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由检为何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愿意投降呢

以史为鉴 2023-06-19 22:58:02

朱由检为何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愿意投降呢

1644年3月15日,李自成部队抵达居庸关。17日抵达北京城下,开始攻城。

大顺军围攻北京的时候,李自成在昌平、北京之间的沙河巩华城设下临时总部,由大将刘宗敏担任前线总指挥,攻取北京。为了尽量减少攻城时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日后进兵中的阻力,李自成等义军领导人认为,争取朱由检投降是比较理想的。于是,派了在宣府投降过来的太监杜勋等人进入城内,敦促朱由检看清形势,及早投降。

杜勋到城下后,由于当时的城守掌握在太监之手,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就被城守太监曹化淳、王德化等用绳索吊到城上。杜勋说明了来意,指出大顺军兵势浩大,明廷根本无力抵敌,转达了义军领袖要求朱由检“逊位”的意见。

朱由检自知已成瓮中之鳌,除了接受起义农民的条件之外只有死路一条。这时,他处于贪生之念与博个“国君死社稷”的“美名”之间的矛盾之中。长期君临一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极端的爱面子,阻碍了他接受杜勋转达的要求,而一口拒绝就无异于宣判自己的死刑。在这种两难之中,他指使亲信太监同杜勋继续谈判,希望通过讨价还价争取到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条件或许还希望拖延谈判,等待各地勤王官军的到来。

谈判一直延至18日晚,即大顺军攻克北京的前夕。由于朱由检的拖延不决,超过了起义农民的忍耐限度,大顺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城。

崇祯年间满洲贵族军队几次攻到京师附近,明王朝都是依靠各地勤王兵才守住京师的,这次却没有任何勤王兵参加守城,京营兵的腐败已经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朱由检欲战不能,欲和不愿,只有坐待灭亡。

三月十八日夜间,大顺军将士爬城而入,占领了外城。朱由检感到火烧眉毛了,他“徘徊殿廷,忧懑计无所出。”内官张殷忽然跑上前来说道:“皇爷不须忧愁,奴辈有策在此。”朱由检忙问何策?答道:“贼若果然入城,直须投降便无事矣。”朱由检大怒,一剑把张殷砍死。

直到这时,他还妄图突围逃命。他先要皇亲国戚巩永固、刘文炳等召集家丁护驾,得到的答复却是人心已散,无法可想。他仍不死心,自己手持三眼枪带着一批内官像没头苍蝇似的向齐化(朝阳)、安定等门乱窜,但却碰壁而回。最后,他领着太监王承恩爬到煤山(今景山)顶上四处瞭望,看到城外烽火连天已经插翅难逃了,才下了狠心上吊自尽。

崇祯皇帝手握百万大军,为什么自己宁愿吊死,也没有明军前来救驾?

历史沧澜来回答,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也是无奈之举,他发出了向各地调兵勤王的命令,可是却没有等来救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兵权的地方将领心思各异,更主要是崇祯好猜忌大臣,当年杀袁崇焕,让哪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心存忌惮,怕步上袁崇焕的后尘。

一、当时能就崇祯的手握重兵的大将有哪些

1、左良玉,驻扎在湖广两地的左良玉手握80多万大军,若能及时回京,李自成的农民军很难攻破北京。但是,当朝廷传旨左良玉率军北上勤王时,左良玉就是不动身,朝廷又是封侯,又是加封他儿子,左良玉也抱定拖延二字,没有立刻动身,反而是给崇祯写了个讨贼计划书,十万火急的时候,玩起文字游戏,摆明就就是拖延,果然,崇祯皇帝都没时间看,就自杀了

2、山东的高杰、刘泽清,他们手下也有十多万人马,就算不能剿灭李自成,但至少能帮忙守住北京城吧。但是刘泽清怂了,谎称自己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伤不能出行。高杰倒是出发了,但并没有去北京城,而是去进攻山西等地,抄李自成的后路去了。主要原因无非是人马太少,担心自己这几万人马碰上李自成几十万大军,不够塞牙缝的。其实也还是自保为主。

3,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吴三桂接到圣旨,左右为难,自己总共才五万多人,如果坚守山海关,还能挡住满清骑兵,如果去救援北京城,和农民起义军打消耗战,这点人马可能就有去无回了,但是皇帝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吴三桂长了个心眼,率大军缓慢进发,派了一小支队伍先行出发,打探情况,结果走到半道上,得知崇祯皇帝已经上吊,李自成进京了,不用进京了,回山海关。

二、为什么这些将领就是拖延不及时救驾呢?

一方面,这些人有趁着即将来的乱世拥兵自重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跟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有关。崇祯即位后因战事杀过7名总督:郑崇俭、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加上战死的文臣武将,到崇祯临死前,能领兵救驾的也没有几个人了。尤其是杀袁崇焕,对大明的军心和士气是大有影响的。

当初皇太极在袁崇焕手下吃过败仗无数,看实在攻不下袁崇焕镇守的辽东地区,索性绕过山海关,经蒙古借道,过宣府直接打到了北京城,袁崇焕接到消息,火速从辽东率军来救,全力抗击皇太极,终于把满清大军赶跑。

结果,等待袁崇焕的不是嘉奖,而是崇祯的猜忌,皇太极恨死阻扰他的袁崇焕了,又拿他没办法,就想出一条恶毒的反间计。好猜忌的崇祯果然上当了,认为袁崇焕有异心,故意引清军攻京师,以达到?养寇自重?的目的。结果,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对大明的其他臣子而言,哪个不胆寒呢。

这个时候的情况和那一年是何其的相似,李自成大军包围了北京城,无论是左良玉,还是高杰,刘泽清前来救援,打跑了李自成,崇祯皇帝肯定会猜忌,打不跑,那就得以身殉职,无论成败都是个死,谁还愿意冒险前来。

总结:

崇祯皇帝是个努力勤奋的皇帝,他不好声色犬马,不挥霍享乐,当皇帝没有比他更兢兢业业的了,可是,他也有自身的缺陷,而这个缺陷在危机时刻也往往是致命的,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猜忌良将,错杀忠臣,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也是可伶可叹。

国家将要灭亡的关头,为什么崇祯不选择逃亡以待他日, 而是上吊殉国?

事实上,崇祯确实想过跑路,在那一年崇祯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他的也有过方案去南京,首都迁往南京,南方离李自成和后金很远,从战略上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放弃北京,李自成必然与后金发生直接冲突,明朝就不会腹背受敌,也许还可以让南宋可以再延伸一百年,想再杀会北京也不是不行,可是当时崇祯皇帝已经心灰意冷,而且大臣们也不作为,再加上崇祯皇帝傲气十足,不愿做为阶下囚,所以选择了自杀。

当时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他是想和崇祯谈判的,如果崇祯皇帝愿意封他为西北王,他愿意带着农民军攻打满清,当时不管李自成这个说法是真情还是假意,如果崇祯皇帝同意的话,他并不吃亏,毕竟人家已经达到了北京城下了,可是崇祯皇帝就是不答应,这正是体现了他傲气十足的一个性格。

崇祯皇帝当时认为就算跑到南方去也是没有什么用,依然是打不过李自成的农民军和满清军队,因为他对大明的臣子和军队都感到非常的失望,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都在说他不是亡国之君,他之所以失败都是大臣们不努力,大臣们贪生怕死,他们贪财受贿,因为大臣的不作为导致让他感到了绝望。

而且在古代也是有很多人不怕死,因为他们当时跟我们现在的观点不一样,因为所有的事情不但需要接受历史的检验啊,接受历史的批评,而且还会觉得的对不起祖先,崇祯皇帝想着如果逃跑的话也会死,这样的话还不如自杀,这样也不会在史上留下耻辱的名声,而且对祖先也有个交代。

为何崇祯宁死也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投降条件呢?

李自成俯首称臣有用吗?并没有。以李自成这样一乌合之众的战斗力,是根本无法抵挡关外数十万满清铁蹄的侵略的,就是对付关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也有心无力。而且最要命的是,以崇祯孱弱的支付能力,根本就无法供养百万之众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如果有这样的资金,李自成就不会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以这是一个套在崇祯身上的死循环。

所以,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大概除了能给李自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衔,基本就是一无所有了。而李自成想要的,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衔。

如果你是崇祯皇帝,不说三个条件,你连一个条件都办不到,你拿什么去收服李自成?凭自己头上的那顶皇冠?还是凭自己那张真诚的脸?


醒醒吧,你都不是三岁小孩了,你是而立之年的成年人了。崇祯如果答应李自成的所谓三个条件,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大明王朝的更早倾覆和自己身首异处的更惨结局,因为兵变比兵锋更可怕。

所以请不要再神化李自成了,这个出身草莽的英雄,纵然百折不挠,屡败屡战,最终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但是和只会拆家的二哈一样,在推倒了腐朽的明王朝后,他没有能力建造一个全新的王朝,这给了关外清朝入关的绝佳契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自成的做法,不仅没有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反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再一次印证了农民起义终究无法引领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定律。

所以也不要为崇祯皇帝没有接受李自成的提议而惋惜了,这恰好说明了崇祯皇帝还算聪明。否则,这个苦命的天子不仅要失去自己的江山,还要沦为后人的笑柄。

李自成大军进犯,明知明朝将要灭亡,崇祯为何死不投降?

明帝国的统治者是历代中原王朝中比较光怪陆离的,正常情况下其他的朝代的皇帝最差也不过爱杀人,好美姬,或者不务正业,但也还都属于正常人的范围。

大明就不一样了,沉迷享食最后胖死的朱高炽,鬼迷心窍嚷嚷着讨胡却与胡人称兄道弟的朱祁镇,一生不立妃的朱佑樘,还有20来岁就脸生皱纹最后自尽的崇祯帝朱由检。用今天的话来说,老朱家的子嗣个个都是人才,从末代往上数,每个人过得都挺浪漫潇洒,唯独这朱由检,吃了不少委屈,按照道理而言,明末之际生灵涂炭随处可见,眼看大势已去,在面对气势汹汹的李自成军时,崇祯最终却并没有妥协。

闯王兵临城下,派遣使者议和,所谓议和绝非表面二字那么简单,它属于史料中的好听话,说明白点就是自己服软给与前者赏赐从而?招降?对方。闯王军兵临城下时听闻朝廷要议和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态度的:就地封王,赏银百万。看似简单直接的要求在朱由检眼里实在苛刻,你李自成什么货色自己心里没点谱?圣贤之后都没给封地一个造反势力的流寇杀到天子城下要求封王,简直是痴人说梦。再者,百万银两从何得来?朱由检自己的皇袍都还用补丁缝缝补补的,即使他有那个能力,以崇祯的德行,依我看是不会舍得的。故这是李自成故意作对,提出了不可能完成的条件。

崇祯眼看招降无望,那就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讨伐?了。彼时禁军实力几乎无存,有传言说是京中流行鼠疫,十万禁军一夜之间十损八九,再加上明末之际天灾不断,使得明人行事悲观认为这是老天要使明朝灭亡。不过传言毕竟是传言,凡事还是要讲究有理有据客观看待:朱由检做事虽然勤奋,但大多都是无用之功。而且十分不信任臣子,像明末有能力能扶大厦之将倾的守将,孙承宗,袁崇焕等,都遭到崇祯的极大猜忌,有识之士身首异处使得有志之士也不敢再去送死,日子久了没人愿意为崇祯卖命,相反崇祯和木匠皇帝一样信任宫人,只不过实权是捏在自己手里,失了人心以后只有太监明面上任劳任怨,手底下喜欢搞事的东林党树倒猢狲散,朝众也早已开始准备迎接新帝了。

崇祯是一位值得品读的皇帝,国破之际他没有选择乖乖交出国玺忍受侮辱,而是以死明志,将死之前为防公主遭到贼人奸淫又斩断爱女手臂,死于国亡先,倒也不失帝王傲气,君王死社稷,这也是明朝粉丝喜欢这个特殊王朝的一大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