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寇凖逼着皇帝出征,为什么皇帝还特别感激他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23:48:55

寇凖逼着皇帝出征,为什么皇帝还特别感激他

说到寇凖,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宋朝虽然打仗不太行,屡次被北方少数民族挫败,甚至被少数民族灭国,但是他前期其实还是非常厉害的,在和少数民族的外交中都掌握着主动权,有着大国的威严。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997年他刚刚继位,北方边境的契丹人趁机发动动乱,想浑水摸鱼,从宋朝夺走土地。这时候宋庭人人自危,而有一个人却站了出来,逼着皇帝御驾亲征,最后把契丹打败,彻底掌控了主动权。此人同时还是宋朝最有名的外交家,用最小的损失为宋朝争取了100多年的和平,直到契丹灭亡,再也没有进犯过宋朝。

他就是寇凖,宋朝的宰相,为人正直,对皇帝忠心耿耿,是一个能决断大事的好辅臣。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称没有几个大臣能和他相提并论,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儿子赵恒继位,也就是宋真宗。新皇更替是往往伴随着朝政的不稳,契丹人也知道这个弱点,因此就在这个时期频频侵犯宋朝边境,并先后两次打败宋军,俘虏宋军边境将领。他们看宋庭反应不太强烈,于是在公元1004年果断的发动了侵宋战争,辽圣宗和萧太后带20万人御驾亲征。

这时候听到消息的宋真宗立马就慌乱了,问朝臣该怎么办。宋庭的官员都是文人,不似其它朝代武将也可以上朝堂。这些文人一听打仗也不知道怎么办,加上前面六七年契丹人屡次打胜仗,宋庭对契丹人都非常害怕,因此官职比较大的王钦若、陈尧叟等人都主张宋真宗迁都到南方,以躲避战乱。

面对侵略不战而迁都,一来会让军心、民心都散了,另一方面会让土地流失,而实际上更是预示着国家的灭亡,这是万万不能的事情,因此宰相寇准和宰相毕士安都竭力反对,主张迎战辽军。寇准更是当庭质问真宗“现在我朝的文人和武将都非常团结,只要你御驾亲征就能是我方士气大镇,那就能打乱契丹人的计划,挫败他们,为什么要抛弃祖宗的社稷,到江南那些偏远的地方,自掘坟墓,崩溃民心呢?”真宗无言以对,只好被寇准逼着御驾亲征,到达前线,澶州城。

澶州城被黄河分割成南北两城,北城外就是契丹军,真宗非常害怕对方能破城,说什么也不愿渡过黄河到达北城最前线。但是御驾亲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士兵们知道皇帝来了,说什么也得让皇帝到前线转一转。寇准就找来禁军首领高琼,告诉他“现在到了国家的危难时刻,你承蒙皇恩,现在不应该有所表示吗?”(让真宗渡河,去前线鼓舞士气)高琼表示我是军人,为了国家万死不辞。于是他们便一同去见真宗,晓以利害,“请”真宗过河,命令侍卫转移真宗的车驾,去北城。据记载在过桥的时候高琼是赶着侍卫前进,最终把真宗送到了前线。

前线士兵知道他们的皇上亲自来了就士气大振,打败辽军,把辽军逼入了绝境。此时宋军在进一步就能消灭契丹,彻底灭绝后患了。但是此时皇帝和主和派都不想打仗了,所以就主张议和。王钦若、陈尧叟等主和派人士甚至不要脸的诬陷寇凖拥兵自重,有谋反嫌疑,不得已寇凖只好接受议和。

当时契丹人想要土地,战争得不到就想在谈判桌上得到。这就是外交,不管战争怎样,只要一方强势,在谈判桌上就可能逼着另一方妥协。如果换成一个软弱的外交官来谈判,说不得还真会割让土地,以达到和谈的目的。可惜他们遇到的是寇凖,说什么也不可能给他们土地。当时真宗的意思是给他们一些钱财,就当买个和平,反正我们也不差钱,寇凖就遵从皇帝的一次,向辽军表示你们愿意接受议和了,我们皇帝愿意给你们点钱,要是非得要土地了,我就要带兵打你们了。用当时人的话说就是“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最后契丹人不得不妥协,愿意接受真宗的条件,接受议和。而澶渊之盟时有一个负责传话的人,叫做曹利用,真宗告诉他真要是逼不得已了,每年答应该他们一百万(两白银)也行。而寇准当然不会同意了,本来就占据了优势,此时外交得表现出大国风范,所以扭头就告诉曹利用,虽然真宗说的是100万两,但你次去交涉,得硬气点,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30万,要是超过了,那我就斩了你。最后果然不超过30万。这就是宋朝最有名的外交事件,凭借30万两银娟确保了边境100多年的和平,直到辽灭亡再也没有主动进犯宋。这也是宋朝唯一没有被欺负的议和,寇凖因此也被称为宋朝最出名的外交家。

寇凖也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宋真宗的敬重,据史书记载,每每下朝,宋真宗总会目视寇凖退出朝堂,自己才离去。不过有时候做再多的事,也不如一句谄媚的话语,王钦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寇凖逼皇帝御驾亲征而不南逃,说成了是赌博。如果皇帝去前线仗打赢了自己就赌对了,要是打输了,皇帝就要死前线了。真宗一听,立马心里就起了疙瘩,从此对寇凖冷淡了起来,直到最后寇凖被王钦若、丁谓等人排挤,罢免宰相位,真宗都没有再出来帮他说一句话。

在真宗临终的时候,看着丁谓欺上瞒下,擅弄朝政,才意识到了寇凖的重要性,再次让寇凖和几个贤臣辅政。结果他们的诏书还没有写完,就被丁谓等人发现了,丁谓瞒着皇帝将寇凖一贬再贬,最终客死他乡。而宋朝的衰弱也正是因为真宗听从奸佞之言,排挤忠臣,最后被王钦若、丁谓等五鬼削弱了国力。而这五鬼也给后人立了一个榜样,只要坏话说的好,宰相也能搬得倒。因此真宗以后宋朝奸佞横行,多出阿谀奉承之辈。

敢于当面顶撞皇帝的宰相寇准,为什么最终的下场却非常凄惨?

寇准之所以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首先就是他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应了那一句话就是一招天子一朝臣。寇准在他32岁的时候就进入了朝廷参加政事,而当时的宋太宗是非常的赏识他,因为寇准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他也经常去顶撞宋太宗,而宋太宗对他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不满,甚至还称赞他就像魏征一样。

这里已经表现出宋太宗对于寇准的重视,但是正因为寇准这种性格,而导致他有时候会有一些过格的行为,尽管宋太宗是容忍他这样的行为,但是他的官职也就变得忽高忽低。宋太宗可以接受寇准的顶撞,但是不代表别人可以。所以在宋太宗死了之后,宋真宗即位。

而宋真宗能够上位其实寇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寇准最大贡献就是在当时辽国南下侵略宋朝的时候,坚持要求宋真宗出兵对战入侵的辽兵,而不是逃避应战。当时的宋真宗也是信任他,果断的出兵击退了先锋的辽兵。之后大辽和北宋签订了条约,这才让北宋保存了下来。但是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而导致寇准的声势过于浩大,威胁到了宋真宗,而且他又不懂得朝廷的政治,树敌无数。再加上他交友不慎,并没有处理好他和朝廷之间这些大臣的关系。

这就导致了寇准多次起落,他的多次下台都是因为其它的官员去诬陷或者是陷害,向皇上去投诉他。那些他曾经的朋友都是将他推向悲惨命运的幕后黑手。最终寇准客死异乡,而且连尸骨都是他妻子请求当时的皇帝才能运回故乡,但是很可惜皇帝赏赐下来的金钱并不足以带他的尸体回乡,所以只能将他埋葬在异地。

敢于当面顶撞君王的宰相寇准,为何最终的下场却非常凄惨?

有人做官就为了自己一腔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人做官就是为了敛财、上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祉。寇准显然就是前者,但是这种人一般仕途都不顺。不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人太正直!下场之所以惨,第一和他的为人正直有关,第二就是和宋朝的那帮皇帝们有关。下面一看便知!


寇老头儿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正直,用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根筋,直肠子。十九岁他考上了进士,宋太宗就亲自选取,这古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年轻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就教寇准说你谎报年龄,把自己年龄报大点。寇准就正脸说道:“你这教的都什么事儿?我这刚刚踏入仕途,你就让我欺骗皇上。我可不干这事儿。”就这样还是考取上了,先后授官大理评事、巴东任知县等。

这个正直的人就总喜欢说些逆耳的话,有一次,宋太宗嫌他说话太刺耳,一生气就想离开龙椅回宫内,这寇准却拉住了宋太宗的龙袍,让太宗重新坐下,听他把话絮叨完。不过从这次以后宋太宗非常赞赏他,还说:“我有了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反正这寇准就是隔三差五地触皇帝的眉头。可惜赞赏他的人去世了,太子赵恒上位是为宋真宗。辽国就举兵南下,宋朝耻辱先河开启!宋真宗这个人是对他的后代“议和”的启蒙老师,“澶渊之盟”就是他签订的。反正大家知道寇老头是主张抗辽,宋真宗是个胆小鬼,还提出了迁都之事。如果不是寇准等人宋朝也许等不到宋徽宗就已经退守金陵。

寇准从始至终就是反对议和,而且主趁势出击收复失地。但是奈何宋真宗(软蛋)一心想议和,再加上鸽派在旁边煽风点火,说寇准想拥兵自重、图谋不轨想玩你家太祖皇帝那一套!寇准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主战的策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宋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此事作罢,宋真宗也没有对他排挤。倒是主张迁都的王钦若等一帮妥协派怀恨在心!原来王钦若建议建都时,寇准说给陛下献此计谋者皆可杀。可想而知,这帮妥协派肯定不会放过寇准,就经常在宋真宗说“澶渊之盟”是耻辱,寇准有功,陛下你却蒙受耻辱。就这样寇老头被宋真宗免去丞相职务,贬到地方任知州!

后来再次被丁谓请回来,原因就是丁谓还不够格成为宰相,就想借助寇准上位!寇准为人刚正又得罪丁谓、刘皇后等人。被贬雷州,死在异地。妻子就祈求朝廷拨点款归藏故里,宋仁宗这个抠门的货给费用有限,导致灵柩运输途中没钱了,只好葬在洛阳。

读书笔记(咏华山)

也许冥冥之中真的有什么在影响着人的命运吧,这首寇准七岁时写的诗完美诠释了他未来的成就。

堂堂一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只有天在上”,遍览群臣,无人与之并肩,所以“更无山与齐”。

可惜站得越高,摔得越狠,“举头红日近了”,太阳这种东西,可远观而不可亵渎,胆敢靠近着无不被那炙热的高温考成灰烬。“回首白云低”,站在高处久了,忘了身在低位时的感觉,也失了敬畏之心,霸道刚硬,连皇帝也感顶撞,面对的不是李世民那种天,自然也只有贬谪一条路可走。

这么一想,这首诗还真有点细思极恐。

不过我还是要说,果然宋朝皇帝除了宋仁宗其他都是渣渣,寇准这么硬骨头的文人生在软趴趴的宋朝真是可惜了。

讲讲寇准是怎么得罪宋真宗的,宋真宗刚刚继位的时候,辽圣宗率二十万大军入侵北宋,众所周知,宋朝皇帝都是没骨头的软蛋,宋真宗自然是非常害怕了。

而这时,真宗的老师、宰相李沆去世了,真宗慌了手脚,一心只想要南迁。寇准接替宰相的职务后,坚决主张抗战。他明白,宋朝是有实力与辽朝一战的,还很有可能占上风。

所以,为了让宋真宗改变主意,寇准就先把主和派的官员革职了,然后跟真宗分析当下局势,这场仗要打赢,还需要皇帝亲征。

为了给真宗壮胆,寇准在兵荒马乱的澶州城楼上喝酒、下棋。就这样,寇准逼着皇帝上了前线,军民士气大受鼓舞,战局开始反转。

但是,寇准说一不二、威逼皇帝的做法,引来了宋真宗的猜忌。在真宗授意下,官员们以“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名目弹劾寇准。为了保全自己,寇准同意了和辽国议和的方针,宋、辽最终还是签订了割地赔钱的“澶渊之盟”。

虽说寇准这种威逼的手法的确有点不妥吧,但我还是觉得,这些宋朝的皇帝是真烂泥扶不上墙,眼看着就要胜的战局就为了自己一点私心就这么败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割地赔款,要不就是逃跑南迁,合着被异族屠戮的不是自己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9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