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裂土封王,为什么项羽玩砸了,刘邦却成功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趁着项羽于齐地与田横恶战,迅速攻下了西楚都城彭城。
这是一场来得太快的胜利,伴之而来的是一场来得同样快捷的惨败。
因为胜利来得快,接受胜利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刘邦被彻底地冲昏了头脑,以致在遭受到项羽的长途突袭时,制造了一出六十万人败于三万人的天大笑话。
幸亏韩信没有跟随刘邦击楚,否则,这出笑话里,肯定少不了韩信的戏份。
要知道,汉王既然披坚执锐,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什么的,就轮不上韩信说话了,所以该败还得败。
汉军自彭城败还,韩信由关中出师,沿路收集溃众与刘邦会师于荥阳,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县、索亭之间,刘邦军才得以重整旗鼓。
经过这次惨败,刘邦很多事也想通了,狠下心,对张良说:“我想好了,就拿函谷关以东的一些地方作为奖品,赏给能与我一起建功立业的人。卿且说看,哪些人有资格来摘取这些奖品?”张良回答道:“九江王英布曾是楚国枭将,现在却与项王有了隔阂;彭越之前曾受齐王田荣的唆使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以通过悬赏关东土地加以收买重用。大王手下将领中的韩信能独当一面,也是有资格摘取这些奖品的人。如果您要把关东的地方作为赏地,赏给这三个人,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刘邦颔首赞同,分头派人去游说英布、彭越;又让韩信独领一军去攻打魏王豹。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下邑画策”。
对于刘邦要分封关东地区的豪举,向来赞美之声不绝,一方面称他慷慨大方,彰显出君临天下的气魄;一方面称他策略高明,一下子就为自己争取到了三大同盟军团。
事实上,刘邦所控制的地盘,也只是巴蜀、汉中、关中之地,拿关东之地封赏,不过是画大饼给他人充饥,有何慷慨可言?而割地封王,不过是走当日项羽分封诸侯的套路,并无新奇之处。
所不同的是,项羽的分封,众诸侯是有心理准备的,期望值都很高,当现实和期望出现了偏差,诸侯们就愤愤不平,怨恨有加;而刘邦却是在英布、彭越、韩信三人毫无心理准备的前提下推出了重奖,这对他们而言,就比被五千万大奖砸中了还要开心。
刘邦要韩信发兵攻打魏豹,是因为魏地雄踞河东,地处荥阳汉军之侧,西可进迫刘邦的关中基地,南可断绝汉军黄河漕运粮道,东可与楚军遥相呼应夹击荥阳。而这个魏豹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奸猾小人。彭城大战之前,他看见刘邦势大,便引军投降,跟随刘邦一同攻楚;彭城大战后,他看见刘邦失势,就谎称老母病重,请假回家,才回魏地,就绝断黄河渡口,委身于楚,宣布与楚国一起共讨刘邦。
汉军新败,实在不愿横生枝节,另动兵刀。刘邦命辩士郦食其过河苦劝魏豹,要他目光放长远一点,做人不要做得太绝。
魏豹却坚定地要把这事做绝,他对郦食其说:“汉王为人傲慢无礼,以侮辱别人为乐事,呵斥诸侯、群臣如斥奴仆,我今生今世都不愿意再见到他!”
既然是这么一个态度,那魏豹就只能是敌人,不是朋友了。
刘邦深感事不宜迟,必须尽快将魏豹除掉。
但大军还得在荥阳与项羽对峙,只能由韩信带领万余老弱残兵前往伐魏。
这万余老弱残兵能不能完成伐魏使命,刘邦心中其实没底,但为了给韩信打气,他先是封韩信为左丞相,然后鼓励韩信说:“魏国大将柏直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绝不是你的敌手!”
韩信自负用兵如神,天下无出己右,哪管对方是柏直还是柏曲?只是轻蔑地说了一句:“柏直,竖子耳!”
通常,轻视和低估对手,是会摔跟头的。
要知道,魏豹这般有恃无恐地与刘邦翻脸,除了背后有项羽撑腰外,还得益于其已占尽黄河天险,只要严防死守住沿河几个重要渡口,要保全自己,不成问题。
而实际上,汉军东渡,最大的可能就是从临晋津(今陕西省大荔县东)过河。
为此,魏大将柏直在黄河边上的蒲坂城内(今山西省永济市西面的蒲州镇)驻以重兵,彻底将汉军从临晋津过河的路线掐死。
韩信的大军果然是开到了临晋津,并大肆收集船只,准备从临晋津渡河。
韩信呀韩信,别人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你是到了黄河还不死心。好,你放马过来吧,我等着你!
当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伎俩柏直也是有所耳闻的,韩信会不会明着做出从临晋津渡河的姿态,而暗地里从其他渡口过河呢?
柏直还是多了个心眼儿,在其他渡口都安插了侦察兵。
这些侦察兵传回的报告都是:黄河对岸除了临晋津泊有汉军的上万艘船只外,其他地方都并无片帆寸板。
没有船,怎么渡河?柏直放心了。
根据目测,黄河对岸所有的船只都已经集中在临晋津渡口了,其他地方实在不可能再有船只了。
柏直的注意力因此全部集中在临晋津上。
低估了,柏直低估韩信了。
韩信乃是天纵奇才,有能力、也有资格低估柏直;柏直却不应该、也不能够低估韩信。就在柏直在这边全神贯注地盯防着临晋津时,韩信已率主力从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南部)的少梁渡口渡过黄河了。
咦?不是说黄河西岸除临晋津外,其他地方都并无片帆寸板了吗?韩信是怎么渡河的?魏军侦察兵的侦察结果并没有错,黄河西岸除临晋津外,其他地方确实并无片帆寸板。但韩信渡河并没有使用船,而是使用了一种名叫“木罂”的木盆子。临晋津渡口的船只,不过是起到迷惑魏军的作用,大军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少梁渡口渡过了黄河,直扑魏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
魏豹猝不及防,束手就擒。蒲坂的柏直听说魏王被擒,弃军不战而逃。
由是,韩信平定了魏国,将魏豹全须全尾地进献到刘邦跟前,改魏为河东、上党、太原等郡。
还记得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被底层出身的刘邦打败的吗?刘邦一出场只是个农民,而且还是不擅长劳动的那种。
他的两个哥哥看不过去,纷纷娶妻然后离开了大家庭。反观项羽呢?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叔父是项梁,乃是楚国的贵族。史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两者都因为反秦而起义,最后都做到了一方霸主。对比两人的起点来看,明明是项羽高出刘邦一大截,但有时候命运之神往往就喜欢眷顾那些“黑马”。中间的历史不多说,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西楚霸王项羽以自刎来结束自己征战多年的生涯。
他在最后还略做了抵抗,面对几十万汉军的围堵,他个人还能单枪匹马地杀了几百个士兵。可见他真的非常优秀,单论个人的话。有意思的是,在他退到乌江的时候,乌江的亭长撑着船来劝说他,劝他回去江东那边,江东那边的人还是非常崇拜他的,希望他回去当大王,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但项羽拒绝了,他觉得是上天要亡他,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他拒绝了亭长的请求,还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他。
我觉得许多人在刚上大学或者初入职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我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要是我需要别人的帮助,那就说明我的实力不够。于是拒绝所有看似“外在”的资源,包括不会请求别人的帮助,也不会好好的和上司或同事沟通等。但越是这样,你就偏偏成长得越慢,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工作或者项目是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的,都是需要团队的力量。
一、楚王惊梦巨鹿
公元前208年,项羽的叔父项梁战死在定陶。项梁一死,放羊娃出身的“傀儡”楚怀王熊心,立刻就开始了收揽权力,先把国都迁到彭城,跟着就收缴了项羽的兵权,而把刘邦封为了“武安侯”,统领一郡之兵力。
项羽很郁闷,刘邦很开心!但真正更开心的人则是楚怀王,如今他终于成了真正的“大王”,再也不必看项梁的脸色了。至于项羽吗,没了兵权,也就只能是无牙的老虎了。
但可惜,楚怀王的如意算盘,很快被秦国上将军章邯击破,章邯自定陶破楚军,杀项梁后,如今正在巨鹿围攻赵王赵歇。楚怀王已经接到了赵歇的求援信,他不得不救。但楚怀王更敏锐觉察到了秦国国都的空虚。
故而,楚怀王做出了一个相当英明的决策:鱼和熊掌要兼得!既要救巨鹿,也要拿关中。于是项羽再次进入到了楚怀王的视线,但又不给他兵权。命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两人去救援巨鹿。
刘邦这个人看着很厚道,让他去趁机取关中。然后为了激励刘邦,楚怀王当众许诺: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更郁闷,刘邦更开心了,高高兴兴地带着人马直扑关中而来。项羽则跟着宋义,去救巨鹿。
但让楚怀王没想到的是,项羽给点阳光就灿烂,私自杀掉了宋义取而代之,并破釜沉舟大战巨鹿,以弱胜强把章邯打得打败,也打得天下诸侯无不仰视跪行。楚怀王咧了嘴,本以为项梁就够狠了,闹了半天项羽更狠,看来我还要当傀儡。
二、刘邦横扫关中
再说刘邦,得了个美差,吃着火锅唱着歌开始了西进……什么?昌邑这地方打不下来?那就不打了,绕着走,不要因这点小事,耽误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大目标。
那么刘邦不担心昌邑的秦军追杀他吗?根本不担心,因为如今大秦帝国,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义军,其主力又在巨鹿,昌邑的秦军只能自保,根本没胆子追击,所以只要不主动招惹秦军,秦军也绝不会麻烦咱。果然,刘邦判断的没错。
一路西进,一路洗脚,刘邦“洗”来了位能人:郦食!帮助刘邦定计轻松拿下陈留,获得了囤积在陈留的大量粮草等。就在这时,一位老朋友来求刘邦帮忙来了,谁?正是张良!
此刻的张良,虽早跟刘邦认识,但却不属于刘邦,因为他还一门心思地想恢复韩国。为此张良从韩王后裔中,选出了一位叫韩成的人,立为韩王,然后找到项梁,要求支援一些人马,我们拥护者韩王去收复故土。
项梁对韩成和张良没啥兴趣,又不给予厚望,但奈何人家韩国有大王了,我楚国又是天下共主,不支援说不过去。于是项梁只给了张良一千人马,就打发他走了。
这是张良第一次统兵,拥护着韩成杀回故土,虽轻松胜了几仗,但当秦军一认真后,张良就傻眼了,哪里打得过?只得保护着韩成辗转逃命。恐怕就是此刻,张良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只能为谋士,带兵打仗这事,还真做不来。
正在张良和韩成落魄异常时,刘邦攻克陈留的消息传来,张良这才找到刘邦,请求帮助自己复国!刘邦瞅着张良,越看越爱,但张良却张口闭口的韩王,又让刘邦越听越酸,帮不上帮?
刘邦一想,我的名字叫邦,怎么着也要帮了——当然这是调笑,此刻刘邦的名字还叫刘季!而刘邦这个名,是后来干掉项羽后,才改过来的,以配合他当皇上。
但刘邦还是决定帮韩成,不是刘邦无私,而是他实在是喜欢张良,认定这是个超级人才,总想着拉拢到自己身边来。刘邦有兵有将,张良足智多谋,一路就平推过去了,帮着韩成复国!
刘邦这么仗义,张良是韩国贵族之后,更具有所谓的“骑士精神”。不待刘邦说话,张良就提出来了:你不是想先进关中为王吗?好,我帮你!有了张良,刘邦的短板就补上了,一路横扫关中,率先攻入咸阳。
三、小人物撬动大历史
但刘邦没高兴太久,就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如今项羽如天神一般,压得他只能匍匐在地。还什么先入关者为王,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果然一个鸿门宴,就让刘邦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霸王项羽!幸亏有张良的谋略,自己才逃了回来。
鸿门宴已过,秦朝灭亡,接下来就是分蛋糕的时候了,毕竟反秦大业,虽楚国出力最大,但人家赵、齐、魏……也不少,当然还有这个韩国——项羽瞅着韩王韩成,越看越想过去抽他,就他没出息,求刘邦帮忙才搞定的,但不封也不行,封王吧!
天下分封以毕,刘邦憋屈的离开富庶的关中,而张良也前来辞行,他必然要跟着韩成回韩国。刘邦又气又无奈。有了张良,我刘邦如开挂一般,鸿门宴多凶险?可张良却几下子就搞定了。多好的人才,可惜不归我。
刘邦虽万分不舍,可表面上却还是非常大度,为答谢张良,赠送给张良“黄金百溢,珍珠二斗”,然后彼此挥手,也许从此就天各一方,再也无缘相见了。
哪料张良突然回马追上刘邦,说:“只顾伤感忘了重要的事情了,我知道你担心项王不放过你,所以进川后务必把栈道都烧掉。一来打消项王的顾虑,二来也是自保!”
张良打马而去,刘邦远眺着张良的背影,张良怎么说就怎么办!虽我不明白为什么,但张良不会害我!
倘若历史进程如此发展下去,刘邦也许真就会憋死在西川。但就这时项羽出了昏招,他早就看着韩成不顺眼,于是又改了主意,宣称:韩王无功,良从汉王!即,韩成对反秦大业没有丝毫建树,而他手下牛人张良,其实是刘邦的人。所以非但不让韩成回国,反而杀掉了韩成!
当张良得知这个消息后,顿觉天崩地陷——复国韩国是他毕生的梦想。如今韩王韩成被项羽杀掉,难得我张良就真这么认命了吗?不——张良翻身上马,既然复国无望,那你项羽也就别想当成这个楚霸王。
于是,张良在韩成被项羽杀掉后,立刻就策马向西,追赶着刘邦而来。从此楚汉之争的大幕徐徐拉开,最终张良辅佐着刘邦,击败了项羽。
所以当项羽杀掉韩成时,就等于把天下让给了刘邦。韩成虽属小人物,但他身后却站着足以撼动历史进程的牛人:张良,从这一刻起,结局便已注定了。
虽然说项羽当年在广封天下诸侯的时候,也是给刘邦分了一块地的,但是刘邦他却是在得到了土地之后还是出来去和项羽去争天下。这也就让人有疑惑了,为什么刘邦他非要去和项羽争夺这天下呢?这是因为刘邦他不甘心啊。
当年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各方势力也是纷纷揭竿而起。后来他们组成了联军,终于要打败秦国了。所以在他们入关之前,就曾经定下了一个盟约,那就是如果谁先打入关中的话,那么谁就是汉中之王。当年项羽和刘邦是从不同的地方带领着自己的兵马去攻打关中的,虽然项羽在一路上是连破秦军主力,但是最后率先进入关中的却是刘邦。而按照当时楚怀王先前曾经立下的盟约,刘邦他是先入关中的人,那么关中就应该是刘邦的了。
但是项羽在听说刘邦比他先入关中之后,却是带领着自己的40万大军再次进入关中,还设下了鸿门宴去宴请刘邦。而刘邦好不容易逃过了鸿门宴,但是这一件事情已经是让项羽对刘邦是十分的警惕的了。刘邦他在当时为了示好(保命),也就把汉中的这一块地方让给了项羽自己离开了,而后项羽作为补偿给了刘邦他另外一块地。
不过刘邦对于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十分不满意的,当时刘邦就想要去带兵打项羽,但是萧何却跟刘邦说,让刘邦到汉中先去做好攻打项羽的准备,等东西都准备好了再去和关羽去争夺天下。后来刘邦在做好了准备之后就收复了关中,而他此时的领土和当年秦始皇未曾统一天下之前秦国的领土是大致上相同的。而有着相似的领土的刘邦也是在后来成功的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