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安太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王朝的大门。从这时起中国百年的近代屈辱史正式开启。而大清帝国的的命运,也开始急转直下。康雍乾时期的天朝上国,很快就成为了西方列强桌板的肥肉。就连大清政府,也被几个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太后。却忘了和慈禧共同执政的慈安太后。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女子去世之前,她才是当时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一、不一般的慈安太后
很多人感觉,从咸丰皇帝死了之后慈溪就基本成了大清帝国的实际领导人就。而慈安太后的地位虽然在慈溪之上,但她只不过是个甩手掌柜。她不想和慈溪争,也没能力和慈溪争。然而事实绝对没有这么简单。慈安是咸丰二年的二月份被选去宫中的秀女,然而她在当年的四月就被封为贞嫔,五月封为贵妃,六月就成了皇后。她的晋级速度如此之快,是任何一个后宫之妃都无法比拟的。能在大清后宫这种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得到如此迅速的提拔,慈安绝对不是一般人。
而且在咸丰帝去世后,她又能与慈禧和平共处,最后安度余生。也一定有她过人的智慧,她必定是一个有远见、大智若愚的人。总而言之,慈安太后绝对不是一个平庸的深宫娘娘,相反她绝对是晚清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 临危受命,消灭权臣
根据史书记载慈安太后还在做皇后时,就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妃子。她以识大体、明是非而深受咸丰皇帝的喜爱。不仅面对皇上就是面对普通的宫女和太监时,他从来都是温和待人,举手投足间皆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直接打进了北京城,并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咸丰帝带着后妃仆从逃到了避暑山庄中。在这段时间里,咸丰帝一想到英法联军已经占领北京,而自己又是大清建国以来第一个出逃的皇帝就气不打一处来。来到避暑山庄的咸丰天天气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事就通过抽打宫女太监撒气。最后索性选择自暴自弃,开始抽大烟。后来还是皇后亲自劝谏,咸丰帝才有一定的缓解。暂时解决了咸丰的问题之后皇后也没有忘记那些被打的宫女太监,也是想方设法地进行安慰劝解。
没多久咸丰帝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而自己的儿子载淳只有六岁,便封端华、载源、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太子继位为帝。同时他又单独召见皇后,给她临机处置任何人的最高权力。此举主要是为了提防皇帝生母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并给予皇后"御赏"大印。同时给予皇长子载淳"同道堂"印章。八个顾命大臣所发任何政令都要请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这样的形势等于是把最高权力都给了慈安太后。
没多久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即位。而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也在处理完和英法联军的议和问题后,来到了避暑山庄。恭亲王奕欣在面见了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之后,三人决定联合起来,一起扳倒顾名八大臣。
很多人认为慈安太后最后选择倒向慈溪太后是错误的。因为在咸丰皇帝驾崩后不久,顾名八大臣在小皇帝和两位太后面前是各种飞扬跋扈,根本没有把两个二十多岁的太后和六岁的小皇帝放在眼中。
其中有一次因为争吵太过激烈,甚至把同治皇帝吓的尿了裤子。顾名八大臣的所作所为,真的是让慈安太后伤透了心,于是她才决定和慈禧太后以及恭亲王联合。
三、用慈禧之能,压慈禧之权
在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欣的联手之下,顾名八大臣很快就被消灭。虽然消灭顾名八大臣的最大功臣是奕欣,到他主要是执行者,正真的总指挥还是慈安太后。而且从始终慈安太后一直把最高决策权和决定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很多人都感觉自从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太后就掌握了最好领导权,其实绝对不是如此。
同治时期的最高领导权一直在慈安太后手中,只是慈安太后不喜欢政治,也不擅长处理具体行政事务,因此大部分的政策都是由恭亲王奕欣和慈禧太后商量的,慈安太后一般都是做最后的拍板。
当时慈安太后也从来没有忘记打压慈禧,安德海之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安德海是清末著名的大太监,由于他在铲除顾名八大臣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此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他也成了总管太监。成为总管之后的安德海变得异常的嚣张跋扈,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但是慈禧也是想通过安德海投石问路,看见自己能不能争取到更多的更多的权力,对于安德海的嚣张和跋扈,慈禧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德海在宫里跋扈的时间久了就感觉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他想出宫风光风光。同治八年他借口为同治大婚做准备,三番五次请求去江南采购结婚物品。经过他的软磨硬泡,慈禧太后也就答应了。而后安德海领着一堆仆从,大摇大摆的就出宫了。一路上仗着慈禧太后的恩宠,自然也没少骚扰地道官员。
当安德海来到了山东的地界后,山东巡抚丁宝桢得知了安德海的嚣张跋扈,直接下令把安德海抓了起来。并以安德海结交外臣,携带女眷等五条大罪将他下了大狱,五天以后丁宝桢就把安德海给砍了。丁宝桢不过是一个山东巡抚,他怎么有权力在五天之内杀一个太监总管呢?这背后正是得到了慈安太后的支持,慈安太后也是借安德海之死告诉慈禧,你还不能为所欲为。
总结
慈安太后活着的时候,绝对不是一个被架空了的领导者。她重用慈禧并不是她糊涂,而正是她的英明。慈溪确实有一定的行政和治国能力,而且慈安太后重用慈溪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打压慈溪。可惜慈安太后在光绪七年突然病逝,她的去世彻底打破了大清朝廷的格局,之后渐渐形成了慈禧太后一手遮天的局势。
对慈溪的总体评价:
众说纷纭?
反正她对中国危害挺大的,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强大。?
但是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我们总要从两面去看待,因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对慈禧的分别评价:
1、正面评价:
作为一个女性,她不失聪明与能干,并在危急时刻曾尽力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虽不成功但在当时可称合理的反应。她曾经在1884年马尾海战爆发后向法国宣战。1894年她亦向日本宣战。1895年6月21日向八国联军宣战。她破除满汉界限,大力起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开办洋务运动,造成所谓“同治中兴”气象;执政后期,发布新政诏书,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大量选派留学生,开始宪政改革等举措,是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此外,她推动京剧艺术发展,建立北京动物园,都是不应被人遗忘的。
2、负面评价:
她的负面评价依然很多,远大于她的正面评价。她的残忍是出名的。她起用湘军、淮军人物,也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护其统治目的,并非自愿破除满汉界限。在她执政的40多年中,以她为首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1861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处死原来控制政权的八位大臣中的三位。相比以前类似的处理,并不残忍。1881年,毒死同有训政权的太后慈安。(慈安的死是否是慈禧造成的历史上仍有争论) 1885年,在镇南关大捷后,她竟让清政府仍向法国求和,让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她依然大兴土木,花巨资兴建颐和园以庆祝自己的60大寿,并留有名言“谁让我不高兴一阵子,我就让他不高兴一辈子”(有多种版本)。1895年,下令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 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资巨大。使重修的慈禧陵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一座皇家陵寝。1898年,她彻底扼杀了戊戌变法,囚禁光绪,使中国依旧沉沦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她又杀害支持维新变法的光绪宠妃珍妃,为人所不齿。?
3、总概括:
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从两方面评价,要看到她的对历史和当时社会的积极推进作用和功劳,也要看到她做出的对历史发展、人民和社会的消极作用,总而言之:慈禧太后是一个过大于功的女人,她领导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向列强卑躬屈膝做奴才,这已经使她无法被中国的人民们原谅。
您好,很高兴能帮助你。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他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神速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 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 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没有可靠的史实依据。究竟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
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戌时正(晚上8点),紫禁城皇宫中突然传出噩耗:皇太后驾崩!
因为当时报信的太监匆忙而至,惊惧啼哭之下没说清楚 ,又因圣母皇太后(慈禧)已经重病多日,久治不愈,经常卧床不起。都以为驾崩的是慈禧太后了。
于是这些人急忙在当日子时(晚11点)进宫,准备赴储秀宫(慈禧寝宫),按礼仪准备后事。可是,引路太监带着这些朝廷重臣们并没有前往储秀宫,而是往钟粹宫(慈安寝宫)方向前行。
感到事情不对的大臣们心中顿时大惊,立即喝问太监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过引路太监哭诉,这些人才闹明白,原来不是久病的圣母皇太后慈禧去世,而是昨天还好好的、照常召见军机大臣们商议朝政的母后皇太后驾崩,进宫的诸位重臣们均感到措手不及、惶恐万分一片哗然。
据说当时,东阁大学士左宗棠按奈不住,大声说: ?昨日早对时,见上边(母后皇太后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怀疑母后皇太后暴薨之事另有隐情。
关于慈安太后的突然暴毙有多种说法,其中,传的最多的是被慈禧下毒所害。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入侵京师,抵挡不住的咸丰帝只得代理后宫嫔妃及部分大臣逃往热河?木兰秋狝?。后来病死在热河。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两宫垂帘,至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去世。二十年里,处置朝政的基本上是圣母皇太后。但是在一些大事上,母后皇太后行事果断、极有主见,深为诸臣所钦佩。例如诛杀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赐死骄奢跋扈的陕西军务督办胜保、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之功并赐显爵,这些事情都是出自慈安的最终决断。
诸多野史言辞凿凿地分析叙述,说是慈禧因慈安握有咸丰帝密诏,一旦慈禧有专权之事,则以密诏将其除掉。慈禧明面百般讨好、暗地怀恨在心,最后哄骗慈安烧毁了密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