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男子经过特殊的处理,失去生育能力,随后经过挑选,成为贵人奴仆,服侍皇族宗室。
太监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今天的名声偶读不好听,一说到太监,大家多是以鄙夷的眼光看待的。倒不是因为他们是不男不女的一群人,而是因为大家一听到太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一个奸诈贪婪,混乱国政的形象。
特别是在明朝,几乎可以称之为太监王朝,许多太监因为受到皇帝的喜爱,而得以专权擅政。他们大谋私利,侵害国家利益,剥削百姓,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事情层出不穷。
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偏偏正是这些专权擅政的太监,给国家带来了大动乱,所以得到史书详尽的记载。后世人也就对这些人比较熟悉,以偏概全之下,对太监形成狡猾贪婪的固有形象,也是正常的事情。
然而需要知道的是,以偏概全本就不是看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虽然历史上的太监,大部分因为自身身体的残缺,而对权利和金钱有着极高的欲望,但也并不是全部的太监都是这样的。
陈矩是明神宗时期的大太监,以司礼监掌印的身份统领东厂。司礼监和东厂原本是两个机构,司礼监是明朝管理宦官和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东厂则是明朝设置的特务机构,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陛下监视天下。
按照惯例,司礼监在东厂之上,对东厂有着辖制作用。但是陈矩本人一人担任两职,既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同时又是东厂提督,便是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在当时是少见的。 6park.com就算是大奸宦魏忠贤当政时期,也只担任东厂提督一职,司礼监掌印由他人掌控,只不过与魏忠贤是一党,实际上形同虚设。虽然如此,但是至少表面上两个部门是分割的,并不像陈矩这样,一人独掌大权。
这种情形的发生,足以见得明神宗对陈矩的信任。而陈矩也并没有辜负这番信任,他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却并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而是以手中的权利纠正弊政。
陈矩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有度,以“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为自己的原则。他曾经受命押送奉国将军朱廷堂回凤阳关押禁锢。一路行来,要是别的太监早就沿途收受贿赂,大肆收刮百姓了。陈矩却规规矩矩,廉洁清净,一路行来未曾打扰沿途百姓。
陈矩办事有度,能适时规劝帝王,使事情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明神宗的嫡长女荣昌公主嫁给杨元春为驸马,后来因为与驸马吵架,驸马一起之下十分生气,跑回了老家。明神宗得知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当即就要拿驸马问罪,还要从重惩办有关内臣和外臣。
陈矩被召来商议,一听皇帝的打算,当即劝道:“这只是公主家事,不应该惊动皇帝此事传出去实在不美。”于是便提议让阁老门说杨元春不知什么原故,出了某门到固安县去了。先全了皇家颜面,再说其他。
明神宗同意了他的意见,随后召杨元春回家,罚他到国子监演习礼仪,此事才得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未曾与发展到国政大事上面。
万历三十一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的“妖书”案。某一天清晨,从朝房到各勋臣国戚大臣的门口,都有人送上了一份匿名书《续忧危议》,上面诬陷郑贵妃与朝中大臣勾结,想要废除太子。涉及其中的大臣有大学士朱赓、兵部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等人。
事情牵扯甚广,许多人借此打压异己,朝廷有混乱的迹象。陈矩受命彻查此事,追查到京师无赖生光,曾经伪造富商包继志的诗,其中有“郑主乘黄屋”的句,企图要挟郑贵妃兄弟和包继志给他钱。生光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但是将人抓捕之后,虽承认其他罪责,却拒不承认此事,他家中老小亦然。到这儿陈矩已经清楚,事情多半不是生光所为。但是此案脱的时间越长,就越对朝廷稳妥不利。于是当机立断,以生光为犯人结案,结束了此事。
虽然没有找到真凶,但是却也不算委屈生光,毕竟其前案已经足以判处死罪。以生光结案,反而能结束动荡,使得朝政正常,却是一件好事。
陈矩在位之时,位高权重,却不曾为自己谋私。他的后辈能入朝为官,也是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得来的,家中妇孺封诰命,也是后辈自己挣来的,与他无关。这样一位忠直的宦官,在明朝是十分少见的。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臭名昭著的太监,如明代的魏忠贤、王振、刘瑾之流,清朝慈禧身边的安德海、李莲英等。但历史上也有一些受大家尊敬的好太监,比如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让明朝的国威远扬海外。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明朝的太监,叫陈矩,他的存在让明朝的国运延长。他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佛”。
榜样的力量
陈矩生于1539年,和大部分太监出身一样,陈矩的家庭也是十分的贫困,迫不得已在九岁时入宫当了太监,分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太监高忠曾经全副武装参加了抵抗外敌鞑靼俺答汗的进攻,鞑靼俺答汗当时率兵在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在战斗中,高忠立下汗马功劳,小小年纪的陈矩看在眼里,不由得对高忠肃然起敬,暗下决心长大后像自己的上司一样,要救世济民,为国家作贡献。陈矩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高忠的提拔下,慢慢在宫中出人头地,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遵守八字原则
陈矩身材比较瘦小,声音也比较嘶哑,但目光却炯炯有神。对人总是谦和友好,从来不大声训斥手下,但在处理大事情上却是雷厉风行。他在吃喝上没有什么讲究,从来不讲排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吟诵诗词,弹琴书画,每到一个地方写点小文章。
1583年,代藩奉国将军朱延堂犯了罪被贬,由陈矩将他押送到凤阳。途径自己老家安肃县,陈矩想要回去给自己亡故的父母上上坟,拜祭一下。当地官员听到陈矩回家上坟的消息,吓得差点没晕过去!
为什么呢?明朝万历年间,几乎所有的太监出京,一路上都是敲诈沿途官员,捞取油水,搞得沿途鸡犬不宁。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人家陈矩,来祭拜父母就是祭拜父母,祭拜完父母就躲在屋里写写文章!连当地官员都没有惊动,更别说百姓了。沿路的官员百姓对他好感大增,将他称为“佛”!
在陈矩身边的人都知道陈矩奉守的八字原则,那就是“祖宗法度,圣贤道理”。虽然在1598年陈矩19岁时就是东厂的老大,年纪轻轻就拥有非常大的权利,但他却从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遇到谁犯罪了,他并不会想着治别人的罪,总会让他们的处罚最轻。
有一次,荣昌公主,也就是神宗的嫡长女,不知道为什么和自己的老公杨元春吵翻了, 杨元春哪里能吵过人家公主啊,毕竟公主是金枝玉叶。这杨元春也是一个倔脾气,吵不过还躲不过嘛,带着一肚子的气跑回了老家。
神宗得知此事感觉很丢面子,龙颜大怒,立刻召来陈矩商量,非要办了相关大臣不可。此事说大吧,也挺大,杨元春竟然撇下公主,没有命令擅自离京,皇帝在气头上想治他罪很容易。反过来呢此事说小很小,就是小两口闹别扭,没啥大事。
此时的陈矩缓缓地劝说道,"这是闺房内的小事,不该惊动皇上,传扬出去影响不好。"意思就是两口子吵架很正常,还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好。皇帝也觉得陈矩说的有道理,但是得有个台阶下啊,于是陈矩出了个主意,拟旨谕阁臣,让他们说杨元春不知为啥,到固安县去了。
于是,召杨元春回来,罚他到国子监演习礼仪,就这样便平息了一段风波。这件夫妻吵架的事如果没有陈矩的劝解,让皇帝消了气,还不知道闹出多少事呢!
处理“妖书”案件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爆发一起人人自危的“妖书”大案。11月的一天清晨,朝中各大臣的门口,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份匿名的《续忧危议》,其中的内容说万历的宠妃郑贵妃和一帮大臣勾结,阴谋更换太子!
当时的太子是万历的长子朱常洛,郑贵妃的亲生儿子朱常洵是万历的三儿子。书中写的就是郑贵妃意图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当太子。很多人拿到了这本书,这一下子整个朝廷炸了锅了,都在纷纷议论论此事。
陈矩拿到书以后赶紧报告皇帝。万历差点没被气死,立刻下令东厂和锦衣卫同时出动彻查书的来源。那时候不像现在,没有摄像头啊,查来查去,一点线索都没有。一时间人们互相猜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更让人气愤的是还有人不嫌乱,想乘机打击异己,比如首辅沈一贯就不老实了,想借此陷害次辅沈鲤和侍郎郭正域,他们都托人请陈矩帮忙,但陈矩全部拒绝。
陈矩只想将这个案子小事化了。后来,他的手下抓到了皦生光,这个皦生光是个印书的,曾伪造过天书。人品也不行,胆子也肥,擅长讹诈,不光一般人敢讹诈,就是郑贵妃的兄弟也不放过。就这些坏事完全可以要了他的小命,所以让他来当替罪羊再好不过了。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陈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位宦官有何功绩,能在由文人撰写的《明史》上留下不错的评价。
1.怀恩“护贤臣,保太子”
怀恩,原姓戴,出身名门,受其族兄犯罪受到株连,因怀恩当时尚为幼童,得以免除死刑而被净身送入宫中,赐名怀恩。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在四十多岁时,担任成化朝司礼监掌印太监,行使批红大权,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执行。《明史》中曾说怀恩:“性忠鲠无所挠,诸阉咸敬惮之”就是赞扬怀恩在阉党得势时依旧直言不讳,维护贤臣,甚至为了维护太子被宪宗皇帝贬到了南京。孝宗初登基时重新召回了怀恩,怀恩“力劝帝逐万安,用王恕”,史书上也明确肯定了怀恩的功劳“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2.李芳“以能持正见信任”
李芳,穆宗朝内官监的太监。穆宗即位时,李芳就因持身中正而备受信任。而在世宗时期,李芳因上疏建议节俭工部开支而备受排挤。而当时宦官滕祥、孟冲、陈洪方“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而备受世宗宠爱,李芳便劝谏皇帝惹得皇帝不高兴,又在滕祥等人的陷害下被皇帝勒令去职闲住。《明史》中有记载,“二年十一月复杖芳八十”,但是李芳却没有什么确切的罪名,连刑部尚书毛恺都说:“芳罪状未明,臣等莫知所坐。”然而皇帝一句“芳事朕无礼”就把李芳禁锢了,这样一来滕祥等人就更加专横了。两年后李芳才获得释放,被发往南京充净军。
3.陈矩“祖宗法度,圣贤道理”
陈矩,嘉靖期陈矩只是宫内默默无闻一小宦,自万历十年被取任后,各种恩遇不断,扶摇直上,万历三十三年(1605)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提督,成为是时最为权重的宦官。但是陈矩为人正直,以“祖宗法度,圣贤道理”为内心操守。万历三十一年(1603)奉命与廷臣监讯“妖书案”,他秉正处理,绝不涉及无辜,对沈鲤、郭正域等贤臣的庇护及配合沈鲤谏言废止为时人困苦的矿监税使,使得陈矩为外廷称道,自然就留下了很好的评价。《酌中志》记载陈矩“菲衣食,淡滋味”,志趣高洁,不耽物欲,十分难得。
明朝宦官从小就会接受内书堂的教育,学的也是四书五经,圣贤道理。还有专门教授他们武功的机构。这样的制度下,明朝不乏品行端正,有所作为宦官,只是魏忠贤、刘瑾等奸臣的名头过于响亮,而像怀恩、陈矩这样的贤臣名声不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王国,被视之为历史上 祸国殃民的巅峰时代,有人甚至说大明江山是在 的祸害下,民穷财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其实不然, 中有珠玑,除却祸国殃民的坏 外,也有力图救正时弊缺失的正直太监,并不全是毒瘤。> 最有名的当属郑和莫属,除此之外,还有太监张永和张敏,都在 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六位 贤德的太监!> 1、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英雄 > 朱元璋和朱允炆在位的时候,为了朝政的稳定都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可朱棣起兵的时得到过宦官的支持,所以在他登上皇位后,太监们又趁机重返了政坛。永乐三年(1405年),宦官郑和奉朱棣之命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强大,实际上却是为了消除朱棣心中的疑虑,出海搜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郑和一行人顺着中国的海岸线南下,一直到了南洋的占城(今越南中南部)都没有发现朱允炆的踪迹,为了不白走一趟,郑和决定征服周围的小国,让他们给明朝进贡。郑和首先到了三佛齐岛国(位于今苏门答腊岛南部),这个小国本是广东人王道明一手创立的,但后来被爪哇国征服改名为旧港,没过多久,海盗陈祖义又占领了这块地界,在当地称王称霸。> 陈祖义一开始听说明朝使臣送来了大礼,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好酒好肉款待郑和,但当郑和提出每年给明朝进贡的要求时,陈祖义却一口回绝。堂堂大明难道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岛主么?于是明军两三下就制服了陈祖义,并让周围的小国通通俯首称臣。>> 郑和载誉而归,朱棣兴奋异常,所以没过多久,郑和又再次出使海外。郑和这一次突发奇想,他带着船队一直朝西航行,首先到达了锡兰国(今斯里兰卡)。锡兰是一个岛国,岛上土著人的酋长叫做亚列苦柰儿。亚列苦柰儿起初见到郑和也是满脸笑容,但当郑和说明来意后,亚列苦柰儿立即沉下脸来,打起了坏主意。> 亚列苦柰儿平时喜欢畜养一些猛兽,岛上的居民只要惹他不高兴,那么这些豺狼虎豹就有机会美餐一顿。过了几天,亚列苦柰儿邀请郑和参观猛兽打斗,郑和起了疑心,装病不去。亚列苦柰儿知道计谋败露,于是带了千把个士兵前去袭击明朝的大船。明军船坚炮利,打得亚列苦柰儿的部队鬼哭狼嚎。亚列苦柰儿不死心,又放出一群猛兽朝明军冲来,这时,只见火箭和炮弹雨点般地落在地上,把这些禽兽炸得东倒西歪,最终,郑和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锡兰。> 出使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郑和不仅使得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还开拓了远洋贸易的线路,所以郑和对航海事业的贡献绝不亚于同时代的哥伦布。> 2、张永——搞垮刘瑾势力的重要人物 > 元老李东阳参见朱厚照,请求他停止征收军粮,安抚民心,朱厚照顾不得刘瑾的反对,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然后派遣泾阳伯神英和太监张永,前去镇压叛党……可大队人马刚走不久,京城就接到了破获叛党的消息,朱厚照便让泾阳伯神英返京,并命令张永和杨一清到宁夏安抚军民。> 杨一清在前往宁夏的途中和张永谈得很投机,二人说起刘瑾的罪行都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杨一清叹息道:「刘瑾是我朝一大祸害,可谁也拿他没有办法,这该如何是好啊!」张永小心谨慎地回答:「刘瑾今非昔比,他现在羽翼丰满,爪牙遍地都是,要想铲除他的势力并不容易啊。」杨一清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小声地告诉张永说:「你也是皇上的宠臣,这次回京,你趁汇报工作的时候,将一份伪造的书信交给皇上。信中就写,朱寘鐇其实是想联合刘瑾一起造反,才害得天下大乱。我认为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将刘瑾绳之以法,到时候你就是流芳百世的功臣了!」>> 张永忽然皱起了眉头,他担心这样做行不通。杨一清接着劝说道:「其他人指责刘瑾,皇上未必相信,但你的话皇上是要听的。如果皇上不信,那么你就大声哭泣,以死相威胁。如此一来,皇上必定会被你打动的。」听了这番话,张永当即坚决地说道:「好!为了报效皇上,就拿我这条老命,同刘瑾拼了!」。> 3、张敏——挽救明孝宗的功臣 > 孩子诞生后,纪淑妃知道自己无法抚养,所以就忍着心痛把孩子交给了太监张敏,让他将孩子处理了。张敏知道这是皇帝的骨肉,所以没有下毒手,他将孩子藏在了密室中,独自喂养。被废黜的吴皇后偶然听说了此事,也经常到安乐堂替孩子喂奶。> 一无所知,所以他将唯一的儿子朱祐极封为太子,可朱祐极实在命短,没多久就身患重病而亡,使朱见深悲痛欲绝。当时宫廷里的很多人都知道,朱祐极的死和万贞儿有必然的联系,但万贞儿势力庞大,爪牙众多,因此让知情人都成了哑巴。> 转眼间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太监张敏冒着生命危险,告诉朱见深,说他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就住在西宫。朱见深喜出望外,急忙跑到西宫,抱着自己的骨肉泪流满面,给他取名为朱祐樘,并封纪氏为淑妃。大学士商辂担心朱祐樘会遭万贞儿的毒害,所以上书朱见深,建议让纪淑妃亲自抚养朱祐樘。>> 此后,宫内喜讯不断,邵宸妃生了朱祐杭,张德妃生了朱祐槟,还有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和王敬妃也陆续生了男孩子。此时,最伤心的人莫过于万贞儿了,她气急败坏,竟然用毒酒杀害了纪淑妃。张敏听到纪淑妃的死讯,知道自身难保,最后吞金自杀。> 此外,《明史·宦官传序》也明确指出: 宦官,「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 4、怀恩——稳定政局的重要人物 > 怀恩是苏州府人,本来姓戴,宣德中入宫后,才赐姓怀。另说高密(今 明宪宗属山东)人。宣德初年,其族兄兵部侍郎戴纶被杀,其父戴希文时为太仆卿,受株连被籍没。他以幼童入宫,被 *** 为宦官,赐名怀恩。由于任事恭谨,成化时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当时汪直掌管西厂,梁芳、韦兴等亦很得宠,但怀恩辈分比他们高,性情又耿直,识义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来进谏;又廉洁不贪,所以在宦官中威信很高。> 怀恩敢于保护朝中正直的大臣。如有个叫阿九的宦官,他的哥哥因犯罪被官员刘大夏笞打责罚。阿九向宪宗诬告,捕刘大夏入狱,全靠怀恩力救,才得释出。员外郎林俊因触怒宦官,被逮下诏狱,宪宗想处死林俊,怀恩于是冒死力谏,宪宗用墨砚掷他,使他头破流血,但怀恩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宪宗后来还是让步了。>? 怀恩在用人上也极为严格。有个叫章瑾的向他行贿请求做锦衣卫镇抚。但是怀恩说「镇抚掌管诏狱之事,怎么能够以贿用人」,拒绝了这人的要求。怀恩还有过人的胆识,不迷信怪异。据说京师曾经出现一种怪物,此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至京城惊扰。一天宪宗上朝,侍卫见怪物而哗,连皇帝都要逃跑了,怀恩却能镇静的护持皇帝。在古代,立太子是关系国家根本的大事。怀恩在这一点上也能坚守正义,保持了太子地位的稳固,稳定了政局。后来怀恩死后,皇帝赐以「显忠」的祠额来褒奖他。纵观怀恩一生的所作所为,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5、李芳——敢于直谏的太监 > 李芳,明穆宗时内官监太监。因忠言进谏,惹怒明穆宗,下狱。> 在隆庆年问,宦官中有两个叫李芳的。一个掌管司礼监,参与了倾陷官员的阴谋,其行为并不见得光明。另一个就是《明史》上称为「贤者」的李芳。他是穆宗朝的内官监太监。一次,工部尚书徐杲等人在修理卢沟桥时,贪污了官银数万。李芳查明属实,上书劾奏,皇帝命令锦衣卫逮捕徐果审讯,追赃发遣。穆宗这个皇帝挥霍无度,每年要从民间征发粳米4500石,白青盐30000斤,给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李芳上奏皇帝,要求减少征收。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并且赞扬他能够知道节俭费用爱惜百姓。其实对于爱财如命的穆宗来说,表面上对李芳赞赏有加,而内心却是恨他的,因为李芳影响了自己的享乐。后来又由于李芳公正无私得罪了其他一些宦官,他们在皇帝面前说李芳的坏话。终于穆宗借口李芳在内事上无礼而把他逮捕入狱。其实,只不过是李芳敢于直谏,违背了皇帝的心愿而已。> 6、陈矩——力图纠正时弊的权阉 > 陈矩(1539—1607),字万化,号麟,北直隶安肃县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嘉靖二十六年(1547)被选入宫,分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在司礼监服役,当时年仅九岁。> 明神宗时期的太监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陈矩兼掌东厂,权力很大。但是陈矩为人正派,自称要谨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在万历十一年,出现了「妖书」大案。此案涉及到宠妃和太子,皇帝下令要穷究,许多官员想乘机陷害异己者,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陈矩负责办这个案子,他顶住了权臣的嘱托,只抓了有罪的生光便结案了,拯救了大批被无辜牵连的人。他掌管东厂期间,是东厂抓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时间。他生活俭朴,淡于名利,但雅重学术,爱好诗文书画。终观其一生,陈矩是 不可多得的一位权阉。> 由上可以看出,在明代的宦官史上,确实出现了一部分以修身重道、匡济天下为立身处世宗旨的宦官。他们或者在外交上取得了成功,或者在政治上为明代的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或者在文化建设上有所建树。他们虽身处残疾,却能够不随波逐浪,不趋炎附势,而能廉洁自律,耿介忠诚。往往在文官集团整体腐败的过程中,一些被视为宝贵的道德信条竟然是由宦官来体现和坚持的。> 他们同时期正直的官员能够身处其中而头脑冷静,对当时宦官的所作所为、为人品性作出公正的评价,我们在审视明代宦官的过程中,决不可因部分宦官的窃柄弄权、纳贿行恶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宦官在那样的环境中能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决不能因部分宦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恶劣行为而使我们形成某种僵化的思想意识,从而影响到我们对明代整个宦官阶层的正确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8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珍妃为什么没怀孕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