏治不清、反贪无力、行政效率低下,政治宽松。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会感到元朝统治黑暗,主要是明中叶以后,明朝长期面临“北虏”之患,尤其在“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明人对蒙古人更加仇视和敌对,就不断地对元朝及蒙古人进行不遗余力地黑化,甚至妖魔化。

明亡后,清朝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和奴役非常过分。而清朝统治者和元朝统治者有一共同点——都是由关外杀进来的少数民族。所以,人们在谈论元朝的时候,会想当然地把清朝施行过的暴政嫁接到元朝的头上。

朱元璋:“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了?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他是濠州钟离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让我最佩服的一点就是他是从乞丐做起。可以说受尽了委屈和艰苦。

自古以来好多农民起义者在有了权势以后就乐不思蜀,贪图享乐。但是朱元璋与他们不同的是,他在有钱有势了之后依旧很爱自己的老婆。在工作方面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如果放到现在一定是一个模范丈夫。

他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他这样辛苦。每天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但是让人最震惊的是他没有忘记他的初心。

在建立新王朝之后,他虽然对他的官员还是残暴,但是他对待于他心爱的百姓绝对是很尽力。没日没夜的批奏折。就是为了及时的回馈百姓的问题。给百姓一个安稳的家

朱元璋宽容的事例有很多。而且据我所知元朝这种制度是儒学所没有的。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心理。

而且据史书记载元朝的税收很低。但是他的奖赏却很高。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元朝竟然一点积蓄都没有,那么大的国家,没有积蓄,说出来也怕是不会有几个人相信吧。

朱元璋的宽仁不仅如此,他还对刑法从轻处置,许多杖刑或者鞭打都比之前少很多不说,尽然连流放的地方都是那种很适合居住的地方。

当然,死刑还是有的,不过大多数都没有执行,更可笑的是有很多死刑犯居然在监狱撸安享晚年。可以说没有什么有力度的刑法。所以那个时候有很多冤案,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了什么程度?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是因为元朝的政治环境十分宽松,没有较强的约束贵族的权利,使得贵族手中的权力过大。放纵贵族和官吏使得贵族和官吏不畏惧王权,肆意妄为,从而导致百姓遭殃。百姓受苦自然怨声载道,动摇元朝的统治基础。也导致了频繁的农民起义。十年内出现了三十多次的农民起义。

另一方面,“宽”也代表了元朝没有明确如何治理天下,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国家的手段,更没有建立一个高效有力的国家管理系统。政务宽松废弛,汉化也没有彻底的进行。故称之为宽仁。

但元朝的社会环境的确非常宽松,不仅表现在言论宽松,还表现在政治宽松和统治宽松。尤其是言论宽松最为突出,相比于清朝的“文字狱”,稍有不慎一个字就可能被关进大牢,甚至失去性命来说。元朝的文章中只要不出现“打倒蒙元,打倒蒙古人”之类的话就可以随心书写的政策确实是非常宽松了。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窦娥冤》等一系列精彩的文章。与此同时,元朝的统治也非常宽松。女真人一向有对被征服的民族强制性剃发易服的恶习,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主导地位。当时的金世宗完颜雍曾经强制北方人民剃发易服,但是受到了抵制,最后不了了之。在统治吐蕃之后,耶律楚才还在吐蕃推行汉化,让吐蕃人去学习汉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这足以证明元朝时的统治宽松。

元朝的政策有多宽松?

历朝历代的的法律都是用来约束人民的,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作为法律,肯定是越严厉越能制约住人类。而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它的政策十分的宽仁,这就是元朝。俗话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其实也不无道理。

元朝政策的宽仁,并不是指某一处的宽仁,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身为统治大草原的游牧民族,转身变为拥有平原峡谷和高山海河的千万平方公里疆域、底下各色人种齐全的大帝国统治者,近千年的传统哪能一下子改变。所以元朝在军事、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管理不同于前后数十个中国王朝。

而说起刑罚,想必很多人都是闻风丧胆,毕竟是刑罚,而元朝就不一样了。元朝刑罚实在是历朝另类,不许押犯人游街、不许晚上提审(重案除外)、刑打犯人需正官集体签字、所受刑罚白纸黑字明白记录、刑罚工具全国统一规定等,有点令人感动的人道主义。

元朝政府对地方士绅们异常宽容,给予他们高度的自治(其他王朝是皇权不下乡,元朝差不多是皇权不下省),科举制的存在若有若无,中下层的上升阶梯几乎不存在了。这就直接导致了士绅们折腾底层百姓折腾得不亦乐乎,民怨沸腾,搞出了事需要元政府收拾烂摊子。此外科举制的若有若无,使得许多精英人才在民间待时而动,一旦反叛,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巨大。

这么看来,元朝的政策真的是十分的宽仁了,但是政策的宽仁就会造成下属的不尽心尽力,造成经济等的衰败,所以元朝以宽仁治天下,也会因宽仁失天下。一定的严厉惩罚是必要的,毕竟老虎不发威的话,就有人会把它认为成是病猫。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是天下,元朝究竟可以多宽仁呢?

《明太祖宝训》:“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哪里是夸奖元朝“宽仁”?分明就是批评元朝太“宽纵”。而且元朝这毛病,可不止是朱元璋批过。比如亲笔记载了许多元朝腐败猛料的元末文学家叶子奇,早就一针见血“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明朝开国顶级智囊刘伯温,也在朱元璋面前一声怒批:“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

元四年(1338年)三月,元顺帝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据《大元通制》编定第三部法律《至正条格》,该书序言中,赫然自称“我元以忠质治天下,宽厚得民心”。如果说,这只是统治者的自吹自擂,可以对比一下元末文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一书中关于元朝统治的评价。

该书称:“自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这真是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在具体的治理方面,元朝确实很“宽仁”,但宽仁并不是针对人民,而是对蒙古贵族,自从元朝建立后,蒙古贵族的生活基本处于一种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状态,元朝政府不但不严惩,反而拨巨款供他们尽情挥霍,很快,元朝政府的国库就被挥霍一空,为了继续享受生活,元朝政府大肆没收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域人民)的财产,到了第三代皇帝元武宗统治时期,甚至在货币政策上都开始剥削人民,政府下令发行新钞,按新旧钞比1:2进行兑换,等于老百姓钱包里的钱就减少了一半,这种政策自然不受老百姓欢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